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A卷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A卷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A卷

  考试是为了检验学习的情况,同学们要提前准备哪些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检测A卷来练习呢?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A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A卷:

  一、选择题(30分)

  1.选出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深邃suì 刹那chà 摩挲suō 补缀旧纸zhuì

  B.抚慰fǔ 奠定diàn 殷勤yīn 一模一样mó

  C.沉浸jìn 寻觅mì 地窜kū 鞠躬尽瘁jū

  D.掷地zhì 阖户hé 延宕shí 轩然大波xuān

  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3分)

  A.陈辞 揩油 谷穗 浓妆淡抹

  B.赏识 非议 轨迹 融于一炉

  C.移植 指责 跻身 当之无愧

  D.书脊 闪烁 松涛 交错相连

  3.选出对加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功成名就(完成) 以天下事为己任(把)

  B.力排众议(竭力) 普明日复奏其人(第二天)

  C.假山水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家人发箧视之(打开)

  D.不能自己(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跪而拾之以归(以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华东街发生的那起事故中,使两辆汽车报废。

  B.刘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在教学园地中默默耕耘,呕心沥血,从无怨言。

  C.当今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英才。

  D.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轰开了,帝国主义强盗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5.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贫病交迫,孤独无依,可是他战胜了,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他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自己的痛苦。

  B.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C.一定是他! 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D.出门看火伴,火伙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6.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第二天处理政务,决断很快。

  B.普性深沉,有岸谷。

  译文: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

  C.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译文:太祖很生气,把赵普呈上来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D.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译文:第二天,赵普又把那人的奏章呈给(太祖)。

  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比喻)

  B.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外貌似很普通,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会愈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比喻)

  C.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拟人,反复)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排比)

  8.选出体裁不同类的一项( )(3分)

  A.《赵普》 B.《狼》 C.《诺曼底号遇难记》 D.《伟人细胞》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的老师》一文所写的七件事情,按照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安排。七件事情中第一、二、三、四、六件事突出写“我”对蔡老师的挚爱和思念,第五、七件事直接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爱护。

  B.《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一篇人物通讯,之所以以“展示华厦文化魅力”为题,是因为由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C.《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D.《赵普》叙事简洁,详略得当。如文章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何奏荐此人,而重点记叙一奏、再奏、三奏、四奏,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10.填入横线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今天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除了有如林的大厦、______________,还有如海的树林、如潮的花草。

  A.车水马龙 B.如水的车流 C.车流如水 D.如龙的车流

  二、简答与仿写(10分)

  11.读下面这两则小故事,用简短的话,谈谈你受到的启迪。(5分)

  故事之一:一次,理发师给周刮脸,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故事之二: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贞观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12.模仿下面这段文字,以“秋叶”、“冬梅”等为题写一段话。(5分)

  春草素朴天真,她淡漠都市的豪华,却甘愿将她的脚步,不断伸向浩瀚无边的沙漠,为饥渴的旅人们寻找生命的甘泉。

  三、阅读理解(50分)

  (一)(25分)

  大 师

  大师是一位真正的大师,在他所研究的领域,他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有着相当的影响。鉴于此,大师一直担任着某权威机构的领导人。

  20世纪60年代,大师自然在劫难逃地一夜之间成了反动学术权威,抛妻别子,下放到某乡村,造反派把大师安排到铁匠铺里打铁——生产锄头之类的农具。

  大师自然从未打过铁,甚至从未干过重体力活,关心他的人都为他捏一把汗:打铁这粗活,可真够他喝一壶的了,可大师似乎并不忧虑。每天,他总是迈着方步去铁匠铺,就像是前去实验室一样从容不迫。打铁的大锤甩起来的确要比拿试管艰难,但半个月下来,大师竟也能举重若轻了。最让人惊奇的是,不到三个月,大师打出来的镰刀和锄头,其质量竟高过了那位教他学艺的虬须汉子。这以后,远近的村民都点名要大师打的农具,说是又美观又耐用,以至于那位师傅也心甘情愿地为他打下手。

  十年过去了,上边似乎又想起了大师。大师仍在村里的铁匠铺打铁,经他手打制的农具,少说也有数千件了。

  那天,组织部的一个官员在秘书和司机的陪同下来到大师打铁的铁匠铺。这个官员近来一直忙于去各地给人“落实政策”,他很喜欢看见那些被落实政策者的失态:狂笑,大哭,呼天抢地,乃至于中风昏厥,当然更多的是对他的感恩戴德。因此这工作虽然比坐在办公室里辛苦,但他仍乐此不倦。

