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大全>书信作文>其它书信作文>

致管理层的一封信

时间: 冰璇1000 分享

  书信体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那么,致管理层的一封信要怎么写才规范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致管理层的一封信范文,供您参考!

  致管理层的一封信范文一

  致管理层:

  股市没有活力一切无从谈起!

  这段时间,创业板和次新股成为市场动荡的重灾区, 市场一跌下来,一些个股非理性下跌起来,人也就很容易失去理性。随便翻看一些文章,都是类似创业板不行啦,包括次新股也不行啦,市盈率太高了,接下来跌跌不休的内容。当然,声讨新股发行过快的评论等也有,但总的来看,目前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气息。

  先谈个市场本身的状况,创业板指数从2012年底585点起步,最高上摸4037点,指数最大涨幅6倍左右,2017年1月13日收盘1899点,涨幅2.25倍。上证指数2013年6月25日才见底1849点,才后知后觉跟随创业板指数上涨,最高上摸5178点,1.8倍涨幅,2017年1月13日上证指数收于3112点,涨幅68.3%。2012年至今,市场的指数波动可以很清晰告诉我们,哪里才是真正大机会所在。如果说创业板等泡沫很多,需要挤出来,为何那么多年了,市场依然没有挤出来?如果说蓝筹股有很多机会,为何那么多年了,还没充分反映出来?

  举两个伴随创业板成长起来的典型的例子,东方财富(16.320, -0.10, -0.61%)和同花顺(67.800, 0.11, 0.16%),看看它们在当时2012年底创业板启动时的低点位置,对比现在,哪怕是现在跌下来的2017年1月13日,复权价格你去看,对比那时候的价格现在是不是依然涨幅20倍左右,记住不是2倍左右,是20倍左右啊。现在东方财富网随便一年有大概接近10亿利润,大概接近600亿总市值;同花顺随便一年5亿左右利润,大概300多亿总市值;两者市盈率都差不多50到60倍左右。这两家公司我们做股票的投资者也好机构也好,应该是有目共睹的,从小公司不断成长起来,到现在的相对大公司,按照市盈率角度去衡量,现在市场低迷期间每年都有几个亿利润,一旦市场雄起,你可以想象那利润的弹性空间,难道它们也要跌回到解放前吗?不是开玩笑嘛。就好像你对着阿里巴巴和腾讯说,它们有很大泡沫,一旦破灭回到解放前,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吗?都强大到相当的护城河,只要不犯根本原则性错误,保持强大是没问题的,只是怎么保持高增长有难度而已。

  再反观那些所谓的蓝筹股,试问,哪个公司有那么牛的成长速度,是,那些蓝筹有的只是相对成熟而已,但相对成熟在市场也只是给到相对稳定的波动来结合。如果市场都要靠这些相对成熟的企业去发展,哪问一个很直接的问题。那还搞什么扶持中小企业,搞什么新三板,搞什么创业板嘛。相对成熟的企业哪个不是从小做起,阿里巴巴,腾讯,哪怕东方财富和同花顺,哪个不是从小做起。正因为它们都是从小做起,让更多人看到了积极的未来,让更多人看到了积极的梦想,让更多人才有奋斗前行的欲望。如果按照所谓蓝筹第一其余不看的逻辑,试问,社会还有高速前进的动力吗?不要你甘于稳定就不让别人积极奋进嘛,不要你甘于稳定就融不得别人急速发展,不要你是老人家就看不得年轻人的活力!

  就问管理层了,如果市场没有了活力,没有了真正具有高速成长的企业去支撑,去发展,试问,这样的市场魅力何在?就拿新股发行来说, 这段时间新股上市后,个股基本是二级市场上市开板后买一个套一个,当然,也包括一些蓝筹银行股,发行的银行股,发了不少,应该是管理层最为看重的吧,但是,大家发现没有,上市以来开板后几乎就是一路下行,没有给到投资者太多机会,而且部分银行股面临随时破发的境地。请问,只是融资圈钱后不管二级市场跌跌不休,这是正常的生态圈吗?当然,这段时间上证指数表现相对是稳定的,但这得益于一些国家队的刻意护盘,如果没有保险股没有银行权重股等刻意护盘,现在这指数还有那么好看吗?有人说,反正这些股好看就可以了嘛,说明这些股票才真正有价值嘛,好了,得了吧,真正有价值早就一飞冲天了,为何那么多年涨幅依然远不及东方财富、同花顺等创业板个股呢?另外,这些企业根本也不是中国最需要去扶持和支持的企业呀,更多是中小型企业,挖掘和支持各个领域更多的东方财富和同花顺才是啊。

