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具有实战功能。在实战中有哪些制胜的技巧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欢迎阅读!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推手是太极拳的检验阶段,学习太极推手具有防身作用。太极拳对现代人还有教育意义,练太极拳能陶冶情操。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1.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和人推手时,对方施力于我,我保持身体中正,重心不易受外力影响。这种身法上的要求,《太极十三势歌》明示为“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对方来力时,我以腰为轴心,向左右转化,圈子比较小,即能使对方之力落空。

  若在化劲过程中身体前俯后仰,重心不稳,两脚飘浮,不仅化不掉来力,而且极易被人发出。常见人推手时,一方被对方一引或出劲前捋时,身体即向前俯,重心失去中正。

  在实战中,要灵活的运用力的技巧,太极拳的特点不在于双方力的大小,而是在于灵活转化性。

  如对方用采劲,即易向前跌倒,即使不立时倾跌,但被动挨打,既不能化,也不能还手,已处于败势。也有人以为自己腰劲很好,人家推不倒,所以当遇对方加力到自己身上时,身体便向后仰,重心偏于后方。

  若此时对方用劲在胸腹部一按或短促发力,则轻者失重败势,重者会伤及脊椎,非常危险。所以推手时,无论应敌击敌,有保持虚领顶劲、中正灵活的状态才可以左右前后回旋,保留转换的余地。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2.意在人先,后发先至

  拳经中有“彼有力,我也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之语,要求处处主动,随机应变,时时处处控制对方,使意在彼先,劲抢彼前,则发无不中。王宗岳《打手歌》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想要达到太极拳的上层境界,就要学会化劲,不用蛮劲制胜,而是要用巧劲束缚住对方。

  其中“彼不动,己不动”是听劲,是反击对方的前奏。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同时发生的。所谓手快者,也就是听劲功夫好,即对方微动,我已发觉,抢他前面发我之劲。

  他的劲被我截住,进退两难,正是“旧力已发,新力未生”之际,欲收回不能,欲另发劲不及,则难免处处落后,处处被动。

  所以,“后人发,先人至”的关键是意在人先,在于听劲。只有“意在人先”,才能保证“后发先至”,这是推手时一条很重要的规律。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3.三节齐到力增加

  《太极拳论》说:“劲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从劲力传导的三节来讲,腿脚是根节,腰身是中节,手指是梢节。人之手臂不如腿粗,腿不如腰粗。因此,手臂之力不如腿力大,腿之力不如腰力大。

  俗话说‚根节动,梢节发,三节齐动力增加‛,所谓三节齐动,必定意注于腰,三节劲力的上传下达主宰在腰上,根梢二节虽动也发不出整体之力,只是局部之力。推手时,用手臂之力推人,往往推不动。若用腰劲推,对方即能倾跌。

  推手动作,表面上力在手腕,而实际力在于腰。若肩不能松,则腰不能活,力全在于手臂,绝不能化人,亦不能发人。至于步子稳不稳,在于裆劲,即胯、腿、脚三部分的联系,而其运用之关键完全在腰。

  发劲时,劲起于脚跟,发于腿,由腰向前后左右带动,手指配合动作,将劲施于对方身上。知道这一点,推手时应尽量少用手臂,而应进足贴身,三节齐到,对方必立足不稳。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4.听人之劲,舍己从人

  太极拳推手以懂劲为最高阶段,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懂劲的地步呢?只有平时在推手时,能善于听人之劲,这就是说,靠和对方身体接触的部分(包括指、掌、腕、肘、臂、肩等)的皮肤感觉,得知对方来劲的方向、轻重、强弱等,化掉对方之劲。

  向其薄弱处反击。若对方劲来,我还要想一想如何对付,是来不及的。拳经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就全靠听劲的功夫。

  推手时,为了要能听人之劲,我就不能用力对抗,因为两臂用力,我就感觉不出对方的劲力!所以推手一定要轻,化掉对方来劲,使对方欲发不能,欲走不及,我才有主动权。

  要听人之劲,自己就不能主观,不能抢先出手攻击对方。根据客观情况,力来我化,相机进击,后发先至,实际仍是自己掌握主动权。可以说,不主观是听劲的首要条件。再强调一下“舍己从人”。

  拳经说“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因敌变化示神奇”,都说明应根据客观情况,再作主观决定,不能一味主观。例如,我学会某一手法,想在推手中用此手法将人发出。

  但我向对方攻击时,对方可化可走,可格可架,大多会在我意料之外,我想好的手法在实际应用中会碰了钉子,这是主观的毛病。所以,我们在推手时,要力戒主观(舍己),要根据客观情况,作出反应(从人)。

