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范文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范文

  课本剧这一形式不仅仅在语文这一学科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学生“做人”与“成才”的整个基础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篇一

  一、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课本剧活动的可行性

  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环节,学生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因此,大力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把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今年我们学校语文学科开展了多种综合性活动课程的尝试,自主开发校本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一次课本剧活动,感触良多。

  1.学生身边有可利用的课本剧资源

  (1)教科书资源。许多课本剧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课本主题或通过改进来设计改编的。比如《黄香温席》《母亲的手》《陈毅孝母》等。还比如《晏子使楚》《赤壁之战》《草地夜行》等都可以进行课本剧的尝试。

  (2)课外书资源。课本是小天地,课外书是大课堂,其内容包罗万象,汇纳百川,阅读课外书,就是投身生活。

  (3)影视、网络资源。课本剧也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背景投影、旁白提示、朗诵配乐等,在整台演出中效果颇佳。

  (4)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资源。在课本剧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包括乡土、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样在情感态度上有利于让学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沉浸于大自然中,围绕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展活动,让学生获得对大自然的亲近而美好的感情,借此将关爱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浸润在学生心灵深处。

  2.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鲜明地提出: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小报、课本剧等活动。由此可见,搞课本剧活动是有它的理论依据的。课本剧能以多变的形式,多彩的内容激励学生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本剧教学能把“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课本剧活动的特点

  1.活动主体的宽泛性

  课本剧的表演也不求表演的人数规模,既可以是班级内几个学生、一个小组、几个小组的理解性表演,也可以是年级内各个班级的交流性表演,还可以是全校性的竞赛性表演。我们的孩子都没有演过课本剧,就是我这个老师也从未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热情。因为我们对表演同学的要求并不太高。

  2.活动时间的宽泛性

  表演课本剧是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课本剧的表演既可以是一篇课文的某个片断,也可以是一篇课文的全貌;可以是一组课文的展示,也可以是一学期所学课文的全面反映。因此,课本剧的表演不择时间,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中间或最后的表演,加深学生对这篇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结束后的综合表演,巩固学生对这个单元知识的掌握;也可以是一个学期结束时的汇报表演,复习这学期学过的有关教材内容。

  3.活动空间的宽泛性

  课本剧表演的场面规模不大,无论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无论有无剧场舞台,只要有教室或操场,都能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三、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课本剧活动的作用

  1.课本剧排演对于教师是一次锻炼与学习

  在编写课本剧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加深对教材的把握,提高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能够创设热烈的课堂教学情境,渲染浓烈的课堂教学气氛,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经过排演,能明显地感到同学们的热情较以往高涨了,在演练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放松了自己,也忽视了教师以往那种威严的角色,明显改善了师生关系。

  通过学生的表演,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课本剧让我们的语文课收到了以往难以收到的效果。

  2.课本剧排演对于学生也是一次锻炼与学习

  课本剧使学生能想一些问题,做一些事情,看一些东西,谈一些见解,能到书本之外去获得更丰富的学问。

  (1)能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记忆与理解。

  (4)能够使学生在观看课本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5)能够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良好的培养,良好的个性得到张扬。

  (6)通过活动,教师可以发掘一些学生的潜质,甚至可以改变一些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好多地方都有一般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课本剧这一形式不仅仅在语文这一学科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学生“做人”与“成才”的整个基础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本剧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作为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以新的眼光看待课本剧,积极开展课本剧活动,且应该以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活动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添柴加薪。

  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篇二

  课本剧的演出,使学生将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学生能力的转换延伸。它把课文课堂教学及德育、美育结合在舞台艺术的表演之中,既培养了学习语文课的浓厚兴趣,又使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对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审美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将话剧表演同语文教学挂钩,能够起到寓教于乐,以演促学,以美育情的作用。

  语文教学,很少通过直观的形象去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蕴,学生无法去感受和体验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艺术魅力,因而,就无法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由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则较好的显示了课文的具体形象,是形象化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手段,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中产生强烈的道德情绪的体验。例如,编排《荆轲刺秦王》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荆轲沉着勇敢,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慷慨赴难的形象;感知秦王专横,凶暴,但又外强中干的狼狈相。将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改编为课本剧,在舞台上再现刘兰芝、焦仲卿、焦母等形象,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的形象与其他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以增强其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因此,课本剧具有寓教于乐、强化思想教育的作用。

  编排和演出一部成功的课本剧,对学生深入理解、领会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要编好课本剧,就必须对课文进行认真的阅读和理解,吃透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掌握课文所描写的时代背景,弄清课文的艺术特色,去构思剧本的表演技巧;把握课文中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去研究剧本中人物形象怎样塑造。一篇课文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研读,进而创作出剧本,可以强化对课文的熟知和掌握的程度。另外,要演好课本剧,还必须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把握住人物的语调和语气,把刻画人物性格的神态、心理、语言等手段运用起来,以塑造剧中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艺术氛围中,去体验情节的展开、高潮的形成、心态的表露、动作的协调、情感的宣泻,从而有效地消化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提高修养。例如,编排名著《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时,抓住主人公林冲在小二店中、草料场、山神庙的动作细节和精神状态,以及他对陆虞侯、差拨的态度来表现他随遇而安、被逼反抗的思想性格,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当时的社会,同时,学生也可体悟到小二善良、仗义、知恩图报的形象。再如,将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成课本剧,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琵琶女的一生悲惨的飘零身世,加深对封建社会压迫下的底层妇女和正直知识分子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憎恨。这种分明的爱憎情感,就是在演出中,精神上受到陶冶的结果。课本剧的演出比向学生讲解课文,学生讨论课文更富有艺术魅力,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说,课本剧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得到提高,更加丰富和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因此,课本剧能够起到以演促学的作用。

  语文课的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无所不包,有歌颂祖国美丽山川风物的诗文,有赞颂英雄模范人物高尚情操的故事,有讴歌光辉历史事迹和风云人物的篇章。它们从不同角度体现出语言、艺术、自然、社会、心灵、行为、生活的美,他们包含深刻丰富的情感。作为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的表演,课本剧的演出,将这些富有形象性的义理,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把义理变成视觉形象、听觉感知,通过这些视觉形象、听觉感知的观照,就把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艺术”,并从中获得新知识。同时,学生的情绪和多种感官得到调节,心理觉得舒畅,不厌倦,调剂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校园文化,促进其心理健康地发展。另外,课本剧的演出,还使学生从再现作品的生动、真实的画面中,体会人、事、情、理、境的内在联系及典型意义,受到美的陶冶,德的潜移默化,领略到感人的艺术境界,并在艺术美的熏陶下自我教育,培养起真、善、美的道德情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格。

3107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