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物联网创业分析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物联网创业成功并非易事。在硬件领域成功创业更是难上加难。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物联网创业分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物联网创业分析:物联网碰壁后,这位创业者总结失败五大原因

  错误之一:我们对正在设计的产品一无所知。

  我们从未在自己的家里使用过已有的家庭自动化产品。我们也不是物联网领域的专家。当你对某样事物一无所知时,你在做决策时容易陷入克鲁格效应的困境。所谓克鲁格效应,维基百科将其定义为一种认知偏见,即一知半解的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难以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然而我们确实因为一无所知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体验过已有的智能开关产品,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产品提供的递增价值十分有限。如果我们对物联网有更深入更专业的了解,我们就会知道硬件产品的定价和真正构建一款市场化硬件产品的难点在何处。

  避免了这一个错误,接下来你就可以避免一系列由此而产生的错误。

  经验教训:在你熟悉的领域或者已经成为资深用户的领域寻求机会和发展。如果对此一无所知仍执意前行,那就先成为这领域的专家或资深用户。比如Homejoy的创始人阿多拉·张,为了了解家政清洁行业,她曾经亲自当了一回职业清洁员。

  错误之二:在开始构建产品之前,我们没有尽职调查创意的各个方面

  我们没有足够了解市场和面临的竞争。我们也没弄清楚我们的客户人群——也不知道我们提供的产品价值是不是客户真正所需。

  我们从没怀疑过我们能否提供最初的产品价值。(机器学习无法理解人类的思维,至少目前做不到!)

  在没有得到成熟的产品之前,所有关于产品、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假设都充满了变数。

  然而一个本可以实施的方案是向我们的潜在客户销售已有的产品。但我们也没有做。

  经验教训:在孵化器项目里我学到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办法。为你的市场、产品和竞争对手列一张完整的关键假设清单。关键假设是指可能对你的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假设——或成功或失败。按照假设不成立的可能性和对公司的后续风险大小给清单上的关键假设排序。从排名最靠前的开始,在尽可能早的前提下逐一确认这些假设。

  错误之三:沉没成本的偏见影响了我们的转型决策

  我们并非不清楚产品存在的问题,而是我们心有顾虑,犹豫不决。在创业过程中,你很难没有丝毫怀疑和顾虑。但是我们的顾虑多得有点过头了。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怀有深厚的感情,却又不知从何如何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不可以怀疑自己的产品呢?该不该冒着挫伤团队士气的风险大声说出自己的顾虑?又或者让你的联合创始人怀疑你是否依旧坚持信念跟他们始终一条心?从长远角度看,适当地表达你的顾虑可以让创始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透明。如果我们早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节省好几个月的时间和金钱。

  经验教训:创始人们当然有必要坚持公司的发展愿景。然而,达成这一愿景的方式有很多。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努力接受你可能要从头开始这个事实。

  同时在你的公司里形成一种透明沟通的企业文化。鼓励联合创始人们提出不同的意见,然后客观地处理之。

  错误之四:我们试图做好每一件事,讨好每一个人。

  我们希望设计一种可以自动控制你的灯光照明、电扇、电池转化器和热水器的智能开关。我们还试图自动控制你的电视、冰箱、烤箱以及可能的话还有汽车。

  我们既想要节能有希望功能豪华。结果导致产品和定位异常复杂。

  经验教训:创业公司的资源通常十分有限。所以切忌做很多事情但效果一般,一定要专注而出色地解决一个特定问题。

  错误之五:我们低估了硬件创业的难度。

  创业成功并非易事。在硬件领域成功创业更是难上加难。

  Pebble(硅谷的一家智能手表创业公司),尽管在Kickstarter上面众筹成功,但公司仍处于困境之中。

  构建一个原型是成立一家硬件创业公司过程中最简单容易的一部分工作。真正的挑战在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生产制造,分销和市场/销售,以及拥有一些在中国的合作伙伴。

