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饲养 > 泥鳅生态养殖新技术

泥鳅生态养殖新技术

时间: 思行858 分享

泥鳅生态养殖新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养殖的技术也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不同的新技术,具体有什么新的技术方法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泥鳅生态养殖新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泥鳅生态养殖新技术

  1、鳅池条件

  泥鳅以单养为好,应选择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池的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的深度80厘米,池壁泥土应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质塑料薄膜围造。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逃跑。池沿要设泻水口,防暴雨时池水高涨漫过平面而逃鳅。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鳅池的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千万不要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应有面积为4平方米、深为5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在排水口下设1个,池内均匀排布3~4个),以利泥鳅在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放厚约15厘米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池水深度春秋为30厘米,夏季为40厘米。?池内应种些水生植物,以利泥鳅生活(如套种慈菇,还可增 加收入)。当夏季池中杂草太多时,应予清除。池内还可放养一些藻类或浮萍,以补充泥鳅的 植物性饲料。?

  2、培育肥泥肥水

  放鳅前20~30天,每10 0平方米用石灰3公斤消毒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施干质鸡粪30公斤,均匀撒在池内,或用大量猪、牛、羊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化。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施肥。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水层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3、放养规格

  选用3厘米以上的泥鳅作种苗,每100平方米放养15~30公斤。如以市场上收购来的小泥鳅作种苗,以每100平方米放养25~35公斤为宜。如有流水条件或有较高饲 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一些种苗。

  4、投喂饲料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平时应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20℃以下,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动物性食料可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及屠宰场下脚料等。每天投喂一般为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2%~15%。投喂时间可在下午 一次投入,也可分早晚两次投喂,以次日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食为度。夏末秋初,应注意高蛋白 饲料的配比,促使泥鳅快长速肥。

  5、日常管理

  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勤检查堤坝,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鳅;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活爽的肥水;防止鸭、黄鳝、蛇等进入池内伤害泥鳅;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过冬。?

  6、适时捕捉

  捕捉时可用竹笼诱捕,也可排干池水掘泥捕捉。捕 捉时应注意捕大留小,保存繁殖鳅种,以利来年再生产。泥鳅一般放养150~180天,通过强化饲养,体重可增至鳅种的8~10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泥鳅发烧病的防治技术

  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泥鳅体内分泌出的黏液在池内聚积发酵,释放热量使水温聚升,溶氧量减少,泥鳅焦燥不安,互相纠缠而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

  ①减少放养密度,发现发病立即更换或补充新鲜凉水。

  ②发病后可用0.5毫克/升的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

  泥鳅的袋捕方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凉干,也可用聚乙烯网布包裹饵料。作业时,把饵料包或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这种方法在四、五月份作业,以白天为好。八月后入冬前捕,应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较佳。如无麻袋,也可把草席剪成60cm长,30cm宽,将饵料团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两端扎紧,中间轻轻围起,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铺放些杂草等物,泥鳅会到草席内摄食,同样也能捕到大量泥鳅。

  看了“泥鳅生态养殖新技术”的人还看了:

1.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2.泥鳅养殖技术有哪些

3.泥鳅的饲养管理技术

4.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

5.反季节养殖泥鳅技术

146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