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武术基础 > 道教医学的介绍

道教医学的介绍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道教医学的介绍

  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道教医学的介绍。

  道教医学

  道教医学通过认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研究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发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影响着人体,会使人产生心理、生理及病理的变化。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也是道教学研究中极有价值的前沿学术领域之一。

  道教医学的内容

  道教医学的基本定义

  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道教医学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学和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药学的组成部分。这是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一个定义。

  但仅仅凭借某一定义并不能揭示出道教医学全部、丰富的内容,这就需要人们就道教医学的具体内容从不同方面、各个角度和层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方能得出全面、具体、深刻的结论来。

  道教医学的起源

  道教医学的正式产生,从逻辑上说只能在道教创立之后,伴随着道教的创世和发展,逐步形成并完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道教医学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术医学。

  道教医学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从其发生和发展来看,它肇端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在唐宋发展至鼎盛,是我国医学中的瑰宝。

  道教医学的发展

  道教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其人生哲学和宇宙论为基础的。在道教学者看来,人与宇宙天地万物共同源于"炁","炁"者,"气"也,或称"无极"。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至理篇》中明确指出:"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陈抟说:"两仪即太极也,太极即无极也。两仪未判,鸿?未开,上而日月未光,下而山川未奠,一气交融,万气全具,故名太极,即吾身未生之前之面目。"(《玉铨》)人类模拟自然的一切手段,包括道教医学中提取药物的种种方法和治疗手段都是以人物同源论为基础的。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诠释之即为人法地而生,地法天而行,天的运行是循着道的,道便指自然,实际上是要求人"法自然",依照自然界的规律行事。道教医学认为"人是一个小乾坤",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天供人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应顺应天地自然的关系和规律,使之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这样才能"长生久视",尽终天年,反之则灾害降临,疾痛丛生。

  道教医学通过认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研究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发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影响着人体,会使人产生心理、生理及病理的变化。如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气象被称为六气,正常时不会引起人们致病,若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则成为六淫,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因素,侵犯人体而造成疾病的发生,这种取类比象的方法不但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之中。葛洪曰:"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人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 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犹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插其肉也。金丹入身中,沾沾荣卫,非但铜青之外传矣"。(《抱朴子内篇.金丹篇》)。这段话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和向往。幻想人也能像某些自然物一样永世长存。

  道教人生哲学提倡修道成仙,追求长生不死,这种信仰和理论促使其信奉者孜孜追求长生不老之药,并伴随"内以养己"的炁功,通过养生、避世、清心寡欲以达到祛病延年、强健体魄的目的。并在修炼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关医药养生、祛病延年、保健强身的知识与方术,它包括了服饵外用、内丹导引等。在对不死之药的代代相继追求中,炼"仙丹"以求长生不老之药,服金石以求长生不老之道的风气曾炽盛。但守一、内视、存思、存神、行气、胎息、导引、按摩、辟谷、服食、房中术、调摄、外丹术、内丹术等虽然掺有一丝神秘色彩但也不乏医学底蕴和"合理内核"。

  道教医学的代表人物

  董奉,葛洪,鲍姑,陶弘景,杨上善,王冰,孙思邈,王怀隐,马志,崔嘉彦,刘完素,赵宜真,周履靖等人就是同时在道教史和中国医学史这两个领域 上都享有盛誉的道教医学。

50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