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32式太极拳的习练感悟

32式太极拳的习练感悟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32式太极拳的习练感悟

  32式太极拳吸取不同流派太极拳之精华,动作难度、风格变化较大,更能充分体现武术的健身性和表演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32式太极拳的习练感悟。欢迎阅读!

  简述32式太极拳的习练感悟

  1、松与僵

  习练32式太极拳最主要的是解决一个“松”字。不松便会紧, 只有松了才会心平气和,收放自如。从练拳讲,松了才会气血 周流,打通经络,从而起到强身健体之功效。

  平时在练拳时 讲究拳不用力,全身处于放松状态,无论用何姿势,全身都要做到“松”字,只有身体松下来才能用意念行气运力,如果周身松不下来,用了蛮力,则蛮力一出,真气难以调动。

  初学时,总免不了精神紧张。精神紧张气易上浮,而动作有力,生硬的蛮力便是僵。32式太极拳讲不用力是不用蛮力,不能僵硬。松了以后不是没有力,放松和有力不是一回事,两者不矛盾。

  所谓松不可过,松过了就是懈,懈过了就是瘫。就像车轮一样,松过了轮子就旷了,而发生摇摆。必须从“圆”字中来,找圆的运动是有一定规律的,松是圆活而不乱摆。

  怎么样做到松?是要经过多年的磨练,不用蛮力,练的时候不图快,按照32式太极拳的理论去做。松本身就是自然,功到自然成。所以拳经说“练拳如走路”,人从小习惯走路,就没有不是很自然的走,所以初学要松,自然就能松。

  人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来到世上,不知害怕恐惧,就像初生牛犊不畏虎一样自然放松,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以后,人们又逐渐形成了自我保护的潜意识,遇什么事情都紧张起来,不自然,更不放松。

  习练32式太极拳感悟世间万物皆为自然,充分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以及它的源泉,耕耘了便会有收获,努力了就会有结果。

  学了32式太极拳处事方式就会有所改善,这就是32式太极拳的潜移默化作用。遇事沉着就是松,死打硬拼便是僵,不讲方法亦是僵。真正有“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精神,正确面对,泰然处之。

  32式太极拳在放松中习练,还能有效防止或延缓皮肤老年斑的生成,增加皮肤、肌肉的弹性;改善肌肉中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驻颜、养颜,防止过早脱发,降低血压等效果。

  2、慢与快

  初学32式太极拳气易上浮,精神紧张,还能拔气,动作快了,气更不沉,这对身体也是有影响的。

  尽管知道慢了好,不发劲好,但总是慢不下来,慢了就觉得没意思,慢了又站立不稳。学骑自行车也一样,慢了容易倒,达到慢骑的人是从快上过渡过来的。因此说习练32式太极拳初始阶段能慢还是慢一点好。

  那么,为什么要慢呢?慢到什么程度为好?我认为,慢是用功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目的,不慢则紧张而不能松,不慢则找不到细致,也找不到运动规律,不慢则气血不畅,达不到有氧运动的目的。

  习练32式太极拳的慢与快,应是慢而轻灵不滞,快而沉着不浮。慢而不滞须转换的恰当,快而沉着须转换的圆满。慢快相间的速度才是好拳法。

  3、柔与刚

  凡晓得一点太极的人不论是学过练过还是听说过,都知道32式太极拳是“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然后摆出做操的样子像是在切西瓜。美哉!32式太极拳!

