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作文评语 > 高中生作文范文和评语

高中生作文范文和评语

时间: 杏雨959 分享

高中生作文范文和评语

  我们发现许多的高中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感到作文难写,写出来的东西思绪紊乱,语病、错别字连篇,内容空洞乏味,没有任何欣赏价值,关键所在审题不清,没有素材储备,没有生活体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生作文范文和评语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作文范文和评语一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气中来回地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石碑静默地立在村头看着几百年沧海桑田,而歌声依旧。

  三百年前,县官接到快马来报,滁州境内瘟疫泛滥,凡染病者半月之内咳血而死。县官立即下令全县戒严,不许任何来自滁州者入内。

  三百年后,村西的黄四娘接到儿子电话,说是在北京染了肺病,准备回村调养。

  历史的轨道以平行姿态延伸,前后追逐着;历史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苏醒,今昔审视着。

  县官坐卧不安,自己膝下无子,只有在滁州城北的弟弟一家亲戚。倘若他们来县里避瘟疫,要不要开城门呢?

  黄四娘心里咯噔一下,忙问儿子是不是得了报纸上说的那个传染病。儿子在电话那头咳了两声就挂了。

  几天后,县官走向了城门,黄四娘走向了村口。历史的轨道也紧密地切合在一起。

  “伯父,我爹娘都染病死了,全家上下就剩我一个了。我拼了死才逃到您这儿来的。伯父,您开开城门吧。您不能见死不救啊!”门那边县官的侄子哭着。

  “妈,我回来了。”村外边儿子向着黄四娘走来。

  历史带着厚重的颜色重合在一起,沿着时间的墙流淌开来。

  门这边县官老泪纵横:“我已下了禁令,我得对全县百姓负责啊。”

  村这头黄四娘后退了几步:“儿子,听妈说句话,别往村里走。”村民们渐渐围上来,在黄四娘身后围成一个半圆。

  “伯父,您开开城门吧!您不能见死不救啊!要死也得死在亲人身边哪!”

  “妈,你让我进村吧!你不能见死不救啊!要死也不能死在外头哪!”

  理智与情感分别立于天平的两端,亘古的风吹过,历史在继续。

  门这边县官不断地踱着步,作着他这一生最大的抉择,理智与情感的天平逐渐倾斜,县官最终在夕阳西下时下令打开城门。村这头黄四娘流着泪从村民手中接过了扫把:“儿子,今天不是妈狠心,但只要妈今天在这儿,就不能让你进村。你看看妈身边这些乡亲,他们都是看着你长大的,你忍心把病传给他们吗?你还记得这村头石碑上刻的字吗?理智点吧———你是妈的儿子,可妈不能因为你而害了全村人哪!———你得照电视上说的做啊!妈已经打电话给了防疫局,他们马上就到了。”

  历史的轨道按照它熟悉的方式重合在一起,却最终折向两个方向。

  石碑上刻着:嘉庆七年,滁州瘟疫泛滥,本县县官内侄自滁州来县,县官开城迎侄,数月之内,全县死绝。

  亘古的风带着古老的气息拂过石碑上模糊的字迹,沿着时间的轨迹讲述着一个关于理智与情感的久远的故事。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气中来回地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石碑静默地立在村头听着几百年歌声依旧,只是历史再也不会重演了。

  批改评语:这篇散文立意深刻,富有哲理。作者构思了“黄四娘”“大义拒亲”的动人故事,从一个小小的侧面,讴歌了“抗击‘非典’”伟大斗争中白衣天使外的英雄,从而,总结出这场斗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隔离”措施生了效——而“隔离”,是需要理智战胜情感的。这篇文章最妙之处在于,作者巧设双线,将三百年前的一场瘟疫与今年的“抗击‘非典’”并行,结构奇特,对比鲜明,体现了作者在驾驭题材,表现主旨方面深度的认知。开头和结尾引用儿歌,增强了文学性,特别是联想到当今大红影人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影片的片名,就更觉有味。

  高中生作文范文和评语二

  诗人词人笔下一幅幅或壮丽或凄美的场景,让我喜欢上了语文:

  作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对语文着迷:

  那种感情随着文字在笔下跳动的感觉,更让我痴迷。

  ——题记

  失落了眼泪,我们的心渐渐变得沙化,或许我们需要一泓清泉滋润沙化了的心田,让沙化的心灵繁盛成茂密的绿洲。

  诗人词人笔尖下流淌着阳光,春风,丹青。他们笔下有声有色,有韵有味,令我心驰神往。他们有或柔情似水或激情如火:喜欢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廋”的深深思念,喜欢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淡淡离愁,喜欢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极度不舍;也喜欢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喜欢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喜欢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急切地报国情……平仄声中,如杜鹃啼血,如秋雨打萍溅得唐诗宋词或婉约或豪放。

