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攀登者》精彩影评5篇_观后感800字

时间: 家锐21251 分享

  看 《攀登者》电影,时而让人无语凝噎。那是因为它不够完美。时而心潮澎湃。心潮澎湃是因为,我的祖国,七十年来,历经风雨坎坷,一路前行。希望以下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精彩影评5篇_观后感800字

  《攀登者》观后感一

  可能对这片子的期待太高,说实在的有点失望,配音跟口型看的着实难受,演技不可否认的,确实有,感觉这部戏就张译最入戏,但是节奏太乱,最搞笑的就是,训练部分居然这么少,导演把爱情拍的比登山还重要,爱情戏份太过突出,说好的攀登,一集下来一大堆爱情戏份,完全对不起片名,正如评论里说的,应该改名叫《珠峰绝恋》。

  《攀登者》观后感二

  冲着吴京去看的点映,看完了在打三星和四星之间犹豫。平心而论这片子不算烂片,它要是不叫攀登者叫珠峰之恋之类的名字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吴京站立于大地之上(人形高达是这样的)。但它是根据饱含着特殊历史意义的真实故事改编,这片子拍得对不起那些伟大而坚韧的原型人物们。编剧绝对跑偏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这样一个献礼片要加这么多基本无用甚至拖后腿的感情戏。这些感情戏非但没能丰富角色的性格,而且还给人物塑造造成了打击。

  在影片中这种严酷的环境下,满脑子粉红泡泡是很不合时宜的,甚至可以说搞不清状况。而这些角色,按理说接受了严格训练和专业培训的角色,不观察周遭就贸然行动导致自己和意中人遭难,攀登至关键地段为了和恋人通信更加清晰擅自离队,通知气象的变化时哪怕自己已经不适合传达了还要在可能误传的情况下和恋人通话到死。我不明白导演和编剧是出于什么考虑让人物形象和剧情设计为了感情戏做出这种牺牲的。整个叙述的重点就是偏的。60年的攀登完全可以加重戏份。现实原型的留氧气瓶最后奇迹生还的事迹不够好吗?不够感人吗?这种情谊和意志不够动人吗?

  曲秋林和方五洲两人的嫌隙也没有用心地处理,他们解散了,重聚以后就开始生分。在没有解散前应该就给他们一个因为摄像机冲突的戏份,成品的铺垫我个人觉得不够。这条线如果用心拍了是可以作为影片的骨子的。两个演员都演的很好,应该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但这个矛盾匆匆就结束了。

  我觉得很关键的一个部分,人员的选拔导演和编剧居然提都没提。只能说他们根本搞不清重点。训练部分也是沦为了感情戏的背景。70年代3次登峰,第一次的作用仿佛就是刷刷感情戏,让杨光能有个出场场合和退场理由。我无法理解那个烫伤。水在那种地方沸点是不高的。我甚至无法理解杨光这个角色的意义,他在故事里先是一副重点人物的样子上场,然后莫名其妙的下场。请问这个角色是来干嘛的?因为需要把演员塞进去所以设置的角色吗?听说他的原型是夏伯瑜先生,老先生为了帮助一位丢失睡袋的藏族同胞而导致小腿截肢。又是一位辜负了原型的角色。编剧显然缺乏这样的同情心,无法理解这种牺牲精神和动人关怀。要给人物找理由,上珠峰是为了爸爸,让睡袋是因为不小心导致队友受伤。

  何必呢!你不能理解,难道就不能接受它,尊重它吗?

  第2次登峰明明到了第二台阶,李国梁都说了继续,然后半点没交待他们怎么没有登顶成功。说起李国梁,我怀疑他和编剧有仇。他顶着这么个名字,跟老一辈说该我们接棒了。结果临门一脚突然就牺牲了,还是要方五洲来。太讽刺了。编剧写的时候没觉得哪里不对吗?

