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第三册试卷及答案(2)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高中语文第三册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 (A.“陨身不恤”为“殒身不恤” B. 谂知 shěn C. 铁臼(chǔ) “宠命优沃”应为 宠命优渥 )

  2.C (“骇人听闻”应为“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恐惧、害怕,一般用于描述恐怖的事件造成的影响。 耸人听闻:夸大事实,博取注意,有吹牛的意思,带有贬义 )

  A不为人知:这件事或这个事物不被另外的人了解,知道。就是很少人知道的意思。

  B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D量体: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裁:裁剪。量好了体型再裁剪衣服,节省布料。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3.C (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 )

  4.A 荣国府应为宁国府

  5.D (A庄周,战国中期人;B窦娥是关汉卿笔下的人物;C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不全取材于英国,有的是欧洲的历史传说。)

  二、文言文

  6.A(游:交往,交游)

  7.B(A.介词,因为/介词,用;B.都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C.连词,表假设关系,相当于“那么”“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却”;D.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婉商)

  8.(1)(3分)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游目骋怀

  (2)(3分)自古以来,富贵而名声埋没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载,只有卓越非同寻常的人能受到后人的称道;(得分点:“摩灭”、“不可胜记”、“非常”各1分)

  (3)(3分)我不想使中原的力量疲乏,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罢了。(得分点:“疲”、“中国”、“徼”各1分。)

  (4) (3分)于是召见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忠嗣几乎被陷害致死。(得分点:“因”、“推讯”和被动句,各1分)

  9.通晓兵法,深谋远虑,体恤士兵,英勇无畏(每点一分 )

  【参考译文】

  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训,九岁时,由于父亲为朝廷身死缘故,授为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在禁宫中供养多年。肃宗在忠嗣的家舍里,与他游玩交往。等到长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讨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胜,非他不可。希望随即上奏请求,皇上诏令忠嗣赴河西。攻下新城,忠嗣功绩显著,于是授予左威卫郎将,专管行军兵马。这年秋天,吐蕃大兵南下,以报复新城被占,清晨敌军逼近官军,官军寡不敌众,士兵们都感到害怕。忠嗣于是率领所部策马前进,左右冲杀,阻挡者无不躲开,冲出又折返,杀死数百人,贼兵开始混乱。三军从两翼攻击,吐蕃大败。

  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啊。”只是训练兵马,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补上。军中士卒都日夜思战,由于常常派遣侦探观察敌方的薄弱地方,然后出奇兵偷袭,因而士卒喜欢这样做,师出必胜。

  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坚固,吐蕃举全国之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等计策。”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六年,恰逢董延光献计请求攻占石堡城,皇上下诏命令忠嗣分兵接应他。忠嗣勉强服从,延光不高兴。等到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却上奏说是忠嗣延缓出兵,因此导致战事无功。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忠嗣曾经说:“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玄宗大怒,于是召见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他,几乎被陷害致死。适逢哥舒翰代替忠嗣为陇右节度,承蒙皇上宠爱,因而上奏说忠嗣为冤枉,辞语非常恳切,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忠嗣赎罪。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十一月,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七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第二年,暴死,时年四十五岁。

  三、古诗词鉴赏

  10.动词(1分);送,带(1分)(意思接近即可)

  11.(1)诗人因为被拘异国,只能在梦中归家(1分);

  (2)尽管希望梦回故国,却因日思夜想而辗转难寐(1分);

  (3)在夜不能寐时只能寄希望于喝酒沉睡,(1分)可是酒力薄弱,梦中还未到家就醒了(1分);这样曲折写来,深情婉约,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

  四、默写

  12.略

  五、现代文阅读(一)

  13.(4分)①外面很亮,老人房间里开着灯光,为老人的表演提供了明亮的环境。

  ②室内有灯光,窗边的女人才能清晰看得到老人的表演,为推动后面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③老人“房间的灯光”“好像……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这一句联想描写暗示了老人内心的童真和慈爱圣洁的情怀。(三点任意答对两点给4分)

