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疾病大全>妇产科>妇科病>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论文

时间: 刘丽859 分享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导管扩张症,中医叫粉刺性乳痈,俗称导管炎,简称浆乳。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浆细胞性乳腺炎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浆细胞性乳腺炎论文范文1

  【摘要】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乳管的堵塞、排泄不畅是引起该病的根本原因。西医治疗多采用手术单纯乳房切除或区段切除,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创伤较大,且有复发之虑,单纯的中医治疗病程较长效果不佳,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此病效果不错。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现代医学名称,亦称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性乳腺炎等,是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在中医古医籍中很难找到与此病相称的病名。早期症状的乳头溢液,可属“乳衄”、“乳泣”的范畴;中期乳房中结肿块,难消、难腐、难溃,又与乳疽证相似;后期肿块溃破、久不收口,或旁窜深溃,此伏彼起,反复发作,早期的乳头溢液、内陷畸形,乳房肿块,易误诊为乳腺癌;急性期的乳房红、肿、热、痛,易误诊为细菌性乳腺炎;化脓后创口常不易愈合,或旁窜深溃,日久成瘘,形成难治性溃疡。

  病因病机:乳管的堵塞、排泄不畅是引起该病的根本原因。此病多有乳头发育异常,畸形、乳窍阻塞,厥阴气滞,或内有湿热,外染邪毒,气血壅结乳房,蕴热酿脓,溃破日久成漏。

  现代医学认为:先天性发育不良乳头畸形、凹陷,外伤、不洁引起乳管阻塞,非哺乳期有分泌物排泄障碍而潴留,继发引起导管扩张,导管的管壁变薄、破裂,淤积的分泌物或其分解的产物外溢,刺激导管壁或周围组织,或中老年女性卵巢功能减退,乳腺组织发生退行性变,乳管肌上皮细胞退化而收缩无力,导致管内分泌物积聚产生化学性炎性的反应。

  1 临床分期治疗

  1.1 单纯乳头溢液期 临床多见有乳头畸形、凹陷,或部分、单个乳腺管凹陷,亦可无乳头畸形、凹陷等病变者;乳头溢液多为首诊症状,多为单侧乳房、单孔乳头溢液,也可见双乳、多孔乳头溢液者。乳头溢液可为淡黄色浆液性,也可见黄白色、脓液样,粉渣样,淡红、暗红或脓血样分泌物。乳头畸形、凹陷严重者溢液较少,且较粘稠,无明显乳头畸形、凹陷者,溢液较多且稀薄。在只有乳头溢液而无有其他症状的情况下,乳腺导管造影是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可靠方法,造影显示粗条状影为柱状扩张导管,小结节影为扩张导管扭曲处和局限囊状扩张处。也可做导管内视镜检查,排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乳腺癌等病才能明确诊断。

  中医中药治疗:辨别乳头溢液的色泽、形态、多少,气味等,结合舌象脉象辨证论治。如乳头溢液为淡黄色浆液性、脓液性,舌淡红,苔薄黄或白腻,脉数或弦、滑等,多属肝胃二经湿热,治拟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方用外科逍遥散加减:当归、白芍、白术、柴胡、黄芩、云苓、龙胆草各10 g,蒲公英、车前草各30 g,薄荷、甘草各6 g。1剂/d,水煎服。或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若乳头溢液为红色血样、舌红苔黄,脉弦数,多为乳络蕴热,迫血妄行。治拟凉血清热。方用生四物汤加味: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栀子、黄芩、龙胆草、牡丹皮、车前草、槐花、甘草各10 g,鲜瓦棕、藕节为引。每日一剂,水煎服。

  导管内冲洗法:适用于乳头溢液为脓性者。可选用生理盐水,奥硝唑、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等。乳房常规消毒、铺巾,持5 ml一次性空注射器,选准乳头溢液孔窍,将针头(剪去针尖磨平后针头消毒备用)缓缓插入约0.5~1.52 cm,尽量挤净或抽净导管内液体后,换上另一注射器抽取所用药物缓缓推入反复冲洗病变乳腺导管。