  另外一个问题是画音不同步,大部分口型是对不上的。这使得我观影时有点出戏,因为并不是所有演员的台词处理得都很好,杨光因为老喜欢说一些偏书面的台词,又不同步,给我一种轻浮感。

  唉,一路写下来,我国是多么缺好导演和好编剧啊!这影片的演员不差了,题材也非常好,最后出来的却是这幅样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攀登者》观后感三

  希望不要太大失望就不会太多,提前半个月买票,为了我胡,期待了很久,特地赶回来看这场电影。结果糊了我的脑子的剧情,看的尴尬癌都犯了,这么多年头一次提前离场,看到终于登顶了,心想我去终于结束了,可以走了。

  给一星不能太多浪费了这么多演技颜值在线的演员,本来是部很励志很具有时代意义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电影还特地在国庆70年上映,结果偏偏尬的恋爱剧情拖沓多余,让我看的直接想2倍速快进,男的都在登顶黑糊了,女的还可以白白净净跟个傻白甜一样是什么鬼?不是在同一个藏区???还有李国梁和黑牡丹极度尴尬的暧昧和吻,让我不忍直视!!!完全是黑化女性角色只会脑残拖后腿,天天没事尽想着怎么搞暧昧。开篇太多徐樱和五洲的爱情萌芽故事,而且以徐樱口吻来叙述开头那40分钟剧情看你俩在谈(暧)恋(昧)爱(期),就让我不耐烦了,what?我来看了部爱情文艺片?花点时间说说被不承认如何坚持励志的不放弃努力不好嘛?偏偏去谈情说爱,合适吗?特别最后一次登顶二级阶梯上去的时候,通的那通电话,看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打着打着电话她竟然喷血了,我都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爬上去的没死,下面一通电话反而死了,那五洲为了救你受伤,李国梁主动请缨带队上去结果死了是什么鬼?

  关键时刻小情小爱,我就想拖出编剧来问问你咋想的呢?我一点爱国主义情怀没感受到,是我的问题嘛?本该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剧情,我以为开局的高潮原来就是全剧的高潮了,我也不知道我看了个什么?我是真的超期待,毕竟卖力的宣传了这么久。这么恶劣的环境拍摄演员们都牟足了劲。这么松散的剧情,贯穿的主线励志登峰这件事也变得敷衍。三段cp都尬到不行,我胡那个更是多余的感觉。劲添乱的没上去腿也瘸了。

  不要去看了,全剧高潮智商在线也就开篇10分钟那剧情,剩下都凑合,偶尔来点打鸡血,分分钟想离场。难怪排片这么多上座率确低于同档期另外两部电影,是有原因的,编剧导演的锅,演员就不要背了。而且后期不走心,连口型都对不上,当观众眼瞎嘛?硬伤bug就不用说了,8000多米不喘气,搭梯子分分钟搞定,怎么想的走点心行不?谁给你们勇气拿出这样片子忽悠观众来的。不是说要求过高了,而是你拍片用了如此强大阵容,宣传起点打的就是爱国励志情怀勇攀高峰,不然我看的啥?电影名如果说是《珠峰绝恋》那我肯定不去看了!

  这部电影正式上映已经是第五天,争议非常大。口碑和票房有目共睹,已经提前退出国庆档的三家之争,可以说没有黑的必要了,那些个说买水军来黑电影的你们可以闭嘴了,这就是拍砸了的电影。不管我之前有多喜欢演员,有多期待这个题材,我都不能昧着良心说这是部诚意之作,它的问题显而易见。

  1,硬伤。口型对不上,其实一开始没注意到这点,我都在顺着演的看剧情发展和台词,为什么掐台词,因为有个习惯,一部好电影好剧本一定会有经典台词打动你,我想记下来。结果是我看了大概一个小时,没有什么深度广度的台词让我印象深刻。剧情乱的可以,特别是尬恋爱的我就没耐心了,李国梁和黑牡丹那段,到了吹口琴那里,我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发现不仅这段,徐樱很多时候也是口型对不上,想跟朋友吐槽,才发现她已经在玩消消乐,旁边的人都在玩手机。回来后翻看很多同反应问题的评论才知道,这部剧后期配音剪辑改动了很多剧本台词,就投机取巧的以为这样能糊弄过去,没想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主题。偏离主题是最最致命的。要知道这是部主旋律爱国主义题材的励志片,就像电影名一样《攀登者》,你最起码要让我时时刻刻记住这部电影的主旋律不出戏吧。一开始60年三个人登顶那段我很感动,因为看过之前演讲这是当年真实事件基本还原了。做了个铺垫我以为全剧就这么励志的开场了,结果画风一转,到了徐樱的口吻开始来叙述她和他的暧昧爱情故事……what?我有看到演员有很努力的在演,但是我不是来看文艺爱情片的啊,如果这是部电视剧,这样篇幅写爱情,没问题你有大把时间去说这是以小爱衬托大爱,但问题这只有短短一个多小时《攀登者》,不是叫《珠峰绝恋》的电影。

