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太极拳六合劲有什么用

太极拳六合劲有什么用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拳六合劲有什么用

  太极拳的核心是六合劲,六合劲有什么用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六合劲有什么用。欢迎阅读!

  太极拳六合劲有什么用

  你们看武侠电影电视,看拳经,都会接触到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力从地起”。我觉得,精确点说,是劲从地起。但普通人无论怎么大力蹬地,表现在拳头上的东西,根本没变化。但对于一个人肉弹簧,力从地起,那绝对是必然的。只要他蹬地,蹬地的时间和作用力大小,直接就可以反映在他的拳头上。

  这种劲有什么好处?

第一,只要你的弹簧练得够强,关节之间传力损失够小,这种“发力”会非常迅速、干脆,第二,你可以发得很短促,并且可以在任何一个点,无须回收蓄力,直接发完再发,看前文杨班侯所说的“劲似雷雨闪电,随发随止”,随发随止,你就不至于一拳打空,自己一个踉跄。第三,这种方式发的“力”,由于蹬地时发力者一般都有“拳架子”,小腿和地面是有角度的,因此蹬会造成人体躯干的位移,加上“弹簧”的“弹性作用”,这就使发出来的“力”有很强的穿透性。这种穿透性,一般表现为被击中的人有一种被打前胸,却痛到后背的感觉。同样是击中一个人,外家拳和现代搏击者的力,和内家的劲,对这个人造成的感受和伤害区别就在穿透性。至于两者力量的大小,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外家和现代搏击的力量一般都大于内家,而且通常是远远大于。

  以上三点,在技击中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表明,你进步也可以发力打人,这不稀奇;但你退步也可以发力打人,而且和你进步时的打击效果没有两样。这就稀奇了。我相信,有学过散打的朋友都知道,在退后当中打击对手,是多大的一个难题。

  在此补充一下,我所讲的所有发力的根源,讲的都是“蹬”,不是“跺”,太极拳套路中有跺地的动作,但那是踩人脚面的阴招,和整体劲来源不一样。

  然而,如果一个练出六合劲的人只能这么用,蹬一下地,打一拳人,那也未免太浪费了。我上面讲的,都是直线性思维去理解六合劲。但这是下面所讲的一切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是否可以在技击中做更多的事情呢?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是非常聪明的,他们告诉我们这些后人,我们可以加上旋转!旋转哪些部位?旋转我们大脑所能控制的部位:转脚,转腰,转手臂。

  学陈氏太极拳的人喜欢讲“缠丝劲”,但就我接触过的练习陈拳的“大师”“小徒”,没一个能用出来的。陈拳的缠丝劲,表现在下肢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躯干是旋腰转脊,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缠丝劲分为顺缠逆缠两种。上肢顺缠是掌心由内往外翻,其中多含(扌朋)劲;上肢逆缠是掌心由外往内翻,其中多含捋劲。下肢顺缠指“膝盖由裆内侧往前转外向下斜缠,或由档外侧往后转内向上斜缠”;下肢逆缠指“膝盖由裆外侧往前转内向上斜缠,或由裆内侧往后转外向下斜缠”。

  讲那么长那么复杂,一言蔽之就是在具有六合劲的基础上的各种旋转。加了旋转的六合劲,也叫螺旋劲,我不知道杨氏太极拳是不是这么叫的,反正我们家是这么叫的。为什么叫螺旋劲,也涉及到前面所说的蹬腿造成的躯干位移,位移当中的旋转——假如你只转手,最明显的,拳头上任何一点的轨迹就是螺旋线。注意了,我还是要强调一下,什么螺旋劲、缠丝劲,都要在六合的基础上才会有真正的螺旋劲、缠丝劲,你没有六合,根本没法把地上的反作用力传上来,东施效颦,越旋转,越傻得冒烟。另外,我还要提醒你别转过头了,小心扭了脚、闪了腰。

  很晚了,明天我再继续说各种劲在实战中的应用。其实我没多少心情讲下去了,太极拳博大精深,我怕我hold不住。但开了个头,就不想太监。十分感谢本贴的鼓励者,也小小感谢一下谩骂者,至少你们帮我顶贴了。这是我个人练太极拳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写出来,也是对我这些年苦练的一些总结和归纳、提升,其实发现写一写,能令我思考并想明白很多深层的东西。本贴发在天涯这里,希望觅得知音,也希望能与同样热爱太极拳的同道共勉交流。和平年代练武,知音难觅啊。

  六合劲和缠丝劲,两者其实没有本质的不同,其实高明的武术家,一般都不会只有直线型的六合劲,都是带旋转的。我在某个场合里说,形意、太极、八卦,甚至所有内家拳,他们的劲都是一样的,都是六合劲,结果被众多练陈氏太极的喷了一脸口水。他们说形意才讲六合劲,太极没有六合劲,太极只有缠丝劲。由此可见,哪怕练太极拳的人,都对这个存在有误解,更何况众多对内家功夫完全没有概念的人?

