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厦门市初中毕业语文统一考试试卷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平时多复习,多巩固,同学们在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考试要准备哪些相关的中考语文试题来复习呢?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厦门市初中毕业语文统一考试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厦门市初中毕业语文统一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 口语交际(满分:20分)

  一.完成1—9题(20分)

  1.听下面几句话,判断适合作为“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宣传用语的是哪一句?(2分)

  2.听一则校园“纸飞机比赛”活动通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

  A.“纸飞机比赛”的组织者是各班文体委员。

  B.“纸飞机比赛”的时间是5月10日下午4:00。

  C.“纸飞机比赛”的地点是2号教学楼前的篮球场。

  听一则“古树欣赏指南”,回答第3题和第4题:

  3.下列说法与该“古树欣赏指南”的内容相符的是哪一项?(2分)

  A.数量最多的是古相思树。

  B.树龄最长的是605年的古榕树。

  C.最美观的是古凤凰木和古木棉树。

  4.古树成为厦门宝贵的旅游资源的原因是什么?(2分)

  A.厦门地区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共有149棵。

  B.古树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C.各具风采的古树成为厦门宝贵的旅游资源。

  听一则有关“人生目标调查”的材料,回答第5题和第6题:

  5.在卡耐基的调查对象中,“平庸之辈”所占的比例是多少?(2分)

  A.3% B.97% C.10%

  6.从卡耐基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是什么?(2分)

  A.杰出人士天赋高,而平庸之辈缺乏天赋。

  B.杰出人士有好的机遇,而平庸之辈缺乏这种机遇。

  C.杰出人士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而平庸之辈缺乏这样的人生目标。

  听一则情境材料,回答第7题和第8题:

  7.林枫认为“这只狐狸太傻了”,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

  8.你认为“这只狐狸并不傻”,你的理由是什么?请将你想对林枫说的话写下来。(3分)

  9.在“爱心托起汶川”捐助活动开始时,根据情境你会怎么说?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3分)

  第二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34分)

  二.完成10—13题(34分)

  10.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2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十则》)(1分)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1分)

  (3)诗言志,读杜甫之诗如读杜甫其人。读《望岳》,领略杜甫登高而小天下的心境,“会当凌绝顶,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杜甫的济世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 ”。(2分)

  (4)边塞风光,入诗如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塞外八月的雪景图,“ ,千树万树梨花开”;王维的《使至塞上》展示了大漠长河奇特壮美的画卷,“ , ”。(3分)

  (5)醇香浓烈,文坛酒味千年不淡。浪漫潇洒的李白曾“举杯邀明月”;报国心切的辛弃疾曾醉梦军营,“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遭贬却仍旷达的欧阳修曾坦言“醉翁”的情趣,“ , ”(《醉翁亭记》)。(3分)

  (6)毕业在即,纪欣在班级纪念册上写下留言:“今日毕业,奔赴前程;他日相聚,剪烛西窗。”留言中的成语“剪烛西窗”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诗句“ , ”。(2分)

  11.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5分)

  假如生命是树,就要A楔qiè而不舍地将根须扎向大地深处,汲取生的源泉。假如生命是树,就要努力实现树的理想,即使无缘在森林沃野里长成B昂yánɡ然挺立的参天大树,也要在C弋ɡē壁沙漠中倔强地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极度疲乏到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的迷路的D跋bá涉者以希望。假如生命是树,就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书写与注音都正确的一处是:(只需填序号)(2分)

  (2)请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替换文段中方框内的文字。(1分)

  (3)文段中划线句有语病,应改为: (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12.名著阅读:(7分)

  (1)下面是一则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它出自初中生的课外必读名著《 》(填书名)。这则故事告诉人们: (2分)

  冬日的一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它一清醒之后,就咬了农夫一口,给了他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去可怜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2)笛福在《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成功刻划了“硬汉子”鲁滨孙的形象。你认为鲁滨孙的“硬”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原著的一个片段具体说明这个特点。(3分)