  连我觉得最应该重点写的60年那次登顶因为没有影像资料结果不被世界范围内国家以及登山爱好者承认的感受都是以徐樱口吻来叙述,特别是连自己教的学生都开始质疑的时候电影就安排徐樱一句话再也没有去过学校上课……我佛了,另外两个更是,一句话都不吭,曲松林把这账就记在了五洲那儿觉得当时不应该救他应该救相机,然后事事对着干,最后还害死了李国梁才猛然醒悟,这是什么脑回路剧情???

  要知道这个点的重要性,当时登顶除了征服最高峰个人成就之外,承载着国家在战后积贫积弱被全世界看不起群嘲的情况下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这个点难道不应该重点被突出嘛?

  当时南珠峰已经有人登顶成功其中就有尼泊尔人,国际上不承认这是中国领土,群嘲并认为没有中国人能到达这个地方。中苏本来联合登顶但50代关系破裂后苏联撤走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其中包括专业登山人员,在当时条件下,登顶几乎成了不可能,而且我看的其他评论也有说,当时条件下的专业登山设备是要国外的,没有其他国家提供,要在香港兑成外汇后购入,这个点难道也不该说?

  实际上电影演的是什么?五洲带着徐樱去废弃工厂上演了一段人猿泰山似的攀爬,上去一大段表白前奏,硬是没说出口表白……还有被下放到工厂做锅炉工被人砸玻璃群嘲,徐樱冲出来比五洲还激动的骂街鸣不平。然后转身去了苏联学习15年……想表现啥?!

  国家都大篇幅报道了三人登顶予以肯定了,国际上不肯定就算了别人口没法封,自己国家的人不承认倒是被重点突出来了,是想说自己国家的人凝聚力向心力都不够嘛?

  3,原型。都说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觉得被黑的最惨的就是黑牡丹这个角色原型——潘多。

  这个人物原型是藏族女登山员潘多,1975年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的女性。她在36岁刚生完三胎6个月奔赴参与登山组织训练,从运输队转到登山突击队,她在之前登山得了雪盲症并且脚指头截肢了,而且她丈夫是她的引路人更是并肩前行有些共同目标的队友。然而电影里拍成了什么?乱闯别人房间翻设备,训练时无脑提前掐秒表以为是在帮心爱的人,特别是掉下去帮李国梁胡乱一通人工呼吸尬的呀不忍直视,就这样最后竟然登顶了?请问她怎么训练的就能登顶了?她一开始不是后勤的嘛?

  4,个人英雄。这部电影有几个打鸡血的镜头,第一五洲3分钟内完成整套训练,不得不说吴京武戏很棒,真的很能扛实打实的拼出来的,这个点我也觉得没问题,但是这个鸡血打完后,曲松林都说了他对李国梁会要求更多是因为他觉得李和当年自己一样承担着扛起相机纪录登顶的重要作用,那我顺着这个点是不是应该看到些最起码李国梁为了这个目标努力点训练的镜头,然而我看到了什么,他和黑牡丹的眼神感情戏,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导演怎么想的,应该激情澎湃的时候来谈谈感情恋恋爱?就像是刚燃烧起来的火苗啪一盆冷水浇下来凉了。

  还有五洲为爱扛起小雪山,飞跃小断层,那是海拔六七千米的地方,不是平地可以跳跃的小水沟,穿这么厚重的登山服那就要有点常识性的剧情吧?还有就是在五洲为爱扛起小雪山的时候注意到了,徐樱的妆容,当时我就跟我朋友吐槽,你看下章子怡眉毛眼睛嘴巴妆容有多精致,白里透红的皮肤多好。有点常识都知道在藏区高原上太阳直射环境下不要说长期,就算待个几天也会肤黑高原红吧,章子怡带领的一队气象观测组我只有一个词形容她们——洋气。

  不得不说国际章演技可以,但是对待角色严谨的态度真的没有以前好了,她之前《我的父亲母亲》不是不能放下身段演这类似妆容的角色,但是到这怎么就这么不严谨了呢?