  说真的,刘主席刚上任时说的那些话,我目前依旧历历在目,谈到立足国情,立足中小投资者,但事实呢,目前市场新股发行的速度简直比注册制还要厉害,这立足国情立足中小投资者了吗?至少目前大部分股民的心声都是希望慢一点,让市场的生态更完善些。立足国情的改革,立足中小投资者的改革,那就是一定要有活力,没有活力,一切无从谈起。

  我甚至听到有人希望有些东西就不如烂死在那,不如来个继续加速发行,不管市场死活,从上周五管理层再推出10家企业同时发布时间上来看比较晚来看,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证监会内部一定是有分歧的,但分歧归分歧,在最大领导没下决心转变前,那当然只能是微调下,比如14家降低为10家。我要是管理层,我一定会充分听取各路投资者的心声,看看一年发行300家合适,400家合适还是500家合适,更或者1000家合适。充分听取中小投资者的心声是需要的呀,可惜,这点上,目前没看到监管层的具体行动,最可怕的是,没有预期管理,哪怕直接明确2017年就准备发300家也好,500家也好,让大家心中有数,懂得随形势而采取不同策略。没有预期就是让人不知道你究竟怎么出牌,理论上完全可以一年3000家上市的。拿美元为例,美国最牛的地方就是预期管理,总是说加息吊着你胃口,让美元持续牛。

  回到市场本身,创业板和次新股经历这段时间的持续下跌,绝望的气息很明显,但是我们不绝望,我们的底气在于,我们发现不少上市公司依然具有过去类似东方财富和同花顺爆发前夕的潜力,因为我们可以从身边看到太多有活力的企业在危机中成长壮大起来,这些个股最大可能就是在次新股群体中挖掘出来。逻辑不复杂,老股票该牛的该成长的都成长起来了,没有成长起来的肯定是需要更大外力重组等因素才能蜕变这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但对于不少次新股而已,借助资本市场发力腾飞都是刚开始,本身公司经营带来的高成长就是未来牛的最大底气。道理很简单,好公司,放到哪里去最终都是受追捧的,就好像经历几波股价依然屹立不倒的不少成长股一样,比如博雅生物(63.250, 2.13, 3.48%)等。现在不少成长股跌到市盈率40倍左右,茅台也接近30倍市盈率,很多成长型的成长速度肯定大大强于茅台,未来这些成长公司继续加速,这些公司现在的股价难道不就是超级低的市盈率吗?所以,现在不是低点不是底气更待何时。真正高速成长的公司,市场给予相对高的市盈率本身也是合理的,因为未来成长上去会让当下变得很便宜啊,犹如过去东方财富和同花顺,不赚钱到赚几个亿甚至十几二十亿的成长区别有多大啊。

  那,那些成长起来的公司还有机会吗?就比如东方财富和同花顺等,目前熊市都能盈利那么多,依然那么大市值,试问,行情一来,能不继续前行吗?乐视不也因外围的力量继续注入继续顽强前行吗?所以,创业板等也根本不需要悲观,反倒蕴含新的生机,毕竟过去的历史走势对比也足以告诉我们在中国,最大的机会到底在哪里。就好像地产一样,如果说行情一来,最大机会在哪里,那一定是强者恒强啊,一线城市依然继续领涨啊,历史就是如此真实摆在我们眼前。所以,创业板一定也还有机会,现在跌下来,就是酝酿新的生机。从这个角度来说,2017年年初就是创业板和次新股最好的布局时机才是。