  (3)吴承恩《西游记》里的那只石猴,除了法名“孙悟空”外,还有其他几个称呼。请从下列称呼中任选一个,依据原著简述与该称呼的由来相应的故事情节。(2分)

  美猴王 弼马温 齐天大圣

  13.探究性学习:(10分)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3分)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例如右图),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 ;人们爱竹,爱它那 。

  (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3)《竹韵》小报需要一幅插图,陈谨同学建议以吴均《山中杂诗》中的“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为题画一幅画。请你展开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将这幅画描绘出来。(3分)

  [附注: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烟,此指云雾。窥,从缝隙中看。]

  (4)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第三部分 阅读(满分:46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阅读《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一文,完成18—20题(14分)

  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①几乎所有的人都察觉到,这个世界的节拍越来越快了。不停奔走的现代人已经收不拢脚步,这个世界早就变成了一个匆匆赶路的意象。

  ②快,有快的好处。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快速更新的各种信息。宽带网的口号是“极速世界”。据说,现今人们每天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一年的所见所闻——这不是多活出几辈子了吗?

  ③然而,人们很快又发现,一味的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到处是快餐,以及快餐式的旅游、快餐式的阅读、快餐式的家庭生活……还有那快餐式的心情!草草地掠过生活,往往会把细节当做累赘抛掉,生活便仅仅剩下了梗概。

  ④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⑤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现代人旅行,从海南岛到哈尔滨,波音757只要几个小时。旅行感都还来不及出现,旅客已经从夏季飞进了冬季。可是,呼啸的飞行既看不清长江,也看不清泰山。古人骑一头毛驴上路,歇歇停停地走了三个月。他们不在乎哪一天抵达目的地,但他们说得出哪里草长马肥,哪里风高雪厚。小桥流水,黄土高坡,只有一程一程地慢慢走过,人们才可能真正认识江山。否则,我们只不过认识一张地图罢了。

  ⑥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品尝文学经典的醇香。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在滚滚红尘中,离“心清自得诗书味”的境界越来越远了。然而,阅读就像与一位慢条斯理的智者交谈,是急躁不得的。读一本巨著是如此,读一篇美文、一首好诗亦是如此。不细细品味,你如何能读出“煮酒论英雄”的那份豪情与智慧?不跟随陶渊明一路寻觅,你如何到达宁静优美的“世外桃源”?不让心灵带着想像的翅膀翱翔,你如何领略得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韵?

  ⑦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给别人,也没有人能够不让自己的愿望从言语中流露出来。因此,与他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然而,倾听是需要一种定力的。“高山流水逢知音”,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演绎了千古知音情。倘若钟子期当时步履匆匆,就不可能听清楚,更谈不上欣赏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了。心浮气躁的人,既无暇听清别人的心声,也很难静心聆听自我灵魂的独白。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其实,“知彼”难,“知己”更难。因此,我们不妨将脚步放慢一点,多多聆听心灵的激情呼唤或喃喃低语。

  ⑧亲爱的朋友,处在争先恐后的浮嚣尘世里,我们不要只顾手忙脚乱地往前飞奔。“水流心不竞”,有时将脚步放慢一点,温习另一个久违的世界,我们会渐渐地平静,甚至大彻大悟。

  18.本文标题处即明确提出中心论点。通读全文后,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具体是从哪几方面告诉我们“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的?(4分)

  19.深入字里行间,细致探究:

  (1)第③段提及“快餐式的阅读”。请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快餐式的阅读”?(3分)

  (2)细读第⑦段,具体说说作者引用“高山流水”的典故有何作用?(3分)

  20.本文作者认为“一味的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但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慢就意味着会被时代抛弃,快才是制胜的法宝”。你是怎样看待“快”与“慢”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感悟具体谈谈。(4分)

  五.阅读《远去的歌声》一文,完成21—24题(18分)

  远去的歌声

  ①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那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弦的声音。

  ②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那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飘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③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A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B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④C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像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我不止一次想像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像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⑤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⑥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的歌声的美好印象。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当我在午后的阳光中听到她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⑦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正萦绕在我的耳畔。D有时候,躺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⑧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优美歌声并不单一。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的,还有箍桶的,配钥匙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小馄饨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啭,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轻轻叩动着人心……

