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太极拳(2)
松溪太极拳
松溪太极拳第三段
25、探手回坐
(1)探手。接上势,上体右拧,重心向右回坐成右弓步。同时,右拳变掌,随右拧之势向右侧方探击,手同头高,手心朝内;左手向左后方分开,手心斜朝上。目视右前方(图54)。
(2)回坐。接上势,右脚向右后挪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手随右挪之势向左下方撩挂。目视右手(图55)。
要点
探手回坐时身体吞吐要大,整个动作要如杨柳迎风,松缓柔和,要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以臂带手。
26、雁翅跌
(1)闪让。接上势,左脚经右脚后向右侧方插步。同时,右手向右侧方绕挂(图56)。
(2)叉手。上动不停,右脚向右前方绕行上步成半马步。同时,右手内旋翻转向左叉按成手心朝下,手同肩高,虎口朝左;左手随右手叉按之势收抱于左腰际,手心朝上。目视右侧方(图57)。
(3)锁推。上动不停,身体右拧,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经右掌上方向前戳击,手同肩高,手心朝上;右臂回屈,右手下按于左胸前,手心朝下。目视正前方(图58)。
要点
闪挪上步要走弧线,右手叉绕及左手推按均要圆活,要以腰带肩,以肩带臂,松缓柔活。
27、凭肘跌
(1)探手。接上势,上体左拧,右肩前顺。同时,左手内旋翻转回收于左腰侧,手心朝下;右手随左手回牵之势向左前方探击,手与头高,手心斜朝上,目视右手(图59)。
(2)凭肘。上动不停,身体向右拧转,左脚跟外碾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内翻下牵,随拧转之势回收于右腰际,右手握拳,拳心韌上;左臂下垂,随右拧之势向右后方靠击。目视左侧方(图60)。
要点
探手凭肘要与腰身的左拧右裹配合协调,探手时右肩要尽量前顺,凭射时腰身要猛然右拧。
28、中四平
(1)翻压。接上势,身体左拧,左脚左挪,右脚向左侧盖步。同时,左手随盖步之势向左侧方翻压,手同肩高,手心斜朝上;右臂微屈,右手半握拳向上于右肩前,虎口朝上。目视左前方(图61)。
(2)挤靠。上动不停,左脚继续向左侧方上步成左弓步,上体略右拧,左肩前顺,随上步之势向左侧方挤靠。目视左前方(图62)。
要点
上步宜轻灵,左手翻压时要松肩活腰,气沉丹田。
29、穿肩跌
接上势,右脚向左脚滑步,左脚左挪成左弓步。同时,左手随左挪之势向左前方穿插,手同头高,手心斜朝上;右手外旋与体后,掌心斜朝上。目视左侧方(图63)。
要点
滑步要沉稳,身体重心要低矮,腰略右拧前靠。
30、鹞子穿林
(1)接上势,身体左拧后转,右脚前挪,脚尖内扣成右屈膝丁字步。同时,左手内旋随上步拧裹之势向左侧回收,手心朝下,高与肩齐;右手下抱于腹前,与左手上下相对成抱球状(图64)。
(2)上动不停,身体左拧,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向右侧方出步,两手仍成抱球状。目视左下方(图65)。
(3)上动不停,上体右拧,身体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左下向右上方分开,臂微屈,手心斜朝上;左手随右手斜分之势向左下分开,手心斜朝上。目视右上方(图66)。
要点
拧身上步要以腰为轴,肩臂要尽量内含,向外分掌时动作宜舒展,整个动作要大开大合,松柔圆活。
31、擒拿撇桩
(1)擒拿手。接上势,腰身右拧,身体重心回坐,左脚屈膝,右脚尖内扣同时,右臂回屈,右腕内旋成手心朝下;左手随拧转之势收抱于腹前,手心朝上。目视右前方(图67)。
(2)上步撇桩。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向右拧转,左脚向前上步。同时,左手随上步之势由下经右臂内侧向左:前方翻压,左臂微屈,前臂内旋成拳心斜朝上,手同肩高;右手下收于右腰际,手心朝内。目视左下方(图68)。
要点