  例如,对方下采我手,欲拔我脚跟。我遵循“舍己从人”的原则,用类似‚海底针‛的劲势,顺其势把手伸下去,双手配合,对方反而会被我拔起。

  但“舍已从人”并不是一味听人摆布,还要利用“粘连黏随,听化拿发”,达到“从人由己”的主动地位,使自己处于顺势,而对方处于被势,如此才能制人而不制于人。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5.化劲在局部,发劲在整体

  太极拳推手讲究‚周身一家‛,但若处处执著于“整体”,反而可能在推手中形成弊端,所以还应该研究‚局部‛的运用。初学推手的人,遇到对方加力于己时,便全身乱动,以为这样就是走化。

  结果往往并未化去对方之力,自己已经跌出。这是因为初学者身体是一个整体,不能松开,不知化劲,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故。而初学发劲,又往往因为浑身不整,仅用两手之力,所以发不动人。

  初学者往往不能理解这里的矛盾。陈微明先生曾说“假若推其手,手动而肘不动;推其肘,肘动而腰不动;推其腰,腰动而腿不动;推其身,身动而腰不动;推其腰,腰动而腿不动。故能稳如泰山。

  若放人之时,则又由脚而腿而腰而身而肩而肘而手,连为一气,故能去如放箭。”所以我们身体什么部位被人拿住,就应该松化什么部位,其它部位不要乱动,以免影响重心。

  发劲时,劲起于脚,经腰向上传,前腿一弓,手臂一长,便发得出人。其实,“周身一家”的整体和“处处分化”的局部各有功用,即发劲要在整体攻,化劲只在局部动。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6.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论》中说:“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力学而有为也!”查“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由此可看出,太极不崇尚大力破小力或大力破大力的。吴鉴泉老先生曾说:“太极拳练时不用气力,设遇力大之人,如何应付呢?一个人几十斤力气总是有的吧?这就够用了。”太极拳是借人之力的艺术。

  拳经说“牵动四两拨千斤”,四两和千斤是比喻力之大小,不能片面理解。牵动是条件,拨是方法。只要牵动的条件成熟,小力能够拨动大力。拨是巧劲,而不是硬顶。

  一个人总有几十斤气力,再加上技巧,就足以应付比自己力气大的人,这就是太极拳“借人之力”的推手原理。要借人之力,自己就不能用力顶抗。

  举例来说,对方向我左侧进攻,而我不加顶抗,仅偏身化之,再及时加力捋之,这就叫“合力”,以此牵动对方重心。

  拳经说“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则其根自断,必其坏之速而无疑”,因此我可以继续捋,使其足跟浮起,或用横劲向前进击,均无不可。借人之力,对于对方来力,最好不要加力阻挡(使用截劲是另一回事)。

  我化他时,要让出一条路来,使对方的力顺其方向而去。因为我若一拦,对方力就缩回,或者变换方向,反而不容易打他。往往有这种情况,对方重心已动摇,脚跟浮起,因我一用力,对方反而转危为安。

  所以要借人之力,自己千万不可使顶力,这是很重要的。但“牵动千斤力,只用四两功”的“四两”,绝不是我只有四两力。许多太极拳前辈都身怀惊人功力,大家不可不察,更不可因此放松功力修炼。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7.不丢不顶,勿自伸缩

  在推手时,要做到“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首先就要以静待动,舍己从人,沉着稳定,力戒鲁莽盲动。舍己从人,就是不要按自己的主观愿望从事,企图强迫人就范,而是要以对方动作为依据,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

  舍己从人的具体表现是“不丢不顶”,“不丢”是人走我随,是粘劲;“不顶”是人进我退,是走劲。但无论“粘”或“走”,目的都是造成我顺人背之势。比如两人手臂相接触,彼此听劲,我和对方身体接触,始终不完全离开,谓之不丢。

  我丢开对方的身体或将两手缩回,即为逃走,对方必跟进打我,谓之“逢丢必打”。所以推手时要注意犯“丢”之病。反之,对方来力,我亦以力硬顶,更希望我力超过对方以拒之,这是违反太极拳原理的。

  当我用力犯“顶”时,若对方大于我,则我败。所以,推手要强调不丢不顶,自己不主观,自然能取得我顺人背的效果。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8.加力引劲法

  推手时,为了诱使对方暴露空当,打破对方平衡,常运用‚引劲‛主动加力于对方。对付身长力大的人,如果不主动加力,则更难以听其劲、借其力,达不到顺势打击对方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常要用到“引劲”。

