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武术基础 > 鹰爪功的起源

鹰爪功的起源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鹰爪功的起源

  鹰爪拳是吸收鹰的形、意和击法发展而成的一种拳术,属象形拳。又有鹰爪翻子拳、鹰爪行拳和鹰爪连拳之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鹰爪功的起源。欢迎阅读!

  鹰爪功的起源

  此拳以模仿鹰爪抓扣和鹰翼翻旋的动作为主。其特点是:爪法丰富、抓扣掐拿、上下翻转、连环快速,仿形造拳、形神兼备。

  要求出手崩打,回手抓拿,分筋错骨,点穴闭气,翻转灵活,神形似鹰。整个套路动则刚暴凶狠,快速密集;静则机智稳健,似鹰待兔,加之“雄鹰展翅”、“雄鹰捕食”等象形动作的配合,给人以机智、果断、勇猛、优美之感。

  鹰爪派功夫也称岳家散手,它是模仿鹰捕猎动物之势演变改革而成的一种拳术。属于被少林拳中的一种,自早年陈子正先生在上海执教于精武会后,他的门徒学艺师成后,纷纷南下,因此鹰爪拳就传到了南方。直到现在,后人不仅继承了下来,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拳术中象形拳之一。又称鹰爪翻子拳。是吸收鹰的形、意和击法发展而成鹰爪拳的一种拳术。其起源,一说源于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中载有“鹰爪王之拿”,因言为鹰爪王所传之拳;二为清朝中期河北雄县人刘仕俊所创。


鹰爪功的起源

  后世传人曾将岳氏连拳、翻子拳部分动作(如铁翻杆、双裹手等)与鹰爪拳融合而发展成一较大的派系,故又称鹰爪翻子门。近代流行于河北、北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东南亚及欧、美诸国亦有传练。该拳的特点是:姿势雄健,手眼犀利,身步灵活,发力刚爆。

  其手型似鹰爪,即手指的第二、第三指节勾屈,手背后张。手法有抓、打、拿、掐、翻、砸、锁、靠、崩、截、拦、挂等,注重抓拿;

  腿法有蹬、弹、撩、踹、缠、穿、连环腿等;

  身法有俯、仰、拧、转、伸、缩、闪、展等,讲究收腰紧劲;

  眼法有环、瞰、注、随等;劲力讲究脆、锉、提、紧。其功法主练鹰爪功(力)和桩功。

  其套路有鹰爪拳、罗汉拳、十二路行拳、八步追、八面追、五十路连环拳等。鹰爪拳已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鹰爪派功夫也称岳家散手,它是模仿鹰捕猎动物之势演变改革而成的一种鹰爪拳拳术。属于少林拳中的一种,自陈子正先生发扬光大下,鹰爪拳流行全中国。鹰爪派系的拳套中,有大罗汉拳,八步捶等套拳路。其中以五十路连拳为最高级,其拳路是综合该系中一百零八式擒拿手之精华,一百零八式擒拿手乃集七十二把拿腕手法配合人体三十六主穴擒法编排而成的。

  鹰爪拳法的主要内容,在技击方面包括腿击法,擒拿法,摔打法三种要素。腿击法中最主要的有八种:旋风腿、双飞腿、单飞腿、扫堂腿、正踢腿、侧踹腿、后蹬腿,虚点横击腿。擒拿,是该拳种中的主要攻击方法,分为正擒拿、反擒拿、穴位擒拿、关节擒拿、单手擒拿、双手擒拿等。

  擒和拿是两种方法,反手为擒,正手为拿。两种手法一起运用威力更大。因此,在用法上大多是擒拿并用,擒拿手法中有分为大擒拿和小擒拿。

  大擒拿是进攻人体之主要穴位,如头部的头维穴、大迎穴,胸部的缺盆穴、乳中穴,腹部的天枢穴、大巨穴以及手足的合谷穴、伏兔穴等。技击原理是指力作用于人体穴位时,使之产生一种麻庳及酸软感,而在短暂时间内失去反击力。

  小擒拿是攻击人体的主要运动关节。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使对方关节超越运动范围而束手就擒摔打法有过背摔、正摔,反摔,钩弹摔等主要技击法,它的攻击原理是借对方运动中重心提高,造成身体不平衡时突然身体插入对方两腿间,配合手脚扫踢动作把对方摔倒。

  拳谚有“四两搏千斤”之说法,是一种以弱胜强的技击法。在步型上,鹰爪拳不但有弓步、马步、扑步、丁步、虚步,而且还有许多丰富多变的步法。如:滑步、击步、标步、震步、铲步、插步。步法变换中结合各种技击手法,有如飞梭走线,变化无穷,使对方难以捉摸,迎接不暇。

  然而,单是有深厚的招式也不能很好地将技击法发挥到最高水平,还必须有强劲的指力才能擒拿对方。

6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