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免费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扶贫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应发挥公共政策所应有的作用。扶贫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是怎样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篇1

  建国以来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政府在扶贫上的一系列政策不仅为13亿中国人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全球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回顾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新挑战,并为今后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一、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体制改革推动式扶贫

  始于1978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于缓解农村贫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使农民收入迅速增加。此外,国家还采取措施使社会财富的分配逐步向农民倾斜。

  (二)大规模开发式扶贫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决定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对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进行综合开发,以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我国专门性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从此,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政府扶贫的指导方针改变了以往单纯救济的扶贫方式,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方针。

  (三)重点攻坚式扶贫

  从1991年起针对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脱贫致富难度较大的地方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帮扶行动。在这一期间,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和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为落实扶贫攻坚计划,中央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经过努力,2001年5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攻坚计划基本完成。

  (四)参与式扶贫开发

  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的扶贫开发面临着新的困难。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成为迫切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2001年5月中央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总结了以往扶贫开发的成就和经验,部署了今后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根据会议的精神,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新纲要注重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并且意识到疾病是使农户陷入贫困的一个主要因素,扶贫规划强调参与式扶贫、以村为单位进行综合开发。新纲要承认城乡间人口流动是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并采取新的政策举措使农村居民更容易从城镇新出现的工作机会中获益。

  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低收入人口也从2000年的6213万减少到2007年的2841万。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

  二、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村扶贫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中,农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资金和资源的流失和投资倾斜使贫困地区稀缺的资源大量向发达地区流动,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矛盾

  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不仅存在着经济规模、经济基础、经济实力的差距和发展阶段的差距,而且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也不如发达地区。此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重要的方面是要求贫困人口素质有相应的提高,贫困农户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在农村贫困地区显得比较落后和缺乏。并且贫困地区在追求经济效益,尽早摆脱贫困的主导思想支配下,常常不能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往往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基础上。

  (三)政府推动型扶贫的局限性和问题日益显现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各方面环境与条件的改变,以政府行政推动为主导的扶贫方式及实施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日益显露。表现为,一是政府的资金供给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对扶贫资金的需求。二是多部门参与和部门利益的存在使政府扶贫开发易出现难以协调的矛盾,并很有可能出现相互削弱甚至抵消工作成果的情况。三是由于政府对扶贫资金的管理过于宏观,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影响了扶贫资金尤其是有偿资金效益的发挥。四是政府官员的高度流动性既不利于扶贫政策的连续性,也不能保证官员以负责的态度保证扶贫任务的落实,造成扶贫项目的短期行为比较普遍。

  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篇2

  摘要:党的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我国农村还有5575万人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解决好扶贫这块 短板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冲刺期。为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消除绝对贫困,扶贫重点县和片区县摘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可以说是形势逼人。面对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 硬骨头 ,必须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超常规举措加以解决,精准扶贫正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中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新挑战与新要求的积极应对和正确指引。本文主要以陕西省白河县为例,探索与思考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 的重要保障,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 中国梦 。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年来,经过《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扶贫开发已由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转入巩固温饱成果的阶段,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住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发展差距的缩小也已达新阶段,加快脱贫致富的成果已初步显现。同时,也为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良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至2017年度,我在陕西省白河县挂职副县长,曾协助分管扶贫工作,现结合挂职工作经历谈谈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和贫困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战略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广受世界赞誉的 中国式扶贫 道路,从1978年到2015年,累计减贫逾7亿多人。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 中国式扶贫 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历史大考。

  从全国当前贫困形势看, 多、广、深 的贫困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多。2015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5575万人,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二是贫困区域分布广。全国不仅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三是贫困程度依然深。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连片特困地区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数33万个,占39.6%。贫困人口中因疾病导致贫困的比重超过40%,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近1000万。

  以白河县为例,它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巴山东段,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相望,位于秦头楚尾,古称 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 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21万亩,辖11个镇113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7万元,贫困户1.34万户,贫困人口3.51万人。白河既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又是国家秦巴地区连片特困扶贫攻坚区域县。在全国的贫困区域县中,白河县是个典型的欠发达的农业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贫困人口增收困难,农村路、水、电、卫生、医疗、通讯等基础设施质量偏低,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面临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全县有贫困村78个,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18.8%,是全国的3.8倍,是全省的1.5倍,贫困面广程度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虽然多数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但剩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 硬骨头 ,加上自然条件差,基础相对薄弱,扶贫开发成本高,群众脱贫难度仍然很大,新的扶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