  以上就是内家发劲大概的过程。那么它的杀伤力如何呢?讨论这个问题,我首先要把六合劲换个更直观一点的说法:整体劲。能不能这么说呢?我的理由是,对比普通人的挥拳——纯粹以肩关节和肘关节的屈直作为发力根源,内家的劲是全身主要关节都在发力,所以可以称之为整体劲。事实上,这不是我发明的,很多武术家都是这么称呼的,我在这里仅仅是沿用了他们对六合劲的称呼。所以你可以看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武术中其实名堂五花八门,以标榜自己的东西与别家不同,更因此而打嘴仗,武人相轻。但实际上东西都是那一样。这是很令人惊讶的一个现象,因为古来只有文人相轻,武人是不敢小看同样学武的人的,因为一旦小看了别人,别人可是为了门派名誉,要和你拼命的。

  我们言归正传。受一位我很敬仰的武术家的在视频中的说法的启迪,我探讨性地提出一个看起来比较死板的公式来说明整体劲的杀伤力:

  F*s=0.5*(m*v^2+J1*w1^2+J2*w2^2+J3*w3^2)*k

  F=内家出手的杀伤力

  s=受打击部位的总变形

  m=内家发劲人的质量

  v=蹬腿速度

  J1、J2、J3=转腰、转手臂、转脚对应人体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w1、w2、w3=转腰、转手臂、转脚对应的转动角速度

  k=内家发劲人六合(整体)水平系数,该系数包含各关节的传力水平,也就是内家发劲人有多“合”,多“整”,决定了以上各分部产生的动能的叠加水平。

  我是学工科出身的,现在也在从事工科类的科学研究。提出这种方程一部分是我的“职业病”,另外一部分只是为了说明在我的理解当中,内家这部分的所谓秘密是可以用物理形式近似地解释出来的。练内家的,你不必吹嘘什么“气”,将内家拳的杀伤力说得玄之又玄,更不必把这种杀伤力搞得纷繁复杂,名堂多多,我敢肯定的说,对于内家本人所能造成的杀伤力,它大概就是我上面所提的动能方程。

  当然在内家实际技击的过程当中,动能方程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第一,对手会动,内家一般都追求在对手运动中打击对方,这必须在方程右侧加上对手运动方向与内家本人打击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动能。这是对打击力很大的一个修正,也就是内家常常讲的“借力”。方程修正为:

  F*s=(0.5m*v^2+0.5*J1*w1^2+0.5*J2*w2^2+0.5*J3*w3^2)*k+E*cosA

  E=对手的动能

  A=打击方向和受打击者运动方向的夹角

  第二,其他各种摩阻损失。这部分相对来说比较轻微,某些还具有偶然性,基本可以不去管他。

  第三,一些我所没想到的损失或者增益。比如,或许筋的伸缩运动可能会产生一定量的动能增益。

  以上方程本身会令人产生很多质疑,我试着自己提几个可能的:

  1、很明显,m越大,F就越大,那是不是说明,一个人体重越重,杀伤力越大?有句老话叫身大力不亏,一定范围内,这个想法是正确的,普通人都会同意我这个观点;但修炼内家的人,可能会提出不同意见。但请看和杀伤力有关的,不仅仅是质量,此其一;第二,我的理解是,体重越重的人,负担也重,因此他转腰,蹬腿,一般都没体重轻的人灵活,两种速度一般都会相对较慢。

  2、内家在方程右侧有那么多的增益,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内家的杀伤力肯定比外家拳、现代搏击杀伤力大?我认为非内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去计算杀伤力。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请认真看散打、泰拳、拳击等现代搏击运动,仔细观察运动员在打击对方的时候,有没有蹬腿动作,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的,因此,如果应用内家的动能方程,第一项动能基本为0,转腰动作用有没有?一般有的。它对杀伤力的增益必须乘以一个六合系数,但个人认为,除了拳击,其余的搏击运动这个系数都比较低。除此之外,还必须加上一项上臂挥动的动能,质量大概可以取整个上臂用于打击的有效质量,这个质量的值取决于上臂肌肉的强度,甚至有可能胸腹的肌肉都可能对这个质量有所增益,速度取拳速。那么方程变为