右手翻转与腰身拧裹要松柔圆活,要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以臂带手,左手翻压要先慢后快,先柔后刚,整个动作要缓急相济。
32、九缠身
(1)缠拿。接上势,身体右拧,右脚向右侧方绕行上步,脚尖外撇。同时,左手经右臂内侧下插,手心朝内,指尖朝下;右手往左经上向右云绕,手心朝前。目视右前方(图69)。
(2)翻压。上动不停,身体右后转,左脚向右后方绕行上步,脚尖内:扣。同时,右手随绕行上步之势由右经下向左云绕至左胸前,手心朝内;左手由左经上往右向左下绕挂至左后方时成手心朝后,虎口朝下,上体左拧。目视左后方(图70)。
要点
左右脚绕弧行走时要身正步矮,脚尖的摆扣要大,两手云绕要缠绵圆活,紧贴身体。
33、擒拿拈肘
(1)回身探手。接上势,身体右拧后转,右脚前挪外摆成右弓步。同时,右手随拧转之势向右前方探击,手同头高,手心斜朝上;左手向左侧分开,手心朝上。目视右前方(图71)。
(2)擒拿拈肘。上动不停,身体右拧,左脚向右前方上步成半马步。同时,右手内旋回收于右腰侧,五指微屈,手心朝下;左手随右手回收之势由左后向右前上托,臂微屈,手同肩高,手心朝上。目视右手(图72)。
要点
回身探手要以腰为轴,动作宜柔缓;上步拈肘时右手的采拿与左手的上托要松脆抖弹,力发于腰。
34、上步单举
(1)接上势,身体左拧后转,右脚向前上步。同时,左臂回屈,左手内旋于右肩前,手心朝下;右手外旋上翻成手心朝上。目视左手(图73)。
(2)上动不停,右手屈臂前靠,手同肩高,手心朝左;左手向左后分开,左腕内屈,手心朝下。目视左侧方(图74)。
要点
上步单举是腰身拧裹要松柔圆活,两手开合要大,动作宜缓。
35、回身拈肘
(1)回身采拿。上动不停,左脚向右前方上步,随即身体右拧后转,右脚前挪成右弓步。同时,右手随拧转之势向右侧方抓擒,五指微屈,手心朝前;左手向左后方分开,手心朝后。目视右前方(图75、图76)。
(2)上步拈肘。上动不停,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腰身右拧。同时,右手回收于左肘弯处,五指微屈,手心朝下;左手随右手回收之势由左后向左前方上托,手同肩高,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图77)。
要点
上步时身要正、步要低、重心下沉;回身擒拿时腰身拧转要松柔圆活;左手上托时要气沉丹田,力发于腰。
36、捧肘挤靠
(1)屈膝托肘。接上势,身体左拧后转,右脚上步,左脚尖内扣成屈膝丁字步。同时,左手内旋,随转体之势向左侧回收,手同肩高,手心斜朝外;右手由右腰际向右前方上托,手心斜朝内。目视左手(图78)。
(2)上步挤靠。上动不停,左脚略前挪,右脚向右前方上步成右弓步。同时,两手随上步之势向右前方托举,手略高于头,两手虎口朝右,手心均朝上。目视右前方(图79)。
要点
屈膝托肘要以腰为轴,腰身拧裹要松柔圆活;两手上托挤靠时要沉肩夹肘;屈膝丁字步要扣膝关裆,气沉丹田。
37、揽雀尾
(1)接上势,上体向右拧裹。同时,两手随上体拧裹之势由上往下向右外侧翻绕,右手心朝上,左手心朝上。目视右下方(图80)。
(2)上动不停,腰身左拧,身体重心回坐成半马步。同时,两手随腰身拧裹之势由右向左翻绕,左手收于左腰际,手心朝上;右手按压于体前,手心朝下。目视右前方(图81)。
要点
两臂翻绕要松柔圆活,以腰为轴,丹田内转。
38、朝阳手
(1)叉手上步。接上势,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臂回屈,右手置于胸前,手心朝左;左手前靠于右手虎口处,手心朝右。目视左前方(图82)。
(2)推跌。上动不停,左脚向前方上步成左弓步,腰髋猛然向右拧转。同时,左手随拧腰转髋之势向左前方推出,手同肩高,掌外沿(小指一侧)朝前;右手随左手前推之势向右后分开,手心斜朝下。目视左前方(图83)。
要点
叉手上步要松缓,左手前推时要脆快,力由腰发,气沉丹田。
39、回身卧牛
接上势,身体右转,左脚跟外碾成右弓步。同时,左手随转体之势由左向右推按,手同肩高,手心朝前;右臂回屈,右手向右后分开,手心朝后。目视正前方(图84)。
要点
动作吞吐要大,左手前按时左肩要尽量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