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历史>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时间: 夏萍0 分享

  在高三的阶段学生需要多做题,这样才能比较好的适应高考,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关于高三的模拟试卷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C)

  A.强化尊祖敬宗 B.维护周王地位

  保证嫡长子地位 D.维护“家天下”局面

  【解析】“宗子”即大宗的嫡长子。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可见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宗子”的地位。故答案选C。

  出身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后天常常会出现阶层间的流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社会流动”增大的主要原因是(B)

  人才选拔制度变更 B.分封制逐渐瓦解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百家争鸣”的出现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叛乱统治阶层赖以存在的分封制瓦解从而加剧阶层间的流动故选B。

  战国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有氏有名。战国以后姓与氏合一平民也得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这一变化(A)

  有利于郡县制的推行 B.构成民主思想的雏形

  加速公民社会的形成 D.推动儒家思想

  【解析】“战国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有氏有名”体现了商周时期宗法分封制度下的贵族政治特色而“姓与氏合一平民也得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体现了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有利于郡县制度取代宗法分封制度故A项正确。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该举措(C)

  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D.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该思想(A)

  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批判了诸子百家思想

  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解析】题干体现的观点是老子在反思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选A。

  《晋律》规定父母杀子同凡论(A)

  A.体现了儒法并用思想 B.消除了社会等级限制

  突出了严法治国理念 D.忽视了社会伦理风俗

  【解析】汉朝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后实际呈现“外儒内法”的特点在推崇纲常伦理的同时强调法律治国以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

  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北魏实行了(C)

  编 B.汉化政策

  宗主督护制度 D.民族歧视政策

  【解析】在完成统一后北魏统治者在地方上建立了宗主督护制度出任宗主的多是地方豪强于是会出现材料中所述现象故选C。

  据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共有宰相21人其中三分之二出身于科举。但宰相任期一般只有三年多少的甚至只有一年多或几个月。这说明唐玄宗时期(D)

  科举取士初现弊端

  皇权不断受到威胁

  科举制有利人才选拔

  【解析】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尽管很多宰相出身于科举但是任期并不长可见该时期宰相更换频繁体现皇权进一步加强的特点。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另过。材料说明北宋农民(C)

  积极履行为国纳税义务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解析】保甲法规定农户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

  10.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知县的设立表明北宋(C)

  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B.出现了严重的冗官现象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D.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B)

  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

  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

  【解析】商品经济发展主要影响市民文化的繁荣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撇开旧注自抒新意”“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可知随着私学教育的发展宋代格物致知等探究“理”的方法培养了文人的思辨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宋代学者怀疑精神与自抒新意而不是儒学复兴故D项错误。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C)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能说明儒学独尊不能说明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故B项错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逻辑关系。

  柏拉图认为财产最大的好处是有了钱财不至于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从而不用担心鬼神的惩罚。这着重反映了他(A)

  强调人的价值 B.支持神灵崇拜

  注重物质需求 D.宗教观念浓厚

  亚里士多德说:“城邦兴则政论起(D)

  A.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彻底失望

  雅典民主政治与城邦相始终

  城邦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

  雅典民主政治有明显的缺陷

  【解析】“城邦兴则政论起城邦灭则政论息”反映了希腊城邦制度的局限仅限于小国寡民的城邦。A、B两项过于绝对项不符合主旨。

  古代罗马法律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事变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由他人在自己的道路上行(B)

  A.注重保护个人财产 B.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缓和民众之间矛盾 D.侧重保护平民权益

  6.1215年6月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不得强迫骑士和其他拥有土地者服额外的兵役。国王如有违反可对其采取剥夺土地没收财产等手段予以制裁。这反映了《大宪章》(D)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取消了国王的征税权

  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

  【解析】英国的宪政建立在对王权进行限制的基础上而《大宪章》体现了对王权的限制故D项正确。

  “新教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这好比他们身负通过阅读经文获取上帝意愿的知识的职责。”材料主要说明新教(B)

  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冲击了基督教神学

  体现了“因信称义”的主张

  【解析】“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B项正确。

  伏尔泰认为:“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这主要表明他(C)