  Fs=0.5m'*v'^2+0.5*J1*w1^2*k

  补充说明:m'=上臂有效质量 v'=拳速

  当然,这方面的研究,现代搏击有专门的理论,由于我没有特地找过来看,所以我承认也许我这个提法有致命的漏洞,我很虚心地请各位朋友提出来,也让我好好学习学习。

  内家讲究不动手,“动手非太极”,一般上臂都是小动,微动,甚至不动,只靠蹬腿转腰达到使拳头运动起来,打击对手。当然,这里要说明一下,内家还有鞭子劲一说,这种特殊的打法必须另外讨论。所以,内家的挥臂动能忽略不计。

  从以上讨论我们大概可以得出,只要现代搏击的上臂有效质量够高,拳速够快,而内家各个方面数值也都足够高,内家和现代搏击谁也说不上谁在杀伤力上有优势。

  当然,这只是假设,实际来讲,内家拳通过各种传统训练方法提高k值,虽然可以一直提高,甚而可以无限地提高(但最大值应该不会超过1,只能无限接近),但那是一个非常漫长和艰苦的过程,“太极十年不出门”,“功夫就是时间”,这些拳谚和名家名言,都是这个过程的真实写照。现代搏击训练强度高,出效果快,练三年现代搏击的和练三年内家的对擂,光比杀伤力,基本是内家完败,我认为差距不仅仅在训练强度上,而且在于,两者本质上的不同,两者走的道路不同。

  而现代搏击追求的肌肉强度、拳速都是有极限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都会逐渐松弛,运动员的杀伤力水平随之降低。

  相反地,你可以看到,在内家的动能方程中,没有任何一个数值会和肌肉强度有关系,k值的数值却一直在增加。人只会越练,全身关节越和谐。只要k值提高到一定程度,杀伤力这一方面的对比,完全可以反超现代搏击。所以我师父常常说,只有最强的人,没有最强的功夫。

  当然,一切反超的可能,都是建立在你拥有传统内家的正确训练方法上,或者说你训练六合劲、缠丝劲、螺旋劲的方法要正确。可偏偏当代的中国内家拳,尤其是太极拳,在传承过程中,都把技术、正确的训练方法秘密起来,秘密来秘密去,大多数人都把秘密带进了棺材里。多数传人学习了师父的表,却没学到师父的里,或者没学到师父的全部里。可以说,现在太极拳,内家拳,正确训练k值的方法,成系统的,凤毛麟角。中国人发明内家拳,至少至少得有一千年了吧,研究了这么久的东西,怎么可能会不自成系统?这个系统又怎么可能不具有既庞大、又精简的精品性?我们练内家的都认真思考一下,站个桩、打个套路,就是系统了?你活步打套路,跑步打套路,这就是系统了?你压腿、拉筋,那就是系统了?

  打住。这些都应该是本贴的后话。今晚到此为止吧。杀伤力我提出了自己的物理模型。这部分算讲完了我想讲的。但杀伤力只是太极拳追求的一个部分,明晚我想写写运用杀伤力,我想,这才是太极拳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内家拳区别于现代搏击的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太极拳的技击思想

  太极拳的技击思想博大精深,一说到这个话题我是战战兢兢,唯恐说错。但帖子写到这里,这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所以我就斗胆妄言几句。

  太极拳的技击理论和实践,惯称打法,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脱离不了一个基础,就是六合劲。打法,就是六合劲(缠丝劲、螺旋劲)在实战中的运用。各门各派对各种打法细节理论的名字纷繁复杂,五花八门。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同样的东西改一个名字,就宣称是自己在武术上的发展和创造。这就跟现在大学研究生的论文一样,全是抄的,偏偏还署上自己的名字,恬不知耻地对世人说这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实际上,科学每天都在缓慢地进步,但真要带来技术上革命性的创新,非出一些百年、千年难遇的天才不可。武术发展同样离不开这种规律,多少年才能出一个爱因斯坦?多少年才能出一个张三丰?所以,太极拳、内家拳,越完整传承老祖宗的东西,对练习内家、使用内家,就越高级。

  况且,中国传统武术是在倒退的。因为保守,教啥我都留一手,因为故做神秘,徒弟一问,外行一问,阴阳!八卦!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这都还说错了,还带上手、下手!上脚、下脚!师父这么弄,将来徒弟变成了师父,本来就不明白师父在说什么,强加自己的理解,更加不知所云。一代传一代,导致现在中国传统武术传下来的东西,是越传越少。我每次读到前贤著述中谈到的某些功法,想起现今已无处可寻,都倍感痛心。