  另外,硬件产品的验证和迭代周期要远长于软件产品。因此融资也相对困难。因为硬件创业公司的固有风险,通常情况下风投们会要求有一定数额的牵引资金(最近得到的消息是大概在Kickstarter/Indiegogo上得拿到100万美元的众筹基金。)

  管理现金流同样是件难事,因为你必须在卖出产品获得收益之前先给你的销售商支付报酬。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团队并不适合在硬件领域创业。

  经验教训:在开始硬件公司创业之前,首先你要清楚地了解未来将面对的状况并做好相应的打算。为你的团队寻找经验丰富的成员,或者加入专业的硬件创业公司孵化器比如HAXLR8R。

  物联网创业分析:物联网时代是中国第四次创业机会

  物联网到来的标志是什么呢?

  一、新能源应达到60%以上。现在美国不到30%,中国10%左右。

  二、各个领域靠大数据推动中,全社会智能化,打破各种界限,完成纵向,端到端和横向集成。

  三、六堵墙将坍塌。

  1、银行之墙,传统银行消失,电子货币大行其道。

  2、**之墙,智慧健康时代到来,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健康革命,传统医疗被彻底颠覆,自然疗法大行其道。

  3、大超市之墙,超市进入手机里,移动电商模式+直销时代+个性化。你见到的商品几乎都是个性化定制化啦。

  4、大餐厅之墙,传统餐饮业几乎不存在了。全面升级为智慧健康产业,不仅有名厨,名师,更是由养生和健康专家,大数据专家,云计算专家组成。

  5、学校之墙,互联网+,以及物联网重新定义“教育产业”。美国可汗模式将是未来智能教育4.0的主流模式。

  6、工厂之墙。未来工业的改变几乎是全面的,深刻的。工业4.0的本质是推动人类远离了“工业文明”将进入智慧“生态文明”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工厂几乎消失。小型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智慧**业引领潮流,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时代到来。智慧工业与智慧农业高度融合,将出现社区化,家庭化。屋顶产业(比如,屋顶工厂,屋顶太阳能,屋顶农业等)将是智慧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将由“5去”。即去中心化,去中间化,去碳化,去产权化,去资本化。

  那是物联网对所有传统行业的颠覆!整个社会将跨界经营。

  中国第四次创业机会就是“物联网”

  第一次是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那次机会几乎是给50后的,主要创业者是“三无”人员。那是国家的价格二元化提供的机会。创业模式是:“倒买倒卖”。

  第二次是90年代,是给60后的准备。创业模式是极差地租。房地产业大行其道。造就了一大批中国式财富英雄。拉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有三大负产品:经济泡沫,两级分化,官员腐败。

  第三次是2000年后,是给70后的机会,由于美国互联网泡沫,一批海归派回国创业。创业模式是:实体向虚拟转变。那是互联网时代,虚拟企业大行其道。如新浪,网易,搜狐以及BAT等。

  第四次创业机会是2013年后。这次创业机会是四次以来最好的,最大的,也是最难的一次。在某些意义上讲,是给80-90后创业者的大机会。是物联网时代。其创业模式是:虚拟企业走下来,与实体结合,或者叫020模式。其特点是:智能硬件,智慧**业和直销模式。每个行业都将智能化,低碳化,个性化。

  物联网特征决定了,80,90后要有创新精神,要与**业,实业高手结合。那就是与50,60后相结合。谁结合的好,谁就抓住了物联网的大机会!大时代!

  为了迎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餐饮企业应提前做好三大准备:

  第一,建立以80-90为主力军的创业团队,50,60后做压到地基里,做好基础工作。

  第二,不仅拥有名厨,名师,更要有大数据,云计算专家和养生专家,健康专家。

  第三,改变思维,系统思考,做好物联网时代的顶层设计!

  物联网对餐饮业最大的改变有两点:

  第一,餐饮业将全面升级为健康产业。

  第二,餐饮业真正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估值”时代。

71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