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热门专题 > 四个全面 > 四个全面推进 >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需把握的辩证关系

时间: 宁静0 分享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根据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每一个“全面”的落实都有需要着重把握和处理的重大关系。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一一对应,协调推进这一战略布局,需要重点把握和处理好城市与乡村、改革与坚守、党与法、他律与自律四对辩证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坚持城市与乡村的辩证统一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各族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这一奋斗目标的关键点是“全面”,如果只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建成了小康社会,就不能算是实现了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党中央专门提出了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任务并作了具体部署。

  党的报告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013年7月,在湖北考察农村工作时,针对农村发展的实际说:“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博客,微博)。”同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就推动城乡一体化进行部署,强调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在这次会上特别强调了农村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今年4月30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锁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一主题。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7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调研时再次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任何时候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任务的提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它不仅符合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也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其一,乡村和农业支持城市和工业优先发展,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和工业再反哺乡村和农业,这是总结多个已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实践得出的一般规律。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较为集中地体现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方面,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的持续健康推进,城市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会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客观上会带动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提升,从而为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和迫切的现实需求;同时,城镇化也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需的物质技术装备、资金积累和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健康推进的重要根基和保障。“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的繁荣可以为城镇化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粮食等农产品(000061,股吧)。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保证粮食供应,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手中缺粮,乱象丛生。“三农”出现了问题,社会稳定的根基就会受到影响,各项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城镇化的推进也将受到影响。

  其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迫切要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率先推进农村改革,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毋庸讳言,“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薄弱,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农业还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这些年来,与城市的快速发展形成对比,我国不少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时代的逐渐结束,以及由城镇化带动的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男性进城务工的浪潮,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愈趋显现。据测算,2013年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已超过40%。现在,在很多村子里留守的多是妇女、儿童、老人,人们戏称“386199部队”。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甚至举家搬迁到城里,农业耕作缺乏充足的青壮年劳动力,许多耕地在撂荒、宅子已废弃、农村渐荒芜。同时,不少农村的自然环境、人居环境也遭到了污染破坏,青山绿水不再,鸟兽鱼虾难觅。更为严重的是,农村的思想道德和社会治安状况亦不容乐观。这样的客观实际,迫切要求我们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化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其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契合我们党对我国发展的长远规划,而且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支撑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物质技术条件现在已经具备。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改变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落后局面,尽快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国家的真正独立,我们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农业、农村、农民为此作出了巨大奉献和付出;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与城市的发展相比依然要逊色。但是,我们党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制定长远经济规划时总是把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问题考虑在内,没有也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到来,正如指出的: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顺应这一新阶段的新要求,他强调指出:必须加强发挥制度优势,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很大程度上要看农村小康建设得如何,特别是贫困农村的扶贫攻坚工作做得如何。一言以蔽之,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统筹处理好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辩证关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也便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

18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