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武术基础 > 心意拳——打人如薅草

心意拳——打人如薅草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心意拳——打人如薅草

  心意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大系中脱颖而出一种内家拳派,有一套相对完备的习练方法和扎实功理基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意拳——打人如薅草。欢迎阅读!

  心意拳——打人如薅草

  心意拳中,外三合讲“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实际上,手脚,肘膝的合,都离不开肩胯的合,“肩与胯合”了,其它的环节自然就能合。

  肩与胯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大关节,离开了它们的相互作用,身体的螺旋劲,拧劲,也就无从谈起。从肩胯的功能来讲,可以拧转,可以裹肩裹胯,也可以上下折叠。

  肩扣了,就能够带动背,胯曲了(尾闾前翻)可以拉起脊椎,两者合起,就形成了一张大弓。所以,胯肩除了形成拧劲以外,更主要的,也是背弓劲力的来源。

  胯,我们可以分为“横胯与纵胯”,横胯:我们在走路时,如果用胯带动双腿向前移动,则是用了胯的横向拧转的劲力。练过拔胯的人应该知道,胯练好了,是可以连续不断反弹的,且动作的速度非常灵动,以前有句话讲“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步的奥妙,不在于脚,而在于胯,胯练好了,一惊一诧之间,胯连续弹出劲力,带动腿换步进攻,那种速度,是令人惊讶的。一旦我们用胯带步的方式进行攻击,不需要蹬地发劲,力从地起,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把双腿解放了出来,可以边走边打击。

  所谓“纵胯”我们在上楼梯时,如果膝盖尽量不弯,或者少许弯,用胯尽量上提,拉开间隙,走步上楼,你会发现,走完几层以后,膝盖不累,胯会很酸,这就是运动了纵向胯的劲力,在拳中,这种“纵胯”往往是你起腿发劲的源泉所在,且这样的腿踢上去,合着“内脏”起落,形成了具大的整体“提坠”劲,可以伤人于无形,吃上一腿,有直透骨髓的感觉,骨头都会被踢麻,甚至踢断。

  在肩,则要合肋,折肋才能压肩,所以肩也跟胯一样,既有平转,也有纵向的转,同是折肋的幅度够,则可以带动内脏的翻滚,形成“翻江倒海”般的整体翻浪劲。所以,你的被一个起手,落手,动的不是手,而是你的肩,是你的肋,是你的内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劲。

  当你的肩与胯,联合起来运动,就形成了翻浪劲,后浪推前浪,源源不断。 传统拳给人的感觉总是不那么直接,老是在摆造型,其实这都只是假像,真正的传统实战拳法,打人是非常直接的,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用上了身体所有的劲力,包括人体自身的重量。

  出手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了打击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出手如箭,每一手都像用弹弓打出去一般,手到瞬间,身体速度跟进,打到对方如同山一般。只有这样的拳,才可以做到“打人如拔草”的效果。

  心意拳修炼的含义

  《心意拳六合谱》内的所谓“守洞”,从心意拳的技击角度来说,“守洞尘技”是“鹰熊竞技”而引发出此名称,所以一般人会单纯地认为“守洞”即为“熊守洞”或者“虎守洞”。因为心意拳的形法是“鹰熊斗智”,或者说是从“鹰熊竞技”而创造出来的拳术,当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故《拳谱》中有:“山麓精灵熊守洞,两掌且防鹰熊争”、“为要提防不胜心,好似猩猩出洞门”、“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劲随身”等,这就是从心意拳的技击上来说的。上面已经说过,心意拳术里熊为顾、为守、为退;鹰为打、为攻、为进,这是心意拳的一般攻守之道和拳义,是心意拳术内涵的一个方面。而心意拳术的另一个方面,或者是说从心意拳术修炼的角度来说,“守洞”则是“闭口扣齿,舌顶上颚”。而实际上,“守洞尘技”是从道家的理、义、法、功、术等修炼方面借鉴过来的,我们不能平淡的、浅显的去理解心意六合拳“守洞尘技”的高深和玄奥内涵。

  心意拳的盘根

  心意拳的所谓盘根是指盘炼根本,修养灵性。心意拳在技击上是“欺根拔节”的,修养灵根,是指心意拳的“内修外练”。道家的所谓“灵根”,其内是“坚髓骨、炼灵根,片片桃花洞里春”。我们认为不论是对道家还是心意拳武术修炼家,这里所指的“灵根”均是指人类本来的良知良能,是人类的一点轻灵中和之气。练心意拳术的人对灵根的修炼,是指要从拳术的动作中体悟出每形每式的灵魂所在。灵根得到锻炼,愈炼愈明,可以光辉倍增,自然就有“片片桃花洞里春”了。心意拳武术家更有其外的“根”,这个根就是从技击的角度来说,久练可以站立如树,不动如山,也就是功力,也就是“根”。我击敌,要欺敌根,拔敌节,这也就是心意拳的“欺根拔节”。心意拳的“盘根”也就是击敌时像拔一根草一样,轻轻地就将对方这颗草连根拔掉。所以,心意拳不管是练“守洞”还是练“盘根”,这些都是心意拳修炼家必修的根本和关要,也同样是心意拳文化的内涵之一。

看了“心意拳——打人如薅草”文章的人还看了:

1.心意拳的简介

2.心意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上海派心意拳的简介

4.心意拳丹田功法的简介

5.心意拳的步法训练

8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