  21.通读全文后,说说文章以“远去的歌声”为标题有何妙处?(4分)

  22.美学家认为“要发现生活的美,必须透过想像力这副眼镜”。请联系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修牙刷的呼喊声”使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想像?(写出两例)(4分)

  23.本文语言隽永优美。请从划线的A、B、C、D四句中任选两句,结合上下文进行品析。(角度自选,或从修辞效果,或从词语运用,或从描写手法,或从感情色彩……)(6分)

  24.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美,需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在你的记忆库里,有哪一种声音也曾让你产生过美好的联想想像,称得上是“优美歌声”的?请将你倾听该种声音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写下来。(不能抄袭文章原句)(4分)

  第四部分 写作(满分:50分)

  六.完成25题(50分)

  25.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当我们吟诗唱歌的时候,总能引发对大海的无限遐思——

  大海呀,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歌词《大海呀,故乡》)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追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歌词《外婆的澎湖湾》)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诗《礁石》)

  ……

  请以“大海,我的朋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提示,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2)题目: 真有趣

  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厦门市初中毕业语文统一考试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 口语交际(满分:20分)

  一.完成1—9题(20分)

  1.听下面几句话,判断适合作为“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宣传用语的是哪一句?(2分)

  A. B. C.

  2.听一则校园“纸飞机比赛”活动通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

  A.“纸飞机比赛”的组织者是各班文体委员。

  B.“纸飞机比赛”的时间是5月10日下午4:00。

  C.“纸飞机比赛”的地点是2号教学楼前的篮球场。

  听一则“古树欣赏指南”,回答第3题和第4题:

  3.下列说法与该“古树欣赏指南”的内容相符的是哪一项?(2分)

  A.数量最多的是古相思树。

  B.树龄最长的是605年的古榕树。

  C.最美观的是古凤凰木和古木棉树。

  4.古树成为厦门宝贵的旅游资源的原因是什么?(2分)

  A.厦门地区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共有149棵。

  B.古树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C.各具风采的古树成为厦门宝贵的旅游资源。

  听一则有关“人生目标调查”的材料,回答第5题和第6题:

  5.在卡耐基的调查对象中,“平庸之辈”所占的比例是多少?(2分)

  A.3% B.97% C.10%

  6.从卡耐基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是什么?(2分)

  A.杰出人士天赋高,而平庸之辈缺乏天赋。

  B.杰出人士有好的机遇,而平庸之辈缺乏这种机遇。

  C.杰出人士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而平庸之辈缺乏这样的人生目标。

  听一则情境材料,回答第7题和第8题:

  7.林枫认为“这只狐狸太傻了”,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

  8.你认为“这只狐狸并不傻”,你的理由是什么?请将你想对林枫说的话写下来。(3分)

  9.在“爱心托起汶川”捐助活动开始时,根据情境你会怎么说?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3分)

  第二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34分)

  二.完成10—13题(34分)

  10.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2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十则》)(1分)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1分)

  (3)诗言志,读杜甫之诗如读杜甫其人。读《望岳》,领略杜甫登高而小天下的心境,“会当凌绝顶,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杜甫的济世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 ”。(2分)

  (4)边塞风光,入诗如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塞外八月的雪景图,“ ,千树万树梨花开”;王维的《使至塞上》展示了大漠长河奇特壮美的画卷,“ , ”。(3分)

  (5)醇香浓烈,文坛酒味千年不淡。浪漫潇洒的李白曾“举杯邀明月”;报国心切的辛弃疾曾醉梦军营,“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遭贬却仍旷达的欧阳修曾坦言“醉翁”的情趣,“ , ”(《醉翁亭记》)。(3分)

  (6)毕业在即,纪欣在班级纪念册上写下留言:“今日毕业,奔赴前程;他日相聚,剪烛西窗。”留言中的成语“剪烛西窗”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诗句“ , ”。(2分)

  11.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5分)