  扯远了,回到太极拳的技击思想上来。

  1、太极拳的技击对象

  先贴半个在网页上找到的故事:永年的武氏,在京城里担任官职,因此是北京某富豪张家的贵宾。武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将同乡人杨露禅推荐给张姓富豪认识。张氏因贩卖煤炭而致富。每至夜晚,张氏的家就成了官僚豪绅们寻欢作乐的场所,并雇有武术教师多人。此外,还有一些想考上武术科举、为光宗耀祖的子弟们,在这里练习武艺,准备应试。为了给一班学艺的子弟们辅导,武氏在一场宴会中介绍了杨露禅。

  张家原已雇有多名武术教师都是彪形大汉身强力壮,与杨露禅那瘦少身材无法相比,张姓富豪对杨原有轻视之意。因此,在宴会上杨露禅被安排在武师们的卑位。席间,主人对杨露禅说:

  “先生不知是精于长拳还是少林拳”

  杨露禅说:“我的拳法既不是长拳也不是少林拳,而是绵拳”

  主人张氏又问:“那么你的绵拳能否的打人?”

  杨露禅答说:“我的绵拳不是用来打人的,但打起来要胜于铁拳,除了钢铁外,凡是父母生的、血肉之体都能打。”

  下面的故事就不贴了,免得占篇幅。请注意琢磨杨露禅的最后一句话。他这句话明明白白地讲到了太极拳的技击对象:是人,是血肉之躯。当然,你功夫好,你也可以打各种人以外的动物。但是,不踢树木、不打死物,砖头啊什么的。为什么?因为打这些木石死物的,是笨蛋,除了能打疼打伤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打人,打血肉之躯,并不需要无限追求杀伤力、打击力,杀伤力大到能解决对手就可以了。所以,一些劈砖头、踢树木、心口碎大石的把戏,其实是很可笑的。你以为这样就能表示自己功夫高吗?再者说,就算你练到了很高的杀伤力,你的对手——人或者老虎等食肉动物,他(它)是会动的,会躲的,会还击的,谁会像木头一样杵在那里給你打呢?再再者说,就算很小的力气,打正了要害,那对手也就完了。所以,内家不练抗击打能力。我不相信有谁练得到铁裆功的,谁练了过来让我踢一脚试试。内家技击的原则,就是绝不能給对方攻击到自己身上,这也是内家终身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2、太极拳的技击距离。

  再贴个故事:杨露禅教了吴存佑功夫, 是为吴家太极之始。后来杨露禅告老回乡, 吴存佑尾随不舍。杨便下轿对他说:“我当天发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 没有一招留起,总之你记著,‘圈内打人, 圈外推人’ 便是。”

  对于这个圈,后人有各种说法。有人讲这个圈是套路里的圈,有人讲,这是盆骨发力范围的圈,不一而足。第一种是我想是扯淡,第二种太难理解,常人无法想象盆骨如何发力。其他说法不罗列了。因为我也不想否认他们的说法,那需要太多的证据和论述。我讲我的理解:这个圈,讲的是太极拳技击距离的事情。

  很多人谈内家打法,不提距离的控制。只讲对手怎么来,我怎么化,我用什么招化,或者我用什么招连消带打。现代搏击则对距离的控制则有自己的讲究。很多人就认为,内家没有技击中与对手的距离的讲究,总之别管你在什么距离,我都能打残你、打飞你。现代搏击也以此来轻蔑内家拳——你连与打架的对手距离多远时该做什么事都不讲究,那不是吹牛专家是什么?

  如果内家人真不讲究,那不是内家真没讲究,而是这个内家人没得真传。恰恰相反,内家对距离的控制,对空间的控制,要求近乎苛刻。一个对空间没有掌控感的太极人,基本可以判断他学的是假太极。

  我们说的这个“圈”,其实很简单,你把手伸长,原地转一圈,你画的这个圈就是太极技击中所谓的“圈”;手可以高可以低,我们不断变化手掌的高度,不断画圈,手掌所有的轨迹,各种圈,将组成一个不完整的类似球形的形状。这个球体,就是我们的圈内,而这个球体之外,就是圈外。家师給我讲打法时,反复叮嘱,对手躯干只要进了这个范围,就是决胜负的时刻,因为双方都处于攻击距离之类,一伸手,一抬脚,立刻就可以造成杀伤。你要想尽一切办法打击他,就算你不会内家拳,也不会现代搏击,你就只会乱打,也要打击他,战胜他,否则他可以随时伤到你。特别是与高手对阵,这个距离就是生死距离。所以,要么你立刻撤退拉开距离,保持让你的对手在你的圈外,要么你就是抵死进攻,没有他法。这就是所谓的圈内打人。而圈外推人,很简单,对手正朝你杀过来时,假如你感觉自己位置处于劣势,或者节奏感不好,总之是没把握解决他的时候,伸长你的手,把他推走,拉开距离,再做下一步行动。

