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杨式太极拳的七个进步阶梯

杨式太极拳的七个进步阶梯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杨式太极拳的七个进步阶梯

  杨式太极拳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成。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的七个进步阶梯。欢迎阅读!

  杨式太极拳的七个进步阶梯

  循序渐进是太极拳修炼的重要原则。这里的“序”字,就是程序。程序指的是先后排列顺序,不能马虎,不能错乱,不能颠倒,不能想当然的根据原来的参照系去追求。

  综合起来,可勉强划分出为以下七个进步阶梯。

  (1)打基础

  学太极拳的第一阶段,关键的关键就是解决如何学拳,如何练拳的问题。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学会动作要领,粗通神意气的内涵,并能一点点融进行拳走架的过程中。

  (2)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自身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贯通。内外并非指身体之内部与肌肤之表层在人体构造层面的划分。内外相合是指由神意气形所构成的功夫,在与外界大自然之气的交流、融合、混化、贯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吐故纳新、充盈壮大。

  汪永泉先生所传的太极拳中,修炼内外相合最畅达的途径就是三道气圈。三道气圈由身中发出,弥散在肩、腰、胯的外围,其中以腰气圈为主,上支配肩气圈,下支配胯气圈,由此形成一个内气与外气合和充盈的整体,从而形成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个境界养生益寿的效果突出,补充体内精力的效益明显。

  (3)上下相随

  一般来说,三道气圈有了基础后,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就要多体会上下相随了。关于上下相随,杨澄甫先生曾说过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上下相随,不仅仅是“上面的手如何动,下肢的足也如何动。”在内功太极拳秘传的方法中,还有特殊的练法,那就是三道气圈平行散出之后,肩气圈主引领两臂的运行,胯气圈主引领两腿的起落与移动,腰气圈是肩、胯气圈的主导与媒介。此外,为了避免在行拳走架过程心意和躯体散乱,从而使平行的三道气圈能协调一致地运行,一定要在三道气圈的中心垂直降下一条身中垂直线(想象的思维线),这时,身形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全凭这条身中垂直线的引领与操纵,由此就可求达在内外相合的基础上做到上下相随。

  修炼丹道之功或藏密之法有修中脉之说,颇类似在太极拳的身中垂直线上下相随修炼的内容。而上下相随,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

  衡量身中垂直线的修养水平标准有三:

  第一,垂直线软而活,自然而灵动。

  第二,把身中垂直线与钟锤融为一体,可上提下落自由旋转。

  第三,让身中垂直线粗而且膨胀力强,任何外界的干扰都不能使之混乱。

  以上三个标志不是传授出来招式方法,而是内功修为的自然体现。

  (4)融进内功

  这个阶段重要的内容就是拆开揉碎了,让每个动作姿势的运行与转换,都融入内功之术。即每个分解动作,都依赖相应的内功心法的催发下自动运行。此阶段一定要纠正,并逐渐杜绝形体的空架子现象。只有意识到太极拳,必须使术与招相融合才能达到知行合一,逐渐达到“招中有术,术由招出”,到此境界,便可体会与感悟太极拳架阴阳相合的奥妙。

  如何做到融进内功呢?关键是把每个拳架,都拆开来默识揣摩,从而能从心所欲地把这个式子去僵硬而柔韧,去招法而内功劲法,去刻意烦琐而简洁明了。

  (5)内在充实

  盘练太极拳架时,必须从“松散通空”进入到“松空圆满”。松开就是松开身体的各大关节,使之形成流体、弹簧状态。松与散能使手部内气在自身气势的外缘,与大自然的外气自然交融,实现“色即是空”的境界。

  如何实现与外界之气的交融,使之与身体形成一团混元气呢?关键的关键,淡化手的存在,直至最终忘却双手,达到周身一家、“手非手”的境界。一般来说,此阶段训练要重点体会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单鞭等动作。特别是单鞭中“一身背五弓”,关于“空四梢”的内在的训练等要反复进行。

  “松散”之后必须要伴“通空”,“通空”之后必然要进入“松空圆满”——松沉、松凈、松柔、松化,内在里像是充满内气的气球,充实饱满好象旋转门、跷跷板,动作之间的转化、自然轻松,不露痕迹 继而周身内外成为混元整体,从而神意灵敏、元气充沛、延年益寿之实效自然展现。

  (6)过河扔船

  其实拳架只是帮助理解太极拳真谛的一个渡河之舟,目的是抵达太极功夫的彼岸。过了河,完整的拳架子是要扔掉的。动作招法越来越自然随意,内功心法简洁明了,不复杂烦琐——脱离太极拳门派的特性和原有拳架子的束缚,进入改架子→创架子→无架子的阶段了。这个阶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了这个境界就能自然实现了。