  假如生命是树,就要A楔qiè而不舍地将根须扎向大地深处,汲取生的源泉。假如生命是树,就要努力实现树的理想,即使无缘在森林沃野里长成B昂yánɡ然挺立的参天大树,也要在C弋ɡē壁沙漠中倔强地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极度疲乏到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的迷路的D跋bá涉者以希望。假如生命是树,就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书写与注音都正确的一处是:(只需填序号)(2分)

  (2)请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替换文段中方框内的文字。(1分)

  (3)文段中划线句有语病,应改为: (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12.名著阅读:(7分)

  (1)下面是一则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它出自初中生的课外必读名著《 》(填书名)。这则故事告诉人们: (2分)

  冬日的一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它一清醒之后,就咬了农夫一口,给了他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去可怜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2)笛福在《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成功刻划了“硬汉子”鲁滨孙的形象。你认为鲁滨孙的“硬”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原著的一个片段具体说明这个特点。(3分)

  (3)吴承恩《西游记》里的那只石猴,除了法名“孙悟空”外,还有其他几个称呼。请从下列称呼中任选一个,依据原著简述与该称呼的由来相应的故事情节。(2分)

  美猴王 弼马温 齐天大圣

  13.探究性学习:(10分)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3分)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例如右图),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 ;人们爱竹,爱它那 。

  (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3)《竹韵》小报需要一幅插图,陈谨同学建议以吴均《山中杂诗》中的“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为题画一幅画。请你展开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将这幅画描绘出来。(3分)

  [附注: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烟,此指云雾。窥,从缝隙中看。]

  (4)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第三部分 阅读(满分:46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阅读《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一文,完成18—20题(14分)

  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①几乎所有的人都察觉到,这个世界的节拍越来越快了。不停奔走的现代人已经收不拢脚步,这个世界早就变成了一个匆匆赶路的意象。

  ②快,有快的好处。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快速更新的各种信息。宽带网的口号是“极速世界”。据说,现今人们每天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一年的所见所闻——这不是多活出几辈子了吗?

  ③然而,人们很快又发现,一味的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到处是快餐,以及快餐式的旅游、快餐式的阅读、快餐式的家庭生活……还有那快餐式的心情!草草地掠过生活,往往会把细节当做累赘抛掉,生活便仅仅剩下了梗概。

  ④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⑤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现代人旅行,从海南岛到哈尔滨,波音757只要几个小时。旅行感都还来不及出现,旅客已经从夏季飞进了冬季。可是,呼啸的飞行既看不清长江,也看不清泰山。古人骑一头毛驴上路,歇歇停停地走了三个月。他们不在乎哪一天抵达目的地,但他们说得出哪里草长马肥,哪里风高雪厚。小桥流水,黄土高坡,只有一程一程地慢慢走过,人们才可能真正认识江山。否则,我们只不过认识一张地图罢了。

  ⑥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品尝文学经典的醇香。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在滚滚红尘中,离“心清自得诗书味”的境界越来越远了。然而,阅读就像与一位慢条斯理的智者交谈,是急躁不得的。读一本巨著是如此,读一篇美文、一首好诗亦是如此。不细细品味,你如何能读出“煮酒论英雄”的那份豪情与智慧?不跟随陶渊明一路寻觅,你如何到达宁静优美的“世外桃源”?不让心灵带着想像的翅膀翱翔,你如何领略得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韵?

  ⑦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给别人,也没有人能够不让自己的愿望从言语中流露出来。因此,与他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然而,倾听是需要一种定力的。“高山流水逢知音”,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演绎了千古知音情。倘若钟子期当时步履匆匆,就不可能听清楚,更谈不上欣赏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了。心浮气躁的人,既无暇听清别人的心声,也很难静心聆听自我灵魂的独白。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其实,“知彼”难,“知己”更难。因此,我们不妨将脚步放慢一点,多多聆听心灵的激情呼唤或喃喃低语。

