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刚与柔

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刚与柔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刚与柔

  陈氏56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刚与柔。欢迎阅读!

  简述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刚与柔

  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刚柔,在陈长兴、陈鑫《拳论》中,已有详尽精辟的论述。但有些陈氏56式太极拳习练者对它的内容把握不准,未能正确理解,致使在太极推手中出现如牛之相抵的现象。

  大多数人都以拙力相持,不知“己根欲固,彼攻愈烈,自然之理也”,与陈氏56式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之理相悖,背道而驰,失去陈氏56式太极拳不丢不顶、内外浑然一圆之根本。

  为此下面就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刚与柔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体会,供太极爱好者参考。

  什么是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刚柔?简言之,“刚”就是以腰为轴,利用陈氏56式太极拳的缠丝劲,牵动丹田充溢的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力,亦称弹簧劲。

  这种劲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并非后天之拙力。

  《拳论》讲“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可见柔并不是松软,而是去一份拙力、蛮力,得一份柔劲后的缠丝劲。此为陈氏56式太极拳的精髓,非千锤百炼、天长日久,不易轻得。

  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动作讲究缓慢,姿势要求柔软,往往给不知道太极理论的人造成一种错觉“太极软绵绵的,是老年人练的,只是花拳绣腿,根本不能用于击技”。

  要知道柔软只是练陈氏56式太极拳的手段而已,不是它的终极目标。这和练“一指禅”、“单掌击石”等功夫,一开始就让你静坐、站桩聚敛内气是一个道理,功成后的威力不言而喻。

  陈氏56式太极拳的练习,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彻底摧毁人体长期养成的拙劲、蛮力。例如人要拿起一个重物,就得用拙力,日久就养成了鼓劲拿重物和举重的习惯。

  鼓劲实际上是努劲,在陈氏56式太极拳术语中就叫拙劲。在陈氏56式太极拳练习中,起步就要求身体放松,动作慢、缓、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全身放长产生弹簧劲,才能引动体内之真气,使内气鼓荡于周身。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陈鑫《拳谱》规定:“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塌腰,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屈膝;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首先让人们在意识上通过相反方向的拉开,使身躯有放长的感觉;进而又让人们顶劲虚领,松胯塌腰,使背部得以拔长。

  沉肩坠肘、松腕实际上从肩与肘的放长、肘与腕的放长使整个手臂得以放长;开胯屈膝是腿部的放长。

  每个人都知道、前臂、大臂、小腿、大腿是由骨骼组成的,没办法拉长,但连接它们的腕部、肘部、肩部、胯部、膝部等关节处都是筋连接的,为何能拉长?

  通过有形的拳架动作套路,以一念代万念,达到心静如水、意气平和,放松的动作配合呼吸,意到气到,才使身体产生拉长的感觉。

  随着动作姿势的规范化,引得丹田之气愈来愈足,这种拉长、发胀、发麻、发沉、如灌水银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劲为何物?劲是内气充足在外的表现,这种劲不是拙劲,而是外似非常缓和、柔绵的拳势引得的内气散布于身体四肢的鼓荡。

  因此古人把通过规范的拳架加上意念,配合呼吸,引得体内先天真气 (丹田之气)在身体各部位鼓荡的过程,叫炼铁成钢的过程。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外操柔软、内含坚刚,常求柔软之于外,久之自可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由此可以说专气至柔只是一个练拳的过程,不是陈氏56式太极拳的最终目的。

  谈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刚与柔,实际上是谈陈氏56式太极拳的阴与阳。从太极图可以看出太极图是一个圆,圆中的正余弦曲线把一个圆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像鱼的形状,命其名为阴阳鱼。

  “五阴并五阳”的阴阳鱼组成了环环不已的太极图,阴鱼代表阴、柔;阳鱼代表阳、刚。从阴鱼的尾巴开始随着柔的增加,到极柔时,阳色的尾巴又出现了。

  柔极才产生刚,所以练陈氏56式太极拳第一步要求是去僵求柔。把循环无端的万物之理用圆圈表示,阴鱼的眼睛属阳,阳鱼的眼睛属阴。在拳中表示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陈氏56式太极拳功夫是经过练刚致柔、柔极生刚、刚极又生柔、刚柔成半、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浑然太极境界。

  所以要真正弄清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刚与柔,就要弄清此拳为何称为陈氏56式太极拳,只有明白了陈氏56式太极拳的含义,才可以明白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刚与柔。

  陈氏56式太极拳每一势的定势,是柔到刚的终止点。从呼吸和发劲而言,此处一般都以音助外呼气,发劲;从动作形体而言,此处表现为六合状态;从速度而言,此处较快,属刚。

  由上势转下势的过程,是转关折叠柔运的过程。从呼吸和发劲而言,此处一般都以吸气为主,蓄劲;从动作形态而言,此处表现得较柔、较慢,是开的过程。

  从柔到刚、从刚复柔在螺旋式缠丝运动的辅助下,手法上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折叠;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在开合、收放时,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劲,相连不断,往还无端。

