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_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心得

时间: 玉凤635 分享

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下面小编整理领导干部关于不作为乱作为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篇1

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如今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热门话题。 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很大程度上要看其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更具体点讲,要看他们行政如何作为。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决定》中提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影响党的执政成效的问题,是导致执政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决定提出的这些问题,针对性强,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对照检查。

实践中,群众对领导干部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行政不作为。一些领导干部既有权力,也有能力,但该管的不管。现实中碰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党和国家都有政策规定,但他们就是怕惹麻烦,怕干砸了影响政治前途,所以能躲的就躲,能推的就推。有些干部明明知道有些群众生活很困难,急需政府关心帮助,但他们就是漠不关心,视而不见。这里面有行政效率低下、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讲,还是不愿作为、不想作为。

其二,行政乱作为。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该管的,胡乱插手;该管的,乱管一气。这里既有干部执政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也有干部个人的品德问题。比如,不是依法办事,不把手中的权力用到为人民服务上,而是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甚至以权谋私,走向腐败。

责任,重于泰山。这源于使命感,也应属于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可是因为少数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力,不作为乱作为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失的重大安全事件仍屡有发生。

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能不能依法行政、科学行政。这其中包括领导干部自己是否守法,其行政作为是否在宪法和法律容许的范围内,能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是否从根本上尊重和服从人民群众的意志,是否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很显然,领导干部行政作为与不作为,对执政成效影响很大,群众感受深刻。在其位不谋其政,固然有问题;滥用权力,违法行政,有时候比不作为的危害还要大。

在提高执政能力的问题上,《决定》特别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事实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体现。因此,行政积极作为、依法作为,把依法执政的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所提倡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实现党的执政宗旨”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执政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

治理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遏制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应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治国方略,其核心是严格依法办事,关键是监督检查,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机制,必须树立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绝对权威。要确保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确保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二、完善立法,减少法律冲突,拓宽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治理领域和渠道。其一,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明确规定行政行为的实施主体、方式和时效;其二,应对行政主体的设臵、行政职能,行政领导的职责予以立法,对一些特殊行政主体和特殊岗位职责也应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对于一些需数个行政机关共同履职的,尽可能具体划分各行政机关的职责,或明确职能交叉时各行政机关的职能分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或重叠;其三,在立法上加强对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惩治力度,在制定行政法律法规时,增加对行政不作为的处罚条款,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及有关行政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法律后果;其四,应修改国家赔偿法,明确规定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还应修改行政诉讼法,扩大行政不作为的受理范围,规定对行政复议不作为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同时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把被动受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法与主动检查,主动办案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不作为与乱作为的法律救济空白,而且可以敦促行政复议机关通过行政复议,解决一部分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纠纷。

三、积极推行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试行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而且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其具体做法是,将数个有行政执法权的职能交由一个行政机关办理,如成立行政执法大队统一行使,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工作重叠、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四、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积极履行行政职责的意识。使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内化为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准则,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勤于政事,依法行政,政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将此作为干部任用、升迁的重要依据。形成一个“能者上;庸者下;劣者罚”的行政执法环境。

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篇2

近段时间《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须担责——武汉不容庸懒散》。此次学习,是我强化了责任意识,也使我认识到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是加强广大干部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通过学习,我感触颇深,现就学习谈一点认识及体会。

武汉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 已持续4个多月,席卷到全市上上下下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干部。其目的都是为了大力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慵、懒、散”问题,都是为了增强干部责任意识,切实转变干部队伍工作作风,为经济社会不断前进提供坚强保障。庸、懒、散行为,在武汉被归纳为10种表现:得过且过;工作推进不力;创新能力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业绩平庸;“谋人”不谋事;纪律涣散;贪图享受;远城区干部“走读”现象严重。

庸、懒、散,小则碍事,大则碍政。现实中,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是常见病,也是慢病和顽症,须长期用“药”。 当大部分政府官员都处于庸、懒、散的状态时,最受摧残、最为悲哀的是人民群众。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要引以为戒,时刻提醒自己杜绝庸、懒、散行为。坚决杜绝得过且过;工作推进不力;创新能力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业绩平庸;“谋人”不谋事;纪律涣散;贪图享受。

一是“庸政”“懒政”现象正成为中国各地政府着力解除的难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多个省区和城市相继掀起一场“治庸”“治懒”“治散”的官场整肃风暴,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抱定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越来越行不通了。