  14.(5分)①突然发现老人房间里的灯打开了,她在窗边站住-----好奇;

  ②看到老人动作越来越剧烈并把身子倾在窗台上----愕然、担心;

  ③突然发现老人倒立后,她拨打电话-----紧张、担心;

  ④继续站在窗边看老人喜怒无常、动作怪异;气喘吁吁地跟着警察----害怕、紧张、好奇;

  ⑤站在老人的房间,看到楼上男孩的动作,了解真相----释然。(每点1分)

  15.(5分)①小说到结尾处,才使读者明白,那老人原来是在逗孩子玩,这个结局是起初料想不到的,故曰在意料之外。(2分)

  ② 但这个结局在前文其实已有暗示,故也在意料之中。(1分)

  暗示有:“她住在顶楼的下面一层”,“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反复提到楼上,其实是在暗示楼上可能住人;“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这样的情节说明老人是彬彬有礼的,这样的老人不应该做出怪诞的行为。“这边”一词,表明老人未必是对女人点头;“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强调“昏暗”,暗示的是在前文,老人其实是看不见女人的,他是在看别人;老人的种种动作表情,都有逗乐的意思,不像是对着女人发出。(只要说明其中的两点即可,每点一分)

  16.(6分)①“窗中”点明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戏剧”暗示故事情节的戏剧性;(2分)

  ②因为“窗”的局限而造成人们的误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分)

  ③意在提醒读者通过“窗子”发现生活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关爱、良善的人性美的欣赏。 (2分)

  现代文阅读二

  17.(6分)①老子的话表明一物繁衍出万物的生生不息过程,(2分)

  ②充分地印证了《兰亭序》诞生后,历代的摹本、刻本、拓本不断产生,日益丰富,(2分)

  ③表明了《兰亭序》具有永恒的非凡的艺术魅力。(2分)

  18.(6分)①首先回溯了文字在发明纸张之前是被权力控制,具有神圣性的历史状况;(2分)

  ②接着分析了自纸张发明后,文字摆脱权力控制,书写权利均等,文化得以延续和扩展;(2分)

  最后阐述了王羲之的生命感悟正是借助轻盈的纸张,获得长久地流传。(2分)

  19.(6分)①“它们以自己的轻”,表达了文字书写的自由与纸张的轻盈;(2分)

  ②“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表现了艺术作品以柔弱的姿态抵抗了权力的重压。(2分)

  ③《兰亭序》与千古的关系,写出了“轻”的艺术作品在“重”权之压下,以强大艺术力量,跨越千年,获得了永恒和不朽。(2分)

  七、作文

  20.作文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可以归纳为《本草集注》中记载,李时珍父亲让他试试巴豆,行医注重亲身实践。从横向的角度可以将材料分解为“南朝名医陶弘景”和“李时珍”两个方面,就此可以得出“要有怀疑的精神”“实践出真知”的立意;从纵向的角度分析,李时珍前后实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运用辩证思维中矛盾的观点和量变与质变中“度”的观点,可以从“要全面地看问题”“凡事要把握一个度”来立意。

  建议切入分:48分


猜你感兴趣的:

1.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高二语文必修三测试试题及答案

3.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4.高中语文第三册名言名句默写

5.高中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试卷及答案(2)

高中语文第三册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 (A.陨身不恤为殒身不恤 B. 谂知 shěn C. 铁臼(chǔ) 宠命优沃应为 宠命优渥 ) 2.C (骇人听闻应为耸人听闻 骇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中语文第三册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试题及答案

    多做练习可以帮助大家提高答题能力,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第三册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第三册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知识点你都掌握牢固了吗?做题检验一下吧。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第

  • 高职单招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职单招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职单招的语文考试是很重要的,复习期间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试卷来做。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职单招语文的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单

  • 初中升高中语文试题练习卷及答案解析
    初中升高中语文试题练习卷及答案解析

    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简称中考)历来被看作是 指挥棒 ,这根 指挥棒 是初中阶段教学工作的参照和灯塔,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

303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