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政治 > 高中政治必修1收入与分配单元练习及答案(2)

高中政治必修1收入与分配单元练习及答案(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中政治必修1收入与分配单元练习及答案

  [解析] 为了鼓励农户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土地经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给予重点扶持。这样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创造更多财富,①②符合题意;引导农民弃农进城,实现同步富裕是错误的,排除③④;故选C。

  15.2016年,某市农村加大土地流转进度,通过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组建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所得,分别属于导学号 62600494(  )

  ①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

  ②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④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土地)分配而获得的收入,属于合法的财产性收入,是非劳动收入,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所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职工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是合法的劳动性收入,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错误。

  16.目前,我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一些行业薪酬远远高于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人们盼望革除不合理因素带来的收入鸿沟,让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缓解收入分配矛盾。因此,收入分配改革必须导学号 62600495(  )

  ①坚持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

  ②努力消除收入分配的差距

  ③上调高收入者的个税税率

  ④着力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说法错误,因为实现分配公平不是消除收入差距,而是防止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③说法错误,因为税率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都是平等的。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17.乘数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下列对乘数效应表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62600496(  )

  ①政府投资扩大,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

  ②国家增加税收,社会总需求和总投资就会下降

  ③居民增加消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互补商品涨价,会使得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乘数效应说明政府投资扩大,对国民收入有加速扩大的作用,同时说明居民增加消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故入选。②④选项观点错误,国家增加税收,社会总需求和总投资并不一定下降,同时互补商品涨价,并不使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使得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故排除。

  18.如果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使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从改革中受益,那么现在和将来,改革的利益格局会有更大调整,更多的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受益的增加。这将有利于导学号 62600497(  )

  A.实现同步富裕

  B.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家财力

  C.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D.建立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 C

  [解析] A错误,通过改革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故排除。B与题意不符,题中的改革举措强调让更多的人受益,并没有强调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国家财力,故排除。C与题意相符,题中改革着眼于整个社会受益的增加,说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故入选。D错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故排除。

  19.现代税制在规定纳税人依法承担义务的同时,也保障纳税人享有相应的权利。以下行为体现纳税人权利的是导学号 62600498(  )

  ①依法按时向税务部门缴纳增值税

  ②依法要求政府部门公开财政支出用途

  ③就某征税行为依法对税务部门提出质疑

  ④年收入超12万元的公民依法主动向税务部门提交申报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依法要求政府部门公开财政支出用途是纳税人的权利,就某征税行为依法对税务部门提出质疑,是纳税人的权利,故②③正确。①④是纳税人的义务,而不是权利,故排除。

  20.我国目前对股息红利所得采取的是按持股时间长短实行差别化征税政策,即持股超过1年的,税负为5%;持股1个月至1年的,税负为10%;持股1个月以内的,税负为20%。对此措施的正确认识是导学号 62600499(  )

  ①此项税收属于个人所得税

  ②此项税收属于企业增值税

  ③此项措施实施的目的是鼓励长期投资,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④此项措施是以经济手段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我国目前对股息红利所得采取的是按持股时间长短实行差别化征税政策,此项税收属于个人所得税,①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应排除;此项措施实施的目的是鼓励长期投资,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③符合题意;此项措施是以经济手段引导人们的投资行为而不是消费行为。④说法错误;故选B。

  21.增值税转型改革,是我国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企业新增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增值税税金准予在计算销项税额时予以抵扣。此举导学号 62600500(  )

  ①说明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④可有效避免企业设备购置的重复征税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③说法与题意无关。题干中企业新增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增值税税金准予在计算销项税额时予以抵扣,说明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可有效避免企业设备购置的重复征税,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22.漫画《幸福少不得“这一点”》的寓意是导学号 62600501(  )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要积极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总是一致的

  ④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国家职能的实现离不开税收,所以公民只有自觉纳税,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才能为国家职能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故①②符合题意;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也有矛盾和冲突,故③错误;“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说法正确,但④说法与题意无关。故选A。

  23.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落实好已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从2015年10月1日起到2017年底,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扩大到30万元以内。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扶持导学号 62600502(  )

  ①体现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体现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③可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④可以防止小微企业的偷骗税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范围是减税措施,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体现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②入选,①排除;小微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对他的扶持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③入选;④说法错误。