  ⑧亲爱的朋友,处在争先恐后的浮嚣尘世里,我们不要只顾手忙脚乱地往前飞奔。“水流心不竞”,有时将脚步放慢一点,温习另一个久违的世界,我们会渐渐地平静,甚至大彻大悟。

  18.本文标题处即明确提出中心论点。通读全文后,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具体是从哪几方面告诉我们“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的?(4分)

  19.深入字里行间,细致探究:

  (1)第③段提及“快餐式的阅读”。请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快餐式的阅读”?(3分)

  (2)细读第⑦段,具体说说作者引用“高山流水”的典故有何作用?(3分)

  20.本文作者认为“一味的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但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慢就意味着会被时代抛弃,快才是制胜的法宝”。你是怎样看待“快”与“慢”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感悟具体谈谈。(4分)

  五.阅读《远去的歌声》一文,完成21—24题(18分)

  远去的歌声

  ①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那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弦的声音。

  ②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那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飘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③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A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B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④C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像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我不止一次想像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像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⑤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⑥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的歌声的美好印象。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当我在午后的阳光中听到她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⑦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正萦绕在我的耳畔。D有时候,躺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⑧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优美歌声并不单一。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的,还有箍桶的,配钥匙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小馄饨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啭,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轻轻叩动着人心……

  21.通读全文后,说说文章以“远去的歌声”为标题有何妙处?(4分)

  22.美学家认为“要发现生活的美,必须透过想像力这副眼镜”。请联系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修牙刷的呼喊声”使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想像?(写出两例)(4分)

  23.本文语言隽永优美。请从划线的A、B、C、D四句中任选两句,结合上下文进行品析。(角度自选,或从修辞效果,或从词语运用,或从描写手法,或从感情色彩……)(6分)

  24.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美,需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在你的记忆库里,有哪一种声音也曾让你产生过美好的联想想像,称得上是“优美歌声”的?请将你倾听该种声音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写下来。(不能抄袭文章原句)(4分)

  第四部分 写作(满分:50分)

  六.完成25题(50分)

  25.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当我们吟诗唱歌的时候,总能引发对大海的无限遐思——

  大海呀,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歌词《大海呀,故乡》)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追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歌词《外婆的澎湖湾》)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诗《礁石》)

  ……

  请以“大海,我的朋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提示,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2)题目: 真有趣

  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厦门市初中毕业语文统一考试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 口语交际(满分:20分)

  一.完成1—9题(20分)

  1.B(2分)

  2.C(2分)

  3.C(2分)

  4.B(2分)

  5.B(2分)

  6.C(2分)

  7.(2分)答题要求:内容扣住“辛苦无所得”,语言表达清楚。酌情给分。

  例一:狐狸为了吃到葡萄饱受饥饿的折磨。

  例二:狐狸辛辛苦苦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8.(3分)答题要求:内容扣住“有收获”,语言表达清楚。酌情给分。

  例一:狐狸虽然饱受饥饿之苦,但它品尝到了人间的美味。

  例二:狐狸饱尝过鲜美的葡萄,它获得了一种宝贵的生活体验。

  9.(3分)答题要求:内容扣住“援震区、献爱心”;语言符合人物身份,表达自然、得体、流畅。酌情给分。

  例一:同学们,灾区(汶川)的同胞遭受了地震带来的种种苦难,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奉献我们的爱心吧!

  例二:同学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伸出爱心之手。同胞心连心,关爱零距离,快快行动起来!用爱心托起汶川!

  例三:同学们,地震震垮了学校,震垮了家园,但震不垮我们的中国心!让我们向受灾的同胞表达最深切的关怀!

