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做好每一份试卷的练习,是对知识的一个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今天,你的知识巩固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两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体现了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合理利用会造福社会;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科技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对科技的认识和利用不当,会限制或危害社会的发展。甲乙从不同角度对四大发明的评价都有各自的道理。

  答案 C

  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指中国古代的(  )

  A.印刷术 B.天文历法

  C.指南针 D.儒家学说

  解析 培根的话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历史的革命性影响,它们分别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答案 A

  3.康熙帝在其所编纂的《数理精蕴》一书序言中写道:“天文算术之学,我中土讲明而切究者,代不乏人。自明季空谈性命,不务实学,而此业遂微。”这表明康熙帝的认识是(  )

  A.中国的天文算术在清朝时领先于世界

  B.清朝时期开始出现西学东渐

  C.明朝出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D.明朝以后天文算术开始衰落

  解析 康熙帝的意思是:我们中国研究天文算术人才辈出,但自从明朝以后人们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才导致了其衰落。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4.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使中国人第一次从地图中看到了整个世界。但是利玛窦把地图上第一条子午线的投影位置移动,把中国放在正中。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A.便于观察并了解客观世界

  B.避免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不满

  C.在学术上不同意欧洲中心论

  D.当时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解析 利玛窦的作法主要是想迎合当时传统士大夫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他们因为缺乏对世界的了解,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因此利玛窦采用了这种灵活变通的方法,既让士大夫们了解了世界的面貌,又便于让他们接受。

  答案 B

  5.如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浑天仪

  B.翻车

  C.赵州桥

  D.数学

  解析 浑天仪属于天文,翻车属于机械,赵州桥属于建筑,在网页的链接中都有,但没有数学网页;另一方面,数学在我国古代科技中成就突出。

  答案 D

  6.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解析 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并无活字印刷,故排除A项;B、D两项不符合史实。从材料看,印刷术在唐代已经出现,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7.李约瑟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维萨里是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是近代自然科学代表人物之一)这反映出(  )

  A.近代西方自然科技仍落后于中国

  B.中国的封建专制束缚了科技的发展

  C.明清时期东西方自然科学彼此隔绝

  D.《本草纲目》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解析 “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说明李时珍的科技成就在当时世界上达到了先进水平,D项符合材料含义。

  答案 D

  8.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意思是指(  )

  A.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

  B.作者为屈原遗作的爱国志向所感动

  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

  D.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

  解析 材料反映了司马迁为屈原作品所蕴含的爱国志向所感动,对其遭受排挤投江自尽的结局而叹息,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9.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两首词都属于(  )

  A.豪放词 B.婉约词

  C.田园词 D.边塞词

  解析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这里的词具有明显的婉约派特色;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作家,但他也创作了一些婉约词。

  答案 B

  10.杨春林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年,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解析 ①中“纸质书”在战国尚未出现;③描述的是草书的特点,楷书规矩方正;④中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答案 D

  11.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各项,属于汉赋的是(  )

  A.“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析 A项体现了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特点,符合汉赋的特征;B项属唐诗;C项句子长短不齐,具有宋词的特点;D项是屈原《离骚》中的句子,属于楚辞。

  答案 A

  12.科举制始于隋朝,但到了明清时期却成为文化发展的障碍。清朝前期的一部小说对此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它是(  )

  A.《红楼梦》 B.《搜神记》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解析 《儒林外史》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对人性的摧残。

  答案 C

  13.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明清小说时,把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和通俗小说《三言二拍》《水浒传》放到了一起,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一起不合适,前者属于艺术而后两者属于文学

  B.放在一起合适,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文化是世界的,是共通的

  C.放在一起不合适,因为它们不属于同一时代的文艺成就

  D.放在一起合适,都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三者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都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B项正确。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性,A项不正确;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清时期处于同一时代,C项错误;文艺复兴冲击了封建神学,明清小说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项不正确。

  答案 B

  14.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

  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

  B.当时的客观事物

  C.各种历史教科书

  D.各种历史文物

  解析 甲骨文是商代社会生产生活状况的记录;《清明上河图》是对宋代东京城的直观描绘,都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应属于历史文物。

  答案 D

  15.《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 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没有价值 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字发明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昔者仓颉作书”反映的是传说中仓颉造字,②正确;“天雨粟,鬼夜哭”是对文字产生影响的描述,虽有夸大成份,但也能说明④正确;“甲骨文”的名称源自书写材料,引文不能体现,排除①;神话传说仍能佐证历史,③错误。

  答案 B

  16.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如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解析 苏轼认为“书法乃无法之法”。图中作品用多变的字形、简约流畅的笔触体现了他放浪不羁的性格。A、B、C三项中的“方整”“扁方”“严谨”都不符合作品特点。

  答案 D

  17.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由“龙”的字体演变可得①的结论;汉字虽不断演化,但始终是表意文字,②错误;书法是汉字的表现形式,两者相伴而生,③正确;④说法太绝对。

  答案 B

1648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