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央视《一诺无悔》观后感5篇最新精选_看一诺无悔有感5篇

时间: 庄宇1208 分享

  《一诺无悔》取材自“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讲述了他在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的工作为创作背景,展现了他履职尽责、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一生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诺无悔》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央视《一诺无悔》观后感

  近年来,诸多现实题材电视剧纷纷播出,引发不俗的反响,其中不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品质佳作。2020年,时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在举国共战“疫”的同时,荧屏上也涌现了众多主旋律作品,凝心聚力,提振精神。

  其中,致敬英雄模范人物、展现扶贫干部“不忘初心、为民造福”的现实题材剧《一诺无悔》目前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以基层干部模范呈现人民公仆情怀,以廖俊波先进事迹呼唤时代精神,以‘政和发展’折射脱贫攻坚历程,以真实细节充盈宏大叙事”的特点,让其收获了众多关注与好评。

  在脱贫攻坚故事中见“决心”

  由欧阳奋强执导,郭广平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一诺无悔》讲述了扶贫干部廖俊波心系百姓,扎根基层,坚守脱贫攻坚一线,夙夜在公的感人故事。着眼于通过剧集塑造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领头人,该剧聚焦扶贫干部的为民情怀,展现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播出后引发了业内外的关注和讨论。

  “整个剧组都在以最大的敬意,以廖俊波精神来完成这部作品。”导演欧阳奋强在谈到该剧创作时说,最初看到剧本,他就从心底里生出了一种使命感,那就是要竭尽全力把廖俊波的先进事迹搬上荧屏。“时代呼唤这样的作品,观众需要这样的精神食粮,电视工作者有责任去讴歌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

  《一诺无悔》没有过多渲染廖俊波以往的功绩,而是直接从廖俊波上任政和县委书记开始讲述。“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剧集开篇,廖俊波向政和百姓许下承诺,要让政和在自己的任期里有一个大的发展。

  “商业社会讲究人流、物流、信息流,人,咱们政和不缺,信息建设我相信也会很快跟上,可是物流呢?物流首先需要的就是畅通的道路,咱们虽然困难多,但总得一个一个来解决!我看就从物流这个问题开始!”

  “这个地方养育着二十三万政和人民,咱们得把这个地方建设好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他找钱的办法,以后他再解决困难,甚至再谋发展,这都用得上。”

  ……

  在廖俊波的一言一行中,政和脱贫摘帽的发展故事徐徐展开,脱贫攻坚事业的艰难奋进得以具体呈现,“一诺无悔”的剧作主题也被深刻诠释:这份承诺不仅指的是廖俊波对政和百姓的承诺,还象征着广大基层扶贫干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谆谆承诺与赤子情怀。

  于细微之处见“天地”

  作为2020年播出的首批脱贫攻坚题材主旋律作品之一,《一诺无悔》甫一播出便引发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讨论,认为“该剧紧扣‘扶贫攻坚’主题,全景式地展现了廖俊波任职县委书记前后的‘政和发展’,人文故事与发展之魂呼之欲出。与此同时,时代变迁下的扶贫政策改变与生活样貌变化也在剧中得以探讨。

  据悉,为了让剧中故事与人物更加真实、接地气,《一诺无悔》的主创团队在立项之初去到了政和当地,进行实地走访与调研,收集了众多催人泪下的扶贫故事。“不熟悉环境,不了解生活,不知道基层群众,你又怎样去演他们呢?不到廖俊波同志工作与生活过的地方与百姓交流,你就不能够深刻理解这部剧的魂。”欧阳奋强说。

  切身体验角色的实际生活、大量的扶贫事迹与素材保证了该剧情节与故事的真实性。最终,一个个事关民生、事关发展的生动故事娓娓展开,不仅为剧集增加了看点,也为脱贫攻坚题材影视作品增加了具有现实感与生活感的故事引力。

  此外,《一诺无悔》在拍摄及制作上也注重细节的处理。例如,剧中为了展现廖俊波“永远在路上”的常态,运用了很多运动镜头来体现他的忙碌感;为了侧面烘托廖俊波在政和任职期间的开拓进取与苦干实干,用初期、中期、后期的外景变化来展现旧貌换新颜的“渐变感”与真实感。