  总结起来,所谓“圈内打人, 圈外推人”,其实就是,放他进来,揍扁他;不放他进来,推开他。其实这个推人,说了恐怕大家要说我吹牛,应该讲,把他推飞!

  这里补充两点,第一,这个圈要比我们前面说到的要小,因为内家打人,手臂从来不伸直;第二,低位的圈的范围,以在脚踢得到的最大距离为准,顺便说一下,脚也从来不伸直。

  所以你看,伟人、前辈说的话,其实并没有故作神秘,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们“圈内打人, 圈外推人”,为什么非要把它神秘化、复杂化,给予它严重的曲解?我认为,这都是小人搬弄坏的。

  太极拳对距离的讲究远远不只这点,这只是告诉我们这些后辈,在什么距离,做什么事情。还有很多距离的问题、空间的问题没解决。比如,正面交锋,一开始双方对面一站,对方选择站在你的什么距离之外,一下子就可以判断出对方的技击水平如何,近了不对,远了也不对。最傻的就是站在对手的攻击范围之内,在你等待战斗开始时那个思想的时间盲点上,他马上就可以打倒你。这意思就是说,如果一开始就站错了,离对手近了,非常容易被偷袭。如果站远了,你自己两三步之内都打不到他,他就可以不甩你,甚至可以做鬼脸鄙视你。

  内家对这个距离的要求,和现代搏击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经常看到现代搏击擂台上的两个人,可以一直站在对方的攻击距离之内对峙,并无动作。而内家一般是不会允许出现这种情况的,当然,初学者除外。初学者的打法还没成熟,按中国人的老话讲,就是没学到家。

  那么这个距离究竟是多少才合适?这涉及到内家最基本的两种步法的步幅,涉及到了内家的机密。我在这里就不谈太仔细了。

  内家技击,距离掌控得好,可以就用这个掌控力玩弄对手于鼓掌之间。比方说,以迅捷的步法,进步立刻退步,引诱对方出手后,立刻又进步打击对手,再退步打(防)反击。哈哈,说这个没意思了,会被人认为纸上谈兵。

  以上讲了杨露禅提到的圈,讲了正面交锋初始站位距离,轻轻带了一下距离的运用,这都是内家对空间、距离研究的冰山一角。希望能給有悟性的朋友一点有用的东西吧。

  无论实力深浅悟性高低,不排除有现世或后世的人在习武中发现一些规律,这是可能的,谁说球踢不好就当不好教练的,同理,谁说发现武学规律的就一定要是武林高手?放屁!武学有其博大精深之处这不可否认,但也不会因此而阁台高筑永不可攀。从生物进化的科学角度分析武学也是一样的。在历史长河的斗争中,跟规律无限接近的人在搏杀中幸存的几率会大增,反之则会大减,循环往复的洗礼后一些共通性的规律就会被人发现,通......

  我承认,现今教武术的,传承了真东西,十不存一。但不代表就没有了。在和平年代,武术就像冬眠动物一样,没有了活力,传承稀少,实战缺乏。但是火种总会保留下来。这就是一到动乱时代,武术高手又多起来的基础。生物之所以进化,因为生物没有绝种,绝种了就没法进化了。武学自然也一样,如果在和平年代绝种了,那除非再来几千年的冷兵器战争历史,否则一定无法再来。现在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一百多年了,武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冬天,正如你所说,侠以武犯禁,本来就是打击对象,在中国当代并没有多少改变,武术如果还不想办法挣扎传承下去,那就真的要绝种了。所以,多一点探讨,給武术多一点话语空间,对待武术多一点理性和心平气和,就算帮了武术的大忙了。

  另外,历史上战争期总是比和平期要短得多,在有限的战争期间,以为一个或数个武术小白可以通过经历多次搏杀之后、存活下来而总结的杀人经验,就可以形成系统的武术,这是痴人说梦。我承认,他们的杀人技巧会大幅度大幅度地提高,但要说他们是武术家,那还差的不是一里半里远。

  武术,并不是杀人的技巧。而是杀敌的艺术。利用弓箭、群体合作操作工具、用树杈桶敌人菊花等等五花八门的东西,都是杀人技巧。每一种都比和敌人正面战斗省力、安全,有什么理由会认为,他们去总结那些正面战斗的技巧并呕心沥血将它系统化,而不去总结那些省力又安全的办法呢?

