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武术基础 >

什么是七星螳螂拳

时间: 彦刚1197 分享

  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北派螳螂拳的一种。其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为基础。其劲力刚脆、横裹、直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七星螳螂拳的简介。

  七星螳螂拳

  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北派螳螂拳的一种。其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为基础。其劲力刚脆、横裹、直撞。练功分三部分:第一为基本功。它包括腰、腿、肩功、站桩、拍打功等;第二为套路技术。它包括小组合与套路。其套路有插捶、翻车、蹦步、拦截、摘盔、双插花、十八梭、锉钢、柔灵、摘要、螳螂九转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献果、入洞、拆手拍按等;第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排练周身十二捶、散打等。

  七星螳螂拳的创始人是清朝光绪年间最末科武举王永春,该拳创于光绪十八年(1892)。七星螳螂拳重在其意,不在其形,刚柔参就,手法有虚有实,有正有奇。总则为踢、打、摔、拿、点。

  七星螳螂拳基本信息

  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北派螳螂拳的一种。其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为基础。其劲力刚脆、横裹、直撞。练功分三部分:第一为基本功。它包括腰、腿、肩功、站桩、拍打功等;第二为套路技术。它包括小组合与套路。其套路有插捶、翻车、蹦步、拦截、摘盔、双插花、十八梭、锉钢、柔灵、摘要、螳螂九转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献果、入洞、拆手拍按等;第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排练周身十二捶、散打等。七星螳螂拳的创始人是清朝光绪年间最末科武举王永春,该拳创于光绪十八年(1892)。七星螳螂拳重在其意,不在其形,刚柔参就,手法有虚有实,有正有奇。总则为踢、打、摔、拿、点。

  七星螳螂拳基本简介

  七星螳螂拳是在螳螂拳的基础上创建的,是螳螂拳在流传过程中的一个分支。

  螳螂拳是中国古有的一种汉族拳术,该拳始创於梁武帝年间的王郎,王郎创拳后,击败少林寺僧,后入少林寺传拳术。螳螂拳在少林寺中只传留少数人,更是轻不外传之拳法。

  螳螂拳传於民间是在乾隆末年,山东茶县西北芦郷云花观之升霄与少林寺僧关系颇好,学得螳螂拳。升宵学得之后,又重集了少林短打秘钥,并有增补。

  道光十二年,山东阳信县知事衙内捕快山东平度人李之剪经项思准引见,拜升宵为师,学得螳螂拳。

  光绪十四年,李之剪到烟台传螳螂拳於王云生、郝顺昌二人。

  光绪十八年,王云生以李之剪嫡传螳螂手、摘要、八肘等拳及与师弟郝顺昌交换的小拳并少林真传诸谱,几经参学、研悟,应魁德堂之魁星以和七星北斗而创立七星螳螂拳门。

  七星螳螂拳手法有虚有实,有正有奇;能柔能刚,可攻可守,可縦可横;分身八肘为母,包罗万象;更以摘要为譬,能生千变万化;或拍前而攻后,或击左而破右,势势之中,着着之内,步法俱备,攻发即中;手出映映忽忽,手发如雷电霹雳,势势之内,着着之中,重重叠叠如捶山;动则如闪电,不动则如泰山;此谓浑然一体也。

  七星螳螂拳总则为踢、打、摔、拿、点。踢有二十四绝命鸳鸯腿,三十六暗腿。摔有三摔六跌,共三十六摔掠。打有一百零八字打法,二十四字总法。拿有十八大擒拿法,三十六滑溜,三十六黏冻,共合七十二把拿法。点有十二大穴、二十四小穴点法等。

  七星螳螂拳拳法特点

  一、 劲整力圆 周身相合

  二、 拳紧体松 轻沉兼备

  三、 贯穿紧凑 节奏明快

  四、 刚柔相济 长短互用

  五、 开合收放 蓄发相变

  六、 腾挪闪展 身法灵活

  七、 勾搂缠封 变化无穷  七星螳螂拳历代祖师谱

  鼻祖

  王郎

  升霄道人

  初祖

  李之剪 李义春

  始祖

  王云生

  二世祖

  王世禄(王云生之子) 范旭东 迟书洛

  三世祖

  郭嘉禄、杨维新林景山 罗光玉、王传义(王云生之孙)

  赵亮甫、张有德、肖树宾、刘永昌

  注:为什么把李之剪、李义春定为初祖,按魁德堂王公云生七星螳螂拳历代祖师谱中记载,"在创七星螳螂拳之前,云生学李公义春之华山派长拳及李公之剪之螳螂拳,吾以螳螂拳为主,综几家拳法,创出七星螳螂拳,原先之拳不叫七星螳螂拳,而这些师傅是吾当初学拳的师傅,而吾不能没有师承,也不能自己创派而忘其祖师,所以把几位师傅尊为七星螳螂拳初祖,王郎、升霄为鼻祖……"

  七星螳螂拳弘扬发展

  经过老一代的老拳师的继承与发展,七星螳螂拳的门徒已经遍布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

398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