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 乐平763 分享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

  我在这个寒假期里读了《三国演义》一书,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着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逐鹿中原,三足鼎立,天下归晋……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刘备:《三国演义》推崇的人物,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

  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是忠、勇、义的化身。

  诸葛亮:旷世之才,是智慧的化身。鲁迅的评价是“多智而近妖”。

  赵云:三国中一流的武将,为人刚正耿直。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3

  随着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一火起来,三国,这段世人皆知的故事又被“炒”了一遍。于是接着尚有余温的热潮和学校的任务我捧起了。但就在读的同时也发现了罗某创作时的一些问题,不知诸位可否发现?在前几回中,由一名为李儒的是董卓的谋士。在王允使用美人计时,曾被董卓一气之下斩了,可在几页之后,他又出现了。如果我没看错,这还是一个漏洞的。不过不可否认,《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 对于曹操胜刘备的原因,我做了一些思考。首先,我分析了刘备。刘备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为人慎重,有王者的风范。而诸葛亮则机智过人,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关张二将勇猛过人,似乎没有什么道理失败,但问题就出在了这。在印象里,诸葛亮是一个完人,他成就了刘备,但他对蜀国灭亡有着直接的责任。诸葛亮居高自傲,在刘备三请诸葛亮时,他曾让其弟诸葛均接管菜园,待他辅佐刘备当上皇帝时,再回来浇菜。可见这也定了曹操一统天下的局面。再说三国末期,蜀国国力以衰,但诸葛亮仍带领军队南征北战,这无疑也削弱了蜀国的实力。再说关张二将,在关羽死后,张飞本来就急躁,对下士不好,这下他的脾气害了他,以至被杀。

  再说曹操。 曹操也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同样也注重人才,但却是个奸雄。完全不像刘备与关羽视忠义高于生命。曹操虽也是忠义之辈,但对利益的追求总是高于其他。曹操决策果断,不会因任何情感所影响,多疑,所以暗杀曹操的计谋总被识破。他曾有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也证实了这一点。 我认为好好分析这本书,上至教你如何做君王皇帝,下至教你如何处事对人。我想,就这些,就足以弥补这个小小的漏洞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2.三国演义的读后感5篇

3.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5篇

4.三国演义感想3篇

5.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

1931497