二是开展“治庸治懒治散”,重点要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在治庸方面,克服平庸作风,重点解决理想信念淡薄,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工作作风漂浮,被动应付;领导干部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机关管理混乱,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不完善,导致干部碌碌无为;干部业务素质差,不讲标准、不讲效率,对部门和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敷衍塞责,工作质量达不到标准;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因循守旧等问题。在治懒方面,克服懒惰作风,重点解决没有工作激情,精神状态差;不积极履行职责,只讲待遇、不讲奉献,缺乏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服从组织分配,不认真履行职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工作敷衍塞责,效率低下;思想僵化,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等问题。在治散方面,克服散漫作风,重点解决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漠视规章制度,损害集体荣誉;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作风粗暴,服务态度差,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

三是治理慵懒散要提高工作执行力。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必须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品头论足的毛病;必须具备较强的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坚决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讲大事、谋大事、办实事,优化作风,务实高效,不断加强学习,针对慵懒散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完善自我。

我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我长期坚持不断的学习,克服自身缺点,严格要求自己,及时查找自身不足,认真整改,从思想上提高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践行科学发展观,让自己从思想上自觉远离“慵懒散”的坏毛病。

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篇3

8月17日上午,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专题部署在省直机关中开展治理庸、懒、散、软的“四治”工作。这意味着,已持续4个多月的武汉“治庸问责”风暴,将席卷到湖北的所有省直机关。

此前,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就鲜明地指出:希望武汉市委、市政府要继续“刮大风”、“打大雷”、“下大雨”,针对出现的问题,对“有原则不坚持、有规定不照办、人民有期望却不坚持做,职责有要求的却不尽责”的责任人,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严肃处理。

湖北省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说,武汉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必将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到全市上上下下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干部。

采访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紧张”的气氛。武汉的公职人员普遍反映,触动很大,压力不小。江汉区地税分局纪检书记石国建说,现在,他在办公室,主动敞开着门,这样,既约束自己,也便于别人监督。江汉区政务中心主任王智亮说,如今,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更加严谨规范,积极主动,要经得起随时暗访。江汉区工商分局副局长顾志忠说,这次局里搞改革,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身上有责任,让人很难懈怠。

有人说,这样弄得“人人自危”,和谐吗?对此,阮成发针锋相对:在责任面前,“人人自危”有什么不好?如果大家都松松垮垮、说话不算,出了事没人管,大家都“不自危”,那么,事业如何保证?领导干部“不自危”,人民群众就会“人人自危”。

“有事”就有责任人

7月21日,武汉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上,通报了4起“庸懒散”和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行为的典型案件,共问责21人,其中局级领导干部5人。这是武汉市掀起“治庸问责”风暴以来,问责处分最严厉、被问责党员干部行政级别最高的一次集中通报。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姜铁兵领到了行政警告的罚单,副局长王洪胜被免职并行政记大过,两名处长分别被撤职和降级。今年夏天,在全国因大雨而导致内涝的十几座城市中,武汉率先挥出了问责的利剑。

冤不冤?请看事实。东湖风景区这次成为重灾区,综合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两条下泄河道都不畅,其中一条18公里长的河道,5年没清淤。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水务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姜铁兵认罚:“作为一个‘班长’,没有正确地履职,有愧于人民,这次问责对我个人和水务局,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领罚的当天晚上,姜铁兵连夜召开党组会,深刻反省,并迅速成立了武昌片、汉口片、汉阳片和远城区4个防汛排渍应急现场指挥部……

城市的交通事故天天有,但是,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个特大城市的主干道堵了7个小时就肯定是管理的问题。5月22日,武汉的交通命脉三环线上发生了一起并不复杂的交通事故,如果采取有效措施,40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但事实上,从事发到现场恢复正常,共耗时15小时10分钟!其间,严重堵车长达7个小时。调查发现:执勤民警脱岗7.5个小时;副大队长、中队长虽先后赶赴现场,但均没有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而市交管局局长、政委居然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大鬼’要为无能和难缠的‘小鬼’埋单!”这是武汉市治庸问责的原则之一。这起交通事故,交管部门除5名相关责任人受到撤职、行政记过等处分外,还责成市交管局政委、党委书记王斌及交管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唐昌文作出深刻检查,在全市通报批评。

武汉的“治庸问责”风暴,来得猛,也来得密。

4月12日,市“治庸办”组织首次暗访,在对14家单位暗访中发现各种问题29个,随后问责39名责任人;

5月9日,全市通报4例典型案件,问责109名干部;确定首批十大突出问题;部署10个部门优化再造工业项目审批流程;

5月30日,4位市领导、14家单位“一把手”针对十大突出问题,分别作出限期整改公开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7月21日,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通报4起“庸懒散”和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行为的典型案件,共问责21人,其中局级领导干部5人;

