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读后感 >

《方与圆》读后感:一个德国老人的教育故事

时间: 子文834 分享

  编者按:读完一本书,总会有收获,看了《方与圆》,让作者懂得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真正的责任。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方与圆》读后感。

  新年伊始,人还没进入状态,脚就扭伤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我住了几天医院后,听从医生建议,回家卧床休养。休养期间,手机和书成了我的好朋友。手机,让我了解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书,则让我补充了很多的精神食粮。

  给我感悟很深的是丁远峙所著《方与圆》。这本书主要论述的是经商之道。我由衷地赞同作者的很多观点。例如:他提出的人要做最好的自己;要为工作而自豪;要永远追求持续不断地改善等等。第三册第十五章就更吸引了我感触颇深,以至于一口气读了两遍。本章的题目是《教育要随人、随事、随时、随地》。读了以后,对作为从事三十多年教育工作的我来说,触动很大,简直有一种愧疚之感。且不说作者的文笔如何精妙,也不论他的观点如何鲜明,单是他引用的一则小故事就让我自惭形秽了。下面是作者引用的故事:

  在德国,一位老人在湖边散步,看见一个小孩在钓鱼,发现他拿着两根鱼竿。在德国钓鱼,一个人只许用一根鱼竿,就像孟子讲的“勿竭泽而渔”。于是,老人问:“你为什么用两根鱼竿?”

  小孩回答:“同伴去了洗手间,我帮他照看一下。”

  老人赞许地对小孩点点头,又问:“你有钓鱼执照吗?”在德国钓鱼需要有执照。

  小孩拿出了执照。老人问:“你带了卷尺没有?”在德国钓鱼,七寸以下的需要重新放回河里,七寸以上才能留下,所以需要卷尺。

  小孩又拿出了卷尺,老人满意地拍拍小孩的头。

  这是,有一个路人看见了,就问老人“他是你的孙子吗?”

  老人回答:“不是。”

  “那是你朋友的小孩吗?”

  老人还是回答:“不是。”

  路人奇怪地为问:“那你为什么要教育他呢?”

  老人说:“每一个德国的小孩都是我的孩子,我都有教育他们的责任。”

  作者感叹:“看到这里,我一直在反问自己,我有将每一个中国的小孩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吗?我又有随时注意教育他们的责任吗?”

  姑且不论作者倒底有没有,我自己也要反问:“我有吗”?文章作者通过这件事得出了他的观点:“教育要教育要随人、随事、随时、随地”。我做到了吗?我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证明我没有做到,所以我为之惭愧。

  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周末,我帮父亲翻晒晚稻谷子。由于要防止鸡鸭们来偷吃,因而在晒谷场的周围安上了尼龙网,这样,那些鸡鸭们就只能止步网外,望谷兴叹了。

  这时,邻家的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了,边走还边用手拉扯本不牢固的网。那脆弱的网经不住他的拉拉扯扯,终于倒了。我见状,刚想对其发火,或者说是教训,可是,猛抬头看见其奶奶正从另一个方向走来。我立刻噤若寒蝉,不声响了。一方面,我是怕得罪大人,另一方面我倒想看看孩子的奶奶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可结果令我相当失望,祖孙俩非但没有向我们道歉,反而堂而皇之地从网上跨了过去,就好像那网本来就是倒下似的。此时,我暗暗感叹:“如此家教,不好!大人没有及时对小孩进行行为教育,这样会导致他以后常犯错误的”。可是,今天,当我读了丁远峙的文章,不禁脸上阵阵发烧。我是个教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时没有及时对邻家小孩采取教育已是不当,还要大言不惭地给人家妄下定论,这更不应该啊。我真的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而惭愧。相比于那个德国老人,我简直什么都不是,我只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读完一本书,总会有收获,今天的收获是: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单单停留在学校教育、课堂教育上,更应该要注意做到“教育要随人、随事、随时、随地”。这才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真正的责任。

  作者:言荣祥

  公众号:南湖文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3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