  手术切除法:选择单孔乳头溢液及导管扩张明显而无乳腺肿块,或肿块为隐匿形者。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适应证选择麻醉,常规消毒,找准病变乳腺导管,用钝针头注射器抽取美兰少许缓缓注入乳腺病变导管,以外溢为度,从乳晕外沿导管程放射状切口,切口长度以导管造影或内视镜所确定的病变部位为准,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由浅入深地解剖分离美兰染色导管全部病变及部分周围组织,用弯止血钳绕过乳头基部,将病变乳腺导管自乳头基部切断除去导管组织,保留乳头乳晕下腺体组织,严密止血后用肠线在乳头基部作一荷包缝合,为不阻碍血运,结扎不可过紧,使乳头外翻,放置橡皮膜引流,间断缝合乳腺组织,关闭空腔及皮肤。术后适当应用抗菌素治疗。

  1.2 乳房肿块期 当乳窍阻塞,邪毒积聚,气血壅结,蕴热酿脓,即导管内淤积的脂质物质分解,其产物可渗出管外,造成导管周围组织炎症样改变,常波及多个小导管和乳腺小叶,可形成肉芽肿,重者可出现坏死灶, 故此时临床症状以坚硬肿块、疼痛为主,故称其为“肿块型”。肿块可见于乳房任何象限,但好发于近乳晕的中央区;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可在方寸,大者可波及一个象限、多个象限或整个乳房,可缓慢发生由小渐大、亦可突然发生迅速增大;肿块可伴有疼痛,以隐痛、刺痛、闷胀疼痛为主;肿块初始皮色微红或不红,日久皮色渐红,可致乳头牵拉凹陷,亦可与皮肤粘连;肿块触痛明显或轻度,初始边界不清,日久可渐局限,质地初始硬实不坚,液化为脓后常软硬兼杂;肿块可伴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发热、自汗、盗汗等症。肿块炎性表现明显可配合西药抗生素输液,选用青霉素、头孢类和甲硝唑等。中医中药治疗在辨肿、辨痛、辨色、辨脓的基础上结合整体体质,舌象,脉象辨证论治。总的治疗原则是:初始实证者以消为贵,治拟以活营通络,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方选消法的代表方仙方活命饮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外治以龙蟾雄黄酒调芒冰散、金黄散外敷,亦可外贴鸡骨膏、太乙膏。若病久体虚消之不应欲化脓者,应使用补气养血,扶正祛邪,移深易浅,促使局限,托毒外出之方透脓散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外贴太乙膏。若肿块消之不完,较为局限,炎症较轻,可选择乳房肿块、乳腺导管切除术,乳房区段或象限切除术。

  1.3 乳房脓肿期 若肿块较为局限,皮色暗红,逐渐变软,波动应指,午后发热,自汗,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脓已成,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口应够大,以等于脓肿为度。如果脓肿距乳头较近,切口一定要延长至乳头,并将乳头病变导管一并切开,尽量清除净坏死组织,掺红升丹少许,填塞凡士林纱布,覆盖敷料,一天换药一次,3~5日后改为掺五五丹、七三丹或九一丹,两天换药一次,直至溃疡愈合。对此溃疡换药的关键是:有残留坏死组织较多者掺红升丹量就多一些,以无明显疼痛为度,残留坏死组织较少,红升丹量就掺少一些,根据坏死组织、新生肉芽的多少,适时选用五五丹、七三丹或九一丹,填塞凡士林纱布应自始至终,一定要使溃疡基底部肉芽上长至疮面平覆再长皮层,决不能出现假性愈合,以免再次复发形成窦道。

  1.4 乳房瘘管期 瘘管型浆细胞性乳腺炎,多由早期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由脓肿形转化而成,其临床特点为乳房结肿块、溃烂流脓,单个或多个瘘管或窦道,溃口久不愈合,或暂时愈合后不久又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少则数月,多则数年。瘘管型浆细胞性乳腺炎,药物治疗多难痊愈,大多需要手术。