  语文,如一江清流,不染一丝纤尘,宛若出尘的隐士,又似一种醇和的超凡脱俗,感觉难以捉摸。

  喜欢朱自清《荷塘月色》中那溶溶月色下,田田荷叶,亭亭荷花,心系美景,暂得超脱的淡淡喜悦:喜欢泰戈尔诗集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那种超越生死的爱恋:喜欢郁达夫《故都的秋》中那种与众不同的情感:“不似北方那么凄凉”那一个个文字就像跳动的音符将作者的感情表达的尽致。

  语文,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展现着各种各样的人物画,风景画,让人仿似身临其境。

  喜欢曹雪芹先生《红楼梦》中宝黛之间纯真而凄美的爱情,喜欢老舍先生《家》中一个个少男少女因不满封建家长制,为追求幸福所做的努力和牺牲,喜欢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那种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生,喜欢小仲马笔下茶花女的痴情……那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那么多近乎真实的场景,让我痴迷,宛如身处其中。

  那么多的小水滴,汇集成一泓清泉——语文。

  失落了眼泪,我们的心渐渐变得沙化,语文宛若那泓清泉,汩汩的流进心田,使我们沙化的心灵重新繁盛成茂密的森林。

  批改评语: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这是本文的观点。这篇文章描写了诸多语文中经典之作,历史文人竞相登场,李清照,李商隐,柳永,曹雪芹等,有深度,有内涵。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高中生作文范文和评语三

  王朝乱世,统治衰微,君主荒.唐,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义旗四举。

  有这样两位文人,他们的时代同是黑暗腐败,同是动乱不断,社会百姓隐含下的是难以名状的暴悸与疯狂,整个国家的马车犹如脱缰般咯吱咯吱,走到哪里?兴许只有悬崖。

  也许枭雄举荐高呼,可以义聘天下,可以渲名青史;也许霸主功成名就,可以威策天下,可以替天行道——但终究,只是文人矣。

  战火年代,儒生只是弱者。

  有这样两个文人:周敦颐、王阳明,儒学思想上的巨擘。一种品性,忧国思民,痛恨时代现实。

  周敦颐在官场上完全不得志,落个闲职,种片荷花,赋诗访客,如此如此,《爱莲说》就让他名传千古,留给我们的只有唏嘘与感伤。

  王阳明,由于性直耿秉,被直贬到万里漠疆当一个都督参军,周敦颐方可扶栏赏莲,清流饮酒,而他,只有每天埋头苦读,裹着一块破被,灯油都没得点,条件极其艰苦。

  王阳明只有读书,等待。

  大奸既倾,官复原职。未至数月,又被发到镇州做刺史。人生起伏,不过至此。王阳明作为一介文儒,何来享世惊名?

  不久,宁王叛乱,王阳明以拼凑之军击溃敌军三十万精兵强将,开始东征西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后人甚至称他为明朝的“战神”。时代依然黑暗,王阳明自身高洁,却闯出一片火红的天,老牛又贬,却专心学术,成为集思想、学术、词文、军事、谋略于一身的全能大儒。“一生跪首拜阳明”。

  我想说,时代的黑暗,其实遮掩不住你光芒的心,同样的严酷暑旱,仙人掌内敛蜷避地度过一生,大黄光彩灿烂地走完花季。同样自身高洁,决不同流合污,周敦颐隐了,王阳明忍了,一字之差,造出了隐士和另一个传奇。

  两个文人、一种品格;两个文人、两种经历;两个文人,不同传奇。我羡慕赞扬周老的雅适,但更崇尚阳明的强键。将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流到根部,将逆境中的每一滴滋养都流到心田,充实自己、强大自己。

  奸臣江充使者来“慰察”,正在带兵的王阳明正值练兵,使者有意让王阳明射箭。平日王阳明以文儒示人,没有将士能看得起他的武艺,都静下来,等待看他被弓震倒在地下——或射到十万八千里外——

  一片寂静,王阳明沉稳搭箭,拉弓——

  第一发红心中,第二发中,第三发——四——五——六——七——十发皆中。

  全场爆发出呐喊与欢呼,使者目瞪口呆。数十年苦功,王阳明已练就绝世箭艺,从此威震全军,名扬天下。

  就是这样,每一滴流到根部的水,最终会开出娇艳怒放的花朵。被贬的苦练,造就传奇。当那花绽放时,能让沙漠动容,让时代光明,让天地震撼,困境中,更要活得灿烂。

  不要消沉、请像沙漠大黄一样。

  批改评语:这是一篇文化散文,选材独特,语言表述准确、精炼、形象很难得,文末由物及人,点明主旨即“每一滴流到根部的水,最终会开出娇艳怒放的花朵。被贬的苦难,造就传奇”。

高中生作文范文和评语相关文章:

1.高中生作文范文带评语

2.高中生作文范文加评语

3.高中生作文和评语

4.高中生作文带评语

5.高中生作文及点评评语

6.高中作文及评语

261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