  第二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34分)

  二.完成10—13题(34分)

  10.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2分)

  答题要求:每处1分,有错、漏、添、乱序者该处不得分。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分)

  (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1分)

  (3)一览众山小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分)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分)

  (5)醉里挑灯看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分)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分)

  11.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5分)

  (1) D (2分)

  (2)(1分)答题要求:符合题意,用词规范。有错别字者不得分。

  示例:精疲力竭 精疲力尽 筋疲力尽 力尽筋疲

  (3)(2分)答题要求:针对原句缺少宾语中心词的毛病进行修改,且不能改变句子原意。酌情给分。

  示例:假如生命是树,就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绿意。(或:浓荫、力量……)

  12.名著阅读:(7分)

  (1)(2分)

  第一处答题要求:有错别字不得分。1分。

  示例:伊索寓言

  第二处答题要求:内容扣住“对恶人不要怜悯”,语言表达清楚。酌情给分。1分。

  例一:对坏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例二:不要去怜悯像毒蛇一样的恶人。

  例三:对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2)(3分)答题要求:内容扣住“硬”的某一特点(例如,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永不言弃、敢于冒险、乐观进取……),所简述的片段应能说明此特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酌情给分。

  例一:鲁滨孙的“硬”主要表现在他的永不言弃。在孤岛上,鲁滨孙为了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尝试播种大麦和水稻,虽然第一次失败了,但他锲而不舍,总结经验,终于成功。

  例二:鲁滨孙的“硬”主要表现在他的坚忍顽强。鲁滨孙流落荒岛,在被救助无望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冷静分析,决定改善生存条件自救。

  例三:鲁滨孙的“硬”主要表现在他的敢于冒险。他虽出身体面家庭,但厌恶平庸的生活,不顾父母的意旨和劝告,私逃出海,过冒险生活。

  (3)(2分)答题要求:内容方面能简述与选定的称呼的由来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语言清楚流畅。若选定称呼,主要情节有缺失,或语言表达不清者,只给1分。若只选定称呼,未能简述主要情节者,不给分。

  例一:“美猴王”——在与群猴玩耍时,偶然发现水帘洞,众猴约定谁能入水帘洞中探个究竟,谁便可被拥为王。石猴勇敢跳入瀑布中探洞,并引群猴入洞,终被拥为美猴王。

  例二:“弼马温”——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金箍棒”,龙王向玉帝告发,玉帝为了招安他,把他骗到天庭,封给他一个牧马小官“弼马温”。

  例三:“齐天大圣”——悟空得知“弼马温”只是一个看马的小官后,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心头火起,打出天门,回到花果山,树起了“齐天大圣”的大旗。

  13.探究性学习(10分)

  (1)(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突出“竹”的品质特点,语言上体现例句的基本句式。内容2分,语言1分。

  示例:脱俗的神韵 坚忍的品性 正直的品格 高尚的气节 挺拔的气势 高雅的气质 ……

  (2) D (2分)

  (3)(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诗句的主要意象(竹、日、山……),描绘出画面;语言优美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

  例一:一片竹林,落日余晖下,竹叶婆娑。远处,在山与天相接的天边,飘来袅袅云雾,从竹叶缝隙中看去,夕阳把整个天际照得金光灿灿。

  例二:独自漫步在竹林里,满耳是鸟雀回家的喜悦。抬头远望,群山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夕阳依山,云海迷茫。

  (4)(2分)答题要求:内容扣住“两岸竹友”,用语规范。酌情给分。

  示例:两岸竹缘 闽台竹友 闽台竹缘 闽台竹心 海峡竹缘 ……

  第三部分 阅读(满分:46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14.(3分)每个解释1分。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

  15.(2分) D

  16.(4分)每句2分。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1)(2分)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四.阅读《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一文,完成18—20题(14分)

  18.(4分)答题要求:内容上从三个方面提炼,每个方面1分。语言表达清楚流畅,1分。

  示例:本文分别从“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潜心阅读”,“倾听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三个方面告诉读者“有时,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19.(1)(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快餐式的阅读”,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表达1分。

  例一:“快餐式的阅读”,就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地阅读报章杂志或小说,对作品的阅读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在心灵留下积淀。

  例二:“快餐式的阅读”,指的是阅读时只知大概,未能进入作品理解其内涵,未能与作者对话理解其心路、旨意。

  例三:“快餐式的阅读”,指的是时间上,用时不多;内容上,喜欢浓缩的读物;方法上,以速读和浏览为主。

  (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突出典故作为论据证明分论点的作用,语言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