  引劲‛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其出劲,二是引进落空。彼劲不出,我便主动把彼劲引出来。可以先用虚劲在他身上一按,观察对方会有何种反应。

  若对方犯丢,我就“逢丢必打”;若对方出力来顶,我就引进落空,并顺势加以采挒之力,使其力失去作用点,进而失去重心。若此时我再用横劲击对方,对方必倾跌。

  “引进落空”是指对方以强力进攻,身体并未失势,我用掤劲虚拦,同时松腰落胯,用两手持其进攻之手,再开裆转腰,使其来劲落空,处于劣势。有的对手推手水平很高,可能引一下还不行,要继续引几下,才能诱使对方应对失误,立脚不稳。

  这就要求我们虚实变化要快,有时连续几个虚招,有时连续几个实招,有时虚实并用。所谓“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使对方琢磨不定,其身体重心才能被我控制,这就是在推手中常要用到的连续加力法。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9.中正安舒,虚实有度

  修炼太极拳,两手要一虚一实,两足也要一虚一实,同侧的手足也要做到一虚一实,进而做到浑身各处都有虚实。能懂得虚实,就不会犯双重和偏劲偏重之病,就能随机而变,而不为对方所制。

  可是我身上有虚实,对方身上也有虚实,这就要看双方怎样利用虚实劲。例如对方大力进攻,这是对方实劲击来,如果我也用实劲,便是我方顶抗。对方实劲击来,我应以虚劲相接,听对方之力,同时还要寻找对方之虚并攻击,这就是“避实击虚”。

  所谓虚实,也可表现为力的大小轻重的随机转换,虚非全虚,实非全实。有时是下随上动,有时是上随下变,但不管如何变动,务必使上、下、左、右都有虚实。

  虚实有度,才能立身中正安舒、转换灵活,对盘架和推手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推手中,在外力进逼或发化对手时,必须靠虚实的合理分布来维持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的劲力,满足发力的需要。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10.化劲走圆圈,发力走直线

  “化”与“发”是推手中的主要矛盾。“化”是指对方来攻我时,我将对方之劲化开,使对方劲力落空。“发”是我打击、发放对方。“化”与“发”看似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动作,其实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化之不尽,发之不远‛,发是紧跟着化的,发劲必须连化带发,这虽是两个动作,但要求做起来像一个动作一样。若‚“化”与“发”有了间隔,即化后略一迟疑再发,对方就有反应时间,不仅发不出人,反可能被对方借劲,令我方跌出。

  《十三势行功心解》曰“曲中求直”,即圆劲之中必须有直劲,直劲中必须有圆劲。若有圆劲而无直劲,则只能化而不能发;若有直劲而无圆劲,则遇化劲必然落空。推手时,对方发劲打我重心,我必跌出。

  如何才能使对方之劲不能打中我重心呢?这就要化而不能顶。如何化呢?要化得自然,即顺着对方来劲的方向走一圈或半圈,使对方之劲不能作用于我重心。此时我身体平衡未被牵动,便可利用对方来势反击对方。

  “化时走圆,发时用直”,我发劲时,要走直线。我们知道直线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故直线发劲,能迅速地将劲发至对方重心,使对方来不及走化。

  “化劲走圆圈,发力走直线”是初学推手的一个原则,而“化劲走圆圈,发力走切线”也是对同样道理更简单形象的说法。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11.用意远长,出手轻灵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如果推手时没有“意”,就说明身体虽动而心不在焉,则化也化不好,发也发不好。特别是在发力时,光有“意”还不行,“意”还要长。

  “用意须远,其劲自长”,劲长才能发得人出。发劲时,像要把人发到十丈开外,则其劲自然长,关键在“意”。出手轻可以隐蔽意图,对方难以借我之力打我。而且,如遇到对方手法有变化,我也便于相机应付。

  假如我出手重,一推即回,只能伤及对方,却难以使对方跌出。这是因为力作用于对方的时间很短,效果不明显。如果我的劲力与对方身体接触后,并不立即收回,而是有意识地延长力的作用时间,对方便无法化开我的来力,甚至失去重心,以致倾跌。

  所以我们在推手时,虽然出手轻,但假使如果出劲长,对方仍然吃不消,这足力学原理在推手中的典型应用。

看了“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实战的三大必备技巧

2.太极拳推手的训练步骤和方法

3.陈氏太极推手的基本技法

4.双缠推手练习的方法

5.太极拳推手的三大要领

6.太极拳的实战技巧

7.太极推手的战术运用

8.太极单推手的练习误区

98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