  武术确实是从战场上的搏击总结出来的搏击经验。这包含了一代又一代将军和士兵的智慧和鲜血,再有和平年代有闲阶级(比如道士)对这些经验的揣摩,最后有张三丰这种天才,善于总结这些经验,成为集大成者,才有武术的一整个系统。武术的孕育和成长历史,其规律和理论的发现,是十分漫长和艰辛的。怎么可能一朝灭、一朝兴呢?

  因为你们不相信武术高手在民间,那么武术高手就必须大喊一声我在这吗?老武术家,只要自己过得滋润,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至少有一个徒弟能全部继承,那也就别无所求了。一定要上擂台和别人见个胜负以正武术之名?真武术,没有名它本质上还是真武术,假武术,惟恐无名无人信,但名气再大,本质上还是假武术。就我自己来说,我有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我的钱我觉得够花就好,事实上也够花,我在天涯写武术帖子(虽然我不是什么武术家)有人相信,有不相信,有人谩骂,有人鼓励(在此我表示感谢),对我来说,其实都无所谓,我吃饱了撑的去费心思证明給你看。我知道我在写什么就好,我知道我在为武术发展和传承作我微薄的努力就好。

  我有一位拳友,会20几种兵器套路,数种拳路,本身是武术教练。我师兄向他展示了六合劲的特性,他死活不肯相信这是真的,这是他亲眼看到的,而且他本身还是个练家子,尤且不信,就别说朋友们提出的看视频了。后来这位拳友跟着我们练了一段时间,就再也听不到他的质疑了。所以,光嘴巴上说说和让别人看,就指望别人不质疑你,不可能的事情。我从这件事情上悟到,怀疑武术的人,还是靠他自身去练武术去实证,才能打消他的怀疑。

  太极拳不神秘。我这帖子,本意就是将太极拳去神秘化。让更多的武术爱好者了解到真正的太极拳不是套路,也不是妖术,让他们有基本的辨认功夫真假的能力。不学拳的人不知道学拳人爱拳人的沧桑和悲催,花了多少冤枉钱,拜了多少个师父,10年,20年,下来自己还是对功夫没什么感觉,连自己对自己学的东西都没有信心。所以,爱拳的人,心存武术梦想的人,静下心来,看完我在说什么吧。不要求你信,你信与不信,对我没收益(我前文说过我不教拳,我有自己的工作,我只有一个徒弟,就是我儿子,其余人不教,但我欢迎你和我交流武术上的见解),也没损失。只希望你看完后认真思考,那就是我费劲写这帖子的最好的报酬了。

  3、杨守中

  贴个东西:杨振铭(1910-1985),字守中,杨澄甫长子,为杨澄甫原配夫人所生。人如其名。据说,“守中”二字是长辈依据杨家祖传拳诀要领为他定的字。“守中土”、“中定”在杨家太极拳论中占有突出位置,如杨家祖传拳论《对待用功法守中土》篇中就说:“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在《太极圈》篇中又说:“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 等,能得“中”者得太极,取其名“守中”,就是希望他能继承杨家传统,坚持拳法真谛,将杨家祖传绝艺发扬光大。

  守中,就是守住人体躯干(四肢除外)的中轴线,具体来讲,就是位于人前面的,鼻子和裆部两点一线的这根直线。我听过一种论调,说太极拳没有这个说法,只咏春有守中用中之说。看看我以上贴的杨澄甫长子的名字来历,能否说明太极拳对守中的看重?现在很多人很奇怪的,丢了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说没有这个。

  其实哪单只咏春,你看看现代搏击,尤其是拳击,格斗式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守中?当然他们那个架势守头是真的,有点顾上不顾下。玩技击,这根中线就是生死线,给人进来了,那就万事皆休。

  我很讨厌套路,但毕竟现状来说,套路太有普及性,那这里就拿套路来说说事:太极拳套路,除了极个别招式以外,必须有一个手是在这条中线上的,你师父不强调这个,那就连套路都不及格了。

  再参照一下形意拳的打法歌诀:“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亦难防”,这说的是用步法抢中门,打中门。所以你看,只要是技击,就不可能不研究守中用中。当然,对于内家来讲,不会轻易给人踏入中门的。所以不用变神仙,也可以防住。