  本来这段时间全球资本市场涨涨不休,我们跌跌不休,本身极大的反差,就应该引起管理层足够重视才是。国外资本市场就喜欢积极预期的折腾,这才有了当下的结果,我们要反思积极的预期在哪里,更多带给市场是相反的预期呀。别看上证指数目前看上去不错,一旦市场继续低迷,崩盘下来也是极其容易的。

  记得去年2016年7月27日人福医药(20.210, -0.07, -0.35%)涨停,管理层问询为何股指当天下跌,你却逆势涨停。当时我马上写了篇文章呼吁让市场交易归还市场,管理层不需要什么都插手。之后市场类似走势管理层就没再特别干预了,这至少也说明管理层也是能看到市场声音和乐于去接受一些东西的。那么,现在,又到了新的问题出来必须要正视好好解决的时候了,我相信声音管理层也是看到了只是还不够清晰,否则周五就不会那么晚发新股发行公告了。

  周末我特意写了这篇文章,在我们微博:吴国平财经,还有我自媒体微信:财经听国平,包括其他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出去,我们只是希望,作为一线人员,我们的心声管理层要重视,真的,没有活力,一切无从谈起啊。支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活力的资本市场,那就需要这里诞生更多东方财富和同花顺等,而不只是稳定蓝筹。

  我们不需要推倒重来,我们需要的是积极的预期管理,合理的资本市场生态系统,真正有活力的资本市场,真正立足国情,立足中小投资者这个最大群体,满足好这部分人需求,一切就皆可活啊!如果您认可我文章中的理念,希望您可以转发给更多人看,我们一起呼吁,中国资本市场本应更好,而不是当下这样纠结。愿,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成为真正长期牛市转折向上的一年,现在我们转变我们清晰一切都不晚!

  XXX

  年月日

  致管理层的一封信范文二

  这可能是我给管理层写的最后一份报告。我把它当成信,因为信能更说明问题。

  对于公司的问题。我分几项来说。

  先说管理,从外部来看我们应该是饲料界里最规范的公司之一。但管理的目的应是成本最佳,效益最好。而我看到的我们的管理思想是:我们学到了什么,就要用什么。毛泽东没有提绩效管理,但红军勇往直前。蒋介石说打死一个共军奖多少,临阵退缩的枪毙,可还是输了。有一本畅销书《绩效管理害了索尼》,能说明一些问题。使用绩效管理一定要因地制宜,现在搞行政的的绩效却和营销的绩效挂勾,是不是合理呢?

  说到执行力,什么是执行力。我记得余世维博士说的很简单,就是按要求按时按量的完成目标。我们说公司没有执行力,说下边人不能很好的执行上边的任务。我认为有几个原因影响着这种执行力,一是所做的事可不可行,二是有没有示范影响,三是方式对不对。举几个例子,很多员工说到了这间公司后,做十多年仓管的人不会做仓管了,做销售的不会做销售了,做生产的不会做生产了,做行政的不会做行政了,做技术的不会做技术了,做品管的不会做品管了,做财务的不会做财务了,做管理的不会做管理了。等等。不会做不要紧,如果可以学了再做也没问题,问题是不知道向谁学,不知什么为标准该怎样办,结果搞的问题一大堆。有一本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我想说的是另一面,如果总统没有把信交给那个可以送信的军官,而把信交给普通人,那他会达到目的吗?他的话有执行力吗?人力资源经理和计划审核副总的确是人才,但却严重自信心受损,为什么呢?公司给的他们做的是他们不善长工作,这不是他们的错。

  现在公司讲强力执行,执行力=强制吗?执行力=专制吗?执行力=制度吗?公司领导有人曾问过员工,问他们知道不知道做错事有什么后果,他们说第一次就罚款喽,第二次就炒犹鱼喽。如果管理层以为这是他们想要的答案,那就大错了,中国人最怕不要脸不要命,现在工人的话等于是公司在诱导他们可以那样做,那我们的执行力在他们身上还有用吗?我们已经炒了几个人,但问题还在发生,为什么?工作服来的时候,我要求晚上吃饭就发,但行政部要定了制度后再发,一拖就是三天,但定了制度后有几个人知道,有几个人穿,那花了三天定的这个制度有用吗?定制度的人穿了吗?

