学习啦>在线阅读>散文欣赏>散文>

关于屈原的散文_写屈原的散文(2)

时间: 俊杰808 分享

  关于屈原的散文:怀念屈原

  湘西溆浦,是个独特的地方,它是与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紧密相连的。“溆浦”县名最早见于楚辞中的《涉江》,“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许多研究屈学的学者都说对溆浦怀有深厚的感情。已故的中国屈学会首任会长,著名的学者汤炳正教授在他的《屈里觅踪》一文中深情地写道:“当我踏入溆浦地域,在思想意识上进入一个更高地境界,仿佛时时都看到屈原彷徨行吟的伟大身影......”

  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当我们踏上溆水岸边的木船,在两岸成千上万亩红桔飘香中,沿着美丽蜿蜒的溆水去寻觅屈子的吟踪时,我的心在隐隐作痛,仿佛看见屈原伫立船头,那双澄澈、忧郁的目光,穿越时空,穿越死亡,从遥远的历史中直视过来。那些滚烫的闪耀着光芒的诗句,浪漫、悲壮,或者忧患,爱国的情感如一面旗帜,在我怀念的情愫中高高飘场。

  屈原生于秭归,死在汨罗,流放的终点却是溆浦。研究楚辞的源泉,作为沅水支流之一的溆水,无疑是楚辞源泉中的源头。也许正有了源头民间文化艺术的滋润,才有了楚辞中如《山鬼》、《涉江》般美丽的篇章。

  一个人的生命中如果没有一条河流相伴那是寂寞的。水是永恒的,连接着历史和未来。当我聆听着流水轻语,想着溆水曾载来忧国忧民的三闾大夫时,我常常泪流满面。“智者乐水”,三闾大夫的流放行程总是与水有关,他是智者。我常常在追寻和怀念中呤诵他的诗句。溆浦奇特的地理环境,钟灵毓秀的山水并不能抹平心中的孤独和痛苦。我怀想着那位美丽的山鬼是怎样走进他的诗中:“……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一曲《山鬼》抵得上半部聊斋,但我常常还没读完,内心便盛满了哀伤的音符。

  我很喜欢乘舲船而入溆浦的屈原,他峨冠高耸,身佩芷兰,腰挂长剑,他的生命是明洁高贵的,虽然他的一生注定是悲剧,可他留下的却是崇高、美好、丰富的情感。他的丹心碧结而成的一系列诗作,不仅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所表现的诗人的精神气质也深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对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心态的形成和发展都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两千年后的溆水是清澈纯净的,两岸丹峰绝壁,荒村野树,自然得没有一点雕琢。溆浦因溆水的滋润而变得富裕,但屈原精神却在这里留下了根。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以小女之躯投身革命洪流,1928年在汉口就义时年仅三十三岁。这里还静静地埋葬着鸦片战争著名的爱国英雄,史称“定海三总兵”之一的郑国鸿将军,与总兵葛云飞、王锡朋率将士五千余人与来犯英军决战,由于外无增援,65岁的郑国鸿带将士杀入敌阵,挥刀连斩数敌,与全体将士一起壮烈殉国。“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屈原的精神薪火相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汨罗是屈原以身殉国的地方,我没有去过汨罗,但我在有关的文献上看到过屈子墓的照片。他长眠在另一条水的旁边,那里芦花如雪,清风蓝天相伴。他的诗,他的精神,如一颗颗饱满的种子,从泛黄的书页中撒满了大地。在他的《哀郢》中,我们却听到了一声弦断的绝唱,如雪花般飘落,令我们感到悲哀。他太累了,在经过多年的流放之后,他到了汨罗江,纵身一跳,从此中国民间便多了一个节日——端午节。那是民间用龙舟、用鼓声、用吆喝渲泄对诗人的热爱和怀念的节日啊!

  而此刻我正站立船头,目光穿越了厚重的历史。流水淙淙的溆水啊!这条曾是屈子《涉江》的河流啊!我的手心里握满了思念的鸟群,我把它们放飞——怀念您,屈原。

  关于屈原的散文:邂逅屈原

  想不到,这次不经意的齐国故都的短暂行走,竟然和家乡的三闾大夫屈原撞了个满怀。

  过去,总以为家门口那条奔流不息的汨罗江是屈原的精神所在,每年一度的端午节、赛龙舟、撒粽子,还有那乡人的焚香烧纸、虔诚祷告,永远归属于屈大夫的怀念。当然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还有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之说;以及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不管其他之说如何,在我的家乡平江,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从来早已广泛深入人心,故而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纪念屈原的民俗文化领域,端午习俗无不与屈原联系在一起。