  还有最后一段她们俩占用军用电台在即将登顶的二级阶梯上谈情说爱开始表白,不顾同气象组同时劝阻,展开一段脑回路清奇的对白(表白)想要拔高主题攀登没想到观众口碑一致差评,唉……

  5,讲讲我胡。对,我是因为我胡买的票,从《琅琊榜》之后没有很出彩的角色了,我被策宣暴风式洗脑的安利来看我胡的表演。我看到半个小时我胡十几个镜头里寥寥数语的台词,最后第二次登顶被迫全组下线还是在经历风暴这么惊心动魄的一晚,没被大风刮下来的登山队,因为我胡下来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剧情会顺着我胡因为有家族遗传可能得马凡综合征,然后有一段为了梦想和挑战自我的励志故事情节,可是我看到了什么?添乱的把烧水壶打翻又英雄主义式的把睡袋割开让给队友因为觉得愧疚把她烫伤?

  尽管我很敬佩原型人物——夏伯渝前辈。真人真事太励志了,可是被电影拍出来我怎么一点感受不到他励志。夏老当年是为了帮助同队伍有丢了睡袋的藏族小姑娘,认为自己体力好没问题,把睡袋让给了别人。可是导演非要安排这个打翻水壶这个情节,是不相信人能无私奉献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嘛?

  6,保护摄像机问题。感谢这位大哥不厌其烦的去给低分评价影评里面贴评怼,不然我差点忘了这个bug。

  他原话:评一星二星的大都没说到捍卫祖国背景下的“保护摄影机”这个整部影片的核心情感,张译对吴京那么多年的恨,受张译影响做选择的井柏然的牺牲,都跟能证明当时登顶珠峰对于捍卫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意义。 说明他们根本就没完整的把这部电影从头看到结束,了解个表面就准备了黑稿去领赏了。

  我呢,最讨厌无脑上来就怼的,这个有点脑子,但是无脑认为我写个影评黑可以领赏的,你怎么不说五星吹的都可以领片方赏钱呢?一看就根本没看我写了什么没针对回复,不敢正面硬扛这些问题。那么我就针对你说这问题来说说这个bug。第一次登顶,队长先死了,临死前任命五洲为队长继续攀登。三人登顶,曲松林差点挂了,这一段英雄式救援也算惊险刺激了。作为队长他选择了救人,相机给丢了。对,没错,丢了……然后因为这个登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不被承认曲松林把全责算在了五洲头上,包括对再次登顶和自己一样背负着同样担子的李国梁要求严苛,甚至间接害死了李,突然间醒悟过来自己错了,最后在五洲准备最后一次登顶,态度360°大转,不许上,太冒险,太危险……what?所以张译这个角色和主角是从头扛到尾,要我说就是赤裸裸的反派了吧,我说进,你说退,我说退,你说进,偏偏对着干。五洲还是他的救命恩人,就像他们那晚上三人交流一样,五洲问了他换做是我处于那个情况你会怎么选择?他还是固执己见。他这个角色应该不是经历过一两次登山,也不是见过一两次牺牲吧,他会不明白相机和人谁更重要在可选择情况下,况且救回相机是谁都会用的嘛?能保证之后就能成功登顶???这个问题他想了15年都没想通是有多固执,结果李国梁牺牲了,他能在海拔六七千米的甚至不确定的地方快速找到并带回尸体迅速醒悟,导演的逻辑是什么?

  然后说到李国梁的死,也是大bug,在二级阶梯即将登顶,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就因为拍个照,天降横祸迎面砸下来个氧气瓶,他下去了,掉下去了,最后到了悬崖,另外3队友努力拉不上来,然后李国梁挣扎把相机扔给了他队友让他们继续登顶,自己割绳子掉下去死了。导演其实不安排他另一个队友也掉下去这个点,我都不会想起来吐槽,你是怎么想的,3个人拉不上1个人,结果2个人能拉上来1个人?那这次他们选择了保护摄像机,他们又是怎么没有继续登顶?怎么下来的,都没交代清楚,那李国梁牺牲意义何在?就为了让曲松林幡然醒悟,给最后五洲登顶做铺垫?这脑回路剧情怎么想的?硬加戏拼凑的嘛?

