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破译太极拳放松之奥秘

破译太极拳放松之奥秘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破译太极拳放松之奥秘

  练习太极拳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太极拳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运动之一。太极拳是一种非常有利于身体的一种锻炼方法,只要你掌握了放松的奥秘你就已经掌握了太极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破译太极拳放松之奥秘。欢迎阅读!

  破译太极拳放松之奥秘

  太极拳放松的本质特点

  学习太极拳之难,首先难在对松的理解和领会。先人有云:“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松是太极拳练家的终生追求,一世修炼的至高境界。

  太极拳的松是一种非常时尚运动方法,练习太极拳可以让你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正如著名武术家王宗岳《十三势歌》云:“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武禹襄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杨澄甫每日教授郑曼青等徒弟时,必重复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

  要全身松开。”“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台湾叶金山同道说:“因为松是一种极高的无形境界,没有练到真松的人,根本不可能明白松是什么。”

  (一)主观性

  太极拳的松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一种在人的意念引领下的放松。意念是大脑的一种机能,是建立在客观世界之上,通过语言、形象、动作等形式的反馈,构建、重组、优化,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目的的工具。

  太极拳的目的就是达到放松的,只有通过放松身体的各个器官我们才能更好的拉伸关节和肌肉。

  对此,武禹襄在《打手要言》中总结道:“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用意念提起精神,腹内松静,才可达到轻灵而不迟重的境界。

  《拳论》也云:“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又云:“对拉拔长,逢上必下,前进之中必有后撑。”

  这些关于放松、松展、节节贯串的要求,都是在意念引领下实现的。腰胯以上松开要在意念引领下往上领拔,腰胯以下松开是在意念引领下往下沉坠。

  上领是采天之气,下沉是接地之力,这就是松展的要义。没有意念的正确引领容易造成肢体僵紧不灵活。

  武禹襄说:“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心为驱使,神为主帅。”在这里,武禹襄阐述了练习太极拳时意念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了意念的主观性。

  太极拳每势动作,从头到尾都包含有“弓状”的对拉劲力,在完成一个动作时,总是先有一个意念,“偏沉则随”,在充分放松后再上下、左右、前后进行对拉弓劲的拔长。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太极拳放松的主观性。

  (二)相对性

  其一

  太极拳的松是相对的,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松是全身肌肉放松,特别是腰胯以上的肌肉放松。但是腿部的肌肉无时无刻不在支撑身体,因此腿部肌肉的放松是相对的,是“上虚、下实、中间活”,是似松非松、松而不懈。

  对此,武禹襄强调:“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不外起承转合……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松透实际上说的是要松沉到位,松沉对不同的身体部位(如上肢或下肢)和不同动作的虚与实、开与合的转换,其要求程度是不同的。

  该松沉到什么程度就要松沉到什么程度,没松沉到位就是没松透。如果学者过于注重了太极拳松的表象,不知道松的相对性,就会忽略了松的真意,这势必使太极拳丧失武术之本质。

  其二

  太极拳的松是以不影响气血运行为标准的。正如太极拳宗师杨澄甫曾说:“练太极拳要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留滞于筋骨血液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其三

  太极拳松的相对性,以松而不懈、松而不软为基本要求。松是指全身各关节、肌肉筋键的放开、拉长、放松和精神上的高度松静。

  打拳时要求放松,不仅是肌肉、关节、筋腿等肢体的放松,而且意念也要放松,肢体松要做到松而不懈,意念松要做到松而不散。

  这样才是内外一致,周身放松。懈是指肢体的疲软,精神上的萎靡。懈既无目的性,也无规则可言,是一种无意识的放任懈怠。

  懈时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皮肤和肌肉之间是紧的。腰懈则身瘫,胯懈则身倾,膝懈则站立不稳。

  有的同道在练拳时不掌握松的要领,把松理解为懈,练拳时肢体疲软,精神萎靡,显示了一种病态,这是对太极拳松的相对性认识不到位的结果。

  其四

  太极拳的松与紧是辩证统一,不是割裂开的。在各式太极拳中,松软无力都不配称作松,松里有紧才是真松,紧里有松才是真松,紧松浑然合一,紧与松在拳中相分相系,松是为了更好的紧,紧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松,松紧转换不要留痕迹,渐变人莫知,瞬变人难测。

  松则蓄能,紧则释能。慢松慢紧内力坚,瞬松瞬紧力无边。每一动作自松中含紧,说是松,实是紧,看是紧,实是松,忽紧忽松,忽松忽紧,任尔奸巧丛生,自是松紧俱备。如此,才是真正的武艺。

  (三)促生能量性

  太极拳放松的促生能量性,是指在练习太极拳时,通过身型的充分放松,促生、激发并引导人体的能量进行有规律的运行,使其为太极拳的养生和技击所用。

  其一

  松可以直接带来运动能量。“偏沉则随”是太极拳因松而动的核心运动理论和基本方法。“偏”字是指偏于肢体的一边,或上边、或下边、或左边、或右边、或前边、或后边。

  “沉”字是指肢体的一边凭着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向下落。“偏沉”是在全身普遍放松条件下的重点部位向下放松,是向底盘之内的某处放下去,落下去。

  “则随”是指肢体偏沉以外的其他各部位,受偏沉部位的拉动,松松地随之做出调整,随之产生运动。练拳时,重心之所以会移动,就是两侧腰胯依次偏沉引起的。

  肢体之所以会伸缩,是前腹和后腰交替偏沉引起的。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应当用偏沉的方法引动,在放松的过程中完成。

  凡是通过偏沉产生的动作,就是松出来的动作,就是正确的;凡是没有通过偏沉做出来的动作,就是用力做出来的动作,就是错误的。

  其二

  放松可以让人体促生能量,使人体内的各种能量得到整合和激发。在练习太极拳时,有人的手掌或身体其他部位会出现大、小、轻、重、热、凉、麻、痒等“八触”,有人会出现肠鸣、放屁、打暖或身体某部位产生跳动。

  或在体表产生丝线样走动,或病灶处有隐痛,或某部分有触电感觉,也有人会产生头发竖起,脚趾、头顶突然针刺样疼痛,或在眼前出现各种颜色与光环,等等。这些都是练习太极拳中准确放松的结果,它们的存在,充分地证实太极拳放松可促生能量性。

  其三

  神气合一而己。随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不断深化,被击中的受伤者往往外不露皮肉伤,俗称气力。这种气力不露痕迹,而五脏六腑却会受到严重的损伤。

  这是太极高手通过放松最大限度调动能量形成内劲而发挥作用的结果。正如杨少侯所说:“太极拳就是因为松松软软的,打出的劲才非常大呢!”

  (四)圆活性

  这种松的圆活性,是修炼者放松至圆融的自然效应。当修炼太极放松至一定境界后,身形会圆满如球,正合应太极之象。

  即球即圆,即圆即转,即转即活,故谓圆活。圆转活机,机即时间,时间就是先天自然。空间中的时间,虽无形无象、行轨无迹、规律无形,但都是圆转。

  不到位,不知道如何对地球万有引力进行最大限度的尊重、服从和运用,快练想练好是不可能的。


看了“破译太极拳放松之奥秘”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优化生命质量之奥秘

2.陈氏太极拳发劲奥秘

3.太极云手的奥秘

4.陈氏太极拳的套路与奥妙

108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