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问题探究

  余秋雨说:苏轼是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此说极为精辟。他的这些特点,在这两首词中得到鲜明的体现。诚如陈友康先生所说:“东坡词开辟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境界,其中有苦难,叹息,笑噱,但更多的是一种佛陀拈花似的微笑,一种由高贵品性和苦难人生历程锻铸的宁静和澄明,一种凡人难以步趋的潇洒和从容,一种在苦难中体证生命价值的深沉,一种饱经忧患对人生与社会保持热情的豪迈与豁达,充盈着生命的力度和艺术的帅气,千姿百态,光彩照人。”

  但是,对苏轼的这两首词历来也是争议甚多。

  《念奴娇》中“人生如梦”的感慨应当如何分析评价?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消极的尾巴,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颓废色彩,是苏轼宿命论世界观的体现。有人则不同意这种理解。“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还有人认为,苏轼的“人生如梦”源于《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中变为蝴蝶,醒来后,“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周混淆幻想和现实的界限,是消极的。但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取其神游梦醒之意,他的精气神魄完全被三国往事所摄,在故国神游良久,忽然梦醒,觉得人生如梦,往事如烟,重又跻身于现实世界,以杯酒祭奠江月,感谢大自然的厚赐,感谢人杰地灵。.从“大江”起笔,以“江月”做结,这样才首尾呼应,意境完整;否则神游不归,难以收笔。

  《定风波》表现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用世还是消极避世?

  有人认为词的上片“谁怕?一蓑风雨任平生”,表现作者履险如夷,不为忧患所摇动的精神。下片“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写作者对于人生经历的深刻体会,表现出忧、乐两忘的胸怀。这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态度。但有人认为上片之重点在“谁怕?”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下片之关键在“归去”。“归去”这个词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而来,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渴望退隐, 归隐田园。隐逸,是全词的主题。

  对于上述说法,我们可以根据词意和苏轼生平继续深入探讨,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本书不再多发表意见。

  下面要重点探讨的是关于诗(词)眼的问题。

  诗(词)眼是一个形象的说法,相传张僧繇画龙,一经点睛,便凌空飞去。诗眼、词眼,有似于此。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乃至全篇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这些地方便是所谓“诗眼”、“词眼”。例如 孟浩然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诗人把这四种物象由两个动词“淡”“滴”巧妙地串连起來,组成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表现了诗人淡泊人生的志趣。所以,“淡”、“滴” 二字就是诗中之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而着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前者诉视觉为听觉,让人想象红杏在枝头盛开,争奇半艳,吸引了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后者运用拟人手法,将原本没有情感的花月写得婀娜多情。

  以上说的是句中之眼;还有全篇之眼,如柳永词《望海潮》中的“形胜”“繁华”,《雨霖铃》中的“伤离别”。苏轼的这两首词,“梦”《赤壁怀古》的眼,梦是理想是追求,诗人塑造周瑜的形象,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但是诗人仕途失意,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所以他的理想也便如梦一般虚无。“风雨”是《定风波》的眼,诗人字面写大自然中的风雨,实际上是暗指政治上的“风雨”,诗人描写他对待大自然风雨的态度,也便暗示了他对待政治上的“风雨”的态度。我们捕捉到了诗(词),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主旨。

  因此,从诗(词)眼入手,既是鉴赏诗歌的方法,也是诗歌鉴赏的内容。近年来高考,把这当作了重要测试点。下面列出一些高考题,请你仔细研究,以求对此有深刻体会。

  第一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高考全国卷)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①,安禅制毒龙②。

  【注】①薄暮空潭曲:傍晚时分,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②安禅制毒龙:传说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诗引用这个典故,意谓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问题: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第二题: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题: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三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①将:行,流过。

  问题:(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第四题: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2006年高考上海卷)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问题:“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五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全国卷二)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尘垢:尘埃。

  问题: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第六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第七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第八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二)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问题探究 余秋雨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6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