  在太极拳技击当中,守中,是一个基本原则,是一种基本意识。守中,任何时候,手要护住中门,无论如何中门不能露。掌握了这个原则,哪怕你没练过,和另外一个普通人打赖架,也一定能占优势。

  4、横劲

  前面的1、2、3都是为了讲以下两点做准备的。这里讲太极拳的攻击方式,下一点讲太极拳实现这种方式的办法。

  横劲,是内家技击的一种核心思想。包括形意、太极、八卦,研究的都是这个横劲,应用的也是这个横劲。对手一拳打来,一脚踢来,无论是直拳、摆拳、勾拳……鞭腿、踹、扫……等等,都是有运动方向的,正面阻挡(尤其对摆拳的正面格挡)、练抗击打能力,都不为内家所取。内家认为,对方拳脚运动的方向,对应于拳脚的正面部位,比如摆拳,则拳头、手臂内侧为“阳”,为“实”,是最强的地方;拳脚相对前者的其他地方为“阴”,为“虚”,还以摆拳为例,与手臂内侧相邻的两侧以及手臂外侧为阴。对于技击中的敌方整体来说,攻击的一侧为“阳”,为“实”,另一侧不攻击的则为“阴”,为“虚”。太极拳很多拳谱都强调,必须分清阴阳。又讲,“避实击虚”。是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吧。这种打法打上的劲,就是相对于敌方的“横劲”。以上讲的,就是两个具体的阴阳、虚实。技击中的阴阳虚实要讲下去,非讲几万字不可,这里只讲两个最基本的,我们下面会用到的。

  内家打的,就是阴,就是虚的一侧。内家初学者的打法,截对方的手脚的运动侧面,截住了再打中门。我个人的体会就是,被人截上了手,对方不用多大的劲,我的手在那一瞬间就抬不起来了,中门基本就让了出来任打了。高手的打法,让地方的攻击直接落空,直奔目的,打对手不用于攻击的那一侧,但其实还是这个避实击虚的思想,只不过是升华版。

  我们做个假设,假设你够快,能位移到敌方不用于攻击的那一侧,同时出手打击,在他拳头到或者未到你的原来位置时,你也同时打击到了他;如果,你的杀伤力足够,是不是可以一下子解决对方?

  说得容易,怎么实现呢?第一,观察敌方动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第二,步法!靠步法去实现我们的设想。

  5、步法

  步法有两个目的,第一,闪避对方的攻击,第二,同时位移到对手“阴”“虚”的一面,实施打击。要实现以上两点,步法就必须要求非常快。快到什么程度呢?快到对方一拳打出,你一步闪到敌方不攻击的那一侧,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再上一步打倒他。大家一提太极拳,总是认为慢慢慢,这纯粹是給套路、太极操误导的。太极拳非常快,快在步法、身法。步法、身法的绝对速度,肯定比不上专门训练过的拳速,这是太极拳真正所谓“慢”的地方,但是其作用,远远大于拳速的作用。内家对速度的看法,一般为拳速(手速)<步法<身法。这里我只讲步法,身法不讲。

  你可能会讲,步法怎么可能快到能实现我讲的第4点呢?好吧,你就当我吹牛。但我“吹牛”是有基础的。我“吹牛”是有逻辑性的。怎么实现足够快的步法?请看我对六合劲的“科普”。看到这里你还能想起来我们的弹簧人吗?一蹬腿,弹簧传导,整个人就迅速位移出去了;一着地,弹簧一收一放,马上又出去了。为什么内家整天讲,劲要沉下去?有兴趣的朋友按我的“弹簧理论”去想一想吧。但注意了,不是真的有弹簧在体内,而是一个比喻,按照人体筋骨的特点去回归,基本就能解释六合劲和步法速度的关系了。把不利的惯性转变为自己的动力,这就是六合劲对步法的重要性。下面贴一篇很早前在天涯好像也发过的帖子,里面讲的步法,我告诉你全部都是真的,信不信由你。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哈哈,开个玩笑的。当初这篇文章出现在网络上时,我不知道骂吹牛的有多少。但我当时看后以为精品,收藏了起来。我现在天天在练步法,在我的眼里,怎么可能不是真的?当然,里面讲的步法,多以八卦掌的为主。形意拳有自己很有特点的步法,太极拳也有自己的步法,形式不一样,但其原理,本质,是一致的。

  走着打

  手眼身法步,虽然步法放在了最后,但是它却是实战技击中最基础的功夫。

  练功先连步。万法步为先。都是前辈高手实战的经典名言。

  尤其在一场群敌围攻的遭遇战中,不懂的步法的运用,只懂得直线进退,势必会让对手包抄。

  只有灵活的步法配合灵动的身法,你的躲闪和进击才是有效的。

  一个步法不灵活的大个子,很容易败到在灵活的小个子拳下。

  所以,无论面对单个对手,还是群狼,都要记住一句话:

  走着打!