  不只拳如此,其实世间万事万物都沿正余弦曲线呈波浪式涌动前进。

  之所以称其陈氏56式太极拳者,陈氏56式太极拳十三势完全合乎太极八卦五行图。手法上的四正(属阳)掤、捋、挤、按与八卦图中的坎、离、震、兑四正方相合;四隅(属阴)采、挒、肘、靠与八卦图中的乾、坤、艮、巽四斜角方向相合。步法上的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合。一招一势,均不外乎阴阳,所以命名为陈氏56式太极拳

  刚柔相济的陈氏56式太极拳功夫反映在技击上,则完全是一种大将风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到“五阴五阳”的功夫时,人完全像一个皮球,只要你推得轻,它就回得轻,如果你拼命狠推,它的反击力就越大,你受得打击愈重。究其实质而言,皮球里面只是一气而已,外面是橡胶。

  人为何也能如此?长期的陈氏56式太极拳运动,引得内气鼓荡于四肢,柔极生刚所致。

  大家看到过满载几十吨货物的汽车,支撑它们的只是轮胎,轮胎可是圆的。轮胎里面是钢筋还是水泥?不是,只是空气。是靠气来行持牵动如此重的货物运行。

  火车力量当然大。却也是由蒸气为动力,用圆轮来载动那沉重的货物。所以陈氏56式太极拳讲究“立身中正”圆活的自然身法。

  陈氏56式太极拳似水,水极柔又极刚。水可使山岳成平地,水可使高楼大厦成泥沙。陈氏56式太极拳似风,风能说不温柔?但刚起来可以使一座城市霎那间成一堆废墟;也可使世间万物无影无踪。这就是柔中寓刚,柔极生阳之理。

  练陈氏56式太极拳难在刚柔的准确把握上,此拳不可以柔名,日久恐流于滑拳也,亦不可以刚名,日久恐流于硬拳也。

  难在刚柔相济的“中和”上。“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只以太极之无名名之。”

  刚与柔是太极的阴与阳,刚与柔是陈氏56式太极拳的灵魂,刚与柔是陈氏56式太极拳的精髓。习练陈氏56式太极拳抓不住刚柔相济的特点,一切的一切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陈氏56式太极拳对臀部的要求

  陈氏56式太极拳对臀部的要求是要“泛”。在塌腰、合腹、开胯、圆裆的配合下,臀部向后微泛,有利中气贯于脊中,有利于腰劲、裆劲、腿劲的运用。

  泛臀绝不是撅屁股,不是突臀。泛臀是塌腰、合腹、圆裆、开胯、合膝的必然结果。“前裆合住,后臀自然翻起”。有的太极学派提出了“敛臀”,就是臀部微向里收的要求。

  敛臀固然可以防止撅屁股的毛病,但是,如果只注意臀部向里收敛,则前裆大开,后裆夹住,裆劲不能开圆,这会影响身体转动的灵活性。

  在练习时,要求上体自然正直的同时去寻求脊椎中自然的生理弯曲。对于臀部,正是骶髂所在位置,也就是屁股、臀部、臀大肌,必须向外自然而然“泛”且有向下沉才对。

  也就是头部向上领起,臀部(骶髂)向下下沉,两者形成对拉。何为“自然”?也就是不用给臀部施加任何方向的力就是自然,亦如直坐板凳上臀部肌肉外翻之状。

  反之就会出现加力于“命门”产生腰疼、屁股用劲,严重者会出现腰椎间盘外脱等病理现象。

  有的拳家讲命门要外凸,就把臀部向内收,并说臀部要内敛,而不顾及“泛臀”,其不甚理解太极拳之精要,片面认为屁股内敛命门就突出来了,实乃可笑。

  命门外凸并不是指有形之命门一定要向外突出,而是内气充实、进而鼓荡后充斥至命门,产生的内气充盈向外鼓荡的一种感觉。

  太极拳讲:“气沉丹田、丹田饱满”等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气沉丹田呢?只有屈膝、松垮、园裆、泛臀了,丹田才能充盈饱满。

  大家可以自己试试,如果屁股向前(向内)收,丹田势必也向内收,内气何谈放松下沉至丹田呢?如果把屁股微微外泛,顶精领起,内气自然就下行至丹田,马上就有气沉丹田之感觉,是何其惬意呀。

陈氏56式太极拳的刚与柔相关文章:

1.陈氏56式太极拳谱

2.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招式动作

3.陈氏太极拳的内外相合原理解析

4.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教学

5.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套路名称

6.陈式太极拳抖劲的练法

14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