  公司要我们填“工作检查表”,却没有给我一个要检查的项目,我去检查不熟悉的部门,能检查出什么来?对公司真的有帮助吗?计划审核部助理天天在仓库,他比生产部经理管的还多还要累,生产部有人感谢他吗?他的话生产部有多少人听?执行力怎样?去调查一下就知道结果。让我去销猪料,这样的指令有效吗?我是直接表达,别人敷衍领导浪费公司资源后再说不行,那结果更可怕。我本职是企划,去卖猪料,我在意的是什么,不在意的是什么,公司用什么说服我,管理层有没有考虑过,单一个强制命令就有执行力吗?

  言必讲制度,但有制度是有执行力吗?有多少制度相应的人知道并按制度做了?现在很多事是没有违反制度但依然出问题,制度是万能的吗?中国有那么多黑暗的社会现象,难道没有相应的法律?我从来崇尚“情+理+法”的管理方法,从来支持将各岗位的操作职责明细化可操作化,从来支持制度化管理,但这所有一切的前提是“在中国的管理首先是要将中国人看做中国人”。如果你将中国人看做中国人,了解中国人的共性的优点和共性的缺点并接受和使用,那你就是一句话也可以起很大作用。如果你认为中国人的缺点太多,不接受中国人,想用各种制度来将人的行为定性定格,那你无论用多高明和多严密的制度都不会有好效果,因为你不把别人当“人”,别人也不把你当“人”,他很会骗你。中国人表面文章可以做的很好,你不会知道事情真相,他比你更懂你,他可以做到你找不到任何把柄。他的底线是反正是打工,最多走人,你能耐他如何。你的损失大还是他的损失大。中国人都是这样,这不是他的错。我有话直说,我是要对得起良心。如果你不接受这个管理中国人的原则,那注定你没有执行力。我们现在有检查表,有11个部门要去生产部,这叫会管理吗?这叫乱套。生产部所有工作都有人负责,如果没有,他们的经理就有问题就是绝对不称职。这反而刚好应了那些想讨好管理层的人,他们有事没事就去生产部看看,最好再被人看到,下雨时更是拼命往里跑,这指指那点点,好象很尽责。其实解决了多少真正的问题,看起来闹轰轰,人人都很忙。

  人力资源经理的手机里存了上千条短信,为的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留证据,这不是他的错,是公司教他的,这样是不是以后如果没有录音那我们所有的话都可以不算数,是不是言必写记录签名。说到短信,我是受害者。为了尽责我发短信和写报告给管理层,结果是将我的短信和报告给相关的人看,利用我来指出别人,当我是炮灰。我不出声又说我不尽责,难道一定要别人学会骗人才行吗?这样以后谁还敢反映真实的意见,公司大力倡导的执行力还有根基吗?

  我来的时候没和我说过有无试用期,第一个月我领工资就很奇怪,也就过了,第二个月还是那样,后来老总在开会时明确说明我第二个月就过试用期,结果我依然没收到通知。到底试用期长短谁说的算。到底老总当那么人说过的话算不算,这个执行力的问题在哪?公司建议我们有话当面说,我对某经理有意见,我能当他面说吗?那能解决问题吗?这种方式有执行力吗?现在说执行力,很坚决,我支持这种思路,但要检讨这种做法。最高管理者曾说过,即使所有人包括股东都反对,都要做到底。那这么多人反对,执行力会强到哪去吗?

  现在看看别人怎么说,摘一段中国管理大师曾仕强(他是我现在所了解的管理大师中最佩服的一位)的《中道管理》中的224~225页的一段:公司规定在公司吃早餐的只报销半天差费,不吃的报销整天。所以业务员无论如何不会在公司吃早餐的。所以我希望大家了解,管理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它有太多的变数,让人难以掌握。任何规定制定后,执行的人都会有太多的花样。这些才是我们要注意的事。一切按制度走,最后就是僵化,然后就是官僚。所以一个完全现代化的企业,和以前的官场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是做官的,不是办事的。同时,当一切都按制度办时,我们管不了任何人。当一切都以事为中心时,大家的心态就会改变,员工会想“你也别想管我,更别想让我感激你,我也没欠你的,反正一切是按制度来。所以这时奖励和惩罚制度更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现在公司普遍的心态是“高层不放心,中层不称心,基层不热心”,这种心态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发展。在中国,如果我们真的可以逾越人心这个层面而直接用写在墙上的制度可以管理好公司的话,我想胡锦涛和温家宝都会来向我们请教了。况且即使把人当机器也要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吧!如果连一个现在只生产1000吨左右的没有什么学历和能力要求的小厂都无法做到让股东让管理者让员工让客户都满意,那我们谈何要做大集团,我们的控制力在哪?

