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的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的答案苏教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的答案苏教版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做七年级语文补充习题练习就是考试。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的答案苏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的答案苏教版(一)

  《梦溪笔谈》二则补充习题答案

  预习提示

  一、课文大意(略)。

  随文练习

  一、1.A B B 2.D(一种) 3.(1)D(2)B(3)C(4)A 4.C5.(1)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 (2)十天后,子方虫全部被杀尽,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 (3)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6.D(详略错位)7.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蛇吃老鼠,减轻鼠害等。

  二、1.A C A 2.(1)统治 (2)才,刚刚 (3)所以 (4)秘密地(5)赠送 (6)走,踩踏 3.(1)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2)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连接,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4.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问题探究

  一、1.(1)制造方法(技艺) (2)到,超过 2.(1)指代开宝寺塔 (2)指代塔不正的原因 (3)指代向西北微倾的开宝寺塔 (4)结构助词“的”3.(1)(开宝寺塔)是工匠总管预浩所建造的。 (2)宋朝以来,这样的木工就只有他一个人罢了,到现在木工还都学习预总管建筑方法。(或以他为榜样)4.是指一个人。“都匠”是“工匠总管”的意思。 5.是同一个人。根据:两个人都是宋朝人,都精木工。文中“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可见预浩与喻皓是同一个人。古人的名字往往有同音替代现象。

  二、1.作者的办法,是向当地老人请教。这种调查研究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当地的老人只能证明海市蜃楼现象的存在,而并不知其科学原因。在今天,由于科学的发展,其秘密已被揭开了: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层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会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

  2.在海边。(据资料,在山东海边)

  小卡片

  示例:沈括是一位积极参加改革的政治家,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博学多闻的科学家。《梦溪笔谈》是一部中国文化科学史上的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大意如此)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的答案苏教版(二)

  火把节之歌补充习题答案

  一、

  淬 噬

  槃 翱

  二、

  避 — 蔽 带 — 戴

  徇 — 循 步 — 部

  三、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四、

  1. “天然”说明四周自然景象的奇特,而“据说”则说明了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并不是准确地数字。

  2. “比较”表明这个民族并不是完全封闭,“未必”则体现出作者的不确定。

  五、

  1. √

  3. √

  4.√

  六、

  1. 突出火在彝族人的心中的神圣地位。

  2. 表达出火对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问题探究

  一、

  1. 第一段有三层意思:第一句表现的是自然景色;第二句写人们的心情;第三句写朗诵的诗句。

  2. 引用诗句更能体现“我”无比兴奋的心情和狂欢的精神。呼应:第二段第一句

  3. 重点:第二层意思。“精神需求”:人们希望在欢乐的氛围中使身心放松、亢奋,打到精神上的升华。

  4. 总结全文,与文章开头相互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点名主旨,升华文章中心。

  二、

  1. 选文详写了火把节的来历;略写了彝族人在火把节时的习俗。

  2. 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族人烧死蝗虫,保住了庄稼。

  3. 天神象征欺压百姓的官绅。说明彝族人顽强反抗恶势力的勇气和智慧。

  4. 略

  小卡片

  民族 节日

  蒙古族 那达慕、马奶节、祭敖包

  朝鲜族 正初、上元节、端午节、秋夕节、老人节

  傣族 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满族 添仓节、虫王节

  藏族 转山会、采花节、萨噶达瓦节

  回族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傈僳族 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刀杆节

  佤族 插种节、新米节

  苗族 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的答案苏教版(三)

  卖白菜补充习题答案

  随文练习

  一、

  蔫 黢黢

  箢篼 沓

  二、

  1. zhuǎn (zhuàn)转动 2. lù 泄露(lòu)

  3. mú (mó)模仿 4. bāo (bō)剥削

  三、

  1. 哽咽 抽噎

  2. 凛冽 清冽

  四、

  1. 夸张

  2. 拟人

  五、

  通过对母亲进行细致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暗示了家境贫寒,表现了当时母亲,明知无物可卖,却不停地翻找的矛盾心理,寄希望于无望之中,从而使下文卖白菜这一决定显得顺理成章。

  六、A

  问题探究

  一、

  1. 通过老太太的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非常挑剔的老太太形象。这样写一是为了衬托母亲的善良;二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2. 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体现出“我”当时对老太太的不满,和对白菜的喜爱珍视,将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

  二、

  1. 本文以荔枝为线索贯穿全文。

  2. 赞扬母亲的伟大,同时也表达作者念念不忘母亲的恩情。

  3. 写母亲洗沙果的事时,一方面写出了母亲勤俭朴实、节约持家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母亲对儿子无比关爱的品质,字里行间包含着对母亲的赞美、热爱与怀念之情。

  4. 记叙和抒情。作用:突出表现了当时“我”能让母亲迟到荔枝的欣慰以及对母亲的感激、怀念。

  5. 作为整篇文章的结束语,暗含了自己太多的思绪,看似结束的文章,却在作者心底掀起了感情的波澜,荔枝可以年年红,而我的母亲已经不在了,这多么的遗憾啊,母亲生前把爱都分给了我和儿子,而她自己却在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

  小卡片

  1.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2. 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要学会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要学会转化势能。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在宽容中壮大自己。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的答案苏教版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苏教版答案

2.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补充习题答案上册

3.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苏教版

4.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5.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补充习题答案苏教版

218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