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2017年九年级语文知识能力竞赛试卷(2)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2017年九年级语文知识能力竞赛试卷答案:

  一、积累运用(30分)

  1、注拼音,写汉字,释词义(3分)(1)豪奢 (2) pán xuán (3)奇特出众(奇特1分,出众1分)

  2、按要求填空。

  (10分,每小题2分,以回答最好的5题计分。)(每题两空,每空错一字即不得分。)

  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⑵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⑶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⑷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⑸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⑹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⑺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名著阅读。(5分)

  (1)(2分,每空1分)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

  (2)排序。(3分)(正确写出四大名著得1分,排须完全正确得2分。)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4、综合探究。(11分)

  ⑴(4分,每空1分) ①王羲之  行书   ②张旭   草书

  ⑵(2分)C  (3)(2分)黄忠  (4) (3分,每空1分) ①丢车保帅 ②马前卒 马后炮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10题。(20分)

  5.(4分,每空1分)(1)憎恶。(2)探求。(3)统一天下。

  (4)本指秤砣,这里指称重。

  6.(4分)(每篇任选一个,字1分,解释1分。)

  (一)文(1)“与”通“举”,推举。   “矜”通“鳏”,老而无妻。

  (二)文(2)“说”通“悦”,高兴。   “刑”通“型”,指树立榜样,做示范。

  7.(2分)D

  8.(4分,每题2分)

  (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2)说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广到别人身上去。

  9.(3分) a.孟子用的是逻辑上的归谬法,先假定了两种荒.唐的说法:“力足以举千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1分)

  b.孟子又作了生动的举例说明,这就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区别。“挟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是做不到,而“为长者折枝”则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了。(1分)

  c.孟子就是要使齐宣王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是不能不推恩与百姓,而是不为。也就是说,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做。(1分)

  10.(3分)符合“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的基本特征,其他二个基本特征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每个特征1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16分)

  11.(2分)A,B(每空1分)

  12.(4分)

  a.使用比喻的修辞,将“记忆”比喻成“网”,回忆的内容即为打捞上来的东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祭月”成为儿时记忆及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2分)

  b.“拨动心弦”指能引发自己情感波动的,侧面说明记忆中的东西对自己的感情强烈触动。意在表达对儿时祭月往事的深情怀念。(2分)

  13.(2分,每处1分)

  ①明月高悬,银光轻洒,夜风送凉,阳台的一角,我和母亲在一张供上月饼的小桌前,向着一轮皎洁的满月,低身拜下……

  ②到了中秋当夜,我穿上一身干净的衣服跟着母亲上了阳台,清风徐来,银色的月光沐浴着全身,很快母亲的祷告随着袅袅香气飘向浩渺的苍穹;我则跪在她身旁,望着桌面上两叠又高又整齐的月饼大口咽着口水。

  ③常常是更深夜阑,蛩鸣渐起,千家酣梦沉浸在如水的月光中,三串长长的灰烬从香头上倒垂下来,空气中泛起初露的清寒,完成最后的拜礼,我从母亲手中接过一块松软绵润的月饼,当场就满满咬下一口,红糖的甘甜和芝麻的酥香顿时在口腔洋溢开来,浸泡了整个身心,静寂的夜里听得出我津津有味的咀嚼巴咂声。母亲用粗糙的手轻摩着我的头,我咧开嘴笑了,母亲也笑了,无言的月光下,她的目光温和而慈祥。

  14.(4分)

  回忆“我”幼年时母亲“祭月”的过程(1分)和“我”对月饼的渴盼(1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与牵挂。(1分)叙事描写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1分)

  15.(4分)

  a.中秋将至,引发回忆与思念。

  b.回忆幼时“祭月”,表达对“祭月”往事的怀念。

  c.长大后,由对“祭月”往事的怀念转为对母亲的思念。

  d.母亲去世后,对母亲去世的伤感与怀念。(以上四点答对三点得3分)

  文章表达对中秋“祭月”往事的怀念和对母亲去世的哀伤与怀念。(1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4分)

  16.(5分2+2+1)

  ⑴勾践 卧薪尝胆  ⑵韩信 胯下之辱  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晴(空)”

  17.(2分)忍让是一种态度,应当学会忍让。(意思对即可)

  18.(4分)逻辑错误:

  a. “弱必定胜不了强”应为“弱未必胜不了强”。

  b. “看似成功战胜了对方,其实他在人格上,在未来发展上已经输给了别人” 应为“看似成功战胜了对方,其实他在人格上,未必嬴得了别人”。(任选一处得1分)

  修正阐述:在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弱未必胜不了强,弱者不一定就是输家,只要具备忍让的态度,他就是人格上的胜利者。(正确阐述弱者与输家的辩证关系,明确忍让的作用,或提出论点,意思正确得3分,其他酌情给分。)

  19.(3分)

  忍让、谦让做为一种美德,一种人格,在面对人生挫折或礼仪方面具有现实意义。(1分)

  竞争与忍让并不矛盾。前者是工作上、学习上和事业的发展上的,后者是礼仪、性格、态度上的。(1分)

  我们在工作上、学习上锐意竞争的同时完全可以同时是一个在礼仪上态度上是忍让的人,或者在竞争失败之后不是一味争强好胜,而是选择忍让,以图增强实力,再进行竞争。(1分)(意思正确或接近即可。)

  三、写作能力。(70分)

  20.任选一题写作,评分参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看过2017年九年级语文知识能力竞赛试卷的还看了:

1.2017年中考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2.2017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3.2017年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4.2017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3349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