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地理 >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2)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2)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认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组内分析讨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通过讨论体会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并能运用其解释一些人口迁移的现象。
  【预习导学】
  (复习提问)
  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怎样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
  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
  (新课预习)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常见因素有哪些?
  【课堂学习】
  一、 合作探究,导学提纲:
  1.结合教材上部,思考:
  1.)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3.)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2.组内讨论完成教材P17页活动1、2题。
  3.结合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组内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迁出地 迁入地 迁移的原因
  4.结合P17阅读,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组织形式 迁移方向 影响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前
 
 
______________为主
主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80年代以来
 
______________为主
主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图1-10“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 教材图1-1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图1-1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完成P19课堂活动题.
  7.结合教材P20-21两个阅读(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印巴分治与人口迁移)体会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要哪些?
  8.完成P21课堂活动.
  【课堂小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
  【课堂训练:】
  1.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
  (1)从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连线:
  ①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或迁居国外
  ②我国历史上贫苦农民“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③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迁居国外 经济因素
  ④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 政治因素
  ⑤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居民沦为环境难民 社会文化因素
  ⑥21世纪,大洋洲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
  【巩固提高】课时讲练通P8的课堂达标选择题1—9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人口增长模式

  我的目标:
  1、了解人口出生率,了解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研究人口增长模式的确定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特征;
  3、运用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
  学习方法和策略:比较法,探究法, 图表分析法,兵教兵。
  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
  【导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人口现状: 年,世界人口超过60亿;
  阅读教材图1—1“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J”形曲线),思考:1、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2、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
  人口自然增长= -
  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经济基础、战争、自然灾害、上层建筑……
  思考:某一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一)“高——高——低”模式:分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与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极 的自然增长率。
  社会时期: 社会;社会活动: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极为低下。
  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大)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较 的自然增长率。
  社会时期:奴隶、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经济活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人口增长缓慢。
  (二)“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发达国家:(欧洲)进入时间:18世纪中期(1750); 结束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1820)
  原因:发生了产业革命:(1)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生产,生产力明显提高(2)医疗卫生发展;(3)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基本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进入时间:20世纪50年代
  原因:政治上的独立、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粮食产量增加、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人口政策:采取人口控制政策,但仍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年龄结构轻)
  (三)“低——低——低”模式:集约模式,现代模式
  转变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步入的国家:(1998)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负增长;德国、波兰、奥地利等国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等国接近于零
  人口增长特征:一是“三低”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二是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我国的增长模式:(1)出生率下降:社会经济因素,制度因素,计划生育
  (2)农村转变过程中,城市基本实现转变,总体从“高——低——高”向“三低”过渡
  问题思考:
  1.“高高低”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2.“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3.“高高低”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 在当代,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的疑惑:略
  自学检测
  1.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处于( )
  A.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 B.由现代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
  C.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 D.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 )
  A.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3.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B.印度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所以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C.非洲国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代表
  D.大洋洲各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4-5题
  4“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时期是: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5、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读下图回答6-8题
  6、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7、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各组国家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德国   B.日本   C.中国   D.美国
  我的小结:略

  看过“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的还看了:

1.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2.高一地理必修二集体备课计划

3.高一地理必修2第六章教案和知识点

4.高一化学必修二学案

5.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

6.高一地理备课计划

7.高一地理教学计划下学期

8.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学案

9.2017高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10.高一地理工作计划

293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