  说到控制力,公司对各部门的控制好象是暗的。就象我说的好象有特务一样,或许有意无意我也成为过特务。我们做的本职工作旁人没兴趣去了解,而我们工作外的东西反而有人感兴趣,臆想揣摩等方法用尽,反正上边想知道什么我就说什么。也造就了有“心计”的人去迎合和揣摩上级。举个例子:人力资源经理就说过:老总现在就象小孩子,你星期六回去时和他说一声,即使你原定星期一回来,但你星期二回他都会很高兴的。这就是公司应有的工作气氛吗?是谁造成的。真的对管理有用吗?

  前几天我写了《关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专题。什么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分析来分析去却不敢表达清楚,我认为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对人才的运用能力和对社会可用资源的配置能力。那我们企业有那么多人才却发挥不好,这不是人才的错,是公司安排有问题,如果公司即使知道但又有某种目的而不改变那就让人无话可说了。

  说到竞争力就不能不说现状,现在的市场上有的厂家发展迅猛,市场影响和占有率不断提高。有的厂家有自己的优势在寻求突破。有的厂家在生死线上挣扎。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好象我们现在连一个可以拿的出手的可以被市场认可和接受的优势都没有体现,还在做着蒋介石当时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事情。优势必须表现才有用,但无论是营销部还是管理层,我无法从他们身上看到优势的体现。象我这么了解公司的人都不清晰,更何况是客户呢?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精细化管理吗?是全员营销吗?是执行力吗?这是核心吗?这些都要人去做,人心都是动摇的,怎样去做好呢?

  说一下营销。我上次写给管理层的报告里建议将员工的焦点转移到营销那里,我认为管理层错解了我的意思。因为营销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员工可以一直这样关注。就好象当初毛泽东打天下时说共产主义一样。如果他说先让我们有什么工作,得多少工资,住什么房子,有什么教育等等。我估计共产党不会有今天。现在把焦点转到生产上,生产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要求,但接着呢,员工就会抱怨,生产好了又怎样,不还是这么多吨。那时你再转移焦点就难了,因为员工的心已动摇了。“中国古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安居而乐业。公司无法让人安心,怎样让人乐业。我从来是先对事再对人。当一个人做一件事有问题时,我们因为不在其位所以无法完全理解,这正常。但当人做了十件以上的事都是这样,而且不听别人的意见时就有问题了。事都是由人做的,特别是中国人,不可能完全做到对事不对人。在外国可以将私生活和公事完全分开,但在中国决不可能,员工会想:就你那能力,就你那德性还想管我”。(这话出自曾仕强的《中道管理》)

  分析一下营销,我和营销经理接触较多,我对营销经理个人完全没意见,只从和他一起发生的营销的事情来看。上次我们回来时约了南丰一个客户来公司,那个客户来到肇庆,老总也想见并且专门赶过来,但最后客户还是走了,没见到人。我问营销经理怎么回事,他的答复是:已经打了四次电话(有三次是我催他打的),好象我们求他一样,这样以后不是我们很被动。我晕。想吐血。到了肇庆,我们就开车过去也就是30分钟,而且那客户又是熟人。最后竟然是这种结果,以我妻子的话:我连哄带骗也要见啊,让你拿钱提货就行了。有一次我要和营销经理去阳西,因为我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要我去谈谈,我找他,他说要做公司的职责职能报告,不能去,做销售的到底哪个重要啊?有客户上门的事已经是万幸了,而且是我做司机去啊。

