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800字

时间: 巧绵1291 分享

  品读《文化苦旅》,不仅在品作者的文化苦旅,更在品作者那典丽、唯美、浑厚、质朴,充满想象力的诗一般的语言。

  文化苦旅读后感1

  作者先从自己的童年与家乡开始写起,写到家乡的牌坊与小学,写到那些坚贞的女子,从文中可以感受到那其中浓浓的纯洁与坚贞,她们有着高尚的贞节,有着十分高贵的品德。文中还提到小学时的那种浓厚的师生情。最后写到小学后的离别,从而自然地拓展到了童年以后的更深的区域。

  接着转到了祖国的河山。作者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上的三条天地之线,也是分界之线,从大的方面介绍了中国基本的地理形势,以及朝代历程,写到了欧洲人十六世纪后跨海对世界文明的毁灭。当然也毁坏了中国文明,从作者的字句可以看出作者内心中那隐隐的悲痛,对祖国山河的摧残之严重,可以清楚的看出作者对那段历史的伤心以及对侵略者行为的愤怒。、

  从广阔的山河过渡到了一些景色。其中一些包含作者的悲痛,一些包含了作者的赞美。悲痛中国近代的惨痛历史。《道士塔》中写到了王圆箓用三十英镑把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卖给斯坦因,这着实使人心痛,那可是敦煌莫高窟藏洞的稀世文物呀!更令人可气的是,居然是一个中国人帮助他完成的,而且这个蒋孝婉居然还为这一次帮助外国人盗走自己祖国的文物而洋洋得意。为什么会出了这些败类呢?这怎能不令人心痛呢?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作者的心在流血,整个中华民族在流血,整个国家在流血,每一个人的心都在流血。这是一种偷盗式的掠夺,是一种不公平的掠夺。但是这场掠夺的成功竟然取决于两个中国人,对此,我们还能再说什么呢?更痛苦的是祖国呀!

  文中还写到了清朝时期的文字狱以及它败落的历史。清朝时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历史上最屈辱的朝代。清朝时期大规模的制造文字狱,杀人与流放是常事。他们的这一举动,使多少文人逝去,使多少文化界的精英逝去,又使中国文学界遭到了多大的打击,中国的文学有多长时间的发展停滞,甚至倒流。文学界的一颗颗巨星堕落了,文人们已经没有独立的思想。他们就像是死了的机器,无论对错,都成为只会效忠朝廷的“死人”,从而造成了“中原名士半辽阳”的惨痛局面。流放地众多中的最恶劣的一个宁古塔,是一个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其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而且流放株连规模十分巨大,全家,甚至全族。处罚之重,到了完全离谱的程度。这又造成了多少历史的悲痛,文化的倒流,从而造成了清政府的腐朽落没,为后来中华民族的衰败埋下了严重的祸根。

  这是一段令所有国人耻辱的历史,是一段十分黑暗的历史,更是一段可怕和悲痛的历史,我们应谨记历史,铭记那些悲惨的教训。

  接着,便是世界级的大文豪苏东坡。他因为太有文采而遭小人嫉妒,而受人陷害,皇帝却听信谗言,顺从小人,只有一小部分人敢为他挺身而出,替他道出屈辱。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皇帝亲小人,远忠臣,从而造成了一个文豪的辱屈。这是一段黑暗且可怕的中国历史。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中国文化史被牵进了深渊,许多文化大师捆押在被告席上,小人们却得意洋洋。

  接下来,便是中国历史的骄傲了。都江堰、喀什等一系列的历史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光彩的一笔,它们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国历史的光辉,尤其是在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胸中突然燃起一种为中华民族的自豪之情。只有中华文明得到了保留。

  阅读《文化苦旅》,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历史的悲惨,但更多的是它的光辉灿烂。我们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发扬中华文明,为祖国创造美好明天。

