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田径运动>跳(跳高跳远)>

跨越式跳高案例

时间: 树源981 分享

  跨越式是一种简单的跳高方法,适合初学者学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跨跃式跳高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背景

  在一堂跳高教学课上,我组织七年级学生第一次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教师先示范与讲解,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学练。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大部分学生跑到跳高架前就停下来了,不能越过横竿。只有少数胆子大的学生越过去,但都不是老师所教的姿势。面对学生,我陷入沉思:七年级了,他们都有一定的基础,都会思考问题了。以前自己上课不就是这样吗?先看老师示范,然后大家分组从事练习,整节课跑啊,跳呀……可是冷静想一想,自己做学生时不也是不太喜欢田径课吗?究其原因,看来主要原因还是出在老师自己身上。首先从人文的角度,在设计课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素质;其次从文化的角度,没有把教材中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了解跳高文化价值的取向;再次是没有考虑学生的健康需求,从健身的角度改造教材,用活教材。如何清除学生心理障碍,更快地学会跨越式跳高动作,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教学片段

  我在课前把收集的跨越式跳高的教学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讲解跨越式跳高动作、发展的历史、优秀跳高运动员的事迹等,让学生从情感上获得学习跳高的欲望,从感情上认识什么是跨越式跳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害怕”。针对“害怕”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害怕”?而后,老师点拨“害怕”即“恐惧”,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危机的逃避情绪。恐惧心理障碍的产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无知者无畏,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而跨越式跳高练习确有危险因素,不小心可能要摔跤。所以,学生初次练习时不敢跨越式,而采用逃避的方法,停下来钻过去或用手把横竿打掉。心病还得心药治。对症下药,解决“怕”字。本节课给同学们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你们根据教学内容,自行选择,自由组合,组内讨论,共商练习方法,看哪几个的同学做得最好?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使自己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对跳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激活,大家三五成群,集思广益,献计献策:“用橡皮筋代横竿”、“降低高度”、“两人一组直拉橡皮筋”、“斜拉更不会摔跤”……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棒,让我们尽情地跳吧。”同学们满腔热情地自主投入了跳高练习。助跑呀,起跳呀……横竿架设起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桥梁。队员们边练边想,互相提示,互相纠正。横竿面前,跳高的队员人人动脑、善学、会学。班长不时的在提醒:注意助跑的节奏”、“请用力踏跳”、“俯卧”……助跑、加速,用力踏跳,一个个飘亮的越竿动作展示在眼前。

  教学反思

  通过跨越式跳高的教与学,我认为效应体现有三:

  1、敢于突破传统常规,敢于标新立异,体现出时代的气息,让学生有选择地练习,自我风采展示,跳出了精彩,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2、给学生创造和思考的空间。跳高教学训练,有了同学们思考和创造的空间,有了同伴与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注入了生命。放一放,柳暗花明,精彩无限,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生的潜能得到了释放,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了彰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3、跳是人的基本活动方式之一,跳高变成了一个载体,一个传递友情、传承文化、传播健康,传扬技能的载体。跳高场区,大家聚集在一起,做得更好,超越自我,超越对手,才是学生的追求。

  案例评析

  课堂是活的,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舞台,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表现的空间,诠释了三个超越:

  1、超越教师。教师捧出教育的一颗温暖之心,送给每个学生一线希望之光,以心交心,以情怡人,以情激人,以情育人,费尽心机,顺势引导,尊重学生,激发热情,激扬驰骋的情感,激活心灵,学生勇敢地面对前进中的挫折,并从失败中站起来,那成功的一跃中,升华着课堂学习主人的精彩。

  2、超越教材。教师不失时机地展示技术,充分采用教材资源教学生,而不是呆板地带着学生学教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发展,想方设法架设其学生自信的支点,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充分感受到了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3、超越自我。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趣——思——练——学”的过程,学生主动投入,自主探究,自由发挥。教师热情的双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把星星之火燎原在学生们的整个心田,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超越自我,超越对手,是学生们的无限追求。

237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