  肯定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思想

  主张理性的宗教信仰

  积极追求幸福的生活

  【解析】“当有大C项正确。

  法国历史学家基佐在其著作《1640 年英国革命史》中提到光荣革命”是本着宗教精神进行的而且没有与过去的传统割断联系。它是作为保守力量而不是作为破坏力量而出现的。基佐意在(A)

  反对暴力和流血的革命

  批判“光荣革命”的保守性

  强调“光荣革命”延续传统

  肯定“光荣革命”的历史作用

  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B)

  A.实行代议制民主

  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

  主权在民的原则

  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

  【解析】原则民主体现了民主政治下人们享有权利的自由而程序民主则体现了民主执行过程公平的特点故B项正确。

  下图是一幅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以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符合漫画含义的是(B)

  .德意志并未真正建立代议制

  德意志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

  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

  德意志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

  【解析】漫画中俾斯麦穿着华丽的服饰翩翩起舞但却绕开了宪法、选举、法治、立法、新闻自由。漫画可见俾斯麦的舞步都是在为专制皇权服务故B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A)

  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

  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

  【解析】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推销商品掠夺原材料而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无力购买商品故A项正确。

  年荷兰议会通过《归化法》规定自1908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1909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这一举措主要表明(B)

  传统宗法观念成为立法的重要依据

  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

  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渐形成

  清政府注重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

  【解析】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采用立法的形式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从法律上确定国人的国籍体现出法制观念增强故B项正确。

  近代(C)

  实践 结果 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自治区 1938年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19世纪末掀起的义和团运动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 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解析】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C正确。

  《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者在规定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又明文规定:“本章所载之条规在战时或国家发生事变情况下不得妨碍天皇施行大权。”这反映出该宪法的实质目的在于(C)

  实现日本的政治民主化

  保障日本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

  保障日本天皇的统治权

  既保障人民自由又维护君主专制

  【解析】从材料可知所谓的“权利和自由”是在不触动天皇大权的前提下才能享有。为保障天皇的统治大权政府可以合法地一笔勾销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故C正确。

  第Ⅰ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A C A A C D C C B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D B C A B B A B C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23分题12分题15分共50分。)

  (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 看到中央集权制在本世1789年的勇士们曾推翻这座建筑但是它的基础却留在这些摧毁者的心灵中在这基础上它才能突然间崛起而且比以往更加坚固。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宪法的缔造者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的?(10分)

  答:问题:联邦政府与各州的6分)

  措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选举中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确定。(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6分)

  答:政治原则:人民主权; 国家决策方式:集体讨论; 公职选举:民主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 权力组织形式: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平衡;任期:总统和议员有任职年限。(6分任答三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一7分)

  答:美国:缺乏中央集权的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有限。(4分)

  法国:具备中央集权的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强于美国资产阶级力量更强大。(3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思潮的形成、存在和演变都直接受到政治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思潮本质说来是一种政治思潮。而关于如何对待思潮的问题

  ——梁树发《思潮研究三题》

  运用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示例:社会思潮与政治建设相互影响本质上属于政治问题。汉初的“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汉武帝时期政治的需要故而董仲舒改造儒学实际上主张“外儒内法”。汉武帝全盘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落实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从此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因12分)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并且他又坚持法必须昭告众人。在新都立柱以便在上面张贴新令。他同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罚不讳强大。”

  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为了加强这种国家推行的道德制度商鞅显然试图削弱家庭团结的纽带办法是在一开始对有两个以上男丁住在一起的家庭征双倍税

  ——改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待民众的举措。(7分)

  答:采用严刑峻法的方式;什伍连坐;实行小家庭制;奖励耕战。(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和商鞅在对待民众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8分)

  答:梭伦:采用中庸妥协方式;倡导公平正义。(4分)

  商鞅:采用严刑峻法方式;实行愚民政策。(4分)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雅安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在高三的阶段学生需要多做题,这样才能比较好的适应高考,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关于高三的模拟试卷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79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