  从扶贫故事切入,从创作细节着手,廖俊波先进事迹的鲜活呈现,成为扶贫攻坚大命题下的一个侧影。这既是廖俊波与政和的故事,也是感人的中国故事。

  荧屏上,廖俊波的故事正在上演;生活中,脱贫攻坚的故事还在继续。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一诺无悔》一样,既有宏大主题,又有动人细节,既为英雄立传,又为时代放歌的优秀作品出现。正如一位追剧网友所说的,“为什么我们每一代人都会是最有理想、最有英雄情怀的一代人,不是因为我们的基因里天生有理想、有英雄情怀,而是我们每一代人都成长在充满理想、充满英雄主义的时代楷模与榜样人物的光芒之下。”

  央视《一诺无悔》观后感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廖俊波虽因车祸不幸离去,但他在面对各种“诱惑”“横眉冷对”的政治觉悟和党性原则,在对待百姓“甘为孺子牛”、“扑下身子,没有架子”的服务态度,在对待工作“拼、严、快、实”的奋斗精神将被百姓永远铭记和传扬。

  廖俊波为什么会如此深受百姓欢迎和爱戴?据采访手稿报道,“政和县铁山镇东涧村村主任胡说,“我们村过去多年是空壳村,零村财,900多人的村子,300多人出去打工了。”“村里没钱,你怎么当村主任,怎么做事啊?”廖俊波说,“这么多撂荒的土地要用起来。种花收入多也没污染,你们想干的话,我全力支持!”土地流转起来,村民有了新奔头。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村财也入账10万多元......”,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廖俊波用一名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的真实价值和深刻意义。只要把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俯下身子,把百姓所需作为自己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急百姓之所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亲临亲为,就没有过不了的河,解决不好的“难题”。

  在困难面前是否敢于“面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考验一名党员干部党性是否坚定,能力是否过硬的“试金石”。据采访手稿报道,“武夷新区用“再造一个新城”的决心做招商、上项目。拆迁,地方干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难题”,必然绕不开、躲不过。廖俊波恨不得蹬上靴子自己上阵,一怕贻误发展良机,二怕群众利益受损......”,这是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形象的“再现”,是人民好干部的“典范”和“缩影”。正是由于在改革创新和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有无数像廖俊波一样“敢于担当”的优秀党员干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才取得一个又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突破性的进步。就拿2016年四川的脱贫攻坚来说,据资料统计显示,四川省在去年扶贫攻坚中,就有27名优秀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中殉职,有50多名在扶贫攻坚中受伤......

  懂得珍惜和感恩的民族才是优秀而充满希望的民族。人民的好干部“廖俊波们”用鲜血乃至生命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筑起了一座座通向富足和幸福的“阳光大道”,应懂得“珍惜”,要心存“感恩”。作为党员干部应继承其“优良精神品质”,踏着“他们”没有走完的“足迹”

  央视《一诺无悔》观后感3

  在创作上,朴实的艺术语言,细腻的情感表达,是《一诺无悔》的风格,剧作没有去虚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着眼还原时代楷模的本来面目,以平行的视角展现其日常工作生活,旨在让观众走进廖俊波的内心世界,让人物有血、有肉、有感染力。

  曾执导过多部电视剧的欧阳奋强导演深知,作为一部电视剧,戏剧式的冲突和矛盾是必备的元素。完全纪实,虽然有了纪录片式的感动,却缺少了故事的可看性;情节虚构过多,则又偏离了传记人物题材的创作初衷。因此《一诺无悔》并非全部还原廖俊波的真实生活,而是以廖俊波为蓝本进行艺术加工,遵循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

  《一诺无悔》没有过多渲染廖俊波之前的功绩,而是直接从廖俊波上任政和县县委书记开始,到他调任南平市副市长,兼南平工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的短暂时光,让故事结束在他开会途中因公殉职生命停止的这一刻。这期间所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突出典型性、突出中心事件,突出闪光情节与人物关系,使整个剧情跌宕起伏,节奏明快。

  欧阳奋强最看重的是细节的表现,“细节是一颗颗珍珠,依托在主线周围,细节生动了,戏就愈发精彩。”除了剧本的精彩度,为了着力描绘现实生活气息,欧阳奋强对摄影、灯光、美术和音乐都有严格的要求,都努力追求真实、朴素、自然,拉近观众与剧中角色的距离。

  在镜头上,欧阳奋强要求“不要追求太强的形式感,真实、朴素、自然的镜头语言与场面调度,更符合这部剧的气质”。多用运动镜头,也将廖俊波“永远在路上”的忙碌感体现出来,适当的特写镜头妙用,也使得该剧有节奏感和张力。服化道不追求华丽,也不要太过鲜艳的色彩,“有朝气、要明亮、不沉闷”是欧阳奋强对拍戏时灯光的要求,为的是呈现出一种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氛围,一如廖俊波身上始终奋发向上的精神。