  24.在应对经济新常态过程中,国家财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税收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但过高的税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制约财政收入的增长。对税收与财政应作如下认识导学号 62600503(  )

  ①高水平的税收,更有利于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②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发展,与税收之间相互制约

  ③增加财政收入,要以税收不损害经济活力为限

  ④充足的税收,才能保证财政支撑经济持续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过高的税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说明过高的税收会导致经营者的收入减少,进而打击生产积极性,最终使生产规模萎缩,经济下行趋势加强,经济发展滞缓,最终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故①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税收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而非财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016年伊始,各地平均工资数据陆续出炉。北京平均工资最高,多数省份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目全国唯一突破10万元大关的地区,这一水平是目前最低的河南省(42179元)的2.4倍。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分析,在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少数人工资水平较高,多数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众多网友吐槽自己“拖后腿”,恰恰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前收差距大的情况。这也凸显出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过高的不合理差距,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李实建议,要在经济增长上多下功夫,保证就业和工资合理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精准发力,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导学号 62600504

  结合材料,从“个人收入的分配”的角度简述如何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9分)

  [答案] ①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证)。(3分)

  ②提高国家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国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2分)

  ③再分配更注重公平是提高公平又一重要举措,兼顾公平与效率。(2分)

  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增长上多下功夫,保证就业。(2分)

  [解析] 本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然后要明确的是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其实质就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因此可以把本题转化为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 62600505

  材料一 目前,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财富明显向资本倾斜。

  材料二 近年来,“二代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富二代”“贫二代”是先富道路上遇到的“二代”问题,体现了“一代”对“二代”的影响和“二代”对“一代”的复制,带来了“二代”朋辈之间的分隔,拷问着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目标。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二代现象”的认识。(12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劳动报酬在社会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过低,收入分配存在贫富差距等不公平现象。(3分)

  (2)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保证。(3分)

  ②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提高效率的同时,拉开了居民收入的差距,并对下一代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影响,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3分)

  ③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由于分配不公等导致的贫富差距加大引发的“二代现象”,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背离的。(3分)

  ④我们要落实好分配政策,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都要注重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差距悬殊,防止两极分化。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3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 62600506

  表一:当前我国与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的比较

  科技进步对经济

  发展的贡献率 对外技术

  依存度 万人专利

  拥有量(件)

  世界上创新

  型国家 70%以上 30%以下,其中美国、日本为5%以下 美国1760德国1750日本1500

  中国 40%左右 50%以上 10

  材料 党的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这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1)揭示表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依据财政的有关知识,阐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国家财政支持的道理。(8分)

  [答案] (1)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创新型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于创新型国家,万人专利拥有量与创新型国家有很大差距。这表明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建设创新型国家任务艰巨。(4分)

  (2)①财政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物质保障,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正是得益于国家财政的科技投入;(4分)②财政具有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对资金投入大、投资风险大的核心技术研发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4分)

  [解析] (1)本题是图表题,做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看标题,看图表,看注释,并注意图标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本题图表较为简单,通过比较可以得出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对外技术依存度、万人专利拥有量与发达国家有差距,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自主创能力弱,需要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本题知识限定较为明确,根据题意,题中要求依据财政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国家财政支持,回答时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创新组织语言即可。财政支持就是要发挥财政的作用,财政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财政发挥对科技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作用,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物质保障。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 62600507

  材料一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中共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国家遵循“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一重要原则,更加关注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与此前发展中较多追求“国强”相比,将更加追求“民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注重“民富”的经济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实现“民富”为政府建言献策。(8分)

  [答案] (1)①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也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2分)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分)③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2分)④有利于平衡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和谐;(2分)⑤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2分)(学生回答其中的4点即可得8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生产不断发展、就业不断增加,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分)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分)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2分)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兼顾效率和公平。(2分)

  [解析] 第(1)问为“意义类”题目,可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消费的反作用、社会和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多角度分析。第(2)问,属于“措施类”题目,可从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公平等角度提出建议。
看了<高中政治必修1收入与分配单元练习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一政治必修1收入与分配单元试题及答案

2.政治必修一收入与分配试题及答案

3.高一政治必修1国家收入的分配复习要点

4.必修一政治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5.高中政治必修1第五课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287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