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武术基础 > 中国传统枪法和流派有哪些

中国传统枪法和流派有哪些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中国传统枪法和流派有哪些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技击术,枪法是武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枪法和流派。欢迎阅读!

  中国传统枪法和流派

  枪为百兵之主,在枪术形成发展史中,明末清初是其昌盛时期。这一历史阶段是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一代名将俞大猷的绝世之作,被誉为武术经典的《剑经》正式刊行,至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着名武术家吴殳所着的被後世誉为枪法大成的《手臂录》问世的120年间。这一历史阶段是冷兵器统治中国古代战争的最高峰,同时也是军旅武艺与民间武艺自然结合,互补互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时期。

  枪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尤为突出,享誉武林的名枪杨家枪丶少林枪丶峨嵋枪枪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中国传统枪法和流派一:杨家枪

  杨家枪(即六合枪体系)被武林公认为第一名枪,始於宋代,是明清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枪术流派。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指出“杨家枪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天下咸尚之”。俞大猷在《剑经》中也说“山东丶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吴殳在《手臂录》中进一步指出“杨家枪,学之易,用之利,大有益於行阵”。

  杨家枪能名垂古今,除了戚继光等的大力倡导,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因为它较早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枪法理论和精妙实用的枪法体系。正如《纪效新书》所曰“杨家之法,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杨家枪的主要内容是八母丶六合丶二十四枪势。八母:拦拿提撸颠缠还圈。它们是八种基本枪法,是形成杨家枪技术与技法体系的骨干与核心。六合:一接丶二进丶三拿丶四缠丶五拦丶六直。六合是杨家枪法对扎攻防的六项基本法则。二十四枪势是杨家枪的枪法组合套路,是现存最早的枪术套路。纪效新书有完整的记载。它由夜叉探海丶四夷宾服丶指南针丶十面埋伏丶青龙献爪丶美人认针等二十四势组成。

  杨家枪技击战术以「快」为主,注重虚实兼备,刚柔相济,如:枪是伏腰锁,先扎手脚。疾上又加疾,扎了还嫌迟。正因为杨家枪法系统完整,精妙实用,它才能驰名於天下,人们竞相学习丶使用丶发展它,进而从杨家枪中派生出马家枪法和沙家竿子。这两种枪法的创立,不仅丰富了中国枪术体系的内容,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杨家枪在武林中的魁首地位。

  中国传统枪法和流派二:少林枪法

  少林寺在棍法的基础上,吸收各家枪法之精华,融会贯通,创出以枪为主,兼用棍法,枪棍合一,刚柔兼施,风格独特的少林枪法,纪效新书称之为少林兼枪带棍。因少林枪法系统合理,精妙实用,受到武林人士的珍视,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丶黄河两岸。

  少林枪系主要由洪转梦绿堂枪法和程冲斗枪法组成。梦绿堂枪法是少林寺第一代枪法,它由少林寺武僧洪转大师所创。吴殳在《手臂录》中曰“少林僧洪转,彼家堂头也,所着《梦绿堂枪书》有八母丶六妙丶五要丶三奇之法。他又曰:八母本也,六妙用也,五要变也,三奇巧也。尽此诸法,枪可以贯诸艺”。

  少林八母枪:封丶闭丶提丶掳丶拦丶拿丶还丶缠。八母是少林枪法中的八种基本枪法。枪法变幻虽多,但离不开这八母枪的攻防范畴,诸法由此而生,故称之为本。

  六妙:一截丶二进丶三乱丶四定丶五斜丶六直。六妙是六种对枪技击战术和技击诀要,是枪法之用。五要:一圈丶二串丶三排丶四压丶五扎。五要讲的是枪法精妙运用,技击变化之理,故称之为变。三奇:一软丶二闪丶三赚。三奇是对枪技击中战术与技法在具体实施中刚柔强弱,斜闪悠回之技巧诀要,故称为巧。

  在少林枪法的发展和传播中,程冲斗功不可没。程冲斗(1561—?),安徽休宁人。少年好武,家资丰厚,为得真艺,凡闻名师,不远千里,挟资往而求之。曾在少林寺学艺达十年之久,得高僧洪转丶洪纪真传。又得河南李克复枪技。枪棍俱精,卓然成家。其枪法技艺,独造妙境,当时风行海内,享有盛誉。明天启元年(1621年),他完成《耕余剩技》一书,时年60岁。这是继戚光《纪效新书》之後,又一部较为完备的武术专着,对後世的武术发展影响极大。《耕余剩技》中的《长枪法选》和《手臂录》中的《程冲斗十六枪势》是继洪转《梦绿堂枪书》之後,研究少林枪法的宝贵资料。

