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学习心得>

古文典籍学习心得:《道德经》之[观心修行]感悟(9)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说明:建议先阅读[感悟(10)],然后将以下内容理解为[感悟(1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也许更好一些。

  《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见]

  我们继续来倾听老子给我们讲他所看见的[道]。

  上善若水:这一章,老子再次转换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给我们讲他所看见的[道]。这一次,老子希望传达给我们的是关于[道]的品格和作用,或者说,当一个人与道合一之后,他所体现出的道的品格和作用,又是怎样的呢?

  之前我们说,道,灵明空寂,空寂灵明。那么当这鲜活的道,体现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时,又会如何呢?

  老子说,当这鲜活的道,体现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时,即为[上善]。

  那么,上善,是最高、最好、最完美的善吗?

  在《道德经》第二章,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上善]并非相对之善。

  那么[上善]是指什么呢?

  [上],实有超越之意,上善,其实为道善。《大学》中名曰[至善]。

  上善若水:老子说,这超越于善之上的道啊,其品格如水.....

  老子为了让我们明白[道]的品格,再次以人们非常熟悉的水来进行比喻。同时我们也要知道,[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我们需要在深入理解水的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体悟比喻所无法完成的部分,才算不辜负老子之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有这样的一个特性,擅长于自然圆满地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于人们最不愿意待的最低处,所以,水的“品格”非常接近于道。

  在憨山大师注解的道德经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这样断句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之善,利万物而不争,即为[上善]。这样断句,主旨便更加突出了。

  将水的比喻,还原为道,这一句就变为——

  道善,利万物而不争:超越一切的鲜活的道,自然圆满地利益万物而没有任何一丝挂碍和执着。不争,是没有挂碍、执着的结果。不执着于我,所以不争,不执着于人,所以不争,不执着于物,所以不争,不执着于事,所以不争。

  老子这一章,讲的既是[道],也是与道合一的[圣人]。

  从[道体]而言,利万物而不争,即为道体的自然德性。

  一切都是道的化现,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离于道而存在,万事万物来源于道,又回归于道,所谓的[利万物而不争]仅仅是道本身“大幻化游戏”的映像而已。道与万物,本来就不在同一个层面,又何来相争之说呢?比如一个京剧演员,涂上了脸谱扮演了一个角色,我们看到的是[扮相],如果他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我们就会看到不同的[扮相],如果我们不知道这是同一个演员扮演的,我们就可能会认为不仅[扮相]不同,而且演员也不同。我们甚至会去评价,嗯,这个角色的演员比另一个角色的演员演的更好等等。而当我们有一天发现了原来我们认为的不同其实是一个错觉,原来是同一个人扮演的,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同一个人啊。而对于演员本人来说,他自己是一直都知道的,所以根本不存在他与某个角色相争,或者他与某个演员相争的问题。一切本自无争。而[道],就是[万物]这种种扮相后面的唯一的演员。

385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