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划圆缠丝的规律

划圆缠丝的规律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划圆缠丝的规律

  太极拳技击的防守与进攻是与其他拳种有不同之处的。它以粘接劲,以划圆缠丝走化,以利避害而创机,见机而果断迅猛出方,寸劲刚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划圆缠丝的规律。

  划圆缠丝的规律

  圆的运动规律。圆运动的要素:圆的形成,圆的运动。圆的直径与半径,圆的周长,圆心。立体圆,与平面圆。圆与方的变化。圆的立体空间组成。有三个基础圆。平圆,纵立圆。横立圆。圆的运动方向。有顺逆,顺时针,逆时针。形成圆运动,要具备:意念导圆,扎根助圆,气掤转圆,松胯加速,转腰增圆,开头引圆。划圆缠丝的规律。首先身法要中正。弓步时,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垂直,单步时要百会与涌泉上下相照。形成轴的垂直。身体是个圆柱体。轴是脊柱。胯是上下肢的枢纽。转腰脊实质是转胯。要用意控制他。向左右各转45度。手的划圆缠丝。内旋为顺缠,小指领劲大指开。外旋为逆缠,大指领劲小指合。划大圆是按钟表时而定。双手不过中线,上要护头,距离1尺余。下护裆,距离一拳。左右停在85度。上下肢的造型,要身备五弓。落脚形成45度。前进步45度,后退步45度。左右开步要平行。向前,向左右都是脚跟着地。向后是脚尖划地,到位后脚跟在着地。腿的缠丝。向里旋转为逆缠丝。向外旋转为顺缠。圆变方,方变圆,要以彼而变。防守划圆,进攻出方。出方打发劲,要心中有数。圆上加速,与出方加速要巧妙结合。有时用圆的外切线,有时用圆的内切线。有时用圆的直径,有时用圆的半径技击。划圆要注意主与次,大与小,动与静的变化。划圆要与对方合拍。要随机而变。太极技击全在心,要在导引术上,下功夫。步法决定上肢的空间。上肢的肘要与下肢膝相照。无论划那种圆,上下肢要有机结合。要用多个圆的组成,进行技击。技击的划圆要注意时间。时间是一维性。要注意时速问题。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行。都讲注意时速问题。没有与对方接触时,要以静带动,接触后再有目的划圆缠丝,没有接触的划圆为妄动,接触后没有目的划圆也是妄动。接触后不动为顶。划圆缠丝就是空间的变化。就是有规律的动。动就是法。要记住:“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行”。这是由被动变主动法则。彼的动是己的动前提条件。要注意三维空间的变化。要牢牢把握时间。要突出一个“先”字。

  相关阅读:

  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 心脏病、 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极拳是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因此在习练中不可因起、承、开、合节序的关系而产生继续的现象。应以求尾闾正中,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好。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腰间。脊骨之气能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能联合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到灵活协调,进一步掌握行气运动的功夫。能做好以上这些要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气沉丹田。

  (二)练太极拳必须明确呼吸自然之理,千万不能闭气。练拳从开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贯注,周身要空松,劲才能显得正,决不能用呼吸系统的运动来支配太极拳的开合运动。手法要气势腾挪,有预运之势,无散漫之意;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射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手法达于气势腾挪,即可气贯手指。

  (三)平时行功走架,既要沉着稳妥,又须轻灵自如。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四个字,但四字之间不可截然断续,必须做到连贯自如,不能呆板,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走架时要学会知己的本领,一动势/必先问问自己有何处不够,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断纠正,才能不断进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滞,所谓身法轻灵,必须贯彻于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平日行功走架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在打手时又要当做走架,如是相辅相成,拳艺才能不断提高。走架成熟之时,全身似气球,身体犹如悬空,两手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日久功深,太极拳的精妙艺术得矣。

52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