  央视《一诺无悔》观后感4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故人泪满襟”。年仅49岁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在工作途中突然离去,未留下只言片语。他却用最果敢的行动,最无私的付出,最无畏的牺牲,诠释了公仆情怀,用生命点亮前进的“灯塔”,是践行“两学一做”生动的实践。

  以忠诚为魂,做心中有爱的好干部。廖俊波同志曾说:“能够当一个领头人,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人民的好干部,才会始终将忠诚摆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将人民的冷暖记在心头,用最质朴的真心,最果敢的行动,为群众尽心尽力尽责,见证着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

  以民生为本,做心中有民的好干部。当地群众说:“园区是廖书记用脚步丈量出来的”。面对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标签,他集思广义,召开三天社会发展会议;他带头深入基层,与群众共商发展大计;他废寝忘食,天天工作至深夜;通过短短4年,实现了全省倒数第一到全省前十的“飞跃”。而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的好干部,才会如此忘我工作、鞠躬尽瘁,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全部。

  以担当为要,做心中有责的好干部。发展等不起,唯有大担当。廖俊波同志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所主政县的工业园区从2012年7月破土动工,3个月完成征地3600亩,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创造了“政和速度”。正是这种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担当的精神,为政和县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源动力”,树起了实干的丰碑,成为社会发展的“领头羊”,是人民群众当之无愧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以廉洁为根,做心中有戒的好干部。“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不论是在现场会上“党风廉政建设党委负主体责任,主体责任都包含什么内容?”的质问,让一些党委书记如坐针毡的“严要求”,还是亲自主动找相关违纪人员谈话的“细心关怀”,亲抓亲管亲落实的“当家人”风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和环境”,取得了“全县干部无一违法犯罪”的傲人成绩。而正是这样“心中有法、心中有戒、心中有戒”的好干部,凝聚起了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正能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全体党员干部当以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为镜,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实,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用自己的“奉献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筑造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奠基石”。

  央视《一诺无悔》观后感5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廖俊波虽因车祸不幸离去,但他在面对各种“诱惑”“横眉冷对”的政治觉悟和党性原则,在对待百姓“甘为孺子牛”、“扑下身子,没有架子”的服务态度,在对待工作“拼、严、快、实”的奋斗精神将被百姓永远铭记和传扬。

  廖俊波为什么会如此深受百姓欢迎和爱戴?据采访手稿报道,“政和县铁山镇东涧村村主任胡说,“我们村过去多年是空壳村,零村财,900多人的村子,300多人出去打工了。”“村里没钱,你怎么当村主任,怎么做事啊?”廖俊波说,“这么多撂荒的土地要用起来。种花收入多也没污染,你们想干的话,我全力支持!”土地流转起来,村民有了新奔头。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村财也入账10万多元......”,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廖俊波用一名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的真实价值和深刻意义。只要把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俯下身子,把百姓所需作为自己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急百姓之所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亲临亲为,就没有过不了的河,解决不好的“难题”。

  在困难面前是否敢于“面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考验一名党员干部党性是否坚定,能力是否过硬的“试金石”。据采访手稿报道,“武夷新区用“再造一个新城”的决心做招商、上项目。拆迁,地方干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难题”,必然绕不开、躲不过。廖俊波恨不得蹬上靴子自己上阵,一怕贻误发展良机,二怕群众利益受损......”,这是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形象的“再现”,是人民好干部的“典范”和“缩影”。正是由于在改革创新和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有无数像廖俊波一样“敢于担当”的优秀党员干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才取得一个又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突破性的进步。就拿2016年四川的脱贫攻坚来说,据资料统计显示,四川省在去年扶贫攻坚中,就有27名优秀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中殉职,有50多名在扶贫攻坚中受伤......

  懂得珍惜和感恩的民族才是优秀而充满希望的民族。人民的好干部“廖俊波们”用鲜血乃至生命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筑起了一座座通向富足和幸福的“阳光大道”,应懂得“珍惜”,要心存“感恩”。作为党员干部应继承其“优良精神品质”,踏着“他们”没有走完的“足迹”继续前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积极主动作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事业奋斗不息!


相关文章

1.看《一诺无悔》电视剧心得体会观后感5篇最新精选

2.美文励志语录

3.党员干部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

4.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10篇

5.两学一做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央视《一诺无悔》观后感5篇最新精选_看一诺无悔有感5篇

《一诺无悔》取材自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讲述了他在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的工作为创作背景,展现了他履职尽责、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一生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诺无悔》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央视《一诺无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38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