  文化苦旅读后感2

  何谓文化?恐怕很难为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秋雨先生在书中说:“文化在发达之后,根子上仍然是生命的痕迹。”是啊,如果没有生命,又何来文化?生命的繁衍不息也使得文化的火种代代相传。而文化的宏伟殿基,又有多少高贵的生命在苦苦支撑?因此,作者说“苦旅”并非指旅行之苦,而指文化的创造之苦。于是,我怀着一颗对这些高贵生命的敬畏之心,虔诚地跟随作者的脚步,行走于天地之间,开始了对文化的探寻。

  首先是“中国之旅”。作者对中华文化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开始了漫长踩踏。他说“山河间的实际步履,使一切伟业变成了寻常风景,因此也使我们变得轻松。”是的,无论你是达官显贵亦或是布衣平民,放下尘世的包袱,走在苍茫大地上,都会感到自身的卑微与渺小。来到都江堰,这个造福后代的水利工程竟然使我感悟到了老子和庄子的哲学——道之道亦是水之道。无可以生有,柔中蕴含着刚强,看似对立的双方,都可以互相转化。

  穿越到清朝,我为一些中国文人饱受蹂躏与摧残的经历感到锥心之痛。又为他们始终坚守的内心的高贵而大声高呼“你们让世界看见了真正中国文人的脊骨。”你们无奈被卷入官场纷争,注定成为争名夺利的牺牲品。在终身流放的境遇下,你们开始向寸草不生的土地上撒播文明的种子。千百年后,我要向你们传达这一份迟来的崇高敬意。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历史将宣判你们有功无罪。

  其次是“世界之旅”。作者冒着生命危险贴地历险数万公里考察了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重大古文明的遗址。我看到曾经辉煌一时的古文明毁于可怕的极端主义。嫉妒、畏怯、猜忌使人们丧失了理智,只剩下近乎疯狂的互毁、灭绝与复仇。这不禁令人感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是多么不堪一击,先前奋斗的成果是多么容易毁于一旦。

  作者又将中华文明与所有古文明进行对比,得出了“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是中华文明”的结论。为此,身为华夏儿女,我心中油然而生起莫大的自豪感。有些人总抱怨它、批评它,却从没看到它的伟大。难道饱经风霜,在历史风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它不值得我们夸奖几句吗?

  最后是“人生之旅”。在这里,我又不得不向几位近代的文化创造者致敬,他们同样是支撑文明、创造文化的高贵的生命。谢晋导演灿烂的光环背后,原来还有作为父亲的心酸。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弱智,另一个则英年早逝。生活沉痛的打击反而使他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不幸之人却将正能量源源不断地注入观众的心灵。还有温和的百年老人巴金,临死都遭受着他人的无故的诽谤,但他依然畅快淋漓地讲述真理、批判黑暗,面对恶语,他只是投来依旧温和的目光。

  文化的探索将永不止步。感谢《文化苦旅》,带我穿越时空,贴近自然;带我追寻伟人足迹,思考人生。

  文化苦旅读后感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人对于做学问的学者的要求。读万卷书,是让学者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行万里路,是让学者将学问与实践结合,“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现代,有一个人用他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话。他就是余秋雨。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绝的古文明。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这里积蓄了数不尽的文化财富。作者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开始了他的苦旅。第一站自然是他的家乡。

  中国人总是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不管走到哪里,总讲究“落叶归根”。由此,灞河的柳也沾染了游子的热泪,血红的残阳也浸润了游子的惆怅。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的人在科举的作用下,逐渐分散到各地。这是历史的必然。恰巧,农耕文明使得人员的流动性不至于太大,使人最终能荣归故里。因此,故乡也成为无数游子魂牵梦绕、朝思暮想的“理想国”。故乡的范围随时间扩大了,不再局限于那一间房舍,一座小桥,一株杨柳,一种乡音,而变成了一个国家。如今,故乡仍然是海外游子最痛切的盼望。