  总得来说我不否认这些为这部电影辛苦付出的人,是很多人的心血。就像其他up主说的,如果演技满分100分我会给这部戏演员200分,但是同样我会给这部剧的导演剧本剪辑给到负200分。没有同情分一说,它拍出来给观众看就要接受市场接受观众的检测。好的作品会让观众有很多反思和警醒,相反就是因为不尽人意才会让电影制作人和投资者更加深刻反省,观众已经没这么好糊弄了。当初找李仁港就应该全方位考虑清楚,不是守时省钱就行能拍,周期短制作糙以为大牌加持就能忽悠观众,真的是可惜了好演员,浪费了好题材。但是我感谢它让我这么认真的思考一部电影,然后真正的从各种史料去了解那一段真实的历史而不是被电影糊弄过的剧情。这影响了我对历史题材作品的更高要求,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事实和史实类题材作品再创作如此要求严苛,因为不尊重瞎编才是最大的伤害和对观众的不负责。

  那个年代很特殊,国家刚成立,西藏刚解放,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可是确赶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十年,国际外交上的压力,雪上加霜的环境,可以说异常艰难,这个时候特别需要的就是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一致的时候,从攀登珠穆朗玛峰这个角度以小见大可以很好的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年代激情澎湃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永不放弃攀登顶峰的决心,让我们感受到前辈们的努力换来的我们今天俯瞰世界的角度。因为我们没经历才更需要优秀作品来引导,可是导演并没有让我看到这个点,才会让我感到如此的失望,全程更像是五洲的个人英雄表演秀,动作戏好可以加分,但是一味的只强调这个还强加爱情只会让人觉得导演这部戏格局太小。

  还有在下面怼我给1分不道德,你说作品可以,上升到人会显得你自己很low,毕竟不是我一个人说电影不好,而且我认识你嘛,谁给你这么大脸评价我人品。我花了钱买了票看了部让我觉得不值膈应的电影还不能说了,不说是会让更多人一样膈应。你要是觉得好请自行梳理好这部电影的优点,安利更多人去电影院观看,这是最有利的支持,不是一个劲骂街似的乱吠,跟得了狂犬病一样见人就咬。有本事自行写一篇好好洗洗自己脑子看能不能憋出一篇原创安利,不要当伸手党。

  最后我想说阿来的剧本不是电影这样拍的,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内容就是徐樱和五洲是结婚了,并且五洲收到了通知再次登山的时候,徐樱不让去但是并没有告诉他自己已经怀孕了,最后还是在儿子一岁多的时候自己也跟着上了珠峰成了气象组一员,懂吗?这才是舍小家为大家好内容,不让去是人之常情,但是不告诉,最后跟着去是最大的支持是大爱。。。

  《攀登者》观后感四

  电影其实很不错,只是演员阵容太过强大了,上映前大家对这部片子的期待值过高,导致现在有部分人认为导演毁了这部片子。诚然,这个故事或许还可以讲得更好,但是对我来讲,我已经挺满意了。

  我为什么说满意?

  在整个观影体验中,影片中那种为国攀登的使命感、责任感压的我心头沉甸甸的,好几次激动得眼含热泪,心中对老一辈为国奉献生命的前辈无限感激。在那样的年代里,一穷二白的中国做出了很多伟大的成就,不只是登顶珠穆朗玛峰这一件事,还有很多奇迹发生。。。。。。这些都是老一辈中国人用生命换来的,我很感激《攀登者》团队为现在我们这样一群00后、90后展现出这样一种为国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家国,家国,中国传统文化总是把这两个字放到一起。然而当影片中,方五洲因为登顶梦想没有实现而没有成家时,许多人大骂感情戏太多。感情戏真的多吗?或许很多,但是方五洲和徐璎这一段感情戏一点都不生硬,反而很合理。没有这段感情线贯穿剧本始终,这部影片反而会少了很多人情味,更会降低观众对方五洲的认可。如果没有这段感情戏,观众不会知道方五洲为了登山这个梦想失去了多么珍贵的东西。观众心里只会想:看吧,这个人只是一个被国家主义洗脑的,没有感情的登山机器而已。