  有一次,我的一个四会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想经销我们的饲料,说可不可以便宜一些。我说我可以和营销部说给你最优惠的价格。我告诉营销经理这件事。他说我们的定价比原来的厂低3元,所以回扣就少了3元。我和他说,价格不是主要问题,这我已经说过了。你的这条道理由已经说了几遍了,千万不要再说,可以跳过价格采用其他方式,如同公司高层一起和客户去用户那里,说服用户试用等办法。结果营销经理让另一经理就以原来的方式打电话过去重复着原来的错误。后来我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要是不能便宜也没关系,最多就是不做了,没必要说那么多。我晕。

  或许营销经理真的有他的想法,但我看到的结果就是没有做到这些客户。即使以后做到了,这种思想和方法也是错的。营销部提出的一些影响销量的原因,一是质量有问题,要等到质量完全没问题才去找客户。二是生产有问题,要做到生产完全没问题。三是我们的客户鸡苗少,因此销量少。四是鸭料价格高,料肉比高,客户不用。五是不懂猪料,必须放弃猪料市场。请问有哪一间公司敢说:我的技术是最好的,质量绝对没问题。广顺有这样向客户承诺吗?加大有这样承诺吗?正大有吗?唐人神有吗?他们怎么做的。不说别的,现在有很多的小厂无论资金人才生产技术服务等远不如我们,人家是怎么做的。现在我们周围又有猪的高热症,这可以有充足的理由不做猪料了,鸭料市场很好,但我们没优势,所以没有销量。方圆二十里我们没有大客户,因为很多人用预混料!看来为了公司,这个市场最好就不用做了,早做早死,晚做晚死,不做等死。看来真的要死了。我敢肯定的说下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营销了。

  我已经说了那么多公司不喜欢听的话。我曾说过:我可能已经变成矛盾的中心,推脱责任的借口,可能成为牺牲品。我所说的都是对事,所说的并非一家之言,那是员工的心声与智慧,我一个人也没那么大本事知道这么多。我的行为是我的历史,我对它负责。拍拍胸口说:我没有害任何人,只是在关心工作关心公司,只是为了尽责,我对的起自己的良心。我心痛的是早知道很多问题会发生,因为原来的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我提建议没人理会。事实如我所料一件接一件发生了。后来管理层开始让我提方案,但我却又不敢了。我每提出一个新的方案,结果是管理层有动作,但问题解决的方向却越差越越远,不但原问题没合理解决,新造就问题却更严重了,可怕。为了公司的发展和稳定,我不敢提了。这样,管理层反认为我不配合不支持,我不能媚着良心做大部人都反对的把公司引上崎途的事啊?那些言必执行的人才是居心不良(这话出自曾仕强的《中道管理》)。

  这是我的历史,对于之前我对公司的问题的发现分析事实证明是对的,我真心的希望管理层能参考一下某些意见,让我对公司以后的判断是错的,我错了个人没什么损失的,可公司就不同了,有那么多人在这里寄于希望呢!我早在一个月前就估到自己的职业命运。没关系,换来了公司管理层的重视也是值得的。我很高兴的看到管理层的改革,这意味着公司又有了希望,尽管现在的方法不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起码可以解决当前一些问题,让公司又多一点希望。当前问题的解决方式可能会给以后埋下新的祸根,但管理层会解决的,那时已经不再是我所能说什么的了。

  希望公司越来越好。

  XXX

  年月日

  致管理层的一封信范文三

  亲爱的们:

  不知不觉,开学近两周了。在这两周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全身心的投入在学生会的工作中,在这里道一声,大家

  辛苦了!