  (7)自然无为

  传说杨式太极拳内功传承体系中,功夫进阶的图画——“全图共十三层台阶,最高处到第十三层才能达到出神入化之境。”这个是出神入化的境界,就是自然无为,全体透空,空中起妙有的境界。这和道家粉碎虚空和佛家“四大皆空”的境界是一致的。由此可见,自然无为的境界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境界。如果表述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 此时,太极拳拳架中每一招、每一势、每一种内劲走法都已经没有了,太极拳的独特思维——“无根之根,无力之力,无中之中,无向之向”,已成为自觉意识,一身舒适、无我无为、无形无相、万法自通、圆融无碍的境界。

  杨氏太极拳的技术要领

  一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区别

  杨式太极拳除在套路的风格上与陈式太极拳有较大的区别外,在其他要领方面也有一些区别。陈式太极拳大架的手形要求为凹形,中指领劲;陈式太极拳小架的手形要求为瓦棱形,食指领劲;杨式太极拳的手形要求为凹形,中指领劲。再步法方面,陈式太极拳要求落地生根;而杨式太极拳要求前脚为四正,后脚为四隅。当后脚向前上步时,前脚必须先变成四隅脚,迈步为“川”字步。裆的要领方面也有较大的区别,陈式太极拳大架要求翻裆和圆裆;陈式太极拳小架要求翻裆和合裆;杨式太极拳要求吊裆和圆裆。

  二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共同点

  杨式太极拳的形成是在陈式太极拳套路为基础,是以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为指导的科学演化。杨式太极拳在理论、要领方面与陈式太极拳是一致的,是共同的。 《杨禄禅太极拳谱》中说:“当洪蒙之时,天地未分,无边无际,混圆而已,恍恍惚惚。其中含有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随在恍惚之中,绝未见其气,有撇有停,毫无主宰,而蹈于流水,此天地未分之形象也。人身也如天地之混圆,人身无处不混圆。天地有三直,是上中下;人身也有三直,即头身腿。天地有四顺,是寒温暑凉;人身也有四顺,即身手脚腿。天地有六合,是上下四方;人身也有六合,即身手脚膝胯膀。天地有四大节,是春夏秋冬;人身也有四大节,即两膀两胯。天地有八小节,是四立二分二至;人身也有八小节,即两手两肘两膝两脚。天地未见有撇是数,未见有停是气;人身亦不撇亦是数,亦不停亦是气。不过有四时嫌滞,天地有主宰是理,而不流水是节;人身也有主宰是心,而不流水是节制。不过未免有少混,所吾人本太极。以造拳必须是从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作起是练拳。洪蒙之时所以名无极,虽说与天地有关,并非外烁,强为索拉也。然非修炼者不知,若将此数练过,其中之混圆一变即成背丝扣,斯拳之联成矣。再有背丝扣一变即成太极”。此理论与陈式太极拳理论相同。 陈式太极拳有十五个套路,即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单八势长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短打、亦是短打。杨式太极拳也有十五个套路,即太极拳大架、太极拳中架、太极拳小架、太极拳提腿架、太极拳快架、太极四路炮捶、太极四隅捶、太极十三路炮捶、太极撩挎八卦掌、太极散手、太极一时短打。其中中架有四个套路,提腿架有两个套路。杨式太极拳的三个十三势与陈式太极拳的三个十三势相同。陈式太极拳有八卦、五行即掤、扌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杨式太极拳也有八卦五行即掤、扌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陈式太极拳将拳架分为十三节意寓太极十三势;杨式太极拳将拳式划为八十五式意寓八五十三势。陈式太极拳有层次十三势练法,即太极丹田练法、太极裆练法、太极顶劲练法、太极圆练法、太极上下练法、太极进退练法、太极开合练法、太极出入练法、太极领落练法、太极迎敌练法、太极缠丝练法、太极背丝扣练法、河图洛书合成缠丝劲练法。杨式太极拳也有层次十三势练法,即太极丹田练法、太极裆练法、太极顶劲练法、太极圆练法、太极上下练法、太极进退练法、太极开合练法、太极出入练法、太极领落练法、太极迎敌练法、太极缠丝练法、太极背丝扣练法、河图洛书合成缠丝劲练法。杨式太极拳的十个要领与陈式太极拳的十个要领相同。陈式太极拳讲求圆、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眼神。杨式太极拳也讲求圆、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眼神。

 

看了“杨式太极拳的七个进步阶梯”文章的人还看了:

1.杨式太极拳的实战用法

2.练杨式太极拳云手常出现的错误

3.练习杨式太极拳如何做到养生之道

4.杨式太极拳技术教程第六段单练套路歌诀

5.实战杨式太极拳

90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