  其实,我认为32式太极拳是柔与刚并存的。在用于技击时,只是柔与刚的表现形式。柔是引化,不顶劲,沾连粘随,与人同步。刚是身体的高度整合用力于一处。陈鑫先生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曾说“周身上下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击”就说明了这一点。

  32式太极拳的运动形式都是缠丝运动,而缠丝的原理是公转加自转,其表现出来的“离心力”和“向心力”是相对、相等、相动而衡的物理现象。

  4、意与力

  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32式太极拳的动作也是由思想支配的,而这个思想就是业内学者常说的“意”。在习拳中,把“意”理解为合乎拳法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理想”,而非空洞的“幻想”。

  人们常说的用“心”去练,也就是指的用思想、用“意”去练。一般来说,意即是心。然而仔细分析,心与意之间尚有区别,那就是心为意之主,意为心之副,心意密切相关。无论是行功练拳或推手,心动则意起,意起则气随。

  心静则意坚,意坚则气沉。因为意从心出,意体现其拳形,观其拳形则知其心意,明其传神。拳形表现尚欠佳者,主要原因在于手练有余而心练不足。

  用意的拳形体现出来的看点,犹如一首诗、一幅画,其意又和着现实生活的气息。雄浑中有意趣,豪放中有温润之韵。

  《人体力学》告诉我们:“力就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发生变形,都是力的作用。”

  力的产生是成对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构成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用力方向、力的作用点。”32式太极拳中,所有的动作,也都离不开上述一些力的观点。如磋步、顿步、震脚等动作,都是作用力于大地,而借地之反作用力的措施。

  推手,我给对方一个劲(作用力)再借用对方的反弹力(反作用力),即所谓借力打力。这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表现。

  拳中顺逆螺旋力正是力学中的力偶原理,32式太极拳中的掤劲、弹抖劲,正是力学中的弹性力。左托右采(野马分鬃)又是力学中的杠杆力。

  拳论云:“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以及两人交手时,“先要后给”,或“先给后要”等等折叠劲,都是借对方之作用力或反作用力的技巧。

  即以其人之力还治其人之身。正是《拳论》中所讲“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接人之劲,待人以巧”。对付对方的来力,强调我力与来力先合之,再稍改变其角度而拔之,即可使其落空。“合即拨也”。这又是力学中的合力原理的32式太极拳运用。

  王宗岳的《32式太极拳论》中讲:“虽然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武禹襄讲:“每一动,唯手先着力,始而意动,继而劲动。”

  李亦畲《散放秘诀》:“擎起彼身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我劲勿使屈,放时腰脚认端的。”充分体现了我本身以作用力于大地,而借地之力,同时借对方之反弹力而发放对方的道理。

  32式太极拳是武术,一种应敌术。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武术,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张不主动侵犯他人,即“彼不动,己不动”。

  正像陈鑫所说:“我守我疆,不卑不亢。”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身浩然正气,宽仁贵和。敌人主动进攻时,上策是能容能化,力求化解来力,使其落空。运用折叠劲,做到“来时欢迎,去之欢送”。以其人之力还治其人之身。

  由此可见,32式太极拳的力是打拳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所谓“用意而不用力”是指在32式太极拳拳法的练习上,要注重方法,讲求招式。

  学拳初始时,用“意”尽量将身上的“犟力”用量化的方法逐渐克服掉。“用意而不用力”中的“不用力”之含义,应该是不用拙力、蛮力、僵力、硬力、笨力,以及单摆浮搁的局部力。

  32式太极拳拳法体现“刚柔相济”的才是好拳法,意与力是不可分的。用“意”向“明师”请教拳法每招每式的使用方法,弄明白后,再用“意”揣摩着实用方法去练,这样就可将实用方法中需要发力的动作用“意”带着“敌情观念”、有的放矢地练习拳法,使拳法动作达到“练拳如交手”的意境。真正如老师所言:“练时似有人,打时似无人。”

  5、顶与丢

  32式太极拳是一个不尚力的拳种,《32式太极拳论》中“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又指出“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些经典的论句,都很准确地阐明了32式太极拳不尚力,不能产生“顶”“抗”之力、要舍己从人,不能顶抗。顶抗是人自然的反应,锻炼正确了,锻炼久了就能克服掉。