  我们的团队还很新,大家从互不相识到相互了解,仅用了很短的时间,这一点我很欣慰;开学伊始,大家便能精诚合作通力完成工作,这一点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喜悦!虽然我们的团队还在不断的磨合中,时而会有小小的摩擦出现,不过我相信,我们在不断的相互了解相互包容互相合作互相成就中定会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

  但,在这两周中,我还是看到了一些现象,一些我不得不说的事情。我觉得大家只有开诚布公有事说事,才能扬长避短追求卓越。

  那么,就从执行力说起吧~执行力是所有组织、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从政府机关到跨国企业,从政府各级领导到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甚至到非洲某一个角落的杂货铺店主……谁都无法回避。现在,我们的学生会也面临了这类问题。在我看来,问题主要有六:

  第一,对执行的偏差没有敏感性,也不觉得很重要。

  请大家想想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有多少是可以完全按照预期执行的呢?的确,常言道:“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如果你一味的抱着“计划可以随时改动”的想法,你的工作必定在不断的偏离计划中大打折扣甚至夭折。

  第二,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

  其实,在我们身边不乏想做大事的人,但是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却太少。而一个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做事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

  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强调宏大的事业不要忽视微小的细节。然而,环顾我们周围,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应该、可能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许多重大决策都停留在了纸上,许多重点工作都落实在了表面上,许多宏大的目标都成了海市蜃楼。

  第三,不会在自己的范围内处理一切问题。

  执行力是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问题,学生会的所有成员都应共同地担负起责任,而不是将所有的决策所有的问题全都抛给主席团。

  不管处在什么部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每个人都有其担负的责任,有分内应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也是执行力的最好体现。如果一个人连分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或“在其位而乱谋其政”,其结果必定是“失职”,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请记住:履行责任是执行的首要任务!

  第四,对于学生会的制度、要求不能坚持,也不想坚持。

  首先,想问问大家,对于学生会的制度,大家认认真真的阅读过吗?还记得多少呢?有想过切实的去执行它吗?关于办公室制作出来的文稿纸,有多少部门开始在用了呢?对于大家制定的制度,大家都觉得有必要实行的东西,我们自己都不能去坚持甚至懒得去坚持,那制定它有什么用呢?

  第五,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有想法,不拘泥于现状的确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去想而不去落实,仅作一个空想主义者,即使想法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第六,遇到问题不找原因而找借口。

  在这段时间,我听到了太多太多的借口,归纳起来如下:

  (1)他们作决定时根本就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所以这个不应当是我的责任。

  许多借口总是把“不”、“不是”、“没有”与“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潜台词就是“这事与我无关”,不愿承担责任,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一个团队中,是不应该有“我”与“别人”的区别的——“我”即“我们”。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不可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和尊重。如果人人都寻找借口,无形中会提高沟通成本,削弱团队协调作战的能力。

  (2)这几个星期我很忙,我尽快做。

  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拖延的坏习惯。如果细心观察,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在每个公司里都存在着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似乎尽职尽责了,但是,他们把本应一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变得需要半天的时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因为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接一个的任务,他们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逃避。这样的员工会让每一个管理者头痛不已。

  (3)我们以前从没那么做过或,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

  寻找借口的人总是因循守旧的人,他们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和自动自发工作的能力,因此,期许他们在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是徒劳的。借口会让他们躺在以前的经验、规则和思维惯性上舒服地睡大觉。

  (4)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干这项工作。

  这其实是为自己的能力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失误寻找借口,这样做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可能让人如意一世。没有谁天生就能力非凡,正确的态度是正视现实,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5)我们从没想过赶上某某,在许多方面人家都超出我们一大截。

  当人们为不思进取寻找借口时,往往会这样表白。借口给人带来的严重危害是让人消极颓废,如果养成了寻找借口的习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其潜台词就是“我不行”、“ 我不可能”,这种消极心态剥夺了个人成功的机会,最终让人一事无成。

  一支部队、一个团队,或者是一名战士或员工,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做出了承诺,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是不应该找任何借口的。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部门什么样的职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其实,在这里,我并不想斥责谁的工作也不想质疑谁的能力,只是想让我们的团队,想让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在不断的 “求实创新”中“追求卓越”。

  最后,招新在即,祝愿大家寻觅出属于自己部门的千里马,祝愿加入新鲜血液的学生会更加辉煌。加油!

  XXX

  年月日


猜你喜欢:

1.致公司领导的一封信范文5篇

2.致部门经理的一封信范文

3.致部门同事的一封信范文

4.公司领导致员工的一封信

5.员工致公司领导的一封信

6.写给领导的一封信

7.致主管的一封信

2898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