  西医治疗方法:在排除结核性病变后,多选择在瘘管外口愈合或使炎症得到控制分泌物很少的静止期,行瘘管或窦道及其周围炎性组织完整切除术;若经久不愈的瘘管周围肿块、瘢痕组织增生严重,影响伤口愈合者也一并切除;如果炎症广泛侵及整个或大部分乳房,皮肤已有严重粘连,形成较多瘘管者,可作单纯乳房切除,或皮下单纯乳房切除术。西医的治疗方法最大优点为疗程短,效果好,可谓立竿见影。不足之处为:炎症得不到控制,分泌物较多的非静止期无法手术;瘘管周围肿块较大、瘢痕组织增生严重,炎症广泛波及整个或大部分乳房,皮肤已有严重粘连,形成较多瘘管者,手术损伤破坏乳腺组织较多;若只做瘘管切开损伤乳腺组织较少,但有遗留慢性炎性肿块或有瘘管复发的可能。

  2 中医治疗方法

  手术切开后掺祛腐生肌药,方法是: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有头探针探清窦道、瘘管走向。若窦道单管、炎症肿块较为局限者,采用瘘管或窦道局部切开或切除术,炎症不明显者给予一期缝合;炎症明显者敞开创口,掺红升丹少许,填塞凡士林纱布,覆盖敷料,一天换药一次,3~5日后改为掺五五丹或七三丹,两天换药一次,直至溃疡愈合。对多发复杂性瘘管或窦道采用手术切开加用中医祛腐生肌药,即由瘘口插入有槽探针,沿瘘管自然走行方向手术完全切开窦道或瘘管,刮除瘘管内肉芽组织,掺红升丹少许,填塞凡士林纱布,覆盖敷料,一天换药一次,3~5日后改为掺五五丹,一天或两天换药一次,3~5日后改为掺七三丹,两天换药一次,直至溃疡愈合。

  浆细胞性乳腺炎论文范文2

  【摘 要】目的:探讨目前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人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极易误诊乳腺癌,对于乳头内陷畸形的妇女病人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尽快手术取得病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中青年妇女一种非感染性乳腺炎症,主要发生在非妊娠、非哺乳期,主要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乳腺炎症性疾病。此病发病率不高,国内文献报道约占乳房良性疾病的1.41%,但临床易误诊,与乳腺其他疾病混淆尤其误诊乳腺癌,处理不当易形成乳管瘘,甚至导致不必要的乳房切除。我们总结了03年8月-11年7月收治4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56-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女性,年龄16-47岁,平均年龄30.5岁;24-40岁占80%,2例未婚,其余均有生育史;病史最短者3天,最长4年;既往有急性乳腺炎病史4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 分别为26例和14例;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本组中有12例肿块直径最大为10 cm,伴有疼痛或曾经伴有疼痛,上述所有的肿块边界欠清欠光滑,活动度差;其中8例患者肿块质地较硬,无明显感染炎症表现;13例患者肿块处有红肿疼痛,肿块与皮肤粘连,压痛明显,但与胸肌不固定。14例乳头溢液患者(溢出血性液7例,脓性4例,乳白色油样臭味浓稠物质3例),5例乳头凹陷,1例患者患侧乳房有外伤史,来院就诊时乳腺呈蜂窝织炎改变者2例,脓肿3例,入院前已行脓肿切开引流形成慢性不愈之乳管瘘2例。查病人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有12例。

