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概述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概述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概述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为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锻炼体系,健全武术运动管理网络而推出的。和式太极拳同样也有段位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概述。欢迎阅读!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概述

  《中国武术段位制》将习武者的水平由低到高分为段前级(1-3级)、初段位(1-3段)、中段位(4-6段)、高段位(7-9段)。段前级以武术基本动作和武术游戏为主,重在培养习练武术的兴趣,《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不分拳种;1-6段以技术为主,达到6段者,必须系统地掌握某一拳种技术;7-9段则侧重从学术研究、培养学生情况以及对武术的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分概述、段位制技术图解两章。概述一章重点介绍和式太极拳的历史沿革、和式太极拳的基本技法。段位制技术图解一章是和式太极拳1-6段的单练、对打、拆招技术图解。作为《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一本分册,教程遵循系列教程的编写体例,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其一,段位技术具有鲜明的层次性。教程以和式太极拳的“打、踢、拿、靠、摔”5类技术元素为基础,通过逐段增加新技术元素的方式,创编1-5段的技术内容;6段则是对上述5类技术元素的综合。在逐段增加技术元素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增加动作数量。同一技术元素在不同段级中的动作难度也随着段级的增加而不断提高。按照逐段增加技术元素、动作数量、动作难度创编出来的段位技术,不仅有利于习练者明确段级之间的差异;而且,随着段级的晋升,逐步掌握和式太极拳技术体系,体现了循序渐进、系统学习的原则。

  其二,遵循“练打结合”的传统训练原则。每段技术内容的单练套路既能单练,拆开后又能进行对打套路的练习,还能以拆招的形式体现实战用法,充分突出传统武术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技术要求。因此,同一技术动作在三种练习形式中所表现的动作幅度、节奏、劲力也各有侧重,在不同段级中所运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上金刚”动作,单练时动作要圆活,对打时要注意“掤、捋、挤、按”的变化,实用拆招时要突出攻防。同样是“上金刚”动作,在一段主要表现“打”法,三段主要表现“拿”法,而五段、六段则表现为“靠”法和“摔”法。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在对传统和式太极拳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精选出来的典型动作,既遵循了段位制教程的创编体例,又保持了和式太极拳的原真性,还符合时代需求,这是和式太极拳的继承与发展中的创新,对和式太极拳的研究也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

  和式太极拳技理概述

  和式太极拳又称代理架。拳技与理论完美融合,体用一致,拳架自然柔活,顺遂浑圆以理体内中和之气,二气阴阳和合而达于外。故称“代理”。

  和式太极拳以“太极”之理为拳理来规范指导拳架。象其形,取其义,用其理。太极图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述。太极图外呈环圆,环呈无端之象。在和式太极拳中体现为势势手划圆,身行圆,步走圆,身体各部位的公转自转协调和谐,形成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浑身都是圈,圆转连贯,一气呵成。

  太极图一圆之中有阴阳合聚,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转化,显示事物发展的螺旋周期规律。体现了自然界阴阳之间的运行消长与转化,即一阴一阳谓之道。和式太极拳以阴阳之理贯串于拳势之中,比附人体。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易·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拳理曰:“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呈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坎离,领落错震巽,迎抵推艮兑。”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相对应,合之为十三,又称十三式。十三式是指导太极拳圆活自然,阴阳相济之要诀。以人身比太极,练拳之前,心静体松,混混顿顿,阴阳未分,浑元一气是为无极,气动而太极生,每势练够一圆,二仪、四象,八卦。即由阴阳未分到阴阳具备,阴阳运转,阴阳相济。身体各部位左右对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动作以圆及弧线的形态表现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每一对阴阳的转换变易,由身法、手法、步法及屈伸蓄发的协调运转,使拳架动作紧凑圆转,处处顺遂。和式太极拳以太极阴阳之理,指导规范拳架圆转柔顺,动作运转符合阴阳运行之理。

  在练法上要求由外五行带动内五行,而后由内五行之气而达于外。五行者,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人之五脏归属五行。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生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心、肝、脾、肺、肾也。和式太极拳由五行之气合而为一,以心行之,统乎全身,气到势随,形到气力至。即由外带内,周身顺遂圆转,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

