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复习试题及答案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考试是检测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做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复习试题,请考生认真复习!

  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前6小题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纤细 稍息/稍许 量杯/量入为出 曝光/一曝十寒

  B相与/参与 行伍/道行 将才/挈妇将雏 爪牙/张牙舞爪

  C束手/戍守 胳臂/臂膀 数落/不可胜数 楔子/锲而不舍

  D弓弩/驽钝 洞穴/噱头 中听/中规中矩 揣度/度德量力

  2、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脉博 震憾 户枢不蠹 探囊取物

  B.崛起 赢弱 急风劲草 出奇致胜

  C.疲惫 膏梁 明枪暗箭 揭竿而起

  D.藩蓠 燥动 雍荣华贵 毋庸质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巴西从2014年1月起开始全面推广新型环保汽油,进而减少硫排放,据称可以减少94%的硫排放,帮助改善大气质量。

  B.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C.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说,价格藏猫腻、快递变慢递等是电商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互黑”只能是五十步笑百步。

  D.在淘宝网上开服饰店三年多了,王芳一直诚实守信,一言九鼎,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信任,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但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它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伤害,已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

  B.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滑坡一直困扰着这个有五千多职工的企业,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C.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D.成都树德中学为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专门开设展台,展出了十多个学生制作的水火箭模型。

  二、文言文(22分)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用商鞅成法而已 一:完全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尚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劝:鼓励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易:交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填然鼓之

  B.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因秦国地形便利/因河为池

  D.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吾未见其明也

  7.作者写作《李斯论》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4分)

  译文: 。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3分)

  译文: 。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3分)

  译文: 。

  9、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3分)(限划9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

  三、默写(6分)

  1、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___________________ ,善假于物也。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_____ 。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我们倒不怕承认自身的“弱”,愈知道自身弱在哪里,愈好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来尽力加强它。(闻一多)

  3、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苏格拉底)

  要求:读完上面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A 2、D 3、C 4、A

  二、文言文(19分)

  5.【答案】D

  【解析】易:改变。《墨子·兼爱》“既以非之,何以易之”中的“易”即“改变”义。A项“一”作“完全”解,可联系《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中的“一”,义同。B项“尚”的意思与《墨子·尚贤》“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中的“尚”义同。C项“劝”义同《荀子·劝学》中的“劝”义同。

  6.【答案】C

  【解析】因:介词,凭借。A之:代词,他/衬音助词。B而:转折,但是/因果,因而。D也:句中停顿/表陈述语气。

  7、(3分)文章意在批评迎合君主心思、趋附世俗所好的恶劣风气(2分)告诫人们,如果一国的臣子都善于窥探君王的喜好,用趋附时势来迎合残暴放纵的君主而加大对自己的宠幸,最终会导致国家的祸乱(1分)

  8.(1)【答案】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那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

  【解析】关键点:逆探、非、中、张。

  (2)【答案】他认为天下人将会谅解我对于我的国君的无可奈何(或没有办法),而不怪罪我。

  【解析】关键点: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句意。

  (3)【答案】他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那还是他本来的心志吗!

  【解析】关键点:其、卒、反问语气、句意。

  【参考译文】

  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正确的。秦扰乱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侍奉秦国。

  在秦国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书》,明确法家治国的理念,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来游以求仕进的人。凭借着秦国便利的地形,采用他的治国方法,富强了几代,兼并了诸侯,一直到秦始皇。始皇的时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乱,然而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去做而不厌倦。为什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峻的刑法带来方便已经很久了,这之后世代便习以为常,不知其弊了。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那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的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书》,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来责罚众人,李斯不是实行他的学说啊,不过时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假若他所经历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来,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

  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无论他们有没有学问见识,就算学问见识很恰当的,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讲正义,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皱着眉头,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而不会怪罪我;明知他将失去国家而去做的,是认为应该我身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啊。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本来就想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留给后人,他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的人一般。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先遭受五刑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报应可靠的啊!

  况且人有做善事从别人那里接受教诲的,没听说做坏事也一定要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荀子称颂先王并且赞扬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所偏失,但大体上还是找到了太平社会的关键。而苏轼认为李斯为害天下、罪行涉及到公卿,不也太远了吗?实行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商鞅啊;舍弃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李斯啊。商君禁止游学世族的游历,而李斯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他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那还是他本来的心志吗!宋代的时候,王安石用平生所学,设置熙宁新法,他之后章敦、曾布、张商英、蔡京这些人,何尝学习的是王安石的学说呢?因而认为王安石的新政促使了宋朝的灭亡,这和李斯的事情很类似,那世俗的说法法家的学说足以灭到别人的国家,本来也是。

  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国君的隐情,一切全部从满足君王的喜好做事的人,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啊!

  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渭道,修道之渭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每3处1分,错1处,扣1分)

  【翻译】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所以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三、略 。

  四、略
看过"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复习试题及答案 "的还看了:

1.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试卷

2.2015-2016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

3.高二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训试题(答案)

1288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