  1.3 辅助及实验室检查

  40例患者均行常规白细胞计数检查,其中白细胞增多者12例;24例有乳房肿块患者行乳腺B超检查,表现实性或囊实混合性占位,边界不清,其中有4例报告因实质性肿块为乳晕周围、乳腺癌不除外,16例考虑为弥漫性炎症病变、其中5例乳腺导管扩张, 4例考虑良性肿瘤;有32例患者行钼靶X线摄片检查,18例提示乳晕下不规则致密肿块阴影,9例与乳腺实质融合可见钙化斑呈管柱状,其中2例钙化呈沙砾样;19例彩超引导下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抽得黄色液体者12例, 细胞涂片见大量的浆细胞9例确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3例诊断不明,但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均未发现恶性细胞,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外院预约5例乳腺内镜检查,均提示乳腺增生及乳管扩张,管壁充血粗糙,2例有黄白色絮状物。

  1.4 术前诊断

  术前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或非哺乳期乳腺炎19例,高度怀疑乳腺癌4例,导管内乳突状瘤4例,乳腺纤维腺瘤6例,慢性乳管瘘2例,4例病人诊断炎性包块,疑是乳腺结核1例。

  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病初时部分给予广谱抗生素静脉抗炎保守治疗, 部分病例局部红肿消退或瘘管外口暂时愈合,但全部病例最终均手术治疗。其中肿块较大的18例患者行肿块或乳房局段切除,术后给予静脉抗感染治疗;其中9例乳房肿块保守治疗后形成多发脓肿,给予多处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开放换药6个月前后愈合;5例多发脓肿患者行切开引流,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病变感染灶累及大部分乳腺,行全乳切除。5例乳晕旁瘘管和窦道型患者行窦道及局段乳腺切除,就是患者形成慢性瘘管在炎症静止期行病灶切除(以病灶为中心做梭形切口,如有瘘口者,可向瘘口内注入美蓝后封闭瘘口,提起病灶,仔细辨认切除瘢痕组织或蓝染组织,直到乳头下真皮处,紧贴乳头真皮结扎切断,一期缝合切口),术中必须将累及的大乳管一并切除并注意矫正乳头内陷;术前怀疑乳腺癌的3例患者术中行冰冻切片排除乳腺癌后行乳房象限区段切除术。

  3 结果

  40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浆细胞性乳腺炎,随访3个月至5年, 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未见复发或再次入院就诊,无一例发生癌变情况,病人反应良好。乳房外形以一期缝合未复发者外观最好,9例术后开放换药愈合者外观轻度凹陷,完全敞开换药者局部有明显凹陷。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V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临床意义。

  5 讨论

  5.1 浆细胞乳腺炎多发于青年妇女, 作者查阅诸多文献起病原因并无一致性看法,与妊娠、哺乳无关,发病机制不明,病因至今尚无定论, 但大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主要与乳腺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1],多种细菌逆行感染,乳头中心凹陷局部不洁引起乳孔闭塞,局部分泌物及污垢潴留,最终导致乳管阻塞及乳腺导管扩张症。钱礼则教授认为系皮肤感染侵袭乳管,是一种与哺乳无关的慢性特殊型感染,陆德铭、唐汉均教授认为:乳头内陷畸形,乳管开口被分泌物阻塞,当梗阻的乳管内分泌物大量积聚并溢出,其分解后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对周围组织化学刺激和抗原反应,引起浆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2]。

  5.2 浆细胞乳腺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可见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以及乳房炎症表现,可伴乳头内陷、乳房皮肤橘皮样变、腋窝淋巴结肿大、瘘管形成,乳房胀痛等。本组26例乳腺肿块占61.54%,乳头溢液占30.76%,其他占7.7%。本病术前诊断较困难,且其表现与乳腺癌很相似,极易误诊为乳腺癌。文献报道术前误诊率达到31%-89.9%[3,5]。本组术前误诊率为46.15%,其中30.8%误诊为乳腺癌(8/26),可见本病和乳腺癌的鉴别异常重要,结合文献报道[4,5]和自己的体会,作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本病肿块出现之前常有局部炎症的表现,并且有急性到慢性的发展过程,而乳腺癌起病缓慢,常无意中发现肿块,且肿块出现之前一般没有炎症的表现。本病由于炎症刺激和纤维组织增生,早期便可出现乳头内陷和皮肤橘皮样变以及腋窝淋巴节肿大等表现,而乳腺癌的这些表现大多在晚期才出现。本病多位于乳晕的深部,而乳腺癌常位于乳腺的外上或者内上象限。本病有反复的发作,肿块可随发作反复增大和缩小,而乳腺癌的肿块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本病肿大的腋窝淋巴结是炎症反应性的,常有压痛,质软,且可随炎症的消退变小或者消失,而乳腺癌的肿大淋巴结质硬,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变硬融合,且不会消退。乳腺导管造影,本病表现为导管扩张,呈囊状,内壁大部分光滑,连续无内生性肿块,而乳腺癌乳管内壁不光滑、破坏、有中断、失去连续性,可有内生肿块或者浸润。