  第二站,是祖国的边疆。这里,是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地方。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作者说,这里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看似很重要的朝代更迭。长城,恰好是这两种文明的分界线。游牧文明比农耕文明更具侵略性。但是,游牧文明的本质就决定了它的落后。在数千年的战争中,中原文明没有消磨殆尽,而是日趋完善,都源于农耕文明的先进性。但是,正如孟子所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没有游牧文明,中华文明就会“江郎才尽”,最终导致灭亡。就中国的情况来说,冲突的结果,是双赢。

  作者又去其他古文明的诞生地,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明对比,最终分析了这几种文化的异同,调查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感到骄傲。因为当中华文化在辽阔江河中熠熠生辉时,其他古文明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风尘里,只有废墟知晓。文明形态的不同,造成民族性格的不同。农耕文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以和为贵的中华儿女,强调集体的力量,强调团结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逐渐推进,现在的年轻人却逐渐迷失了这个优良传统。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所以,作者提倡回归自然,以水为道,回归中华文明的本真。我认为这是极有道理的。

  总之,《文化苦旅》这部书,体现了作者对于中华文明的探求,体现了中国人对本国文化的反思,体现了现代中国对于古代文化的思索与融合。这部书,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典籍。

  文化苦旅读后感4

  很早就听说过余秋雨的书。那时还小,但是仅仅从书名上看来,就充满了文化的魅力。《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我被这些书名深深吸引,总想着有一天要读到这些书。

  上初中时,读到过余秋雨写的《道士塔》。虽然还不是很明白过去的历史,但是从字里行间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悲愤、痛苦与无奈。读着读着,我仿佛与作者那强烈的情感融合了,也切实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所思所感。虽然我在初中时没有与《文化苦旅》有太多的交集,但是我也在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那之后,我一直没有读过这本书,但还是会时常想起这本书。

  一个月前,我有幸再次接触到了它。这次我利用了充足的时间来细细品味从小时候就期待着的这本书。

  《文化苦旅》的中心思想是文化和生态。文化自然不用多讲,整本书都在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中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这本书也着重强调了生态在文化史中的作用。书中作者认为,一切文明都来源于生态,建立在生态之上。这一点,在书的开头部分“我的山河”就已经提到。不管是西北地区、杭州,还是尼泊尔、太平洋,都处处体现着自然的力量。历史发源自生态,也最终要归于自然。没有文化可以和自然抗衡,这就是作者的另一观点。同时,通过各方文化的涉足,作者在书中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肯定。

  “人生之旅”也是本书的一个重点。文化苦旅的“苦”,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这里。人生之旅讲述了中国现代一个个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的艰难坎坷,也引发后人对当时中国的反思。谢晋、巴金、黄佐临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所经历的坎坷也超出一般人。弘扬美的谢晋因为不符合“工人阶级”而遭冷落;敢于说话的巴金年老力衰仍遭致攻击;黄佐临因政治问题而备受冷眼……发生在那十多年间的事情正是我们应该反思的。

  作者将“苦”贯穿于旅途中,用自己的经历来表达自己对艺术、对文化的热爱。虽然他也曾受到攻击,但他总是淡然处之,继续他追寻文化的脚步。我们也应当认真研读他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体会文化碰撞的力量。即使我们没有亲眼见到,也一定能从他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文化苦旅读后感5

  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来。

  ——泰戈尔《采果集》

  读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个“苦”字,苦,是作者对自己生命旅行的概括,苦,是作者对自己文化旅途的凝缩。苦,却让几代读者甘之若饴,让无数读者感动与喟叹。细细品味着这个“苦”,脑中回想着作者所经历的那一个个文化旅途,不仅默默伫立,默默出神。那旅途,那文字,真让人,苦涩中却不觉反复回味,焦灼后却又了然于心,让人冥思然后放松,让人感到历史的苍老厚重却又如此鲜活年轻。唉,这苦旅啊,让人欲罢不能。于是,和作者,再次行走在陆地、江海,怀揣着一个缱绻的梦想,开始踏访着一个个或新颖或陈旧的梦境。