  来山东淄博访友,事先只记得这里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里、北方的瓷都、世界足球发源地。由于历史知识的欠缺,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里还是春秋首霸、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故都。诚然,也不能完全怪我知识的匮乏,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摩肩接踵的东方大都市,早已演变为一个叫齐都的乡镇,这又能怪谁呢?当我在领略了聊斋鬼情、陶瓷风韵、古商城概貌之余,好客的文友方才提及,在离中心城区三十公里的地方就是当年屈原出使齐国的故地,也是齐国友好使者、曾在楚地演绎出精彩的晏婴、淳于髡上班的地方。有了这些历史上齐楚两地的纠结,一下子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于是便有了我和屈原的邂逅。

  史料表明,屈原首次使齐是在齐宣王八年。说到这个齐宣王呀,不免要絮叨几句,至于他乘燕内乱几近灭燕的辉煌、请教孟子称霸天下的美谈,以及迎娶丑女钟离春为王后的传奇,鲜有人能够记得起,可是一说到“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始作者,人们都会恍然大悟的。会晤齐国故都之际,叠摞在一起的姜齐、田齐、刘齐王朝,千年的辉煌早已烟飞灰灭,只有那些铜鼎、石磬、瓦当、剑戈、陶豆……向我诉说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面目,孔子闻韶乐的余韵,管仲的雄才伟略,晏婴的足智多谋,孙武、孙膑的军事神话,还有那些林林总总的成语故事。然而,我的心被城外的一个地儿拽着,向着两千多年前盛极一时的文化圣地稷下学宫贴近。

  一方大理石石碑以冰冷的面孔迎接我,当年那个思想家向往的稷下学宫,早已走进了历史深处。然而,当我抚摸着那深深镌刻的隶体“稷下学宫”时,还是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震颤,感受到了那穿越时空的冲击力。在这里,曾经容纳了“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纷纷亮相于此。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干人左右,著名学者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接予、季真、环渊、彭蒙、尹文、田巴、兒说、鲁仲连、邹爽、荀子等。尤其是楚令荀子,曾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风尘仆仆的屈原不失时机的来到这里,毫无疑问,他与这里的稷下先生自然少不了一番交流,因此他的思想中自然受到了齐文化的熏染,在他的作品里不可避免的流露出来。今天,我来到屈子思想源泉之一的稷下学宫,能不顶礼膜拜吗?说不定在我身边的某一地方,就是当年屈大夫酝酿《九歌》或《离骚》的站立之处。

  我知道,屈原他至少三次作为楚国使臣来到齐国,站在齐国故城遗址上,翘首眺望着广阔的蓝天,张开无尽的想象双翼,任由它去对接那段历史的天空。齐宣王在位年代是齐国繁荣昌盛的鼎盛时期,先后两次来齐的屈原究竟完成了哪些使命,已不可完整的再现出来。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于楚国的国泰民安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最后的使齐已经是齐湣王时期,这是个狂妄自大、为人骄傲、喜欢享乐的角色,对外无限扩张,先后破秦、残燕、制楚、灭宋,与秦昭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王为西帝,齐湣王为东帝。正是这个时候,为了国家安危的屈原又再度踏上了齐国的国土,此时的天下已经大乱,面对诸侯争雄的政治局面,楚国上层贵族产生出两大派:一派是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投降派;另一派是以屈原等一些策士为首的反投降派,主张楚国与齐国要联合魏、赵、韩、燕等结成一个“合纵”的阵营,以抗拒强秦。目光短浅,昏庸无能的楚怀王,天平倾斜于亲秦派。使得在屈原出使齐国不久,秦惠文王为破坏六国合纵联盟,打算首先攻打齐国,而当时齐楚友好,关系十分密切。
秦惠文王担心一旦攻齐,楚国会助战,为了说服楚国在他侵略齐国时保持中立,就派张仪带着厚礼游说楚国贵族,并许诺愿意奉送商於的六百里土地。绝齐连秦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齐国,在齐国的屈原感到十分痛苦和忧虑,匆忙回楚,被怀王冷落。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派使臣去秦国接受商於六百里土地,张仪却不认账,怀王恼羞成怒。屈原建议重新与齐和好,以后再合力攻秦。怀王对秦用兵连连失利,损兵折将,怀王感到势单力薄。在国家陷入危机的时候,倍遭怀王疏远和冷淡的屈原,再次建议怀王联齐抗秦。楚怀王虽然心有不甘,但被形势所逼,也只好点头答应。于是派屈原又一次出使齐国,重修旧好。当时,屈原是闻名的才辩之士。他的使齐,在各国反响很大,特别是引起秦国的恐慌。秦国迫于形势,不得不退还汉中之地以求和。楚怀王想到曾受到张仪的愚弄,便提出要求交出张仪。张仪到达秦国后,怀王宠妃郑袖、靳尚、子椒等接受贿赂的大臣们都极力替张仪说好话。楚怀王听信了他们的话,竟糊里糊涂地将张仪放回了秦国。等屈原出使齐国回来,听说放走张仪之事,马上进谏,怀王才有所醒悟。然而,屈原救国的一切努力为时已晚,都化作了泡影,成为了屈大夫的一大遗憾。

