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太极拳的内涵

太极拳的内涵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拳的内涵

  太极拳运动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优秀运动项目,在中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久远的文化渊源。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您介绍:太极拳的内涵。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内涵1、太极之韵——连绵不断

  有的太极拳流派被形容为行云流水,有的是运劲如抽丝,讲的都是连绵不断的状态。很多人一看就说你练的是太极拳,凭什么?就是连绵不断的动作,这是太极拳的一个显著特征。太极拳环环相扣,每个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旧力未竭,新力已生,周而复始,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所以打太极拳时不能中断,不能断断续续的,从一开始学就要养成这个感觉,动作熟练一个连接一个,最后一整套完整一气。当然有时把一个单式提出来练那是另一回事。但单个动作的各部分每一动的衔接也必须连贯一致。

  打太极拳只有连贯了才能圆话,里面生出无穷的意趣来。

  连绵不断既有外形的连贯,更有内在气势的流畅。就是在练拳过程中,动作的导引不能出现内气的淤滞。有时候身体外形虽然没有死角,节奏上没有停顿,但气势有停滞,或者出现内气散乱的情况,都不能称为“连绵不断”。


太极拳的内涵

  练一整套拳,身体的总体感觉是均匀的,是一种状态,不能跳跃、变化太大。连绵不断的前提是心绪的平静,否则,动作再流畅、再均匀也难以发挥太极拳的锻炼效果。

  太极拳的内涵2、太极之髓——内外三合

  外是外形,是动作。这还是枝,内在是本。练太极拳最主要是要练内,由外动牵引内动,这样锻炼效果才深。打拳时做着动作,注意体会身体内部的感觉,由外及内。等练到高深境界,外动的感觉没有了,只有内动,外面肢体的动作是符号,内在的运动是效果。就好像书法,笔墨是外,写出来的字是内。如何运用笔墨是形式,字的线条、结构是内容。一套拳打下来,就是写了一幅书法,完成后,笔墨的概念没有了,字的线条、结构、章法、笔法留在纸上。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就是内,身体在意念支配下运动,所谓“神为主帅,身为驱使”,这样外形的动就有依据。

  练太极拳的动作都有开合、曲张的变化,身体的这些变化要与内在的变化相一致,用外形的变化来引导内在的变化。太极拳有内三合、外三合的说法,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为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做到内外相合后。就把身体变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内外相合的确切含义是:“外三”要与“内三”各个因素互相合,很多人理解“外三”相合,“内三”相合,这是片而的。只有互相交叉相合,才是做到了“内外相合”。

  练太极拳外为导引,内为本质。双方高度统一谓之“合”。在合的状态下就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慢慢的在平衡的状态之上再达到另一种状态——和谐状态。这也是练习太极拳所强调的一个状态。

  太极拳的内涵3、太极之本——立身中正

  练太极拳一定要正,不可不正。身形正了,气也正。气正精神就提得起、放得下。太极拳具体技术要求中有一条“含胸拔背”,也是立身中正的要求。练拳时不仅在静态,在定式时要保持身体中正,在运动中处处时时都要端正。过去太极拳家陈长兴被人称为“牌位先生”,就是形象地比喻他的身形非常正。如果立身不正,劲力就不能顺达,圆转变化就不会轻灵。 正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身体外形要正,内气运行要正,意念也要正。“中正”有两个关键环节:头顶上悬,尾闾中正。头顶上悬就把精神提起来了,身体就不会萎缩,自然能展开,如果身体拘束一团,就不可能中正。

  实现立身中正,尾闾是一个关键。传统太极拳《十三势歌》中说:“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这里强调了“尾闾”的作用。中正是对全身的要求,但尾间首先要调证,尾闾一正,对应头顶竖起,就上下贯通,精神提起,头顶上如同轻轻悬起,“悬”字表明的是轻且正,直至向上,不沉重,达到所谓“神贯顶”,这是一种很好的身体状态,把这种状态定型,形成自然后,就会觉得全身轻松。不把“顶上”功夫解决,很难做到一身松开,即使躯干端正,也会僵硬。所以练太极拳头部要领很要紧。

  “尾闾”是脊柱下的最末端部位,尾闾中正是使脊柱下端保持自然垂直状态,这样上下两段问题解决,身体的中正就解决了。

  这里面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尾闾部分有一个生理弯曲,其末端稍翘向后,所以要使尾闾中正,需要稍稍使尾椎向内、向下垂。

热门文章

56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