  西方的泰拳和拳击也都非常讲究步法,拳王阿里凭藉独创的蝴蝶步和游击战术打败了多少强悍的对手.

  步法就是腿法,进步就是腿攻!

  内家腿法:出腿不见腿。步步都是腿。

  进步的踩踏,钩挂,别腿,扣腿,寸腿,箭腿都是一击必杀的暗腿法。所以,前辈高人很多时候,不见抬手,一进步就把人打出去了。这就是暗腿攻击。

  腿不过膝,我很少在实战中使用高中路腿法。

  高腿好看难用:距离长,预动大,暴露多,尤其跟高手过招。尽量将腿法融入步法,步步连环,腿腿暗击。

  我认为,初学者,一定要首先学会闪化,当敌人攻击过来时,人的本能必然是后撤。我们要学会闪进。一闪即进。绝不后退!所以,闪步应该是一个技击者苦练的基础步。闪步必须配合闪身。

  重心必须是在运动中时刻保持平衡!这一点极其重要!

  最大的忌讳就是下盘移动无方,重心不稳。在动中找平衡。是不二法门。

  进步有很多,闪进,直进,垫步进,插步进,跃步进,要看对手的实力、站姿、身高、体重!

  遇到实力弱的要学会直进占位打法!直取直进无遮拦,配合中线攻击,迅速解决战斗。

  面对有一定实力,或者不摸底细的对手,采用闪进。

  遇到喜欢游斗,围着我们转圈子的对手,要学会快速垫步切断敌方路线。

  对那些准备逃跑的敌手,用跃步配合落地踏踩,让对方扑到在地。

  对手各种各样,我们不能拘泥于一种。

  如果面对三个以上的群敌,单步就会陷入困境。必须采用组合步。

  三角步,用来制服三个对手非常有效,

  转环步,适用于应对腹背受敌的情况,

  九宫八卦步,则用于十人以上的围追堵截。

  群战的时候 步法要稳,身形要矮!直身挺立,一看就是外行。

  步乱了,手就会乱,心就会慌,眼就会盲!

  所以,无论面对多少人,心境似水,闲庭散步一般。步法逍遥了,你就主动了。

  各门各派。包括泰拳,拳击都有步法训练。各有所长,无须拘泥门派。

  八卦掌的步法训练是很有效的,但是,很多习者,只知道走,却不知道,每一个摆扣暗含的技击含义。

  步法有很多训练的方法,我最喜欢的是在人潮汹涌的闹市,快速走路,迎面闪化,而且绝不让人碰触你的衣襟。

  把功夫蕴于生活,而不仅仅局限在练武场。

  武术里走比跑快,这是个辩证法!

  在战争里走着打,叫做游击战

  在技击格杀里叫做游斗!

  有别于缠斗!在实战格杀中千万不要缠斗!而是要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步法练好了 一个人可以把一群敌人包围起来!

  悟性好的自然明白我这句话!

  用步法把敌人困死!

  跑有几个弊端:

  1、消耗体力,群战其实就是体力体能的储蓄战。要懂得保存体力。

  2、气血上浮,一个心浮气躁的人,大脑是乱的,下盘是浮的,出手是虚的。

  3、重心不稳,重心跨度大,就会很容易失去平衡。一个借力打力就出去了。

  有一种高级的组合步,叫做乱环步。

  其实是一套步打法。以步打人。一些门派应该有传授的。

  有一十八种步法配合阴阳进退闪化无穷变化,实在是步法中的经典。

  踩

  戳

  踏

  踹

  蹬

  摆

  扣

  寸

  箭

  别

  压

  拐

  钩

  铲

  钉

  拦

  即是步法,也是一套高精尖的腿法。不好看,但是绝对好用。而且练成以后,进退如鬼魅,移身如幻影。当然,这也是需要一整套训练体系的

  可是我走了这么多地方,从来没见人用过。

看了“太极拳六合劲有什么用”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2.太极拳的形、法、功

3.太极拳如何把筋骨之力转换为内劲

4.太极拳的本意和技击意思

5.陈氏太极小架的出劲

84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