  官员来时,大师正打一块锄片,在锤子的敲击下,铸铁已初见雏形。六月间的天气,铁匠铺里热浪滚滚,虬须汉子光着身子仅系一块白帕,大师却长衣长裤,连风纪扣也扣着。

  官员一边擦着汗,一边向大师说着委屈了一类的话。说了一遍,却见大师仍面色平静地打铁,便又以极其庄严的声调宣布大师已经平反了,即日起就回北京复原职,大师依旧没吭声,只是忙着打那个锄片。官员颇有些气恼,站在一旁走也不是,站也不是,只好呆呆地望着通红的炉火发愣。

  足足过了半小时,大师将那个锄片打磨完了,又细细地洗了手,才对官员说:你再说一遍。官员不想说,又不能不说,于是只得又说了一遍。大师听完,说,知道了。这时候,下工的铃响了,大师不急不忙地背着手回家。

  这个故事是听我父亲讲的,大师在铁匠铺时我也曾见过,一个和气的老头,但我不知他是大师。那时候,我以为大师应该生活在离我们这样的凡人很远很远的地方才对。大师自然回到了北京,前不久因病去世,各大报刊都发了讣告。

  父亲给我讲这故事时正值春耕,他手里捏着一块锄片,坐在门槛上。父亲说,这块锄片就是大师最后打的那块。那天上午我给他办了交涉,说是下午去拿,他果然就打好了,你看——锄片已经生锈了,和普通的也差不多,但看上去似乎却要美观些。

  13.文章的首句“大师是一位真正的大师”,请你从文中归纳三点理由加以证明。(6分)

  14.文中加粗的词“乐此不倦”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15.文中说,一般人在“落实政策”时或“狂笑”或“大笑”,作者写这些内容说明( )(2分)

  A.大师是一个见多识广,冷静沉着,处变不惊的人。

  B.大师是一个胸怀广博,修养深邃,宠辱不惊的人。

  C.大师是一个讲求实际,热爱工作,专干实事的人。

  D.大师是一个很有主见,天马行空,不随波逐流的人。

  16.以下句子各表现了“大师”什么性格特征。(6分)

  (1)“每天,他总是迈着方步去铁匠铺,就像是去实验室一样从容不迫”表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月间的天气……大师却长衣长裤,连风纪扣也扣着”,表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工铃响了,大师不慌不忙地背着手回家”表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大师”给“我”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话回答),“大师”打的锄片与普通的锄片有何不同?_________(用文中话回答)。作者写这两点意在强调“大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9分)

  (二)(25分)

  心灵杂草

  那天是周六,和几位朋友约好晚上去蓝海的士高蹦迪,却突然接到主任通知:有批胶片需要尽快发往广西。我心急火燎地把胶片包装好,然后在楼下招了一辆摩托车去窖口车站。我与车手讲好,到站后我付给单程车费,他在原地等我,然后我坐他的车回来。

  到了车站,我匆匆揣着那几叠胶片下了摩托,付了车费后,就转身从人行道跑向了对面,交了货。

  付款时我忽然发觉钱包不知何时不翼而飞了! 我想肯定是在穿越人行道时被人顺手牵羊偷了去。好在司机是熟人,答应下次再补给。

  我千恩万谢地走了。刚走不远,我心里犯了难,钱包丢了那几百块钱损失不说,证件可怎么办呢? 更重要的是,我现在连回去的钱也没有了! 我把身上所有的口袋摸了一遍,只摸到一枚一元面值的硬币。掂着这一枚硬币,我决定逃开那个守候我的那个人,悄悄地搭乘公共汽车回公司。我环顾了一下,看到那人还在等我。我心里动了一下,但想到他不见得会听我的解释呢。于是,我趁着他背对我的那一瞬间,飞也似的跳上了一辆正徐徐启动的公交车。我低低地蹲在那里,努力不让马路对面的他发现我。我远远地看到他仍站在原地,并不时向车站出口处张望着。我紧张极了,以至于车上有了空座我也不敢落座,惟恐他从后面追上来。

  在那段返途中,我丝毫没有心疼那几百元钱,也忘了去想丢失证件后的麻烦,我的心里充满了做贼的恐惧。我提前一站下了车,一路小跑着回公司。刚拐进公司大门的那个巷口,我一下子懵了:那穿格子T恤的车手正守在公司门口!

  “哈,你终于回来了!”他拿下放在摩托车上的右腿,晃悠悠地向我走来,“你急坏了吧?”

