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化学>

初三化学上期复习要点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上期复习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上期复习要点(一)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除杂方法

  1.CO(CO2)(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通常将气体通人过量的碱溶液(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

  2.CO2(CO)(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通常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因为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二氧化碳与石灰石的应用: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出现白色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及现象有以下儿方面的应用:

  (1)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2)鉴别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将CO2气体通入待测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为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

  (3)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杂质:如除去CO中的CO2 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4)解释澄清石灰水为什么要密封保存: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会吸收空气中的CO2而使澄清石灰水表面生成一层白膜或变浑浊,其成分是CaCO3;

  (5)用石灰砂浆砌砖抹墙不久后变白变硬:石灰砂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Ca(OH)2声称白色固体CaCO3固体。

  (6)保存鸡蛋:将鸡蛋浸泡在澄清石灰水中,取出来后CO2与石灰水反应封闭鸡蛋壳上的小孔,可以延长鸡蛋的保存时间。

  二氧化碳肥料: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因而现在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水果时,经常人为提高温室内CO2浓度,以增加农作物产员,增大CO2浓度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在温室内放置干冰,干冰升华增大CO2浓度。

  (2)在温室内放置通过化学反应产生CO2气体的物质,如在塑料大棚顶部的容器内放置石灰石和稀盐酸。

  初三化学上期复习要点(二)

  1.物理性质:

  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因此当我们进入

  干枯的深井,深洞或久未开启的菜窖时,应先做一个灯火实验,以防止二氧化碳浓度

  过高而造成危险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 + H2O===H2CO3,

  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回紫色:

  H2CO3===H2O + CO2↑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a(OH)2 + CO2====CaCO3↓+ H2O

  (4)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鉴别方法:

  (1)澄清石灰水: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

  (2)燃着的木条:将气体分别在空气中点燃,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碳。

  (3)紫色石蕊试液: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

  (4)还原金属氧化物: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出现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的是一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C6H12O6+6O2 初三化学上期复习要点(三)

  1、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润滑性,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5、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6、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7、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39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