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开店指南 > 融资 > 信贷资产证券化条件

信贷资产证券化条件

时间: 晓铧971 分享

信贷资产证券化条件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有着明显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会产生信贷放大作用。接下来请欣赏学习啦小编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条件。

  信贷资产证券化条件

  种种信息表明,作为我国现阶段的最大存量资产——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所具备的条件正日趋成熟。

  首先,从我国首次不良贷款证券化诞生的背景来看,我国不良贷款证券化诞生的背景主要有两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开始,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系统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高企的不良贷款率。按普益财富研究员钟鸿锐的梳理,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四大国有行的不良贷款中,30%来自于中央或者地方政府的干预,30%来自于对国有企业的强制信用支持。正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扮演的双重角色和承担的双重职能,导致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了非常危险的水平,一度甚至超过30%。为了解决高企的不良贷款率给整个银行系统带来的风险,我国从2000年开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了多次剥离,并成立了4大资产管理公司来接受处理这些被剥离出来的不良贷款。作为处理不良贷款的一种方式,重整资产支持证券在这个过程中应运而生。

  这个阶段中诞生的不良贷款证券化产品一共有4单,发行人为接收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4大资产管理公司,规模总计约116亿元。此后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出于对潜在风险的担忧,我国停止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直至目前,我国尚未有新的不良贷款证券化产品发行。然而,目前不良贷款证券化所处的历史环境与2006年其第一次诞生之时非常类似,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不良贷款证券化产品必将再次诞生。

  进入2015年之后,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领域有两件影响重大的事件发生:一是银监会开办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审批,获得资格后,发行新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不需要再审批,备案即可,发行时间由40个工作日缩短到了15个工作日;二是5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金,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会议决定,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继续完善制度、简化程序,鼓励一次注册、自主分期发行;规范信息披露,支持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其次,金融体系中的不良贷款的化解迫切需要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国资产证券化操作手册》主编、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林华分析,中国现阶段的最大存量资产就是银行信贷资产。“真正能做到盘活这两项资产的法宝就是资产证券化,真正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提高周转速度。”他说,通过这项工具把缺乏流动性但有收益性的资产设计成证券化产品卖出去,收回现金,提高流动性,正是 “盘活存量”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我们设想如果银行放一笔按揭贷款,20年回收,那么资产负债表的周转率是0.05。然而我们都很熟悉的零售巨头沃尔玛,它的报表每年可以周转十至二十次。”

  有数据显示,在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经济逐渐下行,2015年上半年,我国多项经济数据均到达历史低点,转型迫在眉睫。在经济下行和经济转型双向的强大压力之下,我国经济内部存在的许多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并由此不断推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不良贷款余额为9825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仅为6460亿元,同比增长52%,虽然目前不良贷款率仍然较低,但是如此高的增长速度却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此外,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我国存在的影子银行问题。由于监管存在空白,以及影子银行自身的风控问题,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贷款率远远高于商业银行体系。而其中约有22%—44%的不良贷款会转移至商业银行体系,据相关机构估算,这会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贷款最多提高4.3%。由于商业银行原有的政策性任务已经交给了新成立的三家政策性银行来承担,因此未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将主要靠自身来进行消化。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率普遍出现下滑,甚至部分出现负增长,如何消化快速增长的不良贷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不良贷款证券化则无疑是出路之一。

  再次,近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实现高速发展。自2012年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至2014年末,以成功招标为统计口径,共发行77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额合计3170.16亿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其中,公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占大多数,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汽车抵押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多种类型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些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成功发行,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产生与成长的土壤。

  林华同时强调,要促成资产证券化在国内快速发展还有两个必要的条件: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只有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才有动力将已有的信贷资产打包变卖,因为此时的吸储成本已经不是固定的了。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目前境外有巨额人民币存量,也折射出其回流渠道不畅通,资产证券化可以为这些回流的资金提供一个稳健的投资渠道。”他解释道,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作用。

  “当然,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增信机制不可或缺。”联合信用评级公司副总经理万华伟指出,增信分为内部增信和外部增信,其中内部增信是资产证券化的独有特点,而外部增信普遍见于信用债、企业债。目前,成熟市场上较为普遍的内部增信工具有优先/次级结构、超额抵押与利差、流动性支持、现金账户、差额支付承诺等。

  “但不管如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出现,一方面可以丰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品种,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评级和收益率梯次,这对固定收益市场具有很大的意义。”钟鸿锐指出。随着法律法规的发布与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不断成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长,再加上固定收益市场的发展,对不良贷款证券化来说,它的再次出现和进一步的发展也成为了必然。

  信贷资产的主要模式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为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和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转让信贷资产,资产转让后,借款人向受让方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项下,债权人由出让方转让为受让方。这种转让方式也被称为"真实出售"。

  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在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转让信贷资产,同时出让方承诺在约定的日期向受让方无条件购回该项信贷资产。由于回购型业务所转让的信贷资产在到期前就已由出让方购回,所以不办理贷款档案和法律文件的移交,付息的责任由出让方承担。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也是一种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信贷资产转移给一个特设目的主体(这种转移可以采用转让方式,也可以采用信托方式),由特设目的主体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者发行受益证券,以信贷资产的现金流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方式。可以看出,信贷资产证券化区别于传统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之处即创新之处在于特设目的主体受让了该笔信贷资产以后,以该笔信贷资产的现金流为基础向投资者发行了受益证券。

  信贷资产的主要分类

  按期限

  贷款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1年以内为短期贷款;1-7年为中期贷款;7-10年为长期贷款。以贷款时间来划分贷款种类,主要作用是有利于银行掌握资产的流动性性,便于银行短、中、长期贷款保持适当比例。

  按对象和用途

  贷款可以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消费贷款、投资贷款、证券贷款等。这种分法一方面有利于按贷款对象的偿还能力安排贷款秩序,另有利于考察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方向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分布状况,从而有利于分析银行信贷结构与国民经济情况。

  按贷款的质量或占用形态

  贷款可以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等。正常贷款是指能按期偿还本款。逾期贷款是指超过贷款合同规定期限而银行又不同意延期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预计两年以上时间不能归还自呆账贷款是指企业倒闭以后无力归还的贷款。这种分类有利于加强银行贷款质量管理,找出产生贷款风险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看了“信贷资产证券化条件”的人还看了:

1.信贷资产证券化流程

2.c12025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介绍

3.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4.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5.什么是信贷资产证券化

292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