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练习题(2)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练习题(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练习题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研读世界文学。

  B.没有爱的阅读,是戕害人性的,而获得教养必须要有一个客体为前提,那就是人格或个性。

  C.阅读经典,可以获得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领略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并与之建立息息相通的联系。

  D.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花力气、下功夫去对待杰作,他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但也不提倡一整天埋头读书。

  9.从文中信息推断,下列不是有修养表现的一项( )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饱读名著,博览五经。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①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②依黄山谷氏的说法,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③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④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⑤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我在大学的时代被学校强迫去读《西行记》和《亨利埃士蒙》,可是我在十余岁时候虽能欣赏《西行记》的好处,《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却完全体会不到,后来渐渐回想起来,才疑心该书中的风味一定比我当时所能欣赏的还要丰富得多。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 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⑥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灵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①,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

  摘自:林语堂《读书的艺术》,有删改。

  10.作者把“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称之为“艺术”意在强调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1.怎样理解第⑤段里画线句子的含义?

  12.下面是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开篇以黄山谷所说的话为引子,提出了一个关于读书艺术的话题。

  B.第⑤段引用宋儒程伊川谈《论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论语》对不同的人有不同作用。

  C.第⑥段“以中国的语法说来”,其中“语法”在文中有特定的意思,是指语言习惯。

  D.本文语言平实,如同朋友闲谈一般,但旁征博引,见解深刻独到,思路明晰。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练习题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试题

2.高一语文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测试试题

3.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册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4.人教版高一语文西地平线上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5.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短新闻两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249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