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初一上册语文练习试题卷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我们作为学生,应该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出什么样的准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练习试题卷以供大家阅读。

  初一上册语文练习试题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伶仃.(tīng ) 啜.泣(chuò) 应和.(hâ) 梦寐.(mâi)

  B、菡萏.(dàn) 攲.(qī)斜 黑痣.(zhì) 迸.溅(bìng)

  C、尴尬.(gà) 笃.(dǔ)学 寥.廓(liáo ) 感慨.(kǎi)

  D、酝酿.(niàng) 黄晕.(yùn) 刹.(shà)那 蜷.(quán)曲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市场规律变化无常,投资者在决策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提防市场风险。

  B.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比较多,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就是弱肉强食的典范。 C.很多家长都在想方设法地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能更胜一筹。 D.耳朵灵敏的人,能够隐隐约约地听到近处,蝈蝈在窃窃私语。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张民不仅知道了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4、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项( )

  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 )(2分)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校联考·初一·语文试题 A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B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C他聋了吗?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D原来他完全聋了!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一言以蔽之,当心灵发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

  A.作家只有在寂寞时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歌。

  B.要表现你的天赋必须能够忍受寂寞。 C.寂寞的坏处大于好处。

  D.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0分)

  (一)完成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春 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7、“又逐春风到洛城”紧扣“春风一夜吹乡梦”中的哪个词语来写( )(2分) A 春风 B一夜 C 吹 D 乡梦

  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春光。 B “杨柳阴阴”“残花落尽”描绘的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

  C “杨柳阴阴”与“残花落尽”一边是绿意盎然,一边是黯然失色,暗含了作者的感情变化。

  D “残花落尽见流莺”意味着春天的美好景物即将消逝,作者因此触景生情,诗人多愁善感的形象油然而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8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王湾《次北固山下》 )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0分)

  城市里的树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遇/故人而止之食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恐其自食.

  其言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2.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3、理解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___ 。 (2)____ ,不亦君子乎?

  (3)《 论语 十则》中,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 , 。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_ ___ __ _ , _ ______ ________ 。

  (5)如今,越来越多的80后甚至是90后的年轻干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正所谓“ , ”,新老交替,新陈代谢

  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景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雨时,我看到雨水滚滚而流,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而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树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去改变。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树不但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

  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了路中间,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被重新移到新道路和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多年前一次出差路过山

  西的一个小城,突然看见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我猜想,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西郊的路上,我看见一棵合抱的梧桐树被除数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相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会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时,会受伤更重。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2分)

  一 诺 千 金

  我做女孩子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开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穷。

  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日内归还。我不知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一切,自己把伤口愈合。如果城市里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地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茏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情、生动和美。

  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了朋友,他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14、作者说,“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具体列出“伤痕累累”体现在什么地方?(2分)

  15、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2分)

  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

  16、“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时,会受伤更重。”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3分)

  17、如何理解“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这句话?请联系本文和生活谈谈你的理解。(3分)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的,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脸上淌着汗,手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 ”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子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农推车。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下睡着了,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那是我和那男生的唯一的一次交往,但他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长久和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

  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那个男生后来据说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了这件事,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一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

  地站在站牌边守候。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辆开过,雨在伞边上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没能等到属于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里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

  大,所以„„我想说,当时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对于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他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愿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18、本文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3分)

  ⑴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46分)

  23、综合性学习(6分)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的读书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读书的黄金时期。如果你已经喜欢上都市,把书当做一大乐趣,那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获得了终身学习、进步的金钥匙。少年正是读书时,让书伴随你一生。

  1、 向名人学读书

  ⑵

  ⑶

  19、“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一句中“那”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2分)

  20、文中关于“那个男生”和“那个少年”的描写极其生动感人,请任举一处为例,说说它令人感动的原因。(2分)

  21、再仔细读读文中“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与“两个少年暴雨中相会”的情景,它使“我”联想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简单谈谈。(2分)

  22、任选一题作答。 (3分)

  (1)文中关于大雨的描写简洁而生动,试找出来写在下面并体会其作用。 (2)删去“后来才知道”这一段(选文第6段),上下文依然贯通。作者不惜笔墨交待这么清楚,显然有其用意。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本段作用的理解。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留下了大量精彩的故事。 请你把搜集到的名人都市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分)

  2、 好书大家分享

  用文字写出你最希望和大家分享的一本书的图书卡片,包括书名、作者、内容简介、推荐理由。 (4分)

  书名: 作者:

  内容简介: 推荐理由: 24、作文(40分)

  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寻找真善美的过程,无论是做人的道理,还是具体的东西,都需要我们 用心去寻找,比如寻找让人念念不忘的物品,寻找孜孜以求的美好情感,寻找生活的快乐,寻找人生的理想等,请以“寻找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语句通顺。 3、文章不少于600字。
看了"初一上册语文练习试题卷"的人还看:

1.初一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2.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4.2014年大同一中初一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5.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练习试题卷

我们作为学生,应该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出什么样的准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练习试题卷以供大家阅读。 初一上册语文练习试题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伶仃.(tīng ) 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170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