  屈原来齐国居住在哪里呢?淄博的齐文化专家憨仲先生告诉我:据考证,他没有居住在王城,而是住在了距离王城二十公里外的姑棼宫。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当憨仲老师陪同我来到这里时才知道:姑棼宫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沿海或滨湖地区遗留下来的牡蛎、蛤蜊、鲍鱼、海螺等贝类壳堆积物,形成小丘,故名贝丘。历史上因其地理位置前有渑水,以其背依宝山,襟怀圣水的好风水,被蒲姑古国封土为坛,成为殷商祭拜天地和祖先以及祈年的福地。到了春秋时期,又成为了东方大国齐国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和王室游览田猎歇息的行宫。
齐胡公被献公党人杀害,齐襄公被公孙无知、连称、管至父三人合谋杀死,都是在姑棼行宫或附近进行的。行走在姑棼宫遗址前,我竭力想象着当年屈原他为商议两国联合抗秦的事宜,一路风尘的来到齐国,想着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辞来感化齐湣王。孰料,这次齐王对楚国已失去信心,说什么也不愿意与楚国握手言和,对于楚国派来的使臣屈原,采取了不冷不热的态度,没有安排他住在国都临淄的国宾馆,而是着人安排他住在了偏离京城的姑棼行宫。这无疑表明,言和结果是渺茫的。心灰意冷的屈大夫虽然没有完成一个政治家的使命,可是贝丘的无限风光却让他大开眼界。虽说历史已无法还原当初的胜景,两千多年的后人还是把这里列为博兴八景之一,并用《贝丘风细》的景色来描绘这里的美好。“行人车马猎齐东,往事无凭尚在风;侧耳乍听疏树袅,穿帘如同小堂中。林梢渐渐飞黄叶,窗外萧萧响碧桐;不独封姨曾有约,令人千载恨无穷。”当在耳畔再度响起秋风吟唱的时候,怎么能不对渑水映带、蒲苇婆娑的贝丘之地,生出诸多悲情呢?

  逃避似的走出姑棼宫遗址不远,便是从齐国都城一路走来的古渑水。虽说上个世纪就已经干涸,但是它蕴籍的深刻内涵,是不能仅仅用一条河流来概括的。它不但涵盖着孔子听歌的精髓,宁戚饭牛的智慧,还承载着齐懿公的血腥、田单的骄傲,更有那晋人伐齐的耻辱、齐景公“有酒如渑”的霸气,易牙“淄渑之辩”的超常之能,至于它又流淌了多少稷下百家的思想,孕育出几多文明之光,根本就不能用一条河的概念来衡量它。我想:当年的屈原一定会站立在渑水河畔,酝酿着他的《天问》诗篇,“师望在肆,昌何识?”、“齐桓九会,卒然杀身”的章句,莫不是在此生成的?想到此,不由地对眼前的古渑水重新审视起来,它多么似一条僵尸般地横卧在大田里,没有了一丝生机。对于一般人来说,的的确确没啥意思,然而于我来说它就意义非凡了,它同样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它是祖宗宝贵的遗产,虽然貌似看不见、摸不着,大象无形的真谛又有几人能够明白呢?离去之际,屈原的《渔父》在耳畔蓦然响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齐国的沧浪河距此匪远,是否此句就是屈原使齐的收获呢?

  我不知道,在齐国这块厚重的土地上,究竟蕴藏着几多楚文化的元素呢?仅仅一个屈原的足迹,便叫我这个楚地的文学爱好者生出了诸多的缱绻心思,转身的我又向它投去了深情一瞥。

猜你喜欢:

1.关于屈原散文朗读篇

2.歌颂屈原的朗诵散文

3.赞屈原朗诵散文稿

114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