  和式太极拳的行功走架又叫“耍拳”,是和式太极拳的独特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走架时着势自然圆活,神意活泼自然,呼吸自然顺畅。《道德经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式太极拳本乎天道,不尚用力,以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运转体现太极拳之技法。先父讳士英常曰:“耍拳要知规矩,合规矩,懂规矩,脱规矩,举手投足自然而合法度,拳打十万遍,不打自转,自然而然,技到无心,临敌致用才可以随心所欲,应物自然。”

  步活圈圆是和式太极拳又一显著特点。步有运载身体之功能。步要灵活,着势运行随身体阴阳虚实的转换,步运身行,身随步换,则能周身一家。身到,手到,步到,上下相随,手足相合,一动两腿要分清虚实,步有腾挪之势,欲动之意。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立足稳当,得机而动,进步必跟,退步必随,轻巧敏捷,八面支撑。

  和式太极拳的着势运行以圆为宗。形动求圆,内劲圆转,在意念支配下,周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足、身都做圆或弧形的转动和滚动。使着势之运转无凸凹,无缺陷,无断续,身体成为自然虚灵之体。太极拳轻灵圆活的运动方式形成了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的技击效果。如白鹤亮翅,设对方双手搭我右臂,进步进身猛力挤按,我则左手守势,右手臂向下向左划圆(公转),同时右手内旋(自转),左胯松沉,身体左侧,使对方之力沿我圆的切线方向滑过,使其劲力落空。我若沾其手臂,接入彼劲,恰到好处,松胯旋腰,对方必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仆倒于地。即为借力打人,四两拔千斤。若对方劲力落空欲退,我双手走圆滚进,明修栈道,阴阳变转,沾随引化,同时步运身进,暗渡陈仓,以夺其中,对方重心必失。对方失重之际,我趁势劲发丹田,将对方掷出。一圆之中八门劲力俱全,圆是化打合一的最佳运转形式。练劲圆转,技精路捷。太极拳化力之妙,借力之神,实为力学原理。若能得真传,功夫足,丹田气转,内外合一,即成浑圆一漾而贯其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而圆,无处受力。使簧机受压,反弹随势,压之重而弹愈强,力之沉而空愈深。挨到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太极。

  和式太极拳注重心法、意念的修炼。练习要求心与意合。心即本心,是大脑的思维活动,是人的本意真意,在没有任何外界干扰下的自然流露。意即意识,意念。前者为体后者为用。故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驶”。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回复自然,是本心与意念抱元守一。达到意自心出,拳随意发,意动形随,意到劲到的技击效果。耍拳以自然为准则,拳架为意念之载体。行动走架,用意只在检查身体是否规矩,练劲是否圆转自然,不要心存如何打人之念。心贵静,意守中,是意念的自然状态。若意不能守中,在形则有贪欠偏倚之弊,在用则有呆滞不活之病。自然而然练就之技法,用时才可达到应物自然之无意识状态。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正常的生命现象和生理功能,是阴阳两方面保持平衡的结果,人体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了偏盛偏衰即发生疾病。正如中医理论认为:“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张景岳《医易义》),身体的气血、脏腑,经络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式太极拳之理正是导源于《周易》。在拳架着势中处处无过不及,不贪不欠,阴阳无偏,由外形的阴阳动态平衡,带动内在气血、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身、疗病、养生之目的。

  中医用五行相互生克乘侮规律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认为内脏的生理、病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此制定了培土生金,益火生土,培土制水,抑木扶土等治疗原则和防治措施。和式太极拳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拳架练法由外带内,周身顺遂浑圆,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拳架着势圆转自然,紧凑柔活,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并用五行生克之理指导拳架的步法、技法,使身体灵活而稳健。

  和式太极拳用人体结构理论指导拳架功法。拳架有三直、四顺、六合、三节、四梢等要求。不能坐腕、折腕、塌腰、翻臀等规矩,这些要求和规矩符合人体结构的顺遂自然状态,再通过拳架的正确锻炼,进一步调理人体结构及生理机制。和式太极拳教学时的“捏架”就是对人体各骨节位置状态的有序摆放,及认筋识穴,使身体处于一种顺遂自然的最佳状态,久练使人体潜能释放,自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

看了“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概述”文章的人还看了:

1.和式太极拳创新发展路径及模式

2.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释义

3.杨式太极拳技术教程第六段单练套路歌诀

4.陈式太极拳段位制动作名称

5.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

6.关于中国武术段位制若干问题的解释

7.香港国际武术节2016

95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