  例一:引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倾听需要定力,心浮气躁的人是无法做到的,进而告诉人们慢慢倾听是与他人沟通的最好方式。

  例二:“高山流水”是广为流传的故事,用此典故形象地说出了放慢脚步之于人际交往乃至于现代生活的重要,同时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和品味。

  20.(4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紧题意,观点明确,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感悟;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表达2分。若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现代社会求发展,就要加快速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人的内心世界却无需如此加速度。生命是美好的,一举手一投足,俯下身去,抬头望天,皆可发现美丽。这些都是可以在短暂的生命中被浓墨重彩地去书写,去感悟,去体验。

  例二:快,才能跟得上飞速发展的社会,但我们不能被纷繁的生活所左右,要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一味行色匆匆,要在快与慢中找到一个平衡,给自己的心灵留一个空间。

  例三:一味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将没有喘息的机会;一味地慢节奏,将难以跟上时代生活的脚步。因此,生活中,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生活因为有快慢相间的节奏而丰富多彩。

  五.阅读《远去的歌声》一文,完成21—24题(18分)

  21.(4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远去的歌声”的内涵以及给人的美感,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2分。

  例一:标题用比喻的手法,突出吆喝给人的美感。写出了童年生活在“我”心中的印迹。它虽然已渐渐远去,但它蕴藏着无数动人、温馨、优美的过往,就像一首拨动人心弦的歌。

  例二:那声音已远逝,“远去”表明留在记忆的深处,“远去”又指远离我们的生活。以此为题内涵丰富,不仅包含这两个内容,也表达出作者对这声音、这段生活的深深怀念。

  例三:童年的记忆像“远去的歌声”一样远去了,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如歌。以“远去的歌声”为题有诗意,有意境。

  22.(4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联想想像”,语言表达清楚流畅。每一例2分,内容1分,语言1分。

  文中“联想想像”举例:

  1)听着窗外传来的吆喝声音,感觉那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

  2)听着窗外美妙的声音,“我”想像自己仿佛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

  3)将窗外传来的吆喝声音,想像成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时,我也会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4)窗外传来的吆喝声留在心中的感觉,让“我”联想到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留下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5)听着奇妙动听的“歌声”,“我”想像吆喝的女人一定是很美丽的仙女,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

  23.(6分)答题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品析,语言表达清楚流畅。每句3分,品析2分,语言表达1分。只选定句子未能品析的,不得分。

  品析A句:枯燥乏味的声音,在“我”听来,“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忧伤和凄美”,准确地写出讨生活的手艺人对生活的热望及生活的艰辛。

  品析A句:“飘旋”准确写出在曲折的弄堂的声音状态,“扣动”写出这声音的穿透力及打动人的力量。

  品析A句:“忧伤”和“凄美”两词意蕴丰富。生活的艰辛使吆喝声带有淡淡的感伤与无奈;在困苦中求生存,在痛苦中品尝人生的真味,又使这吆喝声无比凄美。

  品析B句: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用排比的修辞,突出声音令我痴迷。“捕捉”这个动词也写出我对这声音的痴迷,它让我倾注所有注意力。

  品析C句: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声音留在心里,比作彩笔在纸上抹上彩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美妙的声音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永远无法抹去的美好印迹。

  品析D句:此句“飘”、“拽”字用得妙。“飘”字写出了远去的声音在我成年之后仍会不时地感染着“我”的状态。“拽”字生动地描写出了那声音在多年之后仍具有强大的力量。

  品析D句:此句“飘”、“拽”字富有表现力。“飘”来,看似柔弱,却能如此有力度地“拽”。形象地写出这珍藏在记忆深处的“远去的歌声”是多么让我刻骨铭心。

  24.(4分)答题要求:内容上须将某种声音通过联想想像而产生的“感受”描述出来,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2分。

  答案略。


看过厦门市初中毕业语文统一考试试卷的还看了:

1.厦门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2016年厦门中考语文阅读题答案

3.初中毕业升学语文统一考试试题

4.泸州市初中毕业语文统一考试试卷

131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