8月15日,再次公布了全市42部“治庸”投诉电话。

截至目前,武汉市共问责53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5人,其中,开除党籍7人、留党察看2人,行政开除2人,撤职10人;给予组织处理464人,其中免职10人、停职检查22人;涉及局级干部7人,处级干部58人,司法机关立案查处83人。

武汉市领导表示,决不会搞形式、走过场,刮一阵风就完了。这意味着对庸、懒、散的高压态势,在这里将一直持续下去。

消除干部队伍中的“第三种状态”

阮成发说,通过实施“治庸计划”,今后干部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么干好,要么“缴枪”,不能占着职务岗位不作为。

武汉市的相关调查表明,34%的群众认为“办事拖拉”和“工作不落实”,是当前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37.3%的人认为,武汉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最需要解决的是“不作为和该管不管”的问题。

春节以后,武汉市四套班子的领导分别带队,组织16个专题调研组,围绕“转变干部作风、改善投资环境”主题,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深入调研。结果表明,在行政、法制、财税、金融、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尤其是干部作风的问题。

促进中部崛起,武汉被寄予厚望,不容乐观的现实,让武汉的决策者坐不住了。4月6日,市委召开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会上播放的一段视频,让在座的官员如坐针毡。这段视频通过8个案例,尖锐地剖析了武汉市投资环境存在的若干问题,对于相关单位及人员,更是指名道姓,毫不留情。

庸、懒、散行为,在武汉被归纳为10种表现:得过且过;工作推进不力;创新能力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业绩平庸;“谋人”不谋事;纪律涣散;贪图享受;远城区干部“走读”现象严重。

庸、懒、散,小则碍事,大则碍政。阮成发表示,我们的各级干部,从理论上讲,都是人民群众使用的“工具”,老百姓的“仆人”,工作做得好,人民群众就会让我们继续做,如果做不好,人民为什么要用我们?

随着“治庸”、“问责”投诉电话公之于众,市民和社会各界的诉求和反映,潮水一般涌来。经过梳理,武汉明确了首批亟待解决的10个问题: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改进服务、提升效能;政府职能部门与中介机构彻底脱钩;保障性住房建设;环境脏乱差;交通秩序混乱;窗口地带综合整治;“麻木”、“黑的”非法营运;建筑工地“砂霸”、“石霸”;免费自行车服务水平低及自行车道缺乏。

5月30日,4位市领导和11个职能部门、3个区的主要负责人,就上述10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媒体分别向社会公开承诺:3个月内要有明显改观,年底要有根本好转。若承诺打折不兑现的,将接受问责。

“之后,将再列出10个左右的问题,由责任部门再承诺,再整改,一批一批地整治下去。”武汉市“治庸办”负责同志说。

事靠人做,以事察人。结合换届工作,武汉试行“反向测评”,即在过去德、能、勤、绩正面考察的同时,也进行“疑‘错’从有”的考察,即对每一个干部进行庸、懒、散情况测评,并以此作为换届考察的重要依据。同时,武汉还在酝酿“庸下能上、减庸提能”的干部制度改革。本次政府换届,武汉市突出一个“转变”:由过去的“谁该提拔”变为现在的“应该用谁”。

制度革命 优化环境

政务环境不优,是武汉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障碍。某合资企业按照原武汉工业项目审批流程,自己做了一个运行图,结果是:从办理项目可行性报告审批起,到厂房建成竣工验收,需走77个环节,不含厂房的建设周期,仅各种审批,就需耗时518个工作日!难怪企业家抱怨:在武汉跑审批手续,像进了迷宫。

“别人能减的程序,我们为什么不能减?别人能办成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市长唐良智一次次发问。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设高效阳光政府,为武汉发展打造动力引擎。市政府确定以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再造为突破口,创造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武汉速度”。

“最快”、“最少”、“最省”这些关键词,成为审批制度革命的追求目标。从10万多个数据中,武汉吸纳了国内主要先进城市相同工作流程中先进的元素,经过综合和优化,形成了新版的武汉工业项目审批流程“路线图”,8月1日起,已正式启用。繁杂的工业项目审批流程,被整合为注册、立项、供地和建设4个阶段,分别由市工商局、发改委、国土规划局、城建委牵头协调,审批环节由原来的31个减少为14个,涉企收费免征或减征9项。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区,审批时限最短15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60个工作日!为了让这项“新制度”切实起到提高效能、防止“下有对策”,武汉规定:所有审批环节,均不得让送审人员再跑第三次,否则将被问责。

接下来,服务类和建设类的审批流程,也将被革命性地再造。

↓↓↓点击下一页还有更多精彩的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心得↓↓↓

16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