  我们走过一座座生命的牌坊与寺庙,和信客一起经历艰辛与沧桑,去瞻仰千年的奇迹——都江堰。当我们走到莫高窟,还未来得及感受神圣的世界,却先知道了三个男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些可以成为罪行的事情。那个畏畏缩缩的王园箓,那个敦煌石窟的罪人。那个匈牙利人斯坦因,那个翻译蒋孝琬,他们卑微,渺小,却贪婪而又愚昧,是他们毁了莫高窟的文化吗?这样的罪责压在他们身上。似乎太重。那么敦煌的委屈,国人的耻辱,我们又该找谁讨要?是那些买走文书经卷的外国人,还是当时腐败的王朝? 作者的心中是苦痛的,这种苦痛,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读者,我们无法逃避历史,只能在自然中一次次感受苦痛,在旅行中追求灵魂的释放,追求自身的强大与自立。

  走过了敦煌、莫高窟,踏上了阳关雪,在沙原中感受独特的能够洗涤心灵的景观:鸣沙山、月牙泉,于柳祠中拜访柳宗元,感受诗人的寂寥与开阔。没有仕途得意的他们是悲哀的,是落寞的,却也是另一种幸运。仕途无望,往往是文人升华的关键。在柳侯祠排排的石碑中,中国文人的命运在这里裸程。正如余老师所说:静一点就好。就让文人们有一块净地,凝入心灵,蔚成方圆。

  从敦煌行至阳关,从辽远四川平原旅至古色古香的苏州。在宁静的三峡下苦苦冥想,在神秘的洞庭湖畔低低自语,行走在苏堤、白堤之上,驻足于雷峰塔废墟之中。西湖一梦苦亦甜,化作千年沧桑,千年的叹息。

  在《文化苦旅》中,最让我动容的应该是那篇《风雨天一阁》。余老师进天一阁,那份神圣,那份庄严,让人不仅由衷产生肃穆之感,的确,天一阁是神圣的。它是藏书阁,是那个时代的奇迹,它是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登天一阁楼梯时我的脚步非常缓慢,我不断地问自己: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余老师这一句虔诚的自问,让我心情沉重而又宁静。我和作者一起轻轻地,轻轻地,走上去,仰视,凝视,久久,久久的。那一刻,历史仿佛重现,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唯有那千年的文化,静静地诉说,诉说这千百年来的滴滴点点。

  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在其中栖身,我读着,悟着,醉着。这文字,这语言,这意境,真是“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品苦,亦尝甜。

相关文章

1.

2.《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5篇

3.《文化苦旅》读书心得体会4篇

4.关于《文化苦旅》读书笔记6篇

5.《文化苦旅》读书心得

6.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读后感5篇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800字

品读《文化苦旅》,不仅在品作者的文化苦旅,更在品作者那典丽、唯美、浑厚、质朴,充满想象力的诗一般的语言。 文化苦旅读后感1 作者先从自己的童年与家乡开始写起,写到家乡的牌坊与小学,写到那些坚贞的女子,从文中可以感受到那其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悟800字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悟800字

    《文化苦旅》凭借作者对山水的诗化描写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故事化叙事,来寻求一种对文化人生的省思和精神的洗礼,从而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

  •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正如文化苦旅这四个字一样,《文化苦旅》诉尽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诉尽五千年文化的辛酸历程。 文化苦旅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文化苦旅》一书。

  •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悟5篇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悟5篇

    余秋雨先生的这本文化苦旅似乎并不是那样地简单,他向我们倾诉的像文化长河那般的热血情怀,他用自身的实际给我们上演一场苦寻文化的旅途。 文化苦

  •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体会5篇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体会5篇

    余秋雨先生漂泊了半个世纪,留下了苦涩的回忆。历史的蜕变,我们应去苦苦寻求。 文化苦旅读后感1 文化的旅程是苦的,是涩的,它在叹息中华民族数千

347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