  谈谈徐璎这个角色,一登场,从她的言行举止中,毫不掩饰对方五洲的爱意,甚至在当方五洲登顶受人质疑时挺身而出,这样的姑娘太令人怜惜了。那么方五洲为什么没有留下徐璎呢?他不喜欢徐璎吗?显然不是,当他爬上工厂顶部时,他目光炯炯盯着徐璎时,所有观众都知道他要对这个姑娘说什么。

  那句表白终究被一个坏消息打断,国际上不承认中国登顶珠穆朗玛峰。登顶三人组遭到质疑,甚至被国家冷落,方五洲也因此受到巨大打击,那句对徐璎的表白也再没有从他嘴里说出。其实徐璎给了方五洲很多次机会,临走前还特地过来问方五洲,那天在工厂到底要对她说什么。

  然而她终究什么都没有等到,最终带着遗憾出国。这个时候的方五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为什么不接受徐璎?我尝试把自己代入到影片中的方五洲身上,我问自己,如果我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有多么希望获得认可。如果没有人认可你怎么办?你所做的一切还有意义吗?更何况攀登珠穆朗玛不仅仅是个人成就,更是国家领土之争。

  我想如果我是方五洲,我可能会疯,爱情什么的,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我的整个人生都已经陷入到自我怀疑、自我纠结的无限矛盾当中了。但是方五洲毕竟是方五洲,他很强大,导演给方五洲塑造成了一个极具个人英雄主义的角色,这一点确实是影片的一大败笔。方五洲的强大之处在于他没有完全放弃再度登山,他把爱情埋在心里深处,并且坚持天天锻炼身体,处心积虑的等待下一次国家征召他登山。

  感情戏发展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在国家登山队集结时,方五洲遇上了归国的徐璎。这个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很微妙,仍然互相喜欢,但是谁也不敢开那个口。两人心照不宣,但是在后面的登山冲顶过程中,一系列事情又让两个感情快速升温。直到最后,方五洲那一吻,突然让我有点心惊肉跳,差点就激动的哭了出来。这就像压抑很久的火山,突然小小爆发了一下,他们的感情在这一刻终于升温了,也让观众心里甜了一下。

  后面的故事不想再写下去了,总之这段感情线的结局并不是皆大欢喜。方五洲终于在登山过程中,失去了徐璎。从这一刻,我很深刻的感受到了,这群为国家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到底失去了什么。说不心痛是假的,我的共情能力真的很强,那一刻我眼里积蓄的泪水终于滑落了,心中涌起的无限敬意,不只是给方五洲,也给徐璎这个坚强又羞涩的姑娘,也给所有的登山队友。

  身处新中国建国70周年的今天,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很难去理解当年那些登山队员不选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定日子,而去选择这样一条艰难险阻。但是再仔细一想,我们今天不也有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人吗,那些边防官兵、那些冲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技术员、那些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成就的人们,他们不也一样继续着方五洲那一代人的精神,让中国能够稳定发展,并且逐渐走上伟大复兴之路吗?

  所以,中国真的永远不缺方五洲这样的人。

  身为中国人,真的很自豪。

  《攀登者》观后感五

  最多两颗星 没什么可取之处 期待了这么久 结果……… 看一半就不想看了

  1.声音跟口型太多对不上的了,这么多好演员 感觉都浪费了 不够良心

  2.特效就普普通通 没有任何惊艳的赶脚

  3.最主要的剧情 太薄弱了 没吸引力 一直是强输出 没有循序渐进 剧情就是一爬山就山崩 一山崩吴京就来救人

  4.井柏然这个感情线 前期看着好生硬 后面还阔以哈

  演员 演技都在线 看到中间实在没忍住写评价 因为真的真的很失望 希望以后多出一些有质量的好片子 片子制作让人感觉是很赶 处理不够细腻


相关文章:

1.攀登者观后感800字

2.《攀登者》影评5篇

3.《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5篇

4.2019电影《攀登者》观后感800字范文大全精选5篇

5.登珠峰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

156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