  32式太极拳不是对抗项目,是引化,是牵动四两拨千斤,自己保持平衡,引化对方失去平衡,在对方失去平衡的基础上,不是前引就是后加,加速其不平衡。

  人先天不会丢顶,人的僵力是后来形成的,幼童不会用力,很放松,就不会产生顶。身体放松了,上下相随了,外表敏感了,增加了灵敏度,才会所谓“听劲”,拳谱说“上下相随人难进”,自身是一个整体了,贯穿了就有了功夫。

  “沾连粘随不丢顶”指的是与对方同步,能听(掤住)对方的劲,进而把对方引透,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控制住对方。

  那么,什么是丢呢?丢指的是“丢劲”和“失掤”。掤是建立在放松基础上的,运动中只有周身关节、肌肉自然放松,由内形于外的掤才能自然畅通,鼓荡于皮。

  若松得不彻底,势必导致掤劲不足,这就是32式太极拳论中所说的“一分柔一分刚”的道理。但柔不能全然无力,无力则为丢劲,丢掉中气就是“失掤”。

  只有在放松的前提下,中气才能由内形于外,才能做到柔中寓刚。掤劲来源于内气,日积月累,愈练愈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灵活多变的浩然之气,由此可见,丢之严峻,丢之危害极大,丢之使人震惊。

  6、中与重

  “中”是指练32式太极拳时的身法要立身中正。“重”是32式太极拳动作的重心转移应稳重、厚重、持重,避免双重。

  人体在静止状态站立做到“无前,无后,无左,无右(无极状态)”时,就达到了“不偏不倚”,假如前方有了“重”的感觉,这就说明身体前“倾”了,反之则是后“仰”了,假如左侧有了“重”旳感觉,那就是左“偏”了,反之则是右“倚”了。而这种“不偏不倚”做到了,就达到了“无过不及”的标准,将“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标准做到了,就自然达到了“立身中正”。将这种“立身中正”做到“放松,自然”,就达到了“中正安舒”的32式太极拳极致标准。

  《32式太极拳论》说:“立如平准。”陈鑫也说:“拳者,权也。”平准就是我们常说的秤,权就是秤砣。陈式32式太极拳等于同时用了两套秤。手等于普通秤上的砣,它的作用是拨转对方加在我方某个肢体方面的力量,能够引进而落空。膝则等于天平点上的砝码,对方来力在我左肢,我方以左膝上提以引化来力,同时我右膝下沉以加强身体的稳度。这种动作同于杠杆原理。

  劲上领就是支点,对方来力就是重点,我方的手和膝就是力点。不过它和我们日常用秤称物的目的不同。称物时要求力点和重点平衡。在拳法上,则是对方力大则减少力点使它落空,对方力小,则加强力点使之反转回去,但都必须配合自转的顺逆缠法,适当地滚动摩擦,才能发挥借劲与截劲的作用。

  32式太极拳的重应稳重、厚重、持重而勿双重。

  稳重是指32式太极拳的动作稳而不迫,重似山峦;稳重能固本壮根,必无轻佻、轻浮之病。

  厚重是指32式太极拳的动作重而不滞,轻而不浮。厚重则能从容沉静,必无轻躁、轻薄之虑。“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持重是指32式太极拳的动作灵活轻快,无轻率妄动之举。能持重,则能动而有定。能持重,则能做到“形如搏兔之鹄,神似捕鼠之猫。静如山峦,动如江河”。

  双重是指身体一侧手足上下同实。造成双重,必然导致手法引化迟慢,步法转换失灵,招法难以施展。欲做到不犯双重,不丢不顶,全在周身上下相随的螺旋运动,变化的方向、时间恰到好处,无过不及。手实足虚,也就是彼刚我柔,避免双重。但我手的实是对方加在我方的劲,我以自转引化,仍然是虚中的实,而以柔对刚。

32式太极拳的习练感悟相关文章:

1.习练32式太极拳的好处

2.太极拳习练五字诀

3.习练太极拳的立身中正

4.太极老前辈的练拳感悟

5.练习32式太极拳的功效

6.太极拳习练和功夫层次

15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