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生物>

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学好生物的每一课,对我们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资料,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资(一)

  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 练习使用显微镜

  1. 显微镜的构造(P36)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 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 对光:升、转、看、调

  (3) 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

  (4) 整理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3. 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7)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二. 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草履虫装片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人体的各项功能都是由细胞或多个细胞共同完成的。

  所有的细胞都能显示出生命的各种属性,在它们之中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细胞里进行的,细胞内还一直进行着呼吸作用。一切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我繁殖。细胞能通过分裂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和生命一样,表现出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一切说明,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二)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细胞壁: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

  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系,互相交流营养物质。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1)分裂的过程: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植物)生长时先出现很多小液泡,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液泡。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先加倍再减半,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生物体的生长表现在: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三)

  传染病和免疫

  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

  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三个基本环节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主要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保护易感者: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功能: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2、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黏膜

  功能:阻挡、杀死、清扫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

  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功能:溶解、吞噬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免疫:出生后产生的,

  促进白细胞吞噬抗原,或使病原体 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

  失去活性 物起作用。

  免疫器官:

  1)胸腺:产生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激素(促使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

  2)淋巴结:有吞噬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3)脾:产生白细胞,内有吞噬细胞,能吞噬衰老的血细胞或异物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3、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资料(四)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危害。

  2、 药物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3、 急救:120急救电话

  1)人工呼吸:注意保证呼吸道通畅,次数为15-20次/分。

  2)胸外心脏挤压:有节律、带有冲击性的用力挤压病人的胸骨下端。

  3)出血和出血的护理: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35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