  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或者乳头溢液检查,本病可见坏死物质、浆细胞、脓细胞等,乳腺癌可找到恶性细胞。为减少术前诊断正确率,作者主张:详细询问病史,对本病应有充分的认识。彩超动态监测,诊断价值较大。本组中2例患者钼靶及彩超均提示为乳房实性肿块疑为乳房癌并建议手术,但考虑到本病。并予抗生素治疗,症状明显减轻,4d后复查彩超提示囊实性乳房肿块,从而明确诊断:乳管内镜或乳管造影对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者,能大大提高术前诊断率。坚持[6]对2680例乳头溢液的病人行纤维乳管镜认为,纤维乳管镜是乳头溢液病人可靠的初步筛选方法。本组经乳管内镜或者乳管造影明确诊断8例。针吸细胞学或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如找到脓细胞、癌细胞,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浆细胞乳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自限性疾病,但一般很少能不治而愈。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必须完整充分地切除病灶,特别是必须清除乳晕下大乳管内的病灶,否则极易复发[6]对于急性炎症期患者,首先以中西医结合消炎退肿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切开!挂线疗法配以中药外敷、内服(尤适用于脓肿型),根据病情再配以西药抗炎,大部分患者病情能缓解,部分能得到治愈[1];对于上述治疗不缓解或不完全缓解而表现为脓肿局限、肿块。慢性瘘管的,治疗均以手术为主,手术选择切除术:采用西医方法完整切除病灶(适用于瘘管型及肿块型)。本人认为西医切除是对中医疗的有效补充,更彻底、更速效,能达到根治目的。一般急性期可以先通过中药内服外用加西药抗炎治疗,部分患者急性炎症可望获得治愈。上述治疗无明显效果(半月以上)的,则果断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必须做得彻底,病变乳管应广泛切除,否则易复发。乳头凹陷的患者在手术时,须切开通向乳头部的瘘管[4],同时纠正乳头凹陷,术后换药时注意使乳头外翻,以避免复发。手术设计:一般作沿病变导管为中心的乳晕旁纵形切口或弧形切口,病灶切除后,切缘应为正常洁白的乳腺组织,不应有灰暗的病变组织残留,否则易复发。以化脓性病变为主的病例如行引流术时发现炎症呈蜂窝状,脓腔复杂,则必须改行病变组织广泛切除,否则很难治愈。

  参考文献:

  [1] 唐汉均.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与研究概述.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 19.

  [2] 许良中.乳腺病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06-207.

  [3] 谷振声,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1北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93-97.

  [4] 卞卫和,任晓梅.浆细胞性乳腺炎病机制探讨.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4):212.

  [5] 王志坚,杜玉堂,黄鹂.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分析.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715.

  [6] AmmariFF,YaghanRJ,OmariAK.Periductalmastitis.Clinical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audiMedJ,2002,23:819-822.)

  
看了浆细胞性乳腺炎论文的人还看了:

1.关于成功的论文

2.关于和谐社会论文

3.毕业论文范文

浆细胞性乳腺炎论文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导管扩张症,中医叫粉刺性乳痈,俗称导管炎,简称浆乳。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浆细胞性乳腺炎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浆细胞性乳腺炎论文范文1 【摘要】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乳管的堵塞、排泄不畅是引起该病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