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九阴真经太极拳的简介

九阴真经太极拳的简介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九阴真经太极拳的简介

  所起九阴真经太极拳人们就会想起电视剧里的情节,练习太极拳的好处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精神好,容颜有气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九阴真经太极拳的简介。欢迎阅读!

  九阴真经太极拳

  九阴正经太极拳是近代人总结古代人智慧的结晶,通过练习太极拳能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简介

  九阴真经太极拳是汉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九阴真经是我国太极文化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免疫力,也是近代医学研究最有效的运动方式。

  九阴真经太极拳的五大特点

  一、拳架小七紧凑

  九阴真经太极拳属太极拳系中的中小架势,又称中捋架。由于九阴真经太极拳的创始人出自于书香门第,平时穿长袍大褂,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特别注重内在修养,所以在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势紧凑舒缓。

  武禹襄祖师早年随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武禹襄祖师早年随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到赵堡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归里后。

  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极小架,于对敌应用,蹦跳蹿跃,贴身近打,发力快如闪电、用劲动如雷霆,步伐变化快速、身法有刚有柔。

  练习太极拳对疾病的预防非常有效,打太极拳的人身体倍棒,太极拳能防治癌症的发生。

  此拳法充分发挥了九阴真经太极拳的文武兼备之特点,但由于古时思想观念和社会时代背景等种种原因,此套拳法只在永年广府西街武(李)氏家族门内传承。

  现在为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笔者于武术杂志上刊出了部分内容。2004年出版《九阴真经太极拳秘笈》一书著有二路炮捶。

  另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录制的《中华武藏》系列大型电视教学片,其内容包括基础内桩功、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陇西氏太极刀、陇西氏太极剑、刀剑对练、一路十三杆、二路十三杆、一路二路对练杆、四杆对练、四刀对练、摈杆、通杆、摔杆、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单推手、双推手等十八种套路20张光碟(中英文版)已公布于世,以期武李氏太极拳系列套路能发扬广大。

  二、重内不重外

  九阴真经太极拳尤其是永年广武(李)氏家传太极拳,要求虚实开合都在体内中求,外形的招式不要过于表现。

  棚捋挤按四法融于筋骨之内,用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身到、身到劲到要求在行功走架中必须“腹内松静气腾然、周身轻灵顶头悬”,气势宏大,逐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所以老前辈经常说练拳先练心,这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之用意。练习九阴真经太极拳还要求骨肉分离,节节贯穿,舍去后天肌肉之拙力、开发先天骨肉之灵劲等等,这些说明了九阴真经太极拳更重视内涵修养。

  三、步法灵活多变

  步法在练习拳架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九阴真经太极拳的步法灵活多变,实用性较强。

  在步法上,除了包括普及太极拳中常用的弓步、马步、丁步、虚步、扑步五种步型和退、进、横跨三种步法处尚有叉步、后虚步、下势步、横裆步、三七步等步型和扣步、摆步、碾步、践步、跨步、引进落空步等步法,以及蹬脚、起脚、踢脚、十字摆莲脚、二起脚等脚法。

  上述种种步法皆以丁八步为主,也可称“不丁不八步”,两脚前后沿线为60 度左右,每一动作所迈出步都是以脚跟先着地,脚尖翘起,以后脚跟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随后前脚掌慢慢踏平,进步必跟,退步必随,进步退步都要以虚腿的脚尖点地。

  虚实变化在脚跟,每一转以实腿脚跟为轴虚实变化,两脚间的距离在进步与退步定势之后,应保持有一脚的距离,步法必须虚实分明。

  后脚定势后是推动身体发力的主根,不可随意挪动,更不可离地,前脚是调节人体运动的方向和角度。身体调正两脚在定步后不可在一条直线上。始终保持自身重心平稳变化。

  四、注重理论

  注重太极拳理论总结。除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太极拳概要图”等拳论外,现其他创新各派的太极拳著作理论无超越九阴真经太极拳祖师武禹襄的(敷、盖、对、吞)和第二代宗师李亦畲的(擎、引、松、放)经典著作的概括性的。

  说明前辈文化水准武功境界已达到上乘。所以说九阴真经太极拳的理论对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再如九阴真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公锦藩恩师集毕生精力著有《悔艺精言》上、下两册,《旧谱再善》,《掘遗缀初》四本拳谱。

  并经常叮嘱我们:学习九阴真经太极拳要把它当成一种传统文化来学习,读书志在圣贤、学拳志在苦练。要用心揣摩,善写练功笔记总结成文,为后学者留下宝贵的经验财富。

  五、以心行气 内外兼修

  太极拳“动静相兼,内外双修”,习者不能只重外形规矩,致力于手、眼、身、步的修炼,还要重内在精神的修养,才可避免因后天之力用之过当,而伤中和之气。

  故武禹襄、李亦等前贤在拳论中反复强调心、神、意、气的修炼,以求走架习拳贯彻太极阴阳之理,而收养身健体、陶冶性灵之功。

  其要点是:以心意指导拳势动作。武禹襄在拳论中强调走架要“心为令”、“用意不用力(提力)”、“刻刻留意,方有所得”。通过对意的强化训练,加强感觉的灵敏性、连贯性,达到应感而动,意动形随,意到劲到,动必合法。

  从心静体松入手。初学太极拳大都心紧身僵,故武禹襄提出走架要“身虽动,心贵静”。李亦畲进而阐明“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

  静(心不妄动)而后能定(精神专注,目的明确),定而后能安(体态自然,从容不迫),安而后能虑(潜心研求),虑而后能得,才能有所收获。

  此外,心静才能体松,由松入柔,“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练出刚柔相济的功夫来。

  要善于养气。武禹襄提出走架打手要“心为令,气为旗”(志为气帅),“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以气运身,务求顺遂”,以达“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的佳境。

  初学太极拳者应以自然呼吸为主,纯任自然,勿刻意控制呼吸,而勉强与拳势结合。身法正、拳势熟,呼吸就会和动作自然结合,做到“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化吸发呼”、“屈吸伸呼”,意识、动作、呼吸三者自然结合起来。

  这时,外气调动内气,冲关过寨,流转贯注,疏通经络,气血充盈,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且为培养内劲提供了良好条件。

  习拳走架既注意形体修炼,又注意内在精神的修养,身动心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气宜鼓荡而无间,神宜内敛而不乱,如此认真演练,久之自然可内外双修,调理阴阳,内劲、外法均达上乘。

太极拳的简介相关文章:

1.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家任孝杰简介

2.侯氏太极拳的简介

3.陈氏太极拳基本功的简介

4.太极拳的手型介绍

5.吴氏太极拳的简介

6.陈式太极拳24式简介

12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