  程冲斗是中国枪术发展史上有突出贡献的改革创新家。其主要贡献是在洪转所创少林枪法的基础上突出了以力度见长的大封大劈和猛崩硬扎的特点,从而使力度与技巧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了少林枪法的整体技击威力和实用技击价值,进入大而不笨,巧而不浮,精妙实用,刚柔兼备的上乘阶段。仅从程冲斗大力提倡的「崩枪法」就可看出程冲斗在枪术上的高深造诣与远见卓识。仅《程冲斗十六枪势》中就载有七种崩枪法,它们是霸王上弓丶铁牛耕地丶崩靠丶活崩对丶死崩对丶活崩退丶翻身崩退,它们包括了现代枪术中的定步崩枪,活步崩枪丶转体崩枪,上中下三路崩枪法尽涵其中。

  现代武术中不论是规定枪术套路还是传统枪术流派,崩枪都是必备的枪法。但在数百年前,程氏为此却遭到强烈的非议,清代枪术家吴殳在《手臂录》中对少林枪和程宗猷多有批评。吴曰"敬岩丶真如从无崩字,竿子腰软则有之,冲犯枪法耳,活崩对以下五法,皆棍中之法,用於枪,大误人矣"。吴殳在《手臂录》中又说“冲斗自取其性之所近,专抽少林刚猛之法以教”。 吴殳虽然强烈的批评了少林枪法,但也承认“冲斗枪法远胜新书”,换言之,就是少林枪法体系比六合枪法体系有明显优势。但是,吴殳对杨家枪的质疑,非常可能是基于误解。他所了解的少林和杨家枪都是基于书本,他本人并没有真正见过少林或杨家枪。而书本可能因为版本和其他原因,不能真正反映出功夫的原貌。

  程冲斗枪法是集前人之大成,他认为大枪,身长及远,体重力猛,大劈猛崩硬扎是大枪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也是大枪称霸武林的特殊技能。他经多年的潜心研究,明确提出“制胜之方其要亦惟以中平为主,虽有擒拿勾捉等法,深思临敌便捷可望常胜者,无过大封大劈为最”。少林枪法在当时,就受到了包括戚继光在内的武术名家的推崇,戚继光把“少林枪带棍”列为当时几大武术名技之一予以推广。如同纪效新书全文收录俞大猷剑经一样,程宗猷的少林拳法阐宗和长枪法选二书也被明代众多兵家全文收录,成为棍术枪术的标准和经典。

  中国传统枪法和流派三:峨嵋枪法

  峨嵋枪法在明清枪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创始人是四川峨嵋山普恩禅师。相传普恩遇异人授以独特枪法,他经两年於秘室研习,始彻悟其枪理与精义,遂挟枪技游弋武林,无有比肩者,名重一时。普恩将其枪法传於徽州程真如和月空行者,二人将这技艺风格独特的枪法带回中原进行传播。后来程真如达其义,手着成书,命名为《峨嵋枪法》传於朱熊占。朱熊占於1662年在鹿城盛辛五家中巧遇江苏太仓人吴殳,慧眼识人,收文武兼备丶年已51岁的吴殳为徒,亲传峨嵋枪法并赠其书。吴殳於1678年将《峨嵋枪法》收入他的名着《手臂录》中,使其流传千古,成为武林名枪之一。

  峨嵋枪法的内容与特点是只有扎法十八丶革法十二,不言立势,不言步法,攻守兼施。

  扎法十八:单杀手扎丶左右串扎丶左右圈扎丶穿帘扎丶带扎丶左右插花扎丶提壶扎丶实扎丶回龙扎丶月芽扎丶子午扎丶截枪扎丶无中生有扎丶迎枪扎丶虚扎丶腾蛇扎丶鸳鸯扎丶降扎,此十八种扎法是攻人之枪法。它们技法丰富,进退虚实,上下左右,刚柔远近皆有扎法,是古代枪术之精华,对後世枪术的发展产生出极大影响。

  革法十二:革法也称倒手,有劈枪倒手丶挑枪倒手丶缠枪倒手丶和枪倒手丶流枪倒手丶击枪倒手丶盖枪倒手丶提枪倒手丶扑枪倒手丶钩枪倒手丶卷枪倒手丶封枪倒手。革法是开枪之法,属防守枪法。但也有攻守兼备之法,如劈枪倒手丶挑枪倒手等。

  峨嵋枪法是实用技击性枪术,它系统合理,精妙实用,技击性强。峨嵋枪法理论体系较为完备,讲究用技易,练心难,强调意气力技综合发挥的重要意义。提出宜静丶宜动丶攻守丶审势等技击战略战术法则和枪法诀要。

  峨眉枪的划时代的传承者吴殳(1611~1695年),字修龄,号沧尘子,江苏太仓人士。他是明清最有成就的武术家之一,更是继程冲斗之後,惟一留下大量着作的古代武术家。他的名着《手臂录》自1678年正式刊行以来,被历代武术界尊为「枪法大成」,列为典籍。它融经论谱诀于一体,图文并茂,理法技艺俱佳,是我们研究古代枪法和枪术发展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吴殳发展传承的峨眉枪法,是明清枪术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枪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后世枪术的发展与完善,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看了“中国传统枪法和流派”文章的人还看了:

1.传统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2.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

3.上海派心意拳的简介

4.太极拳史话

5.中国武术四大门派

867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