  我战战兢兢地问:“你,你说什么?”

  “你的钱包在我这里,难道你一点都不急吗?”

  “啊?”我记忆飞快地返回到我下摩托车时的现场。一片模糊,我什么也记不得了!

  “你把钱包放在后座上,抱着那摞纸袋就走了,等我发现你把钱包遗忘在这里时,已经叫不到你了。”他大大咧咧地说完,把我的钱包递过来,“我看到了你包内的几张名片,才找到这里……”我站在那里,思绪在脑子里排山倒海似的交错着。

  我握住他的手,“大哥,对不起,我……”

  “你不该逃避!”他笑着说了这一句,就转身跨上摩托要走了。我心里一紧,是啊,我在逃避什么呢?此刻我逃避的不正是我担心失去的吗?我要了他的电话,我想有机会买酒置菜和他作一次倾心长谈,我相信,我们会成为朋友。

  在他和摩托车一起消失在我的目光尽头时,朋友打响了我的手机说,已经等在迪厅门口了。我说,对不起,今晚我不能去了。

  他问为什么,我说,我要清理一下自己。我心灵上的杂草已经太多了!

  18.给加粗字注音。(4分)

  ①心急火燎( ) ②不翼而飞( )

  ③战战兢兢( ) ④揣着胶片( )

  19.解释文中加粗字“懵”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根据上下文,揣摩“我”的心理活动。(6分)

  ①“我环顾了一下,看到那人还在等我。我心里动了一下,但想到他不见得会听我的解释呢。于是,我趁着他背对我的那一瞬间,飞也似的跳上了一辆正徐徐启动的公交车。”“我心里动了一下”,“我”想些什么?

  ②“‘哈,你终于回来了!’他拿下放在摩托车上的右腿,晃悠悠地向我走来,‘你急坏了吧?’我战战兢兢地问:‘你,你说什么?’”

  “我”的话中为什么有两个“你”? 此时“我”想的是什么?

  21.文中对摩托车的车手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表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性格? 举例说明,并谈谈写这个人物对表现“我”有何作用?(6分)

  22.第三段中“我想(钱包)肯定是在穿越人行道时被人顺手牵羊偷了去”,这句话能否去掉? 为什么?(3分)

  23.文章结尾说:“我心灵上的杂草已经太多了!”这里的“杂草”比喻什么?(3分)

  四、作文(30分)

  以《心中的太阳》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字数550字左右。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A卷答案:

  一、1.A(B.模mú C.窖jiào D.宕(dàng)

  2.B(熔于一炉)

  3.D(以,连词,不译)

  4.B(A.应去掉“在……中” C.应将“将来”调到“自己”后面 D.去掉“闯进来”)

  5.C(A.“他战胜了”后面应用破折号,因为后面句子是对这一句的解释说明 B.“贝聿铭年,”中逗号应移至引号外 D.“火伴皆惊忙”后应用冒号,以提示读者。)

  6.D(“普又以其人奏”意思是“赵普又向太祖奏荐那个人”)

  7.D

  8.A(《赵普》是人物传记,其他三篇均是小说)

  9.A

  10.B(一要考虑比喻的恰当,二要考虑短语结构与前后句一致。)

  11.宽容是美德。

  12.略(注意运用拟人手法,突出描写对象的精神。)

  三、(一)13.①大师在他所研究的领域,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影响;②从未打铁,但不到三个月,打出的镰刀、锄头质量就高过了“师傅”;③听到被“平反”的消息,面色平静。

  14.去各地给人落实政策。

  15.B(应突出“宠辱不惊”)

  16.(1)身处逆境,沉着镇定 (2)作风严谨 (3)宠辱不惊

  17.“大师”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和气的老头。”大师打的锄片“看上去似乎却要美观些”。作者意在强调“大师”是一个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

  (二)18.①liǎo ②yì ③jīng ④chuǎi

  19.呆

  20.①“我”信守约定坐摩托车回公司。②两个“你”,表现出“我”因紧张而说话断续、迟疑的样子。想的是:坏了,追上来了,该怎么办

  21.①语言描写、动作描写。②刻画出车手诚实、守信、大度的思想性格。例:(略)。③对表现“我”起到反衬作用。

  22.不能去掉。因为如果去掉这句话,下面的故事就会显得不合情理。

  23.私心杂念

  四、作文(略)


看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A卷的还看了:

1.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题

2.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卷

3.苏教版2016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4.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基础卷

1726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