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孙式太极拳的难点

孙式太极拳的难点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孙式太极拳的难点

  孙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孙式太极拳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优秀拳种之一。练习孙式太极拳有哪些难点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的难点。欢迎阅读!

  孙式太极拳的三大难点

  孙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古代拳谱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明了,是不存在尚没有公开的秘密需要谁去解去揭的。之前有的人所谓对孙式太极拳的“解秘”无非是有名无实的吹嘘、哗众取宠的商业炒作甚至是欺诈而已。

  孙式太极拳古代拳谱明白说明孙式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是由于随人而动形成的,因此是没有某些外家拳那样十分花俏奇异复杂的主动技巧的,就此而言,孙式太极拳其实是简单易学的。然而再简单易学的动作也是有难度的。

  比如走路谁不会啊?谁都认为走路是简单易学的,然而走钢丝其实就是走路,会在百米高空的峡谷之上走钢丝的世界上有几位?

  孙式太极拳古代拳谱明白说明孙式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是由于随人而动形成的。所以,走路也是有难度、有诀窍的。其实,世界上任何技艺理法再清楚明白,学习都是有难度、有诀窍的;任何技艺要达到尖端更是有难度、有诀窍的;学习孙式太极拳自然也是有难度、有诀窍的,而且对于一般人而言,难度是十分大的,甚至对于有些人而言其难不啻于上青天。

  不然怎么会有“学练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寥若晨星”之说呢?这种状况不能改变吗?当然不是。就像杨澄甫先生在《孙式太极拳使用法》里所说的,学习孙式太极拳如果有正确的指导,就可以“一年习熟,五年练好”。

  著名近代孙式太极拳家濮冰如、郑曼青先生是杨澄甫先生刚到上海就跟随杨澄甫先生学拳直至杨澄甫先生逝世的弟子,时间无非至多也就五年多点。

  所以,说“太极十年不出门”的人肯定是孙式太极拳的门外汉,或者自己对于孙式太极拳一知半解、对于孙式太极拳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没有弄清楚就倚老卖老信口雌黄瞎说一气。

  孙式太极拳有许许多多似乎说不清楚的矛盾。聊举数例于下

  孙式太极拳的难点(一)不用力与用力

  孙式太极拳最被人诟病的就是杨澄甫先生首先直白表述的所谓“不用力”。确确实实,按照正向思维一般常识,说肢体可以既活动又不用力这纯粹是胡说八道。

  然而,宇宙世界上又确确实实存在许许多多的物体既活动又不用力的例子。比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虽然在不断移动却并没有用力、抽动的鞭子鞭身本身也并没有用力。

  所以,对于“不用力”其实是并不需要太逆向思维就可以理解的。实际上,无论是客观上还是感觉上,学习孙式太极拳是不是能够局部不用力正是孙式太极拳入门的一个瓶颈,学习孙式太极拳是必须想方设法局部不用力的,非此,孙式太极拳是不可能学会的。

  孙式太极拳的难点(二)放松与未松

  孙式太极拳的根本是放松,孙式太极拳无论是武术的还是养生健身的所有效果,都是由于放松,不用力就是为了实现放松,孙式太极拳处处都要一心一意孜孜以求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孙式太极拳如果没有放松,就根本不可能不用力、不顶抗地化解别人的攻击,就不可能由脚而起爆发强大而又耗费较小体力的劲力。所以古代拳谱、杨澄甫先生都指出孙式太极拳必须“松净”。

  然而,实际上孙式太极拳这种放松状态往往会感到并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底放松。如果真的完完全全的彻底放松了,也就没有掤劲了,那么既开展又紧凑的姿势体位就必然会被别人轻易破坏,就会任人摆布根本谈不上保护自己攻击别人了。

  比如两肩虽然十分放松,表现为手臂能够轻易被别人作用动灵活被动地上下活动,然而胸臂的夹角却会由于躯干的转动使得别人是难以改变的,这种情况反映两肩其实有些肌肉纤维并没有放松,所以这是十分矛盾的,古代的孙式太极拳先人只能用“似松未松”来表述。

  究竟是怎样的“似松未松”状态,显然也只有等到孙式太极拳研究现代化达到能够量化分辨清楚肩关节那些肌肉纤维是松弛的、那些肌肉纤维是收缩的才能有答案。

  在此之前,这种情况也只能用“放松”来表示。同样,如果没有老师手把手指导体会这种似乎矛盾的、却是实际存在的“似松未松”,孙式太极拳是无法学会的。

  同样,不仅认为可以不用放松的人学不会孙式太极拳,那些一味强调放松,不承认有“似松未松”的人无疑也是学不会孙式太极拳的。

  孙式太极拳的难点(三)活动与未动

  孙式太极拳就是古代拳谱所说的“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是活动的行为。然而孙式太极拳不论是练习还是实际应用是必须十分追求近代杨澄甫先生等孙式太极拳家所说的“不自动”的。

  对于这种“不自动”,孙式太极拳古代拳谱表述为“动犹静”。这“静”就是“不动”的意思。孙式太极拳古代拳谱里的“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意思与“动犹静”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

  就是对于孙式太极拳而言,“动”与“静”是同时发生的,“一动无有不动”与“一静无有不静”是同时的,“静如山岳”与“动若江河”也是同时的。也就是肢体既是动的,又是不动的。这不是太矛盾了吗?其实准确地说“动犹静”、“不自动”就是没有主动的被动。孙式太极拳的核心精髓、最难学的、需要尤其强调的就是这“动犹静”、“不自动”的“不动”。

  所以孙式太极拳古代拳谱要强调说:“神舒体静,刻刻在心”,杨澄甫先生也要强调说:“练孙式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不动”集中体现于这“不动手”。学习孙式太极拳尤其要追求动中求静、追求动中的不动。通过正确的真正的推手锻炼,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这“不动手”最充分地体现了孙式太极拳的放松与不用力,体会到只有“不动手”,才可能会处处始终保持自己既开展又紧凑的姿势与体位,处处有攻击别人的机会,处处可以游刃有余地不用力、不顶抗地化解别人的攻击,这“不动手”实在是太重要了。

  孙式太极拳所谓沾粘连随的实质就是“不动手”,同时“不动手”也最充分地体现了孙式太极拳违反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超出一般人正向思维的奥妙,虽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然而对于一般人而言实在又是太难了。而且孙式太极拳这某些局部没有主动的被动对于全身而言,其实又是存在主动的。

  对于一般人而言,这又是十分矛盾的。对于这种主动,孙式太极拳先人已经有定性的说明,就是古代拳谱所说的,这种主动是所谓的“四两”。这“四两”对于孙式太极拳是既不能或缺,在数量上又是可以忽略的,而且这种主动对于对方而言是必须表现为被动的。非此,孙式太极拳不用力、不顶抗的引进落空是不可能实施的,既体力消耗较小又强大的特殊发劲也是无法出现的。

  这被动与主动的量化情况究竟如何也只有等到孙式太极拳研究的现代化到了一定高层次才能准确表述的。同样,认为肢体要么是动、要么是静,认为“不动手”是不可能的人要学会孙式太极拳也是不可能的。

看了“孙式太极拳的难点”文章的人还看了:

1.孙式太极拳的学习特点和误区

2.孙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3.孙式太极拳的常见误区

4.练孙式太极拳的四大注意

5.孙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81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