  二、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精准扶贫如何 精准 ?这在多次的讲话中已经给出了答案。2015年1月,在考察云南省昭通市时提到,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2015年11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讲,要解决好 扶持谁 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在党校学习期间,曾调研过山东省临沂市、贵州省黔西南州等地,各地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的思路和措施。比如,贵州省黔西南州委牢固树立 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关键就是抓发展 的理念,明确提出,构建以大党建为统领,实施大扶贫、大山地旅游、大数据为战略行动,以大统战、大法治、大安全为保障的 1+3+3 发展体系,推行 五共 即 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 流程工作法,弯道取直,奋力跨越,发扬 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 的 贵州精神 ,走出了一条符合黔西南实际,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发展新路。挂职期间,在白河县基层调研时发现,当地党委政府提出 三包 、 四扶 、 五保障 的精准扶贫措施非常务实,很有特色。一是建立 三包 机制,夯实扶贫责任。 三包 即 领导包抓、部门包建、干部包扶 。二是落实 四扶 举措,力求精准施策。 四扶 即 扶持班子建设、扶持产业发展、扶持基础设施、扶持改善环境 。三是围绕 五保障 目标,合力推动落实。 五保障 即 住房有保障、增收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充分发扬白河 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 的 三苦精神 ,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陕南精准扶贫之路。

  三、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设计存在缺陷,精准度不够。

  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 硬骨头 ,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二)优势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由于贫困地区区位优势不明显,优势产业少。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脱贫就成了一句空话。比如白河县,由于土地少土块零星,大多数贫困村无产业,即使有也是零散不具规模,没有支撑力,加上个别村干部只热衷于基础建设,贫困村发展产业思路不够清晰,有愿望发展农户又缺资金,小额贷款金融部门的条件多,门槛高,扶贫贴息贷款难以到位,还有一些贫困户观念守旧,宁愿穷也不愿贷款发展产业,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难度大。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三)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有限,基础项目难实施

  中央、省、市虽然都安排有各类扶贫资金,但由于点多面广,加上地方财力有限,各类资金真正落实到位的数额不足,根本不能够满足需用。贫困村建设重点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上,特别是公路、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防洪堤、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愿望大、期望值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白河县来说,县财政拮据,只有靠有限的专项资金和部门捆绑资金以及帮扶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解决,而这些资金争取难度大,有的项目没有纳入计划盘子,捆绑资金难到位,使基础项目建设进展慢甚至无进展。

  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抓好各项政策精准实施,夯实综合措施

  指出: 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精准施策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所在。一要完善扶贫对象的精准。贫困对象识别就像医生治病,先是号准 脉 ,然后是找准 症结 ,最后是选好 药方 ,这才是实现全面脱贫的基础。要把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夯实责任,进一步摸清贫困户的数量和贫困度,致贫原因、怎样才算真正脱贫等信息,挤干水分,切实加强贫困信息动态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落实帮扶项目,使规划真正成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 指南针 。二要选准做强优势产业。搞好精准扶贫,最重要的事是搞好贫困群众的增收问题,困难群众增收渠道狭窄,要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不同情况,精准施策,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通过贴息贷款、产业直补、扶贫互助资金等途径,切实解决发展资金难题;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鼓励扶持给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三要加强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整个扶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户培养一个人,就断了穷根,从义务教育、学生助学、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让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的起学、让毕业生都能学到一技之长、让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都能掌握实用技术,做到实实在在脱贫。四要大力整治人居环境。重点抓好贫困村环境治理,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引导贫困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加强贫困村环卫设施建设,有序整治门前厕、圈、沼,配备环卫车辆和垃圾箱,推进贫困村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建设。

  (二)抓好各级精准帮扶,夯实扶贫责任

  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仅靠扶贫部门一家来抓,很难奏效,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行业部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一要强化镇(乡)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镇(乡)党委政府是精准扶贫任务落实的执行者和推动者,要切实把扶贫工作作为统揽农村工作的全局来抓,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的分工责任制,重点在扶贫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审核把关、项目跟踪监管、工程竣工验收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二要强化包建部门帮扶责任。各部门要建立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驻村机制。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队伍建设建设,抓好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加大对扶贫专干和各包户干部的培训力度,确保扶贫开发任务和政策逐项落实。三要强化驻村干部责任。驻村干部是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者,倾注感情和责任,带着智慧和方法,真正帮扶到点子上、帮扶到人心上,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集中精力抓实抓好,不脱贫不脱钩。

  (三)抓好管理精准化,夯实扶贫保障

  管理精确化、精细化是精准扶贫有效落实的保障。一要监管好项目资金。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一定要严格制度,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确保扶贫资金一丝一毫不乱动、一分一厘不乱花。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检查与监督,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坚决 零容忍 。二要严明工作纪律。扶贫联合监察部门要制定对驻村干部纪律要求的相关规定,进一步严明驻村工作纪律,规范干部驻村管理。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正面引导,及时报道工作动态、成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进。

  (四)抓好对接精准度,夯实项目支撑

  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是扶贫工作的保障,也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一要积极争取专项扶贫资金。力争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贫困村。从贫困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问题入手,推动贫困村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同时,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用好产业贴息扶贫贷款、管理好扶贫互助资金,为贫困群众脱贫打好基础。二要整合落实行业扶贫项目。行业扶贫是扶贫工作重要环节,要求交通、水利、住建、农业、文广、教育、电力、卫生计生、文化、电信等行业部门,要围绕贫困村项目需求编制发展规划,把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村扶贫项目落在实处。三要多方融资支持扶贫。要加大信息联络、协调沟通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实施或优先列入计划,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 谁投入、谁受益 的原则,动员鼓励民间资金支持扶贫开发。四要鼓励社会力量加入扶贫。社会扶贫是扶贫开发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要建立更新及时、扶需清楚、良性互动的社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准确有效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帮扶困难群众,确保用最适宜的帮扶方式和力度达到最好的扶持效果。

  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篇3

  《关于反腐倡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

  [摘要]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要着力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和惩治制度,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

  [关键词]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今年1月12日,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

  一、完善教育制度是基础工程

  廉政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注重教育。把教育放在反腐倡廉的突出位置,是反腐败关口前移、防微杜渐的重要手段,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要抓好基本教育,增强针对性。当前,我们要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着力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引导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先后在全党进行了大规模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抓好干部教育这个重点的同时,还应面向全社会、面向各行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把廉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将廉洁教育贯穿社会始终、生活始终。

  另一方面,要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吸引力。要把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加强电化教育、网络教育,充分发挥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直观、形象、覆盖面广、感染力强的特点,赋予廉政教育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完善监督制度是关键环节

  当前,要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一方面,要强化党内监督制度。早在1927年党的五大,我们就成立了专门的党内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2003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实施,提出了党内监督十项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规范党内监督工作的基本法规。当前,我们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各项党内监督制度。

  另一方面,要形成监督合力。胡锦涛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监督管理既是检验教育、制度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教育、制度效能的重要条件。只有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才能真正起到监督的效果。近年来,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力量日渐凸显,不可小视。当前,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兴传媒,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勇于揭露阴暗面,这是当前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三、完善预防制度是治本之策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制度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香港在全球率先提出“预防胜于治疗”的治本理念,是全世界第一个实施预防贪污工作的地方。2007年5月31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直属国务院。国家预防腐败局的三项职责,一是负责全国预防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政策制定、检查指导;二是协调指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防治腐败工作;三是负责预防腐败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援助。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是我国构建新型反腐败体制的重要标志。日前,甘肃省预防腐败局在兰州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家省级预防腐败局。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今年2月22日,监察部发布《国家预防腐败局2010年工作要点》,其中“研究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相关规定的具体落实办法”赫然在列。这也是“裸官”监管第一次作为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工作重点对外公布。

  四、完善惩治制度是必然手段

  当前,要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建立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

  多年来,我们始终维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抓出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腐败分子。自2004年开始,每年约有10名左右部级干部、400名左右厅局级干部、上千名处级干部因腐败而落马。2008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4.4万件,处分15.1万人。近年来,在工作力度不减的情况下,查处案件总量逐年下降,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达65.5%,这充分说明腐败蔓延的势头正在得到遏制。今后,应当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加大对渎职、单位犯罪、行贿等的处罚力度。只有加大惩处力度,不断完善惩处制度建设,使腐败的成本增高,付出的代价增高,才能更好地遏制腐败。严法治腐这一手,任何时候也不能放松。

  五、提高制度执行力是最终保障

  古语有云:“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不执行,就会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如同一纸空文。当前,要切实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执行力,保证反腐倡廉制度能真正落到实处。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当前,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大反腐倡廉制度的宣传力度,增强全党制度意识,筑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只有让制度精神入耳入脑入心,才能更好地转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另一方面,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要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注重发挥党内外群众、新闻媒体和人大、政协等监督主体的作用。

  同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述职述廉的内容,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予以追究。

  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带头执行各项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增加制度实效性,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

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免费

扶贫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应发挥公共政策所应有的作用。扶贫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是怎样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篇1 建国以来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形势与政策法律心得
    2017形势与政策法律心得

    《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法律心得,希望你们喜

  • 2017形势与政策核心价值观论文
    2017形势与政策核心价值观论文

    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关于形势与政策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论文是怎样写的。以下是学

  • 2017小麦国家政策分析
    2017小麦国家政策分析

    小麦的行情走势是怎样的,有关小麦的政策消息是什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小麦国家政策分析,希望你们喜欢! 2017小麦最